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学视角下建筑文化遗产保护

2022-12-29李立新陈金康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2年8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管理人员规划

李立新,陈金康

(1.桐城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安徽建筑大学)

1 引言

中国加入世界遗产组织,接受世界遗产保护公约,承诺相关义务并开始了持续至今的世界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同时引入国际遗产保护的系列原则、理念和保护理论,并在我国的保护管理体系中深化与调整,中国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调整与发展的[1]。从2006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到2011年颁布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再到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国构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以调查记录体系、代表性项目制度、代表性传承人制度、区域性整体保护制度、传承体验设施体系、理论研究体系为框架的完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2]。技术层面的研究与应用能够与时俱进,但在管理层面仍然存在问题,文化遗产保护的管理制度以及专业人员的素养还不足。

2 问题现状

2.1 管理体制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设有村镇处,对口管理传统村落和乡村建设;设有城建处对口管理县城以上城市建设。在体制改革后,原规划处职能划归了国土资源厅,留下的名城名镇名村(街区)管理挂靠在标准定额处或科技节能处,分属不同主管领导。地市级归口住房与城乡建设局或有自然资源与城乡规划局管理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历史建筑等,存在城市与乡村因区位不同而对口管理不同部门,但归口到自然资源与城乡规划局,这种管理体制不能完全的上通下达。区县这一级绝大部分归口在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其中,所有的文物统一归属各级文旅局管理,历史建筑均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管理。管理体制不够清晰,不能让相关的职能部门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不能及时根据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处理。

2.2 管理人员

这类职能部门管理人员一般应具有城乡规划、建筑学和风景园林等相关专业背景,原规划管理部门尚有此类人员,但体制改革完成以后,相关专业人员大多数随职能部门供职于自然资源与城乡规划厅(局)或改编到其他部门,目前在住建部门的管理人员与专业对口最接近的是土木工程专业,这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需要的对口专业存在很大差异[3],两者的思维和培养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完全不一样的,专业的差异导致从业人员的思想和对一处建筑遗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完全不同。在这种专业差异较大的背景下,导致相关部门的领导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不能完全领会,主观意识淡薄。

2.3 支撑层面

由于管理机制冗余,资源不能共享共建,管理措施和方法的科学性、可行性甚至合法性都难以得到保障。目前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对新技术缺少针对性研发等,文化遗产保护必须要建立在科学的方法基础之上,文化遗产保护也需要有正确且科学的技术作为支撑。但是目前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支撑严重不足,以最明显的“保护规划”编制为例,编制工作为适应相关规定“获批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后一年内必须完成”,在编制过程中,编制成果因重视程度不够和经费不足等种种问题多处于敷衍塞责状态,实施执行情况核查则更为稀少。经费不足,重视不够,技术不懂等,都是目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支撑层面的“硬伤”,在各种压力下,为了完成上级工作要求,不得已采用参考甚至是模仿的办法。其中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仅为参照名城名镇名村规划编制。

2.4 保护现状

我国建筑遗产保护非政府组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社区和地方层面[4]。在很多的传统村落中,常见到因缺少有效保护而破旧的宅院和未完成修缮的文物建筑。这些建筑之所以有目前的境遇,根本原因在于相关制度不尽完善和经费不足。文物建筑的修缮费用目前是完全由财政拨款,而且落实到当地以后,存在“给多少钱就干多少事”的尴尬局面,即使修缮已经完成了90%以上,如果剩下的资金不能到位,仍然会停工闲置,而且后续的看护还需要一笔费用,更有甚者是期待建筑坏了以后再修。相比之下,历史性建筑的拨款和修缮更是相形见绌,最后只能是寄希望于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开发商来重建开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及传统村落的修缮也只能是通过各种渠道吸纳少量的资金,这些资金与完全修缮好传统建筑相比,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3 案例剖析

在某地违规拆除历史建筑事件经媒体曝光以后,我们随即实地走访调研。即使是在相关的管理人员到达现场以后,现场的作业仍然没有停止,旧的历史建筑的拆除依然在进行。拆除的历史建筑已经是在保护规划核心区域范围内,但是由于现场的作业人员对相关的文件和规划没有做到完全了解,导致周围很多历史建筑被当作阻碍城市发展的违章建筑拆除。根据现场的作业人员表述,因为这条街区按照已经批准的规划方案,有一条24m宽的道路,而且还有消防车道。由于管理程序的不完善,导致在城市建设中,从相管理人员到施工作业人员,只认可已经确认保护的历史建筑或者是已经挂牌的建筑,对尚未纳入保护范围的历史性建筑,缺少根本性的认知。

