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综合评价改革的启示

2022-12-29王秀琴

江西教育 2022年39期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评价

王秀琴

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逐步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小学进行综合评价改革,能够改变以往片面的评价模式,建立全新、多元、立体的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创新评价方式,着力打造新时代德育阵地,转变以往应试教育的观念,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校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够充分,认为素质教育仅是增加课外活动、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以及增强学生的体质,而忽视了学生品格、道德等多方面的培养。对此,学校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

(一)树立素质教育的“大观念”

对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身心素质、文化科学、劳动技能等进行全面提升,是小学教育的根本目的。目前,社会上普遍存在“只重成绩不重素养”的现象,导致部分学生自制力不足,难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此我们还需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学校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标准的评价细则,开展“星级学生”制,对于达到“星级标准”的学生,学校可以颁发相应的“星级勋章”,从而让评价体系具有可操作性,并让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

(二)树立素质教育的“学生观”

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始终把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在课程设计、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通过积极的方法引导,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发,促使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教师可以改变原有的以分数为主的评价导向,坚持以德为先,五育并举,注重过程评价,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综合素质,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增强对自我的认知,成长为独立的人。

(三)树立素质教育的“创新观”

作为小学教育的主体,教师与学校应该善于创新、勇于创新,在创新中发挥才能,培养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学校可以转变教育模式,举办科技节和知识竞赛等,也可以举办各种小制作、创客比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不同的校园活动会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学校举办多种类型的活动,鼓励各具特长的学生参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采用合适的引导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教会学生自学教材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属于引导者,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并为以后各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升自学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对此,教材的预习与自习十分重要,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一环。在教会学生自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指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制定详细的自学指导步骤,让学生根据这些步骤逐渐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利用工具书解决自身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能够切实了解课堂重难点,这有利于学生提升思考能力,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教会学生用练习题巩固学习成果

“温故而知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课后练习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好的课后练习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的课后练习完成情况,鼓励学生根据课程的重点及难点内容自己编写题目,从而让学生深刻领悟知识点的内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水平不同,教师可以将练习题进行分级,让学生进行分层训练。

(三)教会学生掌握课堂结构

在开展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剖析课堂结构,并尽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掌握所学知识的脉络和要点,促使学生提出问题与归纳问题;第二,以语文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应要求学生学会速读,快速了解文章,同时应让学生学会精读,弄清楚整篇课文的结构,了解重点词汇和句段的含义;第三,学生应能够根据课堂学习的重点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反思,在练习的过程中巩固知识;第四,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发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及收获,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整合能力,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增强心理素质。

三、改进综合评价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改革教育评价方式,是转变广大家长、师生观念,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有效途径。在素质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学校涌现出很多锐意改革且爱岗爱生的教师,也涌现出许多文明有礼、兴趣爱好广泛的学生。学校的教风、学风明显改善,学生互助互学,教师团结进取,干群关系和谐融洽,呈现出大好局面。

(一)创新评价的模式和内容

在小学教学中,评价不应该局限于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教师可以进行创新,如让学生写简短的读后感,朗诵课文,或进行情境表演等,并基于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小学生年龄尚小,思维正处于发展之中,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不断丰富评价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在评价中增强学习自信心。

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在学习中的具体表现,设计丰富多彩的任务型、应用型评价试题,让学生能够根据具体语境,巧妙地运用自己所学的文化知识,避免在学习中只会死记硬背。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创新评价方式,在提升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有效的手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二)将评价改革落到实处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例如,教师可以在班会课上,收集上一个月家长和学生每天填写的日常量化表、评价记录表,以及平时值周的通报情况,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努力的方向,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不断对自身的行为习惯进行优化和完善。

总之,我们要对素质教育有更深刻的认识,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综合评价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改变教学观念,将素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构建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

猜你喜欢

素质素质教育评价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