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廉政风险点及管控探究

2022-12-29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22年8期
关键词:审计报告实施方案廉政

黄 玮

川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审计科 四川 南充

廉政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公立医院经济监督部门,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担负着双重使命,既要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又必须正人先正己。在新形势下,内部审计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要做好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公立医院的管理者和内部审计人员应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认真查找本单位内部审计各环节中存在的廉政风险,并通过完善制度程序,加强内部监管,堵塞相关漏洞,确保内部审计活动有序地开展,内部审计报告真实、客观,为公立医院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当前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廉政风险

廉政风险是指出现廉政问题的可能性,它不是明确的腐败行为,而是腐败行为发生的条件,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表现为,由于审计权力运行过程中存在谋求私利等腐败行为的可能性,致使审计人员主观不作为,进而降低审计工作质量,对审计工作带来潜在风险。审计工作一般包括审计计划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结果公布和整改阶段,审计人员主观不作为的廉政风险始终贯穿审计活动的这几个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审计计划阶段,存在对审前调查问题“报不报”的廉政风险

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项目实施的开端,是防范审计风险和廉政风险的前沿阵地,为了做好对审计实施方案的控制,审计人员应当对被审计单位开展全面的审前调查,这是审计实施方案具备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前提条件,也是确定审计工作重点的重要保证。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审计人员故意隐瞒审前调查到的被审计单位存在的相关问题,这些问题若被当成审计重点列入审计实施方案在实施阶段深入调查,可能会证实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存在腐败行为,但由于这些审计人员收受了被审计单位的好处,为了照顾利益关系,他们可能会利用工作之便,将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舞弊行为的线索模糊化,在审计组内的工作汇报上,对这些线索也避而不谈或避重就轻,进而导致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时,这些线索不会被当成审计重点。而审计实施方案是日后指导审计人员现场工作的依据,如果实施方案中未将其确定为审计的重点内容,那么在现场审计实施时,审计人员就不会注意到那些线索,进而就未能进行深入的审计调查。

2.审计实施和报告阶段,存在发现问题“报不报”、定性“准不准”的廉政风险

审计项目实施后,一般由审计人员向审计组提交审计工作底稿反映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组长根据审计工作底稿起草审计报告提交内部审计部门。但是由于有些审计人员不遵守廉政纪律,私下接受被审计单位赠送的礼品礼金,报销或补贴各种费用,参加被审计单位安排的宴请、娱乐、旅游活动等,作为交换,这些审计人员在提交审计工作底稿时,就可能存在避重就轻、隐匿一些审计发现的问题;或者审计组组长复核审计工作底稿起草审计报告时,人为调整审计事实描述、对审计事项的定性失之偏颇,帮被审计单位将“大问题缩小化、严重问题轻描化”。

还有的审计人员违规向被审计单位透露审计组已查证的问题,示意被审计单位或者相关人员快速补充虚假证据推脱责任,或者去找内部审计部门的领导或者分管审计的院领导“活动”,希望被发现的这些问题不要体现在正式的审计报告上,或者最终体现在报告上的问题定性“轻一点”。最后内部审计就成了走过场,其卫士、谋士、医士的作用根本得不到真正的发挥。

3.审计结果公布和整改阶段,存在检查整改情况“实不实”的廉政风险

审计报告送达被审计单位后,被审计单位根据内部审计部门所做出的处理决定或提出的建议,对其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有些被审计单位轻视审计整改,整改工作落实不到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屡审屡犯,缺乏相应的处理手段,没有建立相应的问责制度,审计整改工作往往都流于形式。后期医院组织对其审计整改工作进行检查的时候,他们找到相关审计人员让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审计人员在检查时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没有如实反映其整改情况,帮助被审计单位蒙混过关。长此以往,被审计单位依然我行我素,审计发现的问题也并未得到真正地落实整改,而一旦接受外部检查,就会原形毕露,其整改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就可能被发现,就会给内部审计部门带来相应的风险。

二、二级公立医院廉政风险点的成因分析

1.理想信念缺失、廉政风险意识淡薄

在内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除了要求审计人员具有较好的专业胜任能力外,还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定的理想信念,从非强制和强制的角度主要体现在以下“软”、“硬”两个方面。

“软”是指审计人员自身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价值观,在没有任何的法律法规和道德的强制约束下,也能自发地抵挡住外界各种诱惑,在工作中保持独立、客观、公正,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审计监督职责,做到尽职履责,勇于担当;“硬”是指审计人员受到外界的约束,如随审计通知书一起下发的《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审计人员被要求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守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审计人员法纪意识淡薄,思想认知麻木,没有正确的价值观,道德水平低下,经不住利益诱惑,认为只要自己和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不说,就可以私下接受被审计单位赠送的礼品礼金,报销或补贴住宿、餐饮、交通、通信、医疗等费用等,存在严重的侥幸心理,这种侥幸心理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的区别,当他们第一次成功帮助被审计单位隐瞒舞弊行为的线索而又没被发现后,他们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大,进而在以后的审计工作中会经常做这样的事。而随着上级主管部门对医院内部审计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监管手段进一步更新,这就形成了较大的廉政风险隐患。

2.廉政教育宣传不到位

二级公立医院规模普遍不大,配备的审计人员相对较少,有的医院内审部门认为审计人员就那么两三个,所以进场前没有对其进行廉政教育,认为都是自家人,单位又小,进场时就不张贴审计纪律公示、公开举报电话,审计中不加强廉政教育,现场工作结束后也没有进行廉政小结,长期的廉政教育宣传不到位,使得有些审计人员根本没有相关廉政风险意识,就很容易被“糖衣炮弹”动摇,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价值观发生偏差,成为不法分子的“帮凶”。

