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教师语言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影响

2022-12-29杨柳英子

成长 2022年11期
关键词:表达能力语言表达口语

杨柳英子

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学院(江西省鹰潭市 335000)

1 引言

通常情况下,处在幼儿园阶段的幼儿大多数都非常喜欢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且能够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这对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有着积极作用。有关专家在实际的研究中发现,幼儿语言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还可以强化自身获取信息的能力,这对其日后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这一时期的教师需要给予高度重视,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语言教学,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好自身的语言魅力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进行培养,确保幼儿在幼儿园阶段能够顺利的表达出自身的想法。

2 幼儿教师语言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影响

2.1 能够引导幼儿的语言启蒙

幼儿的语言学习在其出生后就开始了,在学习时幼儿首先通过听的方式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然后根据听到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模仿,以此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当幼儿进入到2-6 岁时期,是他们通过模仿来形成自身语言风格的关键时期,此时教师的语言风格对幼儿的语言能力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上文已经介绍了,幼儿语言培养和发展和外界的语言输入有着直接关系。所以,要对幼儿的语言进行启蒙教育,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与工作中需要加强语言信息的输入,并用这些信息引导幼儿,使其可以在平时的学习和交流中可以获取到更多的语言信息,这样一来幼儿在与他人进行交流时就可以使用大量的信息,这对激发其语言天性和表达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此外,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用自身的语言魅力做到和幼儿母亲一样的感情来对幼儿进行安抚,以此营造出适合幼儿学习语言的氛围,这样不仅可以鼓励幼儿主动去接受和获取外界信息,还可以促使幼儿在聆听中感受到对方要表达的情感。而且,这种安抚可以使幼儿始终保持放松的状态,确保其在获取信息时不易产生排斥心理,这对提高幼儿接受信息的能力有着一定的重要作用[1]。

2.2 能够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幼儿经历过语言启蒙阶段后会对语言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日后的交流提供服务的,因此要想使幼儿的语言有更好的发展,首先要培养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即语言表达能力。对2~6 岁的幼儿来说,其正处在语言的敏感时期,这一时期的幼儿多数都缺乏语言辨别能力,所以在实际说话和交流时习惯模仿外界人员的交流方式来开展,幼儿在模仿的过程中教师是首要模仿对象。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魅力,如果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和交流中没能展出良好的表达能力,势必会影响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格外重视自身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和规范,在平时尽可能的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开展教学活动,并做到吐字清晰表意准确,这样才能促使幼儿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在交流和学习中可以做到语言表达流利、意图清晰。另外,教师在与幼儿进行交流时要使用文明理智的语言,避免出现表达不清、词不达意的情况,切记无论何时都不能使用过激的词语,例如“笨死了”“烦死了”等之类的话语。通过使用规范的话语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使其在表述和交流中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且优雅从容。

2.3 能够引导幼儿的语言情绪

所谓语言情绪,实际上是指使用语言时所带有的情绪,情绪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语气也会有所不同。在对幼儿进行研究时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陌生环境与陌生的同伴进行交流时表现出的状态也有所不同,很多幼儿在与他人进行沟通时会出现害羞、胆怯的情绪,不愿说话。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教师不能对幼儿的语言情绪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会导致这些恐惧的心理和情绪一直伴随幼儿成长,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发言和交流,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发育。因此,作为幼儿语言的启蒙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和交流中尽可能的应用自身语言魅力对幼儿语言发展进行引导,引导其正确处理好语言情绪,这样可以使幼儿爱上语言活动。另外,在平时的教学和交流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幼儿的语言和情绪变化,一旦幼儿出现厌学、自闭等情绪后,要马上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避免幼儿在成长中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幼儿在学习中如果表现出非常的信息,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及时的鼓励与表扬,这对激发幼儿说话热情和信心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日常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先向幼儿讲解一些益智类的故事,然后要求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进行讨论与交流,并敢于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幼儿在发表自己言论时,即便存在不足和问题教师也不能马上指出,要将其看作孩子们开始表达的第一步,首先要对幼儿进行表扬与鼓励,之后指出不足,并指导其进行改正。通过长期的鼓励与肯定,可以使幼儿较强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幼儿正面的语言情绪有着重要作用。

3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语言的应用

3.1 教师本身要具备良好的语言修养

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可以先从教师的语言修养来进行判断,一般情况下只要教师表现出良好的语言修养,其在为人师表方面就不会存在大的问题,还可以促使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语言修养的好坏可以从用语的熟练度、准确和流畅度等方面表现出来,教师能否拥有良好的语言修养绝非一日之功,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日积月累才能形象的,而师德的修养对教师的自觉性有着较高的要求。作为幼儿园教师只有不断自觉规范自己、提高自己、美化自己,才能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在提高自身语言修养时,需要注意以下内容:

(1)教师语言要文明

教师无论在授课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坚持使用普通话。尤其在授课和幼儿交流中要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在语言的使用上要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保证使用的每个词语都恰当好处。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所以他们的理解能力、自控能力以及表达能力都不是非常的好,对此就需要教师用正确的语言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

例如,在开展“冒泡泡的鹌鹑蛋”活动中,教师要在活动开始前用简介的语言告知幼儿怎样帮鹌鹑蛋洗澡,当幼儿理解后,才不会出现错误的操作。另外,教师在讲解操作流程时要做到语言柔和优美,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温柔与关怀,这样才能使幼儿学习起来更加轻松,从而快速的掌握相关知识[2]。

