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理路
2022-12-29李娟
李 娟
(重庆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16)
一、引言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1]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意境深远,为思政课提供了理论指引和精神动力。思政课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思政课教师要深刻认识自身责任和使命,研究建党精神,创新教学方法,切实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以史为今,资政育人,把党的理论知识讲透彻,让新时代大学生在知历史中明责任,在谋未来中勇担当,成为有志气、骨气、底气的时代新人。
二、理论基础:深刻领悟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蕴意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深厚的理论资源、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伟大的精神力量,是大学生成长成才、勇担使命的必修课。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首先要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实质、内在逻辑以及时代价值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功能,实现两者的高度融合。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用32个字凝练了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明确了其本质属性和政治定位。伟大建党精神是建党实践的精神体现,是党的精神谱系之源。“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其中的真理和理想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党百年来的信仰支撑,是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精神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人求真精神的生动体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把真理付诸实践的过程,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是党百年来创立发展的伟大实践动力。“不怕牺牲、英勇奋斗”,是党百年来取得的伟大成绩的法宝,共产党人的英勇斗争换来了今天国家的繁荣昌盛,体现了党的奋斗精神,是党百年来创立发展的伟大意志动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以人民为中心,立党为公,一心为民的行动诠释,把党的使命与人民利益紧密联系,是百年来党的伟大功业的有力保障。
可见,伟大建党精神是党在新时代理论创新的一伟大重要成果。伟大建党精神实质内涵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科学阐释,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深刻体现,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生动写照,是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理想表达。
(二)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内在逻辑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与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过程同步同行,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3]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生动诠释。早期组织的成立过程中,伟大建党精神构成了一个严整的逻辑体系。伟大建党精神并不只是涵盖一种精神,主要包括四种:“北大红楼精神”、“渔阳精神”“《共产党宣言》精神”和“红船精神”。[4]可见,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从酝酿到建立过程中,其包含的这四种精神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北京到上海再到浙江嘉兴,从党的一大到党的二大的召开,伟大建党精神从初步形成到最终形成,经历了一个从时间到空间的演化过程。
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其包含各项的内容是一个逻辑整体,相互依存且各具特色,体现了共产党人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怀。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知识观和人民至上观,是知、情、意、情的生动诠释,是推动党百年发展的思想动力。这种思想动力包含信仰动力、实践动力、意志动力、价值动力,四个动力并不是独立存在,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共产党人正是在不断寻求真理,付诸实践行动,依靠坚强意志,始终情系人民的行动中成就了百年伟业。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
伟大建党精神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有了全新的认识,书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成果,这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设,有利于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研究。它的提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是对党百年来的奋斗历程的高度总结,对党的建设规律的科学概况。
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生命所系和价值所在,是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四件大事,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伟大建党精神奠定了党的精神基调,锤炼了党的政治品格,是百年来党的事业的精神指引,是中国共产党其他精神谱系形态的丰富和发展。全面阐释习近平关于伟大建党精神重要讲话论述的深刻内涵,梳理历史脉络,有利于从宏观的视角全面理清伟大建党精神的发展演变、生成图景和重要依据。可见,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将伟大建党精神融会贯通到教学实践中,有利于让大学生吸取红色养分厚植情怀,在新时代中定位自身角色,同时有利于筑牢思政课最鲜明的政治底色,不断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三、关键节点:找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契合点
分析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之间的契合点,是以思政课为载体进行伟大建党精神培育取得有效途径的基本前提。伟大建党精神是要以历史成就和精神力量激励人、启迪人以实现其育人功能。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关键课程,伟大建党精神与思政课之间具有共同的价值目标,贯通的教学内容以及相契合的教学要求的内在耦合关系。
(一)建党精神与思政课之间的价值耦合性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可以进一步培育大学生的国家认同,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伟大建党精神是指引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取得一个个胜利的法宝,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将成为新时代大学生鲜明政治立场的催化剂,并为高校思政课在认同教育上提供真实案例。把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融入思政课,可以为国家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真理、坚守真理”的求真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传承党追求真理和理想的优秀政治品格,从而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践行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把自身的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结合起来,在实现社会理想中成就个人理想,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行动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奋斗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国内外局势,深刻认识党百年来应对危机险阻的伟大实践和历史启示,增强大学生的忧患意识,淬炼大学生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意志。