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诵读经典,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22-12-29兴宁市兴民中学高文奇
文兴宁市兴民中学 高文奇
习近平总书记说:“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经典文学,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学校作为传承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素养的重要场所,应将经典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教育有机结合,融为一体,通过诵读经典,学生熏陶在经典文化中,品行得以培养,语文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一、教学中渗透经典,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并使它众生不熄地燃烧下去。”他让教育者明白:决定孩子一生的关键是让他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也就是说人要拥有完美的个性,才是完美的人。诵读经典,使中学生懂得孝顺、懂得礼貌、懂得知礼仪,成为一个有教养的好学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善于用圣贤的智慧,教导天性淳良的孩子;启人心扉的人生箴言。钟启泉教授认为核心素养大体可以分为“基础素养”“认知技能”“社会技能”三种构成要素。如:在诵读经典中感悟圣人治学的三种境界,讲授《论语》十二章,引导学生感悟学习第一境界是“学而时习之”,这是治学基础。强调学习要多读、多练、反复读、反复练;讲授《论语十则》,感悟学习第二境界是好学,勤学,善学,这是治学态度;讲授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感悟学习的第三境界是“淡泊宁静”,这是治学最高境界。读孟郊的《游子吟》,感受深深母爱;读杜甫《月夜》,体味款款儿女深情;又如读王维的《渭城曲》,感受离别之情;再如读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从生活小事中感受亲情。教师适时的引导,让学生懂得礼仪,学会礼仪。激发兴趣,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
诵读经典,学生通过对经典的积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良好礼仪习惯,提升了中学生的人生境界。
二、创设环境,读经典,品经典,熏陶人格
古人云:“人不读书,其犹夜行。”诵读经典,学生在这里可以陶冶情操,我们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来品读经典,培养核心素养。班级的读书角、学校的阅读栏、图书馆等都是学生诵读经典的场所。通过诵读经典,激发学生兴趣,创设了诵读的良好氛围;学生视野开阔了,丰富了知识。所以,经典教会了我们什么善良,善良是文明礼仪的表现之一。例如在兴宁市举办的以“爱惜粮食”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中,我指导学生引用袁隆平院士的禾下乘凉梦,表明有粮惜粮的主题。同时也教育学生养成珍惜粮食的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展示学生风采
以诵读经典为载体,将文明礼仪教育铭记在心上,培养学生文明习惯。作为一套系统的评价标准,它能够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指标,告诉教师教学应当达到的程度,保证学生能够达到质量评价标准的要求。通过诵读《大学之道》,我们可以得知,治国、齐家、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为之奋斗终生的志向,以天下为己任。他们为国捐躯的爱国精神,他们奋勇抗敌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要永远铭记这一切!我们学校十分重视对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不同时期,结合传统节日或重大节日,开展了异彩纷呈的诵读经典活动。活动形式灵活多样,例如分别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单位,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层次,举办诵读经典活动,学校先后以朗读、演讲及主题班会等形式来感悟经典,深受好评。开展“致敬烈士,英雄不朽”主题班会;结合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学校开展“传承传统文化,品读经典诗词”主题班会等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理解了经典的深刻内涵,感悟了圣人的高尚品质。
经典教会我们如何做人:一要“立德”,作为人民,忠于国家;作为学生,要虚心学习,引经据典,凝心铸魂,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要“立言”,就是立切实可行之言,把圣人和智者的精神和经验深入心髓,加以总结,精于提炼,不断升华,让实际行动证实曾经许下的誓言。
总之,诵读经典,传承传统文化,感受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陶冶了情操,既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了培育,也使教育效应达到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