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传统舞蹈文化的本土化与国际化
——以中韩舞蹈为例

2022-12-29曹竹馨

轻音乐 2022年2期
关键词:舞蹈韩国民族

曹竹馨

舞蹈是一座桥梁,它是人类精神交流的媒介;舞蹈是一面镜子,它映照了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舞蹈是一种信仰,它寄托了人们丰富多彩的情感与内心深处的期望。

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它是没有国界、没有隔阂的;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展现形式,它又是多元、多彩、多姿的。跟随时代的发展洪流,国与国之间的舞蹈交流越发地频繁与深入,我们在了解和学习彼此的同时,不断提升着自身的舞蹈素养,并拓宽了艺术眼界。

中韩两国的舞蹈文化各具特色,非常具有代表性,历史性悠久,时代性强烈。两国的传统舞蹈文化在各自的努力发展之下,不断进取和拓展,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炫彩夺目的舞蹈艺术作品,然而随着舞蹈不断走向国际化,机遇和挑战并存,时代洪流中,中韩两国如何将舞蹈文化继续发扬,不断探索新的发展之路,将各自的民族舞蹈特色传扬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是我们年轻舞蹈艺术者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将以此为支点,对中韩两国的舞蹈文化发展进行一次探讨。

一、韩国舞蹈发展欣欣向荣

提到韩国舞蹈,我们首先想到的当然是在各种在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流行性舞蹈,以及韩国传统舞蹈的保护和新舞蹈的发展,得益于两国文化交流的加深,和市场的多向选择,韩国当代舞蹈艺术发展迅猛,尤其是流行性舞蹈风靡一时,也可以说成为了一种引领时尚的符号。

作为舞蹈专业的学生,对韩国舞蹈的了解当然不能仅仅止步于市场表象。通过深入了解和学习,韩国舞蹈文化的迅猛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也并不仅仅是一时的现象。

(一)有力的政策保护

韩国政府对于文化和舞蹈传统的保护是值得学习的,其力度也是较大的,通过立法保护民族艺术,无疑成为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例如1962年1月韩国颁布了《文化财保护法》,经过多次修改,2000年7月正式发布了现行的《文化财保护法》。其中无形文化财便是定义为具有历史、艺术或学术价值的戏剧、音乐、舞蹈、工艺技术等。在该项法文中,政府将民间艺人称之为“文化财保有者”,并将传统民俗事项赋予了很高的社会地位。将传统舞蹈等民俗艺术文化纳入立法保护,无疑是给舞蹈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和更加稳固的平台,这不仅给舞蹈从业者们加注了信心,也向民众播撒了尊重和发扬民族艺术的种子。

(二)大胆的创新实践

有了政府和立法的大力护航,再加上民众对于民俗艺术的认可与推崇,韩国的舞蹈艺术得到了较为广阔的国内市场,同时也对将韩国舞蹈推上国际舞台形成了动力。

韩国创作舞蹈研究会简称“创舞会”,是韩国著名的舞蹈团体,1976年于首尔成立,创建人是金梅子及其学生。创舞会建立以来,不断尝试着创作舞蹈上的突破,一向大胆改革,不拘泥于形式,致力于用现代人的认识方式去理解和剖析传统舞蹈[1]。曾经一段时间内风靡中国的韩国之风,使得中国乃至世界许多国家的年轻人趋之若鹜,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效果,与韩国各类偶像团体,舞蹈团体密不可分,深入了解的话,“创舞会”的影子随处可见。

特别是21世纪以来,韩国舞蹈发展迅速,舞蹈类型也在发生变化,除了创作舞蹈,还有崔承喜之后由金白峰、宋范主导的New Dance与韩国文化相结合而来的“新舞蹈”;还有为了能够使传统舞蹈扩大其范畴并更好地传播,韩国舞蹈创作者将现代的创作概念重新融入到传统的经典舞蹈作品中,以不同的新形式重新走向舞台所衍生的新类型“新传统舞蹈”[2],这些舞蹈类型的出现,为韩国舞蹈的发展与传承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尤其是现代舞的发展,愈加地趋于走向国际化的舞台,他们大胆创新,不拘泥于形式,致力于将传统舞蹈文化与现代舞蹈和市场相结合,反映人民的精神世界、生活品质等,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舞蹈发展源远流长