“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奉献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指引大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有使命担当、高尚品质时代新人。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爱党、服务人民的价值观。伟大建党精神是一本内涵丰富,有着生动案例的教科书,为思政课提供了大量具有教育意义的可靠素材。思政课以建党百年为契机,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深入的阐释和分析,挖掘伟大建党精神中所蕴含的价值,培养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是思政课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质资源,是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精神密码。
(二)建党精神与思政课教学目标同向同行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始终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在内容选择上应具有导向性,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就是要强化伟大建党精神的导向作用。依据思政课教学目标,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提炼出重点和难点,与伟大建党精神紧密结合,在教学内容中合理设置专题,讲好中国故事。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中,关于中国精神内容的讲解,要重点讲好建党精神与中国精神的关系,运用中国话语为同学们阐释建党精神相关理论知识。
资源的利用上应具有时代性。建党精神的提出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性理论成果,其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并没有过时,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涵义。思政课要运用好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指导作用,让学生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对其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感悟。
案例的运用上应具有引领性。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之源,里面蕴含着大量关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经典故事。思政课要运用好这些典型的案例,让大学生在这些案例中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质,并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关于“理想信念”的阐述,可以把建党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关于理性信念的典型案例进行一个总结,让大学生在案例中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引导大学生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时代中,唤起大学生情感共鸣。
优化伟大建党精神的当代话语。伟大建党精神因其理论自身逻辑性、严谨性及其对现实的超越性,容易让大学生产生远离现实的超越感;另一方面因为政治范式话语、宣传式语言可能造成大学生的逆反感。因此,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就是要从话语内容上增强两者的融合,从“话术”上增强伟大建党精神叙事话语的分量。加强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陈述的思想性和科学性,以此实现伟大建党精神渗透式教育与灌输式教育的有机融合。理论只有与现实相结合,才能避免空泛,充分发挥其超越性和引导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就是要把说理话语与叙事话语统一起来,理论联系实际,让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在生活实践中获得新的张力和活力。
此外,在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方面,从构建模型角度着手整合伟大建党精神资源用于思政课堂,采用史学研究、理论探讨、实地考察、调研分析等研究手段,深入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资源。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始终围绕着思政课教学目标进行,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两者的同向同行,以期达到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四、目标指向:探寻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有效途径
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价值只有在教育实践中才能有效体现。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系统的实践过程,需要多管齐下。既要通过理论教学,又要通过实践教学,同时要发挥网络平台的教学作用,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才能实现伟大建党精神与高校思政课的有机融合,让伟大建党精神在学思悟践中入脑入心。
(一)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
思政课教师是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中坚力量。赋予思政课以生命活力的关键要素是教师。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深入学习伟大建党精神以及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实质和精髓要义,全面掌握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建构相关理论知识体系。在夯实教师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自身的内涵素养,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到思政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循循善诱中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
把伟大建党精神贯穿于思政课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伟大建设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这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什么、如何讲、讲的效果怎样。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是前提,创新教学方法是关键,达到育人实效是目标。因此,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主要从教学内容、语言、手段等方面进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弘扬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同向,在具体知识点的结合上更是丰富多样。