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声入人心》看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发展

2022-12-29

轻音乐 2022年3期
关键词:流行歌曲音乐剧流行音乐

秦 怡

一、《声入人心》节目制作的亮点

《声入人心》作为一档原创新形态声乐演唱节目,致力于解除公众对于美声、歌剧、音乐剧的误解,尝试将这种小众的音乐形式逐渐被大众所接受,而流行音乐恰恰与美声、歌剧音乐剧的受众特征相反。项筱刚学者曾说:“流行音乐之所以被称为‘流行音乐’,就是因为它能被最广大的群众所接受、认同和喜爱,它能深入到高雅、严肃的音乐所无法深入的角落里,它能以最简洁的音乐形式表达最复杂的人类情感。”[1]该节目正是将两者结合,各取所需,从而使小众音乐搭载流行音乐的“东风”走到大众面前。

从节目内涵来看,以“颠覆想象,震撼视听,突破与经典并存,翻新与流行交融”为节目主题。该节目的制作模式确实是中国目前已有的音乐类型综艺节目当中前所未有的,它的“突破与经典”“翻新与流行”不仅体现在选曲的别出心裁,更体现在小众音乐与流行音乐交融发展的独具一格。“不够流行就不够资格”足以说明目前美声唱法、音乐剧、歌剧所处的困境。美声作为外来唱法,因语言差异较大,歌曲演唱音域范围跨度宽,演唱难度系数高,人民大众对其接受仍十分困难,群众很难通过聆听、模仿的方式去感受音乐的表达内容,且美声音乐多集中于专业领域,受众人群较为受限,甚至音乐专业人员对美声的感受都索然无味,再加其演出场所为音乐厅或其他专业场合,这样的模式注定只能将美声音乐圈定在特定的范围之中,与其他音乐种类的受众情况相比相差甚远。歌剧、音乐剧等都来源于西方,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白毛女》标志着中国正式开始歌剧创作,中国第一部原创音乐剧为1935年陈大悲编剧、陈歌辛创作的《西施》,由此可见中国歌剧、音乐剧的起步时间与中国流行音乐相近,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为何同样作为外来的音乐形式,流行音乐能够发展到如今繁荣的局面,而歌剧、音乐剧却没有跟得上时代的步伐,这与流行音乐自身的优势息息相关。流行音乐有着简单且便于理解的内容,有着朗朗上口的旋律,有着与听众形成情感共鸣的桥梁,这些因素都是流行音乐能够变得流行的重要条件。该节目以流行方式输入美声、歌剧、音乐剧的同时,经典流行音乐作品的多样化演绎也让观众耳目一新,对于中国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新思路,两者之间互利共赢的局面是中国流行音乐能够保持永久活力的关键。

以上提到的小众高雅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互动贯穿于节目全程,以国际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及声乐教育家廖昌永领衔的出品人,分别在美声领域与流行音乐领域颇有建树,能够为节目提出更为全面的评价,同样呼应着节目主题。希望让更多的观众了解什么是美声;了解前卫的新形式音乐,能针对音乐的创新方面提出观点。节目参赛选手的设置同样沿袭这一规则,大部分来自国内外优秀音乐专业院校,专业以声乐、歌剧、音乐剧为主要方向,其余部分为流行音乐领域唱作人、歌手等。虽然这些选手对于观众而言还是较为生疏的面孔,但事实上其中的许多歌者都是该专业领域的佼佼者,由此也可看出,现如今大众对于小众高雅艺术的忽视程度。该节目的特别之处还在于选手全部为男性,男低音、男中音、男高音和假声男高音配置齐全,假声男高音和男低音这种较为稀缺的歌手仅有两名,如此声部安排也显示了现如今专业歌手音域的分布特征。跟随人物、作品同步出现的各种音高、音域、节拍、转调、演唱技巧、歌曲介绍等标识,无形之中将音乐专业性的知识内容传递给观众,提供了可以使观众深入了解专业音乐的机会,每首歌曲演绎前的背景介绍能与观众之间建立起情感桥梁,使得观众更容易感受歌曲的情感氛围。

