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工作绩效的跨层次影响

2022-12-29

全国流通经济 2022年8期
关键词: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赵 芳

(济南市长清区融媒体中心,山东 济南 250300)

一、引言

在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一线员工的管理。提高对员工的管理水平,有效调动员工的生产热情与工作积极性,能够不断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关企业管理者应当强化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从各方面角度保障员工的工作氛围,实现工作绩效的不断提高。

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概述与意义

一般来说,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指的是相关企业单位或组织为了要达到一定的战略目标、规划或构想,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分配计划与部署的管理模式,是人力资源管理当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引入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主要具备以下几点意义,首先,改革传统管理思维。依托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能够使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决策理念进行深度优化和调整,保障企业发展的合理与科学。其次,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当中,员工往往只看重自己的个人利益,对企业的整体利益重视程度不足,引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后,企业员工能够实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将自己的职业前景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提高对企业利益的重视程度,使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进一步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最后,有利于对企业员工进行素质的综合培养。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当中,对企业员工的培养体系与考核指标并不规范,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力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遏制,而依托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企业管理者能够不断优化员工培养体系与考核指标,对员工行为实现进一步约束,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保障了企业员工水平的不断进步。

三、员工劳动满意度与工作氛围的主要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

在员工劳动满意度与工作氛围的形成过程当中,环境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根据统计和调查我们可以得知,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其文化背景、生态环境、政策因素、经济发展状况、社会价值观等环境因素都会对员工的劳动过程与劳动关系和氛围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另外,适合发展的环境因素,一方面能够提高员工的劳动满意度;另一方面还能够优化企业的工作氛围,能够为有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奠定坚实的基础[1]。

2.组织因素

企业的组织架构与发展方向同样也能够对员工的劳动满意度与企业工作氛围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的内涵可能包括员工对企业决策的参与程度、员工与决策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企业员工劳动关系状况、企业组织规模与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等等。一个规范而标准的企业能够为员工提供较为积极的工作氛围与工作环境,有效提升员工的劳动满意度,促进员工素质的全面发展。另外,有效打通基层员工与企业决策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同样也能够使员工感受到自己受到了重视,使员工的参与感与凝聚力得到有效提升,使劳动关系更加和谐,保障企业工作能效的不断进步。

3.个体因素

除了环境与组织因素外,个体因素同样也会对员工在企业当中的劳动满意度与工作氛围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由于每位员工的个人阅历、受教育程度、在企业岗位当中的任职时间、个人认知水平与文化背景都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际开展工作的过程当中,他们对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劳动关系的看法也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差异,从而使企业员工对待工作的态度发生一定程度的转变,这也表明了个人因素对企业员工劳动满意度和工作氛围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和意义。

三、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1.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对工作绩效具有正向影响

基于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大部分的企业仍然坚持采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通过标准化、流水线化的管理手段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这种控制方式虽然能够保障对员工的控制效果,然而不利于员工的心理健康,基层员工与企业决策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渠道也较为单一,员工群体当中的问题很难及时进行反映和解决,容易在企业发展过程当中产生矛盾和冲突[2]。而依托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能够促使企业管理工作由硬性控制向自我管理转变,使员工能够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当中实现工作绩效的有效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企业劳动关系的影响。传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当中,等级制度较为严格,上下级关系较为紧张,基层员工与企业决策管理人员之间可能会出现隔阂与冲突,员工很难亲自参与到企业发展决策当中,不利于企业劳动关系的有效改善。而引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后,企业能够实现开放善意的沟通,使基层员工能够及时将工作当中发生的问题向管理决策人员进行反映,避免了企业经营过程当中产生的冲突和矛盾,使企业劳动关系向合作式、平等式的方向发展,不断提高基层员工对企业发展的参与感,促进工作绩效的不断提升。其次是对劳动氛围的影响。员工之间的劳动氛围同样受到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影响,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能够对和谐的劳动氛围进行有效构建,从而驱动企业员工进一步提高对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实现工作绩效的有效进步。由此可见,科学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模式对企业员工工作绩效能够起到积极的正向作用,相关企业管理者与决策者应当重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积极研究和引进,依托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断推进企业工作绩效水平的不断进步。

2.劳动关系在企业管理与员工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从上文可得,高效科学的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能够在企业内部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而和谐的劳动关系还会促使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的不断提高,对每个员工的个人情况与心理状态形成了有效的改变和保障。因此,劳动关系作为一项动态的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指标,在企业管理与基层员工表现当中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中介作用[3]。另外,由于企业发展的路径与企业面对的市场前景各有不同,其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在高科技企业当中,劳动关系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当中所占据的比重相较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大,员工对科学合理的劳动关系具有更高的需求,因此,保障企业劳动关系的有效性与可行性,对提高企业工作绩效,促进企业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劳动氛围对劳动关系的构建存在影响

相较于劳动关系,即企业上下级关系来说,劳动氛围即员工之间的关系同样对企业员工工作绩效具有重要影响。在企业发展的过程当中,员工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是毫无波动的,因此在企业管理和决策者进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当中,应当提高对企业劳动氛围的重视程度,尽量避免员工之间产生的矛盾和冲突,确保企业劳动氛围的和谐:一方面能够有效杜绝员工的懈怠、离职等情况;另一方面还能有效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实现企业工作绩效的进一步发展。

