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22-12-29李婵娟
李婵娟
一直以来教育都是国民关注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对处于义务教育低学段的学生而言,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双减”就是这套改革“组合拳”里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以此为契机,正确认识趣味教学法的价值与意义,并学会恰当地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发展,助力基础教育实现更好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双减”政策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要求
“双减”政策是国家基于当前社会与教育发展状况提出的新的教育政策,致力于让受教育者得到更好的发展,这给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多的新要求。首先,“双减”政策的提出,压缩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此,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课堂教学时间,在课堂上不仅要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还要注重教学效率的提升,把握好有限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掌握知识。其次,“双减”政策的提出,对作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题海战术”必然被淘汰,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让学生在较少的精品练习中,全面掌握知识,提升作业的质量与效率。最后,“双减”政策的落实,意味着教师要提升课后服务的水平,让学生在课后服务的时间里既能掌握知识,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快乐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法的优势
(一)改变“灌输式”的教育,改善课堂氛围
小学教学,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期笼罩在枯燥的公式和数学理论知识中的小学数学,往往会让年龄较小的学生感到枯燥、单调,极容易产生厌倦心理。面对这种情况,趣味教学法就有较大的优势。运用趣味教学法,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具有趣味性的数学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顺利地从故事过渡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和学习数学知识。同时,趣味教学法也更加注重教学语言的趣味性,使教学摆脱传统的说教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轻松愉快,从而使学习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具有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与学习能力的黄金时期,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仅依靠教师的机械传授,没有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这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趣味教学法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通过营造有趣的课堂环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三)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当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时,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将会得到大幅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升。而趣味教学法,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在运用趣味教学法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通过适当地添加数学故事、数学文化等,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好地感受数学的魅力,数学素养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新教学方法,构建趣味性的教学方式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众多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考虑的最为重要和紧迫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并使其融入学生的知识体系。趣味教学法是具有创新性与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是一个较好的课堂教学创新方向。
趣味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给予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创新空间。在运用趣味教学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故事,并在这个故事中融入一定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笔者导入了《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分西瓜的趣味小故事: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师徒四人又累又渴,八戒找来一个大西瓜,就怎么分西瓜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师父提议每人四分之一,八戒说自己辛苦要六分之一,到头来却是最少的。这个故事趣味性强,并且融入了分数的知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分数的性质,提升教学效率。
(二)组织课外教学活动,突破课堂局限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课外时间,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课外时间,让学生在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是目前小学教学的重要关注点。趣味教学法能有效拓展课堂教学,使数学教学不局限在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中,而是将其扩展到整个小学教育的过程中。这个过程既包括课外教学活动,也包括其他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教学过程中,都能发现数学学习的魅力所在,从而真正将数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组织“送礼物”的小游戏,为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包装纸、礼物盒等工具,在用包装纸包装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过程中,学生能直观地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差异,以及二者面积和体积的特征。在这样的趣味性课外活动中,小学生不仅收获了游戏的乐趣,而且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三)布置趣味性的课外作业
“双减”政策给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就是如何结合学科的特征,有效、合理、控量地设计作业。作业的布置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大学问,也是考验教育工作者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双减”背景下,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设计趣味性的作业,并在作业的设计中渗透数学文化,让数学作业不再局限于知识的层面,而是融入生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优化作业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章节时,教师应该认识到,小数乘法的一个重要实践运用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对于采购价格的计算,但当前大多数人倾向于选择电子支付,学生对价格的计算明显经验不足,带入感也不够强烈。因此,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记录家庭一天的采购情况,回归传统的交易方式,促进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其有着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积极运用趣味教学法,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为未来的学习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