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哲学智慧学校建设刍议

2022-12-29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刘学良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八中学刘婷婷

教育文汇(综合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共同体哲学儿童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刘学良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八中学/刘婷婷

一、儿童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儿童刚进幼儿园时是活泼好奇、想象丰富、渴望探究的,并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着这些品质。但在上学后,这些美好的品质逐渐消失了,他们开始变得被动消极。”在马修·李普曼(Matthew Lipman)看来,传统学校生活过于强调知识的学习,循规蹈矩、单调乏味,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需要对学校的教育实践进行重构,将发展思维置于学校教育的关键地位。于是,李普曼提出“儿童哲学”(Philosophy for Children,简称P4C)这一概念,主张将哲学引入基础教育之中,将课堂转变为一个哲学的探究共同体,鼓励学生保持对生活的惊奇并积极提问,引导他们对问题进行不断的思考和讨论,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之中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关怀性思维,促进其全面发展。“儿童需要具有全面的、多角度的考虑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有赖于适当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过程必须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能使他们的智力有充分发展的机会,同时有能提供联系和融汇各科知识的途径。这是对普通教育计划的两个基本要求,而儿童哲学恰好就能满足这两个要求”。

儿童哲学自提出以来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并与当地的文化、教育传统相结合,发展出了各具有地域特色的儿童哲学形态,成为当代教育创新实践的一股重要力量。多项实验表明,儿童哲学对于学生的作用是十分全面的,不仅能够促进儿童思维品质与学习成绩的进步,还对他们的自尊、自信、道德、情感等方面有积极的影响。儿童哲学进入中国也有30 多年的历史,现在全国各地已有很多中小学、幼儿园开始实践,形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儿童哲学课程,例如上海市洵阳路小学的以规则为核心的儿童哲学课程、合肥市师范附属第二小学的基于绘本的儿童哲学、太仓市实验小学的应用儿童哲学于阅读写作的课程等等。这些实践推进了学校的各方面发展,对于将儿童哲学融入学校教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当前儿童哲学所面临的问题

哲学是智慧之学,强调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持续不懈的探索与思考以促进人们对自我、社会、世界的充分认识。开展儿童哲学实际上就是将哲学引入学校,深化学校中的教学内容,改变教学范式,建立更有智慧的学校。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教学革命,同时也会面临很多问题,其中以下两个问题是首先需要解决的:

1.哲学如何进入基础教育课堂

哲学本身具有极为重要的教育意义,哲学中所包含的概念、方法、观点、案例对于人们思维发展来说是必要的训练。然而,哲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问,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以及众多的分支门类,如中国哲学、西方哲学、科学哲学、艺术哲学、心灵哲学等等,每个分支门类又有各自的研究主题以及理论思想。那么应该选用哪些哲学内容?如何将哲学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以怎样的方式在课堂呈现出来?这些问题成为开设儿童哲学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

2.普通教师如何能够教儿童哲学

儿童哲学想要真正扎根于中国教育之中,就必须能够为广大普通中小学教师(经过不太复杂的培训)所能教。绝大部分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哲学训练,对哲学的研究内容和探究方式知之甚少。如果儿童哲学只是为专家和少数优秀教师所掌握,或是仅仅是停留在学校公开课的展示上,终将只是空中楼阁、昙花一现。如何能够让普通中小学教师能教、会教、善教,是决定儿童哲学教育能否可行的决定性问题。

三、儿童哲学智慧学校的建设路径

儿童哲学作为一种舶来品目前在中国仍处于适应和融合的阶段,需要与中国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教育需求相适应。哲学作为一门复杂而又深刻的学问,在进入学校之前需要进行恰当的转化。将哲学“爱智慧”的特性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建立具有哲学智慧的学校,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不断努力。

1.研发适合的、有挑战性的儿童哲学课程

李普曼强调将哲学引入学校,但这里的“哲学”不是大学里研究的学术性哲学,而是强调对话、审辩、判断的叙事性哲学。因此,要对专业的哲学进行简化和改造,使之与儿童的经验与学习相结合,成为真正的课程。“儿童哲学教育离不开课程,儿童哲学教育的落实和有效必须课程化……所谓课程化是指儿童哲学应当具备课程的规定性,具有课程意义。”要使儿童哲学具有明确的目标、形式、标准等框架,建立系统的教材、教案等资源,由此才能为普通中小学教师所应用,使更多的学生得以受益。为了让课堂上的儿童都能够进入“做哲学”的状态,要从儿童所经历、所关心的事情入手,用更为直观、有趣的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吸引他们的关注,促进他们的思考。所以,研发儿童哲学课程首先要选择有趣和有效的刺激物,让学生愿意进行分析和思考,去发现故事情节背后所隐藏着的规则和生活的道理。英国教育学家费希尔(Fisher)对此曾作出过解释:

当遇到问题的时候,与通过讨论的方式获得答案相比,孩子们往往更希望直接从成人那里得到明确的答案。他们的注意力通常不会长期集中在某一特定事物,抑或通过一个系统持久的方法多角度地去讨论同一个问题。但是如果有了一个能够引发他们好奇的东西(比如故事),那么,即使是年龄更小的孩子也能用一种所谓哲学的方式对问题作出反应。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能够帮助孩子从具体、文学的角度转换到从概念的、抽象的角度理解事物;将讨论的重心从故事中发生了什么和发生的缘由转移到去思考这意味着什么。

