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证临床观察

2022-12-29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胃脘萎缩性抗炎

刘 丹

(大连市旅顺口区中医医院综合内科,辽宁 大连 116041)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与一般慢性消化性疾病无异,临床可表现为上腹疼痛、消化不良、腹胀、食欲不振、嗳气等,但由于其可增加罹患胃癌的风险,故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延缓其病程发展,是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1,2]。目前,临床多采取保护胃黏膜等西医对症治疗[3],但长期服用易产生不良作用、耐药性,疗效不甚理想。中医学在诊治脾胃病方面历史悠久,在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下,有效调节患者脾胃功能,缓解症状,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作用。CAG临床多见脾胃虚寒证,患者素来脾胃虚弱,因喜食寒凉之品等因素,导致寒邪侵袭脾胃,出现腹痛、纳差、胃寒等症,为本虚标实之证[4,5],治宜温养脾胃、祛寒通络、止痛和胃。黄芪建中汤为治疗脾胃虚寒证的经典方剂,可发挥散寒止痛、温脾和胃、止痛通络之功[6]。本试验根据脾胃虚寒的证型,探究黄芪建中汤治疗76例CAG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大连市旅顺口区中医医院诊治的76例脾胃虚寒证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2组,各38例。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2.27±13.63)岁;病程2~16年,平均病程(9.71±4.16)年。治疗组男22例,女16例;年龄38~66岁,平均年龄(51.94±12.86)岁;病程3~17年,平均病程(10.58±5.36)年,2组患者各项基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慢性胃炎诊疗指南》[7]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8]中西医学诊断标准;年龄在35~70岁;自愿参与试验。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患有精神系统疾病;依从性差;合并消化性溃疡及其他系统严重病变;近期已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053),每日1次,每次1粒。治疗组加服黄芪建中汤,药物组成为:炙黄芪30 g,桂枝10 g,白芍15 g,生姜9 g,大枣4枚,炙甘草5 g,饴糖20 g。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100 mL早晚温服。疗程均2个月。

1.4 观察指标 评估胃脘隐痛、食欲不振、喜温喜按等中医症状,每项症状共0~6分,症状严重程度与积分呈正比。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比较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情况。

1.5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判定临床疗效。临床治愈:无胃脘隐痛、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积分减少≥95%,显著改善;显效:偶有轻微胃脘隐痛,可自行缓解,无其他临床症状,70%≤积分减少<95%;有效:胃脘隐痛、食欲不振等症状缓解,30%≤积分减少<70%;无效:症状无变化,积分减少<30%,甚者加重。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积分 2组患者胃脘隐痛、食欲不振、喜暖喜按等中医症状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均呈下降趋势(P<0.05),且治疗组趋势更显著(P<0.05)。见表1。

表1 2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比较 分)

2.2 炎性因子 2组IL-1β、TNF-α治疗后均下降,且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2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3 临床疗效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74%(36/38),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3.68%(28/38),治疗组临床疗效更佳(P<0.05)。见表3。

表3 2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CAG的发生是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受损,腺体减少或消失,可伴有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的一类疾病[10]。其常见病因包括遗传、免疫、饮食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从中医角度分析,患者多因久病脾虚、饮食所伤、素体不足等导致本虚,复因外感寒邪、嗜食生冷之品等导致寒邪侵袭脾胃,脾胃失于温煦,中焦虚寒,出现腹痛,发为脾胃虚寒证[11]。故治时宜以温中散寒、和胃止痛为主。黄芪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临床应用时可发挥温养脾胃、止痛和络之功,有效治疗中焦虚寒之证。方中以黄芪为君药,补中、升阳、益气之力较强,可改善CAG患者腹痛、乏力等症状,药理上可增强巨噬细胞功能,提高免疫力,还能促进胃黏膜修复、抗溃疡、清除Hp、补虚抗衰老。桂枝具有温阳的作用,可减轻患者因胃寒而引发的腹痛,且在药理研究[12]中发现其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消除炎症。白芍有健脾胃、养血止痛之效,现代药理研究[13]表明以大鼠为实验对象,芍药苷可明显减少其胃液分泌,从而预防溃疡病的发生,同时芍药苷还可发挥显著的抗炎作用。桂枝、白芍相互协作,增强本方抗炎之力。生姜的功效为散寒温脾,助桂枝温煦之力,生姜煎剂可减少胃黏膜损伤,抑制胃酸分泌,且姜烯对胃黏膜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大枣能够和胃生津、益气补脾,起到提高免疫力的药理作用。炙甘草可和中缓急,药理发挥抑制胃肠平滑肌痉挛、抑酸、抗炎等作用。饴糖具有缓急止痛、健脾益气之功,可增强上述诸药止痛、健脾之力。

综上所述,黄芪建中汤可发挥温养脾胃、祛寒通络、止痛和胃之效,减少炎性因子的分泌,缓解胃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可较好的治疗脾胃虚寒证慢性萎缩性胃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胃脘萎缩性抗炎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中药复方提取物对IBDV感染SPF鸡抗氧化和抗炎能力的影响
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症状、诊断和防治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
血清胃蛋白酶原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诊断价值
秦艽不同配伍的抗炎镇痛作用分析
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按摩治疗胃脘痛3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