实例告知我们:“建设性破坏”是我国建筑遗产面临的严重危机,其中单位和个人所有的建筑主要是由地方政府对其实施不当的征收拆迁之后而被破坏的,这表明在我国房屋征收拆迁与建筑遗产破坏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5]。在历史街区中规划编制出24m宽的道路,还有一栋历史建筑在路中间,这是规划编制(单位)人员和审批阶段出了问题。拆除核心区范围内的旧建筑物,是管理人员(包括领导)法治意识不强(也没认真看过保护规划和相关法规),仅留下挂牌历史建筑,让历史建筑失去生存环境则是缺乏对保护的认识和专业知识匮乏,也反映出体制混乱行业分管管理部门人员专业知识学习不够。

4 相关建议

4.1 管理体制

首先应强化政府主导职能。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设文化遗产处,统筹管理名城名镇名村(街区)和传统村落;地市对等设立文化遗产科;区县明确某股室负责对接管理。同时加强与文物、自然资源与城乡规划等部门的联系,协调综合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管理层面可以上通下达。职能部门的作用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作为上层建筑的职能部门站在文化遗产、文化复兴和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来重新审视这项工作,才能从最根本的层面推动好、保护好、继承好文化遗产。

4.2 管理人员

管理部门人员可统筹调整现有管理人员,大力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有计划组织相关从业人员短期培训,特别注重培养从业人员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热爱与情怀,注重吸收文物部门和建筑规划设计院退下来的老同志以及乡绅、乡贤参与到此项工作中去。管理人员是实际接触到文化遗产保护的工作人员,是这项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对这项工作的实施过程和实施的结果。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管理人员,应该从长远的目标统筹安排,注重对青年一代的人才引进,以及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对入职的人员进行培养,形成一个专业领域的前辈提携教授青年一代的良好局面。既可以让文化遗产保护这项工作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又可以让这一部门能有源源不断的新的生命力量得以承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争一时,是为了国家民族子孙后代的长久打算,这就必须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甚至是业内专家水平,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施这项工作。

4.3 支撑层面

细化保护规划编制和评审(估)等相关要求,加强督查与规划实施后评估措施,有效建立奖惩和问责制度。只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保障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工作中遇到突发情况或者是重要决策的时候,可以及时有效找到对应的管理部门和对应的负责人。专项的工作由专门的部门人员负责,划分责任区块,一级负责一级,一人负责一块,有效地对工作的成果进行评估和奖惩,才能确保支撑层面的管理有序有效。

探索住建、城规、文物等相关部门根据不同对象实施协同审批、管理制度。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因为要涉及多个部门的协同办理,所以需要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工作协同制度,探索好对协同工作的方式方法,在经常遇到的审批和编制规划等相关工作时,可以有比较流畅的工作程序。简化审批工作流程,减少工作人员等待时间。

有效拓展保护资金渠道,强化专项资金管理,确保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资金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能顺利的进行,不能顺利的按着预定的目标实现,资金问题占有相当高的比重。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导致正在进行或者已经完成的保护项目工作无法进一步开展。专项资金需要有专门的管理部门,统筹调度,多渠道引进。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资金需求可以及时供给,不能让即将完成或者已经完成但是需要进一步保护的项目花费不必要的资金做后期的整改。

5 结语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世代传承保留下来的珍贵文化资源,不仅见证了历史发展,更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体现,是我们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民族智慧与文化结晶,是民族情感的纽带。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毁坏则永远不可能恢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的不仅仅是一腔热血,更需要有关部门的重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法律法规是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保证,科学有效的工作办法和专业素养是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文化遗产的完整保存和妥善维护是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目标。在新时代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复兴是重要一环,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就是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积极贡献,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依据。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管理人员规划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以“5×3”立体模式打造外派管理人员队伍
我们的规划与设计,正从新出发!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规划·样本
国企基层管理人员作风建设措施分析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