因此,刺激物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在学校开设儿童哲学课,首先需要进行思维素材的准备,这些思维素材的来源是多样的,可以是课本内容、文学作品、绘本故事、成语寓言、新闻案例、历史事件等,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生活中的经历。但需要与学生的经验生活紧密相关,能够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材料所涉及的难度要与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相适应,能够给学生带来一定思维上的挑战。当选定材料后,教师需要对材料中所蕴含的问题提前进行梳理,制定教学方案——不是传统课程的知识清单,而是关于问题讨论的“预案”——用于理清课程讨论的思路和方向,以助于引导课堂上的讨论。

2.形成稳定的、有默契的探究共同体

儿童哲学的主要教学方法就是“探究共同体”,开展儿童哲学就是“把课堂转变为一个探究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学生彼此尊重,互相倾听,相互发展对方的观点,要求对方为自己的观点给出理由(否则就得不到支持),帮助彼此从已知的事情中得出推论,并试图辨明各自的假定”。探究共同体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场所,让他们能够自由地运用自己的思维进行思考和表达。在探究共同体中,每个成员都有平等的发言机会,大家围绕共同的主题进行讨论,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交流、合作的能力,体验思考和探究的乐趣。

然而形成探究共同体并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事情,儿童往往不具有成熟的合作能力,不会主动地与他人进行合作探究。很多刚开始实践的儿童哲学课堂往往是非常混乱的,有些甚至连基本的课堂秩序都无法保证。因此,建构探究共同体本身就是开展儿童哲学教育所首先要完成的任务,需要从一开始就着手建立合作学习的课堂机制。例如,上海洵阳路小学儿童哲学课程的第一节课,就是让学生们讨论课堂上所需要的规则,学生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方案并陈述理由。有的学生提出“在别人发言时其他人不能说话,要注意倾听”,也有同学指出“不能说与主题无关的内容”,还有同学提出用不同的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态度(支持、反驳或补充),经过大家共同的讨论,学生们通过全班的民主表决,选择某些规则成为儿童哲学课堂的规则。经过自己制定规则的过程,大家开始具有了儿童哲学的规则意识,并对探究共同体有了进一步的体验。

3.给予关键的、有启发性的教师引导

儿童不能直接理解哲学的理论知识,需要在成人的协助下才能够深入地进行哲学探究。教师在儿童哲学的开展中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儿童哲学将“儿童”与“哲学”联结起来,二者联结点便是教师。“只有当老师们学会了哲学并能做到这一点时,教育思维的前景才会非常光明”。如果教师对哲学是消极的或不理解的,那么儿童哲学只会走向徒劳。教师通过自身对哲学的理解,将复杂的哲学道理转化为简单具体的案例和问题,引导他们围绕问题进行探究。可以说,儿童哲学的起点来自于儿童,但过程和结果都需要教师的参与。如果教师具有一定思维能力和哲学素养,能够设计有层次性的内容和展开较为深入的对话,便能够取得更加明显的教育效果。

成为儿童哲学教师需要对哲学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需要成为专业的哲学研究者。儿童哲学在师资培养上更加侧重于实践领域,强调实际的对话和推理训练。目前已有国家建立了较为系统的儿童哲学教师培训体系——“给教师的哲学”(Philosophy for teacher,简称P4T)。P4T 与P4C 的形式一样,首先让教师成为一个探究共同体,建立一个舒适、轻松的空间,为教师们提供一个可以进行自由交流和自我反思的场所。P4T 的讨论由专业的儿童哲学培训师或哲学学者来主持,带领教师对哲学领域中的观点和思路进行梳理和学习,对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进行思路、视角的拓宽与经验、方法的共享。这种方式能够让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体验探究共同体的形式和流程,感悟哲学的特色和魅力,帮助教师解决对于儿童提问的恐惧和担忧,培养他们在处理具有挑战性问题时的信心和能力,在实际的讨论中掌握对话教学的方法和诀窍。

4.建立长期的、系统的哲学教育体系

需要承认的是,虽然儿童经常能够自发地提出深度的问题,进行哲学式的思考,但往往只是零星的、偶发的哲学行为,无法进行系统、充分的哲学探究,这正是儿童哲学教育想要去改变的。对儿童思维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为儿童搭建持续的、系统的哲学教育体系,来帮助他们进行充分的思考。每个阶段的儿童都有不同的生理特征、认知水平、心理状态,因此需要针对各个阶段儿童的特点提供相应的素材和方法,以能够为不同年龄或不同思维程度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挑战。各个阶段的课程要呈现进阶性,随着儿童思维认知能力的提高而逐步增加内容的难度、范围的广度、讨论的深度。李普曼致力于构建从小学到高中(后扩展到幼儿园)的课程系统,他创作了七部哲学小说作为课程素材,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儿童哲学已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面向各个年龄段儿童的课程,积累了大量优秀的课程案例、探究方法、活动形式以及教学经验。因此,学校需要进行广泛的搜集和学习,基于自己的情况逐步形成全面的、系统的哲学教育体系,为学生思维的持续发展提供必要保证。

猜你喜欢

共同体哲学儿童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菱的哲学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小包哲学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晾衣哲学
幽默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