APP下载

30万元一年的国际学校,老师却什么也不教?

2022-12-29安柏

现代阅读 2022年9期

公立、民办还是国际学校,择校择的到底是什么?教育需要全局意识,焦虑经常来自信息不对称,没看到的部分往往才是关键。我们要经常提醒自己破除偏见,寻找关键拼图,争取看到更全面、更客观的教育地图。

国际学校不能光看学费

在冲刺目标民办双语校的过程中,妹妹给孩子拿来“保底”的那家国际学校开学了。

关于保底的国际学校的费用也明晰了:比如一年校服费预交1万元,比如基础学费12万元,不包括餐饮、课外拓展、课程后的活动等。

我咂舌,国际学校就是“高大上”啊,公立小学一年校服费也就1000元左右。学费还说得过去,和北京同等国际学校相比,也就只是一半的价位。

不过,上国际学校,学费只是所有费用中基础的一部分。

我有个朋友的孩子,上了北京顺义的一家国际小学,一开始听说学费一年25万元,她觉得自己还能承受。但等孩子真正上了学,一会儿接到一个缴费通知,一会儿收到一条收费微信:校服费6000元,班车费6000元。课外班挺多的,马术和高尔夫有点儿贵,一学期要6万元,朋友没有选。她给孩子报了一个网球俱乐部、一个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育)课程,加起来也要4万元。夏天学校组织去美国的学校,同学们都去孩子不去也不大好,费用又要5万元……和这些比起来,伙食费和书本费真的只能算零头。

等到年底,朋友仔细一算吓了一跳,一年下来总共花了50多万元。她对我说:“国际学校,千万不能光看一年的学费,按照学费翻倍计算,才差不多。”

费用不要紧,关键学得太少

关于费用,妹妹没考虑太多,她瞄准的那家民办双语校,学费虽然比起国际学校要低一些,但也低得有限,一年差不多也要6位数。

真正让妹妹皱眉的,是来自她看中的这家国际学校的家长们反馈:学习任务太轻松了,老师管得太松了,学生们成绩好的太少了。

妹妹有个朋友,孩子原先在公立小学上学,除了成绩不好不爱学习,做其他事情还挺灵光的。

那个孩子的妈妈就想,在国内上学压力太大,在杭州中考,一半的孩子都上不了高中,只能被分流到职业学校或中专,听起来有点儿寒碜。还不如将来送出去,随便上个什么学校,至少也是个国外大学的文凭,然后接老爸的班就行。

这个国际学校申请起来并不容易,她找了很多关系,填了很多表格,还有英语的表格,都是她自己帮孩子填的。

学校的确像宣传的那样:外教很多,也基本都是用英语授课。但是朋友孩子英语水平太差了,上课一大半都听不懂,就经常走神。作业很少,孩子大多不会做,老师也没有给予太大压力,作业不会做也不强制完成。上了两个月课,轻松是轻松,但是感觉什么都没学到。

妹妹说:“一年十几万二十万元学费都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交了这么多学费,还没有不要学费的公立学校学得多。”

发出同样疑问的,也有北京顺义和上海浦东国际学校的一些家长。

北京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个顺义家长跑到校长办公室里要求给孩子退学,说一年30万元学费,老师却什么都不教,都是让孩子自学。

其实,这中间也有些误会,很多家长认为,上课,就得老师在课堂上讲,孩子坐在下面听,老师每天布置几张卷子或一些题目,孩子做完第二天交上去让老师批改。其实,这只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而不少国际学校在教学中,用欧美流行的探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新式学习方法取代了传统的教学。

采用项目式学习:孩子到底学多了还是学少了?

探究性学习和项目式学习,总体来说,是一种更偏向于自学而非教学的方法,目的在于激发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

举个例子,学习科学课里大猫的知识,传统学习是怎么样的?

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大猫是哺乳动物,也是肉食动物。大猫分哪几种,分别生活在哪里。大猫的生活习性和捕食习惯是怎样的。最多在课堂里提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接着就是让学生做作业、测验、考试,即使把考察形式换成那种报告式考核,比如用手抄报、PPT或者演讲报告等形式汇报出来,那也不属于项目式学习,因为没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

那项目式学习,会如何学习大猫知识呢?

老师给孩子看不同大猫的照片,有狮子、老虎、猎豹、花豹、美洲豹、薮猫、猞猁等,让同学们一起讨论这些大猫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比如说体形、毛色、耳朵、爪子等。然后老师展示一些大猫的栖息地,比如说东非大草原、亚马孙热带雨林、加拿大寒带针叶林、东南亚等,让学生根据大猫的不同特征,来猜测它们的栖息地。

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作出分析得出结论后,各个小组组织材料,做出PPT,汇报自己的结论。听完各组汇报后,老师再揭晓答案,讲解其中的理由。

这还没结束,这只是项目式学习的第一步。

项目式学习最关键的一步,是老师提出一个提案,好比你是个研究大猫的专家,请你去研究哪种大猫存在濒危的风险,这种风险和它的栖息地有什么关系,并且在评估风险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们成立项目小组,可以上网找资料,也可以去图书馆借阅资料,找到充足资料后进行组内讨论,关于栖息地和大猫生存状态,既要看过去,也要看现在,同时去预测未来,可以说是自发学习了海量相关知识。然后按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这时,每个小组也会自然而然地提出各种主张和建议——如何保护地球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这种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项目式学习中提倡的一点——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孩子不仅要运用所学知识,同时也要设计方案、提出假设,并加以论证,是一个发现问题、收集资料、论证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的过程。

项目式学习,看似老师没有教什么,但实际上通过孩子的自学,更灵活且更深入地学到了知识,提升了思维能力。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家长的抱怨有一半是对的,在这种新式学习方式中,或许可以说老师教得少了,但是却不能因此说孩子学到的就少了。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未来的学习是什么样的,到底是以学为中心,还是以教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

或许,一年30万元的学费,老师却“什么都不教”的国际学校,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摘自中信出版集团《上岸:一个海淀妈妈的重点学校闯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