3.审计制度不健全,存在漏洞

二级公立医院普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制度同样存在不全面、不系统、操作性不强、执行不到位的问题。如:很多二级公立医院暂未制定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审计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和报告制度,有的审计人员在发现问题或线索时不上报、不深入取证,在这些环节中由于审计制度的不健全,风险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4.监督检查重形式,走马观花后留痕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二级公立医院虽然在组织机构上设置了纪检监察部门,但是由于人员结构问题,其监督检查力量严重不足,很难做到对每个审计项目进行廉政检查,即便是做了这项工作,很多时候也是走走过场,让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人员填写表格,认为只要留下了痕迹就表明完成了监察工作,实际却无法从实质上对其进行监督。

三、廉政风险点的管控

由于内部审计部门存在发现的问题线索“审不审”、审计力度“深不深”、审计结果“报不报”、审计处理“妥不妥”、反映整改情况“实不实”的权利,审计人员就存在主观不作为的可能,为了防范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发生各种不廉洁行为,笔者建议可以着重采取以下几个管控措施。

1.扎实做好审前调查,控制审计实施方案

审前调查是编制内部审计实施方案的出发点,在编制审计实施方案之前,审计人员应当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通过查阅有关文档资料,与管理人员、普通职工进行交流摆谈、实地观察业务活动流程等,对被审计单位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再根据调查了解的信息组织召开审计组工作会议,集体讨论明确审计目标、确定重要性水平,评估审计风险,确定审计重点、步骤和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审前调查时,应安排至少两名审计人员同时对某一事项进行调查,并在调查结果中签字确认,尽量避免只有一名审计人员进行调查带来的廉政风险。

2.严格执行审计程序,控制审计证据的收集过程和反映的内容

在审计实施阶段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审计取证,现场审计小组成员不得少于2人,审计人员要做到严于律己,保持应有的职业审慎性,要严格按照审计实施方案明确的审计目标、审计重点内容,依据《审计法》、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审计流程,选用适当的审计方法,全面收集各种书证、物证,这样收集到的审计证据、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才能更加准确、翔实,更能客观地反映出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审计人员之间应该相互监督、交叉检查各自的工作底稿,审计组长、分管领导也应检查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审计人员之间的交叉检查情况以及内部的复核情况,只有严格执行审计程序,控制好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反映的内容,才能更好地防控实施环节审计力度“深不深”的廉政风险。

3.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报告质量控制制度,对审计报告环节加以控制

审计报告是反映审计项目结果的书面材料,是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后对被审计单位或事项作出的客观评价,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报告质量控制制度,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审计准则,落实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推行审计业务会议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审计项目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审计报告三级复核制度等,通过建立健全审计制度,对审计报告环节实施控制,以防控发现问题“报不报”、定性“准不准”的廉政风险。在审计报告阶段应做到:①督促项目组成员认真完成审计工作底稿;②就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有关证据获取证据提供科室或个人的签章确认;③就审计发现的问题与被审计单位或人员充分交换意见;④将审计组的审计报告初稿征求被审计单位或人员意见;⑤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采纳被审计单位或人员的反馈意见,并形成正式审计报告。

4.着力构建审计整改长效机制,对审计整改环节实施控制

审计整改工作是发挥审计监督职能的重要体现,是审计工作发挥成效的重要保障,是确保审计监督到位的关键,整改工作基础在“审”,关键在“改”,重点在“实”,为防范在审计整改环节的廉政风险,确保审计整改工作落实到位,二级公立医院应建立健全整改长效机制。

(1)建立审计整改会议制度。医院应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内部审计部门对实施项目的审计情况和审计整改情况的汇报,并安排部署下一步整改工作。

(2)建立审计整改结果公开制度。定期在医院网站和公告栏中公开审计整改情况,对整改不积极、落实整改不到位的相关责任科室和个人予以通报。

(3)加强审计整改“回头看”。审计应该重视工作现场实际情况和实际成效,医院可以通过暗访的方式安排相关人员“静悄悄”地对前期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不发通知、不听汇报、不用陪同、不要求专门准备材料、不预设路线等方式,检查是否存在前期整改不实的情况。

(4)建立审计整改问责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审计整改问责机制,促使被审计单位整改的积极主动整改。

(5)建立审计整改结果运用机制。将审计结果及其整改情况作为考核、奖惩和选拔任用干部、职称晋升、科室和个人年度评先评优等的重要依据。

5.开展审计项目审中廉政检查,有效控制廉政风险

二级公立医院可组织纪检监察部门不定期,对内部审计部门实施的审计项目开展审中廉政检查,强化审计项目全过程监督管理。通过走访、座谈审计组成员和被审计单位等方式重点了解审计项目进展情况和审计组执行廉政纪律、工作纪律等情况,切实将审计风险防范关口前移,有效控制廉政风险。

6.重视思想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培训工作

(1)加强廉政教育宣传,增强审计人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二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当重视对审计人员的廉政教育工作,参照“八不准”审计工作纪律和审计组廉政责任规定,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内部跟踪监督和相互监督,加强审计组进场前的廉政教育、进场后的审计纪律告知、离场后的审计纪律执行情况报告以及审计结束后的审计廉政回访工作,通过以上措施增强审计人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2)加强职业道德宣传,增强审计人员职业谨慎性。二级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还应该重视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审计职业道德是审计人员在从业过程中,应当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通过开展法制教育、审计案例教育等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法纪意识,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只有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和职业道德习惯,才能为审计工作的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猜你喜欢

审计报告实施方案廉政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长文式(军队)审计报告改进探索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就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答记者问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下周分红派息实施方案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新审计报告准则应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