二、《声入人心》节目中流行音乐元素的充分融合

该节目的许多细节都充分显示了流行音乐元素的融合。除去前文提到的出品人与选手的特点之外,整个节目制作中最重要的乐队配置也体现了古典与流行的相互交融。音乐总监为流行音乐界知名音乐制作人钟兴民、张筱真,均从事流行音乐作曲、编曲及制作,在流行音乐与古典音乐方面有极高的造诣;演唱总监为黄韵玲,在流行音乐演唱与音乐制作方面都有许多成就;曾任湖南卫视《歌手》音乐总监的靳海音带领他的弦乐团坐镇其中,为每首音乐作品的演唱保驾护航,同时也让观众感受到弦乐音色的魅力;铜燕管乐团配合弦乐演奏,使音乐的情绪更具有推动力,而管乐同时也是爵士乐风格的特征乐器,有十分丰富的表现力;张谋圣电声乐队最能体现流行音乐元素,精湛的电吉他演奏技巧使艺术歌曲的流行化演绎更上一层楼。伴奏是一首歌曲能否完美体现的一个重要部分,该节目的乐队配置充分体现了新时代古典与流行交融的发展方向。

选曲集中在少数民族民歌、声乐艺术歌曲、歌剧选段、音乐剧选段、国内外经典流行歌曲及电影主题曲等,其中流行歌曲占较大比重,且多采用二重唱或多重唱等演唱形式演绎流行音乐作品。这对于流行歌曲常以独唱形式演唱的惯例来讲使观众对流行音乐的感受焕然一新,不仅在演唱形式上做出了创新,而且采用美声的唱法演唱流行歌曲更是使观众产生好奇,这也是目前我国原创音乐综艺节目当中首次出现美声唱法演绎流行音乐作品的节目制作。

节目组对经典流行音乐作品的选曲也十分考究,有周深演唱的古典、歌剧及流行音乐融合交织的跨界古典音乐《Time to say goodbye》,副歌时小军鼓三连音的节奏迅速将情绪推至高点;有翟李朔天演唱的大上海时期时代曲姚莉的经典之作《得不到的爱情》,其中上海方言的加入,管乐与打击乐展现爵士风格的节奏,都将上海老歌的风味展现得淋漓尽致;陈淑桦的《一生守候》,王晰深沉的男低音演绎出这首歌曲的浪漫柔情,同时展示出20世纪90年代台湾流行歌曲的盛况;丁辉、黄子弘凡演唱的《追寻》是电影《建国大业》的主题曲,该电影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歌曲旋律起伏极大,开头的低声吟唱到副歌的豁然释放,象征着我们国家走向富强的繁荣历程;李文豹、南枫演唱的电影《上甘岭》之插曲《我的祖国》,是一首响彻中国的作品,深切表达了浓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贾凡、陆宇鹏演唱的《绒花》,是我国著名歌唱家李谷一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歌曲在1980年“听众最喜爱的广播歌曲”中获奖,是一首跨时代流传的经典作品;李文豹演唱的《青花瓷》,是周杰伦作品中中国风格元素融入流行歌曲的典范,琵琶等中国乐器的加入配以美声唱法的演唱,这种别具一格的“中西结合”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该节目选曲范围囊括中国流行音乐发展不同阶段、不同风格的代表作品,采用“老歌新唱”的形式,切实做到了“翻新与流行交融”。

通过总结该节目歌曲伴奏的整体特点,与节目宗旨一致仍为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相互依托。弦乐队常作为长音铺底,起到氛围渲染的作用;木管组乐器担任歌曲前奏、间奏的旋律独奏,比如长笛、单簧管等,同时大提琴低沉诉说的情绪表现有时也应用于独奏部分;管乐在歌曲中自然起到了情绪推进的作用,尤其是小号、长号等乐器与打击乐的配合,可以将歌曲的情绪逐次推向高潮;最能体现流行元素的电声乐队,电吉他常在弦乐拉走长音时进行加花装饰,填补旋律空白,因电吉他音色多变,适应不同歌曲风格的表达。不论是在流行歌曲中,还是在艺术歌曲中,该节目的乐队伴奏都充分利用了古典和流行结合的优势,使得歌曲情绪表现更为饱满。

三、新时代中国流行音乐的新发展

从改革开放内地流行音乐复苏以来,中国流行音乐经历了漫长的学习和模仿过程,艰难发展至今天,我们国家的音乐产业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规模,尤其是从数字音乐的规模,可以看出流行歌曲在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那么流行音乐也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够继续散发生机与活力。吴文瀚学者在文章中写道:“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交媒体的出现与快速普及,个体成为意义的生产者,以往由大众媒体所塑造的群体化情感的神话瞬间被解构,个体话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流量取代了内容与意义生产,成为新的标准。”[2]这就是当今中国流行音乐所处的环境,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音乐平台及音乐短视频平台的用户有自由上传作品的权利,而流行音乐作品质量的参差不齐是目前发展中的一大难题。由于娱乐产业的过度消费和流行音乐教育层面的缺失,出现许多商业价值远超于艺术价值的“口水歌”。这些歌曲在获得大量流量收益后,不仅导致类似作品的不断增加,而且严重影响了全社会的审美方向,如此恶性循环,使流行音乐发展处于病态。“国民流行音乐教育的缺失则助推了平庸流行音乐的流行,人们接受流行音乐浅层感官刺激,即在娱乐产业引导下兴高采烈,却难以感受流行音乐更丰富的形式和更高远的内涵。平庸流行音乐的流行则又回过头激励了平庸流行音乐的创作。”[3]这是张燚学者对于流行音乐创作平庸化的分析。