(2)学会尊重幼儿

教师在于幼儿进行对话时,要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与理解,并用优美的语言对幼儿的心灵进行塑造,这样才能使幼儿主动的去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每个班级中都会有几个比较顽劣的幼儿,这些孩子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总是不喜欢配合教师,甚至还会出现与教师对抗的情况。在教育这些孩子时,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用刺激性的话语批评,而是用鼓励的语言讲道理摆事实,这样才能使幼儿积极改变。

(3)教师语言要规范

教师的语言是否规范,将会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作为幼儿园教师无论在何时都要使用规范化的语言,在讲话时要做到吐字清晰和语调平稳,这样才能使幼儿受到积极影响,拥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要使用规范的语言,促使幼儿在平时的学习和交流中可以用正确的词汇、语调、语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内心感受。教师所使用的语言是否规范,国家是有明确规定,如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只有符合“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的规范,才是合格的普通话。在语音方面,要想符合普通话的标准,也要做到发音清楚、吐字准确,在讲话中不能出现方言,不能有念错字的情况。在语法方面,力求避免搭配不当、语句不通等不规范现象。在修辞方面,不能出现用词不当的情况,说出话不能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只有达到以上内容和标准,教师才能用自身的语言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4)教师语言要生动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即便用了平衡温柔的语言,但是整个表达过程过于严肃和枯燥,且缺乏趣味性,就会压抑幼儿的求知欲,如果教师可以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可以起到传情的作用,还可以给幼儿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教师要想使幼儿真正的拥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仅要注重语言使用的标准性,还要在语言中融入一定的情感,这样的语言才会更加生动形象,以此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由于幼儿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尽量使用生动、有趣、形象和活泼的语言,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与幼儿的沟通效率,还有助于幼儿在与教师沟通和交流中对教师正确的表达和沟通方式进行模仿,使幼儿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口语表达方法,这对提高幼儿语言综合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3.2 教师要应用正确的语言技巧

(1)引导幼儿交谈

作为新时期的幼儿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对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认知观察,然后抓紧时机,营造适合幼儿交流的话题和氛围,这样可以促使幼儿快速的融入到交谈环境中,使其在此种环境中可以学习到更多的口语表达技巧和方式,这对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有着积极作用。教师在用语言引导幼儿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幼儿的特点科学的设计引导计划和方案,这样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促使幼儿掌握一定的口语表达方法,使其在日后的交流和学习中可以做到规范化的表达。例如,部分幼儿在回到家后总是喜欢与父母做一些上课时的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模仿和学习教师平时说话的样子说:“小朋友们,已经到了我们学习本领的时间了,我看看哪些小朋友坐姿端正,我就送给她一朵小红花...”在幼儿的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教师的影子,而这些话语教师是不会直接传授给学生的,所有的话都是幼儿在无意中学到的,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话语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3]。

(2)适当的暗示幼儿

在平时的教学和游戏中经常可以看到儿童走神和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时如果教师当众对幼儿进行批评和教育,不仅无法帮助幼儿改正错误,还会伤害到幼儿的自尊心。对此,教师可以采用眼神或者其他暗示的方式让幼儿发现自己错误的行为,这时幼儿就会积极的改正,这对提高教育效果也是有很大帮助的。暗示的内容和方式非常的多,如可以通过眼神、微笑、手势、摇头等一些列的动作,对幼儿进行暗示。在实际的操作中需要教师根据现场情况来决定。

(3)扩展谈话的技能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想使幼儿快速接受到自己传达的信息和词汇,首先要使用幼儿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然后根据某一话题将谈话继续进行下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爱说话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促使哪些平时不爱说话的幼儿也能参与到谈话中,使其在交流中学习到更多的口语表达技巧。

3.3 教师要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1)掌握幼儿语言发展特点

教师在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时,需要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来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自身思维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教师在于幼儿进行沟通时,一旦幼儿无法理解教师的话,很容易会发生错误的理解,甚至会将部分的话语理解成反话,当教师用讽刺、挖苦的语言批评幼儿时,他们反而理解成正常的话。例如,教师在询问幼儿:“妈妈是男的还是女的时?”部分幼儿会回答到:“男的。”这时老师会反问到:“你妈是男的。”幼儿会马上点头,表示是的。这种错误的语言使用方式不仅无法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还会造成幼儿的困惑越来越大,使其对语言学习产生消极情绪。对此在实际的语言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语言特点开展教学活动,不能按照成人语言的标准对幼儿开展教学和引导,而且在与幼儿进行对话时绝对不能说反话[4]。

(2)教师要做幼儿忠实的听众

教师在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幼儿相应的口语表达技巧和方式,还要在教育和引导中注意去倾听幼儿的讲话,及时发现幼儿在表达上存在哪些不足和问题,然后根据掌握的内容对幼儿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如在平时授课和交流中要使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话语,如果表述的内容过长,教师可以采取分步阐述的方式,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述内容,以此强化幼儿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这对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有着积极作用。另外,教师在倾听中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造成影响,使其在日后学习和交流中能够主动倾听他人的说话,使其在倾听中可以学习到他人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技巧,从而增强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5]。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新时期的幼儿园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还要注意提高和完善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幼儿园教学中为幼儿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语言环境,让幼儿在这种环境中去学习教师正确的表达方式和交流技巧,使其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可以拥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猜你喜欢

表达能力语言表达口语
试析大班幼儿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学生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策略
有效训练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途径
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
谈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酒中的口语诗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口语对对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