4.员工个人观念的影响

在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模式当中,员工的个人观念也对企业的工作绩效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员工热爱本职工作,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较高,其日常工作效率也较为突出,因此这些员工在企业当中的工作绩效较为出色。另一些员工对本职工作热情不高,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短板,日常工作效率受到限制,常常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仅仅将工作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不利于员工工作绩效的有效提升,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正常发展同样也具有不利影响。另外,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会对员工的个人观念造成偏差影响,使员工养成好逸恶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习惯,对企业的正常发展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不断进步产生阻碍。

四、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

1.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订

要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首先就要强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制订。传统企业在管理过程当中,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人力资源组织架构较为混乱,其权力和责任也没有进行明确的分配,在实际工作过程当中,对基层员工的管理效果较差,也不利于企业工作绩效的不断提高。此外,很多企业的管理者与决策者都更加注重业务部门的效益,对企业员工的意见和需求没有进行细致分析和研究,导致员工与企业管理者之间出现了矛盾与隔阂,不利于企业的正常发展。相关企业管理决策人员应当提高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对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组织架构进行重新梳理,对其权责进行重新分配,使每个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都能够在企业当中发挥出其重要价值,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4]。另外,企业还应当不断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对各部门的执行情况推出相关监督管理措施进行监管,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落实程度不足,员工心理和工作态度出现问题的部门,按照制度规定予以严肃处理,使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促进员工工作绩效的不断进步。

2.注重对积极劳动氛围的创造

积极向上的劳动氛围对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实现企业员工工作绩效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在很多传统企业当中,基层员工之间的劳动氛围较为消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受到扼杀,也不利于员工工作创造力的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与决策者应当重视对企业劳动氛围的创建,要求他们根据本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进一步构建和优化,使企业员工之间的劳动氛围更加积极,有效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热情,使工作绩效得到进一步发展。另外,企业管理者还应当对员工的发展前景进行细致分析和规划,让企业当中的每个员工都能够得到企业的妥善安排,使员工有盼头、企业有奔头,使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能够扮演好其重要角色,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3.引导企业员工与管理者进行沟通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当中,基层员工与企业决策管理人员的沟通与交流极为重要,一方面,能够使决策者进一步了解基层员工当中的实际情况,并针对这些情况和信息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的策略方向进行调整和优化;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拉近管理者与基层员工之间的距离,为优化企业劳动关系,建立良好的劳资氛围奠定坚实的基础。企业管理决策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现与基层员工的有效交流与沟通。首先,管理者可以要求基层员工定期选出沟通代表,对员工工作状态当中可能存在的各项问题对管理者进行报告,使管理人员对员工的工作情况实现有效把握,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其次,企业管理人员还可以引入信息化技术,针对基层员工交流困难的情况,与技术人员进行联系并合作,开发出具备实时沟通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使企业管理者能够依托信息化平台实现与基层员工的实时交流,并定期收集平台上的意见和信息对企业发展方向进行调整:一方面,提高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效率;另一方面,也降低双方的交流难度,实现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最后,企业管理人员还可以依托微信、微博以及短视频平台等媒体渠道,对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进行有效科普和宣传,使员工对企业政策更加明确,同时也对专业人才实现有效吸引,保障企业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5]。

4.建设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建设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与凝聚力的重要保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将管理的重心从企业各部门的经济效益转移到员工个人身上,不断培养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企业进步和发展作出自己的宝贵贡献。另外,企业管理人员还应当深抓理论知识学习和宣传,依托讲座、横幅、互联网等形式对企业文化进行有效科普,避免企业文化成为空洞乏味的口号,而要让其从真正意义上成为员工的精神支柱。管理者应当将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学习作为绩效考核标准之一,从基层抓起,从每个人抓起,实现企业文化人人学的良好风气,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的不断进步。管理人员还要定期在基层员工当中开展安全文明生产教育工作,对生产规范进行深抓实干,使基层员工能够有效明确哪些行为是应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该做的,促进员工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实现企业工作绩效的不断进步。最后,企业管理人员还应当在基层员工当中树立企业文化践行典型和模范,对他们进行表彰和奖励,使他们能够对周围的员工形成有效的带动作用,促使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5.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

除了企业劳动氛围构建与企业文化学习之外,满足基层员工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同样是强化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企业管理与决策人员可以利用信息化平台、发放问卷和实地调查等形式和手段,对员工的各项需求进行采集,并要求专人进行负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进步。在进行管理过程当中,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重视员工的差异性。不同的员工具有不同的精神需求与物质需求,因此在进行需求采集时应当对其进行详细分类,避免发生遗漏与混淆。其次是重视精神需求的满足。现阶段部分企业在进行员工福利的发放过程当中仅满足了员工的物质需要,而忽视了员工的精神需求。企业管理者与决策者应当采取荣誉称号、表彰、参与决策等手段对基层员工的精神需求实现有效满足,促进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最后是为员工提供稳定可靠的发展前景,使员工能够将自己的发展路径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使企业员工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不断增强,保障了企业工作绩效的有效提高。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当中,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提高员工工作绩效具有重要作用。企业管理者应当通过强化制度制订、创造积极氛围、拓宽沟通渠道、建设企业文化、满足员工需求等几个层面实现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调整,从而促进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与工作绩效的不断进步。

猜你喜欢

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党内民主:战略性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