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名方三臣剂蒙医药文献应用记载

2022-12-29木其尔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23期
关键词:名方牛黄蒙医

木其尔

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 通辽 028000

蒙古族医药(以下简称“蒙医药”)有2700年的历史[1]。古时蒙古族治疗疾病,多采用单味药物,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了蒙药的六味、八能、二力、十七功、三化的药物理论,有效地指导了蒙药使用,正是根据药物的味、能、化配合原则,将相关药物配制在一起,有效地发挥了药物功能,起到更好的治疗作用,因此形成蒙药方剂[2-3]。其中源自古代蒙医药经典医籍或有代表性的古医籍,为各代医家长期使用,并沿用至今,现代临床仍广泛采用,其疗效确切,效果明显,蒙药方剂为蒙医经典名方[4]。本文对蒙医经典名方三臣剂源流与应用进行概述,为该方剂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1 三臣剂简介

蒙药三臣剂,治疗儿童热症,性凉,常制成散剂或丸剂使用,别名为小儿清热三味、竹杠-3、伦布-3等[5-6],蒙名图喜木勒-3[7],本方由三味药组成,其主药天竺黄,清热作用显著,喻为大臣,故名三臣剂[3]。其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方中以肺脏良药天竺黄为主药,清热,止咳;辅以红花(或西红花)清肝热,牛黄解毒、清热、镇静。三药合用共奏清热,止咳之效,主治儿童热症,如肺热、肝热、肾热、感冒等疾病[5-7]。三臣剂是蒙医最常用的儿科处方。被西医诊为小儿肺炎、小儿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麻疹等,均可服用此药[2,7]。

2 处方简述

蒙药三臣剂由天竺黄、红花(或西红花)、牛黄三味药组成[7]。蒙药用的天竺黄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BambusatextilisMcClure 或华思劳竹SchizostachyumchineseRendle秆内的分泌液经干燥后制成的块状物,秋、冬二季采收,蒙文名为胡鲁森·竹岗,其味甘,性凉,效软、柔、重、钝[8-11]。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的干燥花,夏季花由黄变红时采摘,晒干或阴干后使用,蒙文名为古日古木,其味甘、微苦,性凉,效重、钝、软、柔、固[8-11]。西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CrocussativusL.的干燥柱头,蒙文名克欶·古日古木,味甘、微苦,性凉,效重、钝、柔、软、固[8-11]。牛黄为牛科动物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 的干燥胆结石,蒙文名为给旺,其味苦、甘,性凉,效重、钝、软、柔[8-11]。

三臣剂用于治疗小儿热性病,特别是小儿肺热、肝热。方中以治肺热之良药天竺黄为主,配以有清肝热、解毒、镇静功能的药物牛黄及清肝热药物红花(或西红花),故具清热、解毒、镇静之功效,对儿童热症,如肺热、肾热、肝热、感冒等[2]。

3 三臣剂蒙医药文献应用记载

三臣剂的最早记述可追溯至8世纪上半叶的《四部医典》(后续部)[12],第三章中仅记载:“红花、天竺黄、牛黄,加糖,温水服,能治疗小儿诸热病。”剂型为汤剂,没有提及方剂名称,也没有药材比例。14世纪时期,随着《四部医典》传入牧民地区,该药方被收录于1751~1785年间成书的著作《四部甘露》[13],以“龙布三味散”命名,方中药的排序微变(蒙医药书籍的排列第一药材为主药[14]),并记载用药剂量,天竺黄(一两四钱)排列为第一,依次为红花(八钱)、牛黄(八钱)。主治小儿热性呕吐病。之后,19世纪初的著作《医法之海》记载:“天竺黄、西红花、牛黄,等份加糖,温水服用,治疗小儿热性病,主要肺热,肝热”[15]。19世纪罗布桑却丕勒所著的《蒙医药选编》记载:“天竺黄、西红花、牛黄、白糖,等份服用,治疗小儿各种热症”[16]。在此之后的一百多年之间,《通瓦嘎吉德》[17]《金钥匙》[18]《临症札记》[19]《蒙医秘方荟萃》[20]《珍宝项串》[21]《百验宝珠》[22]《普济杂方》[23]《兰塔布》[24]等蒙医经典著作对三臣剂都有记载。新中国成立以后更多的书籍中也纳入了这个药物配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蒙药分册》[7]《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药》[3]《传统蒙药与方剂》[6]《蒙医临床学》[14]《蒙古学百科全书·蒙医药》[2]《蒙医方剂学》(教学书)[5]《内蒙古蒙成药标准》[25]《蒙医成方选》[26]《蒙药学概论》[27]《蒙药方剂工艺流程》[28]《金玉医案》[29]《蒙医传统方剂及用药方法》[30]《科尔沁常用蒙药方剂汇集》[31]等书籍。各文献中记载的药物配方、用法及主治病症等信息详见表1。

表1 三臣剂的处方药、剂型、用法用量、功能主治的蒙医文献记载统计表

表1(续)

4 小结

三臣剂是蒙医临床常用药,散剂或水丸剂,也有蜜丸剂。主要为天竺黄、红花(或西红花)、牛黄,等份加糖或按照天竺黄5份、红花4份、牛黄4份的比例,分别研细末,加白糖(或冰糖),混匀制成。本方性凉,治疗小儿热性病,特别是小儿肺热、肝热之主剂。方中以治肺热之良药天竺黄为主,配以有清肝热、解毒、镇静功能的药物牛黄及清肝热药物红花(或西红花),故具清热、解毒、镇静之功效,对儿童热症,如肺热、肝热、肾热、感冒等病治疗。西医诊断的小儿肺炎,小儿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对肺、肝之热均有良效。用法用量为(散剂每袋重15克,丸剂每25粒重1克)满月婴儿丸剂每服3粒,一周岁幼儿每服15粒,5~15岁儿童每服25粒;散剂用量同丸剂用药法等量,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

5 讨论

从2008年《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中第一次提出经典名方的定义和简化注册以来,中医经典名方的研发在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组织之下紧锣密鼓地进行。但目前民族药经典名方研发进展缓慢,这势必会导致民族药经典名方的开发再次落后。众所周知,以藏、蒙、维等为代表的民族药具有完善的医药理论体系和经典古籍。仅以著名蒙医药学家占巴拉却吉丹森佛仁来著于1829年的《医法之海》为例,书中收录近2528首方剂[32],其中绝大部分经典方剂沿用迄今,但被开发成国药准字的处方甚少。这些经典方剂历经漫长临床实践检验而仍然在当前蒙医临床中广为应用,说明了其疗效优势和旺盛的生命力。三臣剂是蒙药方子中筛选出治疗“小儿热性病”的优秀方剂,目前,国内外对于三臣剂制剂的研究文献极少,非常值得予以开发利用。

猜你喜欢

名方牛黄蒙医
《简易名方临证备要》出版
《简易名方临证备要》出版
《简易名方临证备要》出版
《简易名方临证备要》出版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一带一路”视域下蒙医图解的译介及跨文化传播研究*
磨刀
磨刀
扁鹊与牛黄
只是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