中华民族的舞蹈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纪录中华民族舞蹈发展轨迹的文物、文献和图像,连绵不断,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罕见的。

中国的舞蹈艺术发展至今,高度体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高度的包容性和蓬勃的发展势头。其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三点。

(一)较强的包容性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自古代便有汉代北方民族的器用杂物,乐器歌舞,“京都贵族皆竞为之”的说法。并且,中国的地理环境自古以来就相对较封闭,东、南临海,西、北面山,中国世世代代的农耕文化也造就了一个“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从地理环境看中国,中国必然是一个包容的,具有承载力的国家。而从另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在多元一体格局的社会形态下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各民族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中华大地百花齐放,这样的包容性也在国际环境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包容性所体现的不仅是古国文明和大国风范,还有强大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有这些力量做支撑,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性的艺术渐渐走向世界。

(二)文化软实力的增强

首先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丰厚。中国文化是奠定中国大国地位的重要因素,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厚的文化积累。世界上有史可溯的几大古文明,比如埃及文明、罗马文明等,均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唯有中华文明经久不衰,代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其演化的历史过程中更是留下了文化瑰宝[3],它们不断造福着中华儿女,并影响着世界。

其次是中国在世界上具有良好的大国形象,灵活、和平的外交政策和主张,衍生出了多样化的媒体资源与渠道,庞大的海外华侨资源也为中华艺术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国特色的舞蹈艺术也得以较好地挖掘和传播。

再次,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在国际中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国文化早已遍布全球,中国的文化精髓与中国人的精神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甚至一度出现“中国热”,甚至在某些地区成为一种流行,学习中国汉字、中国功夫、京剧、书法、传统舞蹈、传统服饰等。中国文化与艺术在与国际的交流合作中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推广,不仅是将本土的文化与艺术与国际接轨,更是增强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三)对传统舞蹈文化的高度自信

首先是制度自信引导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的领袖人物习近平同志在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论述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领袖的号召下,对于传统舞蹈文化的自信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民众精神深处被激发出的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坚实、最广泛的。

其次是近年来国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此政策的推行,不仅抢救了一些重要的传统民间舞蹈,还激发起了民间舞人传承与保护各民族传统乐舞的自觉与责任感。为进一步传承民族传统舞蹈文化,北京舞蹈学院自2014年以来,推出中国民族民间舞系传统乐舞集《沉香》系列,这一举动,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他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完成民间传统舞蹈的继承。这其中,既有国家级、省市级以及区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包括那些还未被赋予这一殊荣,却仍在当地族群中薪火相传的传统乐舞。[4]

2019年8月27日,第六届“培青计划”暨首届中国当代舞蹈双年展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开幕。英国、法国、葡萄牙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剧院节目策划人与舞蹈节艺术总监受邀来沪观摩展演,全面接触中国当代舞蹈新生力量,深入了解其创作与艺术生命力。世界舞蹈总会副主席袁斌说:“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舞蹈,让中国舞蹈更快地走向世界,是中国文艺工作者当之无愧的历史使命。”这些,都是文化自信的高度体现。

三、时代洪流下两国舞蹈文化的发展桎梏

当代艺术即国际当代主义艺术运动,当代艺术是以人类共同守望的普世价值作为精神指向的,因此,“普世主义”就成为了当代艺术的代名词[5]。

“普世主义”所倡导的普世性与我国在新时代推出的“共同体”精神,几乎如出一辙,普世性是指能够应用在所有人身上的价值观或事物,而“共同体”也是指在共同条件下结成的集体,那么意识的统一,价值观的统一性,全球各地域各民族的人,对不同文化的认同,也可以说成是“共同体”中的同一文化利益,在“普世主义”的概念下,舞蹈文化上也同样需要建立共同的价值观。

(一)普世主义下的舞蹈艺术现状

拇指时代的到来,当代艺术的普世性,新时代的全球共同体,各国的舞蹈文化艺术越来越多的向外扩散,同时又不断的吸收与融合,文化的内核和舞蹈艺术表现,都与国际越来越接轨,全球的舞蹈文化审美标准也几近趋同,中国的舞蹈艺术形态也受新时代开放性的国际环境影响,而走进国际化的大舞台。