从创作根源影响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应放在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讲好中国故事”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音乐特别是流行歌曲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讲好中国故事”也应在流行歌曲中有所体现。中国流行音乐早期的发展并不顺利,硬件设施落后,音乐人才短缺,导致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现在中国综合实力雄厚,音乐规模也随之发展壮大,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音乐人和音乐工作者,越来越多的音乐爱好者加入到音乐创作的队伍当中,由此,从创作的角度出发就应讲好中国故事。金兆钧学者曾对“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做过解释:“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基因是不可放弃的,但是一定要有国际化、世界性的艺术提炼和表现,不是走出了国门就叫‘走出去’。”[4]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受到外来文化的很大影响,也汲取到了许多利于自己发展的养分,那现在的流行歌曲创作能否也让我们的文化传扬到世界各地,让世界感受到我们的发展与进步,让听众从歌曲中就能够了解到我们的中国故事,从歌曲所蕴含的音乐元素中就能感受到我国海纳百川的气质,《声入人心》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流行歌曲最重要的两项内容就是歌词和旋律,歌词是彰显中国故事的最直观的表达。早在本世纪初,周杰伦就在为我们中华文化的“走出去”做出贡献,比如他的《本草纲目》将中国的中药文化通过歌曲的形式展现到世界面前;与李玟合作的歌曲《刀马旦》展现了中国的国粹京剧中旦角“刀马旦”的女子巾帼英雄形象;中国内地演唱组合玖月奇迹的《中国美》,一句“古也美今也美,从古至今传承着中国美”,整首歌曲围绕“中国美”描写了古今的“四书五经”“少林功夫”“书法”“京剧”等中国之经典;凤凰传奇的《中国味道》从菜肴的“中国味道”写到了儒家文化的“中国味道”,这些歌曲都是传递“中国故事”的体现。在中国成长的这些年间,我们国家取得了许多成就,也受到过自然灾害的打击,2008年,奥运会成功在北京举办,一曲《北京欢迎你》传遍大街小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在每个人的心中,同年,汶川大地震给了我们沉重的打击,“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将中华民族紧紧连在一起,《生死不离》传递了坚定的力量。2020年,中国面对疫情仍然彰显了我们的大国精神,一起度过了最危难的时刻,也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抗击疫情歌曲,林俊杰的《Stay With You》歌颂了在前线奋力工作的医疗工作者。这样的例子太多,中国故事也体现在我们国家发展繁荣复兴的各个方面,流行歌曲要记录中国故事,诉说中国故事,传唱中国故事,让人民能够从中受到鼓舞,让世界能够认识中国。

结 语

如果把优秀的创作比作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动机”,那创新性的表演形式就是维持流行音乐永续活力的“燃油”。《声入人心》节目使一些沉寂已久的优秀作品重现活力,与小众的高雅艺术结合正是创新性的表演形式,其选曲别出心裁为当下浮躁的社会带来正向的积极引导,使长期沉浸在单一商品性音乐的听众感受到真正具有文化价值的音乐,长此以往,创作和表演的共同努力定能使中国流行音乐走上新的发展道路。中国实现了全面小康社会,大众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会更加增多,流行音乐作品的整体质量决定了人民大众的审美素质。青少年作为流行音乐的最大消费群体,流行音乐对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会产生很大影响,同时应在流行音乐中充分展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音乐工作者也应当不断探索新的表演形式,创造适合中国流行音乐传播的发展模式。

注释:

[1]项筱刚.20世纪中国音乐史建设亟需完善的课题[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03):90.

[2]吴文瀚.情绪消费与情感再造:互联网的情感空间治理[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5):112.

[3]张 燚.流行音乐创作平庸化的多维观察[J].艺术评论,2020(07):93.

[4]金兆钧.文化走出去是大方向 中国音乐应以何种姿态走出去[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3):2.

猜你喜欢

流行歌曲音乐剧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流行音乐对初中音乐教育的影响及策略研究
探究流行音乐编曲
音乐教材中流行歌曲教学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那英 流行音乐的时代见证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中文歌词英译评析——以2014年中国最受欢迎的流行歌曲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