教学内容上坚持以习近平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基本遵循,以理论知识为载体,对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熟悉各种代表英雄人物事迹和典故,全面收集相关影音资料,在整理分类的过程中,找准与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从而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进思政课教学的案例研究,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在教学语言方面进行融入和创新,精神资源由于其存在形态的特殊性,用教学媒介将其“物化”,更能加深大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生动理解,从而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要积极创新以伟大建党精神为载体的教学方式,尝试探索情景式教学方法,通过历史情境、文献情境、现实情境、团队情境、论争情境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教学内容,助力学生更深层次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此外,创新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大学生是思政课最直接的感受者和受益者,对思政课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可以大大提高大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发挥其在课堂的主体性作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现了始终以学生所需为中心,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和感召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必须始终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在评价过程中始终坚持知识与价值、个体与社会、显性与隐性、内在与外在相互统一的原则,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从他们关注的现实出发,借助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契机,真正灌输性和启发性统一起来,推动思政课教学上一个新台阶。
(二)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
思政课不是纯知识类的课程,需要从知识升华为思想和价值观,需要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因此,把伟大精神融入思政课仅靠课堂理论传授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实践深入实际。
开发利用与伟大建党精神密切相关的地方红色资源。地方红色资源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丰富的精神内涵,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所体现了精神风貌。地方红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的载体,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实质,是中国共产党奋斗里程的见证。地方红色资源与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两者相互应运而生。思政课教学中利用好本土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行走课堂”的作用,推进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结合。如带领大学生去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到爱国主义基地了解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的事迹,组织学生在基地拍摄专题记录片,邀请专家以及先进人物到学校为大学生做专题讲座,开展直接的交流和研讨。此外,布置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社会调研活动,鼓励大学生寻找和收集家乡的相关资源和中国共产党精神中代表人物的先进事迹。
开展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大学校园文化活动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活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思政课要充分发挥其载体作用,在学校营造红色校园文化、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例如,通过开展中国共产党经典文献朗读比赛、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为主题的微视微频电影比赛、大学生讲党史故事比赛、爱国爱党文学作品编撰、党史知识抢答竞赛等多种形式纪念党的百年诞辰,感悟建党精神的伟大力量。此外,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暑期三下乡开展以中国共产精神谱系为主题的各种宣讲活动,在深化大学生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精髓要义的同时为人民群众做好理论宣讲。坚持鉴往知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用建党精神的思想伟大感召大学生,引导大学生爱国爱党爱民,勇于创新、肩负起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可见,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对深化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教学,提升教学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网络平台建设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新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因时而进,提出了“网络强国”的战略思想;因事而化,强调通过实施“互联网+思政”,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以引导大学生深刻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精髓要义。
一是搭建一个以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的思政课教学网络平台。网络平台可以满足当代大学生学习认知方式的需求,又能激发高校思政课活力。通过网络媒体及时发布、分享与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的文件、新闻、文章等内容,这是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有益补充,同时也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师生间学习、分享、沟通的渠道。
二是充分利用网络现有资源,创办数字化纪念厅、虚拟实践基地等。网络技术不断发展,打破了地域之间的限制,大大丰富了原有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身临其境的感受全国各地的数字化红色文化纪念厅,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局限,打造具有时代特点的一体化、个性化育人模式。此外,结合00后大学生的特点,开发灵活、形象、生动的“微课程”,以PPT、教师讲课、情景剧等多种形式的“微视频”,运用通俗化、形象化的网络话语阐述伟大建党精神,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碎片化学习的时代要求,使大学生喜闻乐见,从而满足大学生学习的需要。
五、结语
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峥嵘,伟大建党精神穿越时空,带领着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容和深刻意蕴不仅决定了它对高校思政课的指导价值,而且也包含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知识内容。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功能,用伟大建党精神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学,让思政课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是加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时代要求。高校思政课要着力引导大学生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建构对党的历史认识,增强历史自信,真正担当起民族复兴的伟大重任。因此,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将成为大学生伟大建党精神培育的主要渠道。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势在必行,这对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有鲜明的政治站位,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作为尽政治责任的重大任务,自觉地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起来,深入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研究,讲好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精髓,为国家培养有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