“多样化时代下各国舞蹈艺术出现明显国际化的现象,由于人们获取舞蹈艺术的信息数量和内容是高度一致的,跨国体制下的舞蹈艺术理论、收藏、批评等,从过去审美的讨论转向舞蹈艺术的批判”。这一现象引人思考,当全球的审美标准,价值观以及舞蹈艺术的发展越来越趋于一致,本该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舞蹈艺术,却只展现同一种形式和色彩;原本不同的舞蹈艺术形态之间,多样的舞蹈艺术特色之间的差距被逐渐缩小;甚至对同一舞蹈艺术形态的审美标准也接近统一化,评论家们也只能在大致相同中做“找茬游戏”。那么如果就此发展下去,舞蹈文化艺术的多元性,多样化是否会遭到破坏?两国本土舞蹈艺术的发展是否也应该向国际化靠拢,用更容易被接受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承载两国特色的文化内涵,成为更具普世性的两国代表性符号?

(二)融合而非淘汰

以中国舞蹈文化为例,除了舞蹈文化艺术的相互融合和接纳以外,不能避免的是,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容易出现以汉族文化中心论的现象,“汉族中心论”的中华民族历史叙事模式是将中华民族看作是汉文化人群同化异族而不断扩大规模的结果。而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与舞蹈艺术,会向汉族的审美标准趋同,被汉族同化,但实际上,文化的交融应该是相互的,不仅是靠某一文化同化另一文化,而是互相渗透,只是各个民族在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本民族的边缘本土文化和舞蹈艺术不能被其他民族完全认同和接纳时,再加上各个民族间舞蹈文化艺术的融合和相互渗透随经济发展的增多增强,会导致一些边缘文化被自然而然地淘汰。

不管是否有“汉族中心论”,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大融合是不可否认的,这就像是把五彩泥捏成了一个五彩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当中国特色的本土舞蹈艺术在进入国际大背景中时,早已经具有中国独特的符号和印记,无论舞蹈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多么与世界接轨,多么迈向国际化,中国文化的内核是丢不掉的,我们也应该选择在不丢掉文化特色,本土舞蹈艺术特色的同时,用更加适合国际不同人群所接受的舞蹈艺术表现形式,本土艺术和文化向内挖掘的同时,也向外延伸,与世界不同的文化接轨,相互融合。还要在融合吸收的过程中更多地传播本土文化、本土舞蹈艺术,积极地发展特色本土舞蹈艺术使之更具魅力。

结 语

当代舞蹈艺术的发展,也许是试图让舞蹈艺术存在于所有人的身边,就像空气的存在一样,舞蹈艺术的无限可能也好像是可能有无限的舞蹈艺术,巨大的包容性让对于舞蹈艺术的界定,舞蹈艺术门类的划分,舞蹈艺术形态的表现,都不那么绝对,不仅舞蹈艺术审美的阐释变成了一种社会难题,还让社会大众惊讶地发现,某些“标准”,都在随时代的变化而一一打破。无论高雅舞蹈艺术、大众舞蹈艺术、先锋舞蹈艺术、本土舞蹈艺术等,都会随时代变化而生出新的舞蹈艺术形态。当代舞蹈艺术形态的发展,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紧密相关,抛开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差异不谈,最终舞蹈艺术会走向哪里,也许真的是万物归一,一又生万物,循环往复,从喧哗归于平静,又从至简到繁盛,生生不息。

注释:

[1]罗单单.韩国“创舞会”舞蹈创作方法与特点研究[D].延边大学,2019.

[2]姚 江,陈 洋.韩国“新传统舞蹈”表演现象的研究[J].艺术教育,2021(10):114—117.

[3]邱金英.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分析[J].文化学刊,2010(06):18—25.

[4]沉香之一瓣 历久而永芳[N].人民政协报,2018-01-22.

[5]https://www.zhihu.com/topic/19552297/intro.

猜你喜欢

舞蹈韩国民族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我们的民族
学舞蹈的男孩子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舞蹈课
MINORITY REPORT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揭秘韩国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