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核舟泛中流
2022-12-29冯宗辉
冯宗辉
授课背景:上学期期中考试之后,我校语文教研组进行磨课交流活动,每人上一堂新授语文课,笔者准备的正是这节《核舟记》,通过深入地钻研教材,探寻知识点、趣味点、思想点及语文素质培养点,并广泛征集学生及语文同仁的意见和建议,最终打通课文内涵与学生思维的“任督二脉”,使课堂的活跃度和目标的达成度都取得了不错的收效。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谈谈关于舟的话题。舟,甲骨文或金文的形象就像一条小船。本意即是船,古籍中又可活用为动词,指渡河或用船运载。生活中,舟不仅仅局限于渡河水运,而产生了交通物流的泛意。现在我就此问问大家,被誉为沙漠之舟的是?
生:骆驼。
师:雪地之舟。
生:爬犁。
师:高原之舟。
生:牦牛。
师:随着人类生活范围的扩大和科技的发展,可以预见,将来我们还会有海洋之舟,航天之舟,时空之舟……总之,舟的涉及范围很广,实用性很强,但是,也有一只小舟,它不能帮人渡河,不能载货运物,却能够引起很多人的兴趣,令人瞠目观赏,爱不释手,它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核舟。比起各种功能之舟,小小的核舟又是靠什么吸引眼球的呢?
(一)艺术之舟
师:结合课文内容,你是否发现了作者对这只小核舟是怀有一种惊奇的,哪个语句体现了作者的惊奇?
生:技亦灵怪矣哉!
师:这个句子表达了什么意思?
生:技艺也真神奇啊!
师:作者是什么时候产生这种惊奇的呢?
生:受赠核舟之后。
生:看过核舟之后。
生:认真观摩了核舟之后。
师:再想想!
生:是认真观赏了核舟并写完文章之后。
师:是啊。作者并非接手核舟之后就欣喜赞叹,而是好好观赏之后才越看越喜欢,禁不住惊奇又感叹的。哪个短语体现了作者的情不自禁?
生:嘻。
师:那就请你体会一下,“嘻”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生:“嘻”表达了作者的意外和惊叹。在表现意念上和“噫”比较接近。
师:你的说法很有见地,“嘻”不仅是发语词,引导后面的慨叹,而且它本身也表达了一种寻奇探幽后的吃惊而意外的感受,那么他的惊奇源自哪些内容呢?
生:核舟很小,但是雕刻的人和事物很多,而且各种事物都清晰、生动、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核舟之小,在文中是怎样描绘的?
生: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生:第二段中还有一句: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师:这两处的句子形成了什么关系?
生:前后两句的意思是很接近的,形成相互照应和印证的关系。
师:还有吗?哪个同学愿意补充一下。
生:前面是第一印象,初次看到核舟的感觉;后面是仔细观察核舟之后的结论。
师:所以用语上也显示出不同。前面的语句用“有奇”“许”,表示估测;后面是“计”,有计算、计量的意思。所以开始对核舟是感性成分多些,而随着观察的深入,理性就多起来。舟很小,但雕刻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