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兰店鼓乐生存现状与发展研究

2022-12-29初秋亭

轻音乐 2022年3期
关键词:鼓乐文化馆艺人

初秋亭

一、普兰店鼓乐现状

普兰店鼓乐是普兰店地区的一种传统的吹打乐演奏形式,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记载普兰店鼓乐已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1]。由山东省传入,并在瓦房店区、大连郊区等周边地区流行的鼓乐,被称为普兰店鼓乐。

普兰店鼓乐的音乐优美灵巧,具有独特的风格。普兰店鼓乐对当地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对这一传统的音乐形式进行传承与保护是十分重要的。在2007年被评为省级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到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普兰店鼓乐是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重要的传承价值。现在的普兰店鼓乐也受到社会上各方面的关注,近年来在各大报纸与网络上都有相关的报道。这对普兰店鼓乐的发展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鼓乐现状

传统的普兰店鼓乐应用于民间红白喜事当中,是仪式里必不可少的伴奏音乐,在农村地区比较多见。因此,传统的普兰店鼓乐就是仪式音乐,现在的普兰店鼓乐依然是沿袭传统鼓乐的演奏风格,灵巧婉转,受到当地人的喜爱。

传统乐曲大体上分为红事与白事两种类型,如《梅花碑》《苏武牧羊》等传统乐曲属于白事的乐曲,《小放牛》《龙腾虎跃》等乐曲则在红事上进行演奏。艺人在演出中有重奏、伴奏、独奏等多种演奏形式。演出没有固定的舞台,艺人们会根据不同的场地灵活的选择坐吹、立吹、走吹等演奏方式。普兰店鼓乐主要采用的演奏乐器有大小唢呐、笙管、咔管、堂鼓等。大部分的艺人都会演奏多样乐器,例如同时演奏唢呐、笙管和咔管。有的艺人也尝试在传统的基础上稍微改进,在鼓乐中加入现代乐器和乐曲,同时也融入了现代化的元素。

(二)鼓乐的传承现状

现在的普兰店鼓乐是当地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普兰店鼓乐主要通过田野、当地文化馆、媒体进行传承和宣传。这三个领域都在不同程度上起到了促进和发展的作用。

1.田野

现在普兰店鼓乐主要演出地点在普兰店区下属的乡镇、农村里。鼓乐艺人的本职都是农民,以种地为主,只有在闲暇的时间才会学习鼓乐。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发现普兰店地区有自学、鼓乐班拜师两种艺人。这两类艺人也有各自的特点,都对普兰店鼓乐的传承作出了贡献。

(1)传统乐班

传统乐班里的艺人通常与乐班负责人是亲戚朋友的关系,以长时间的家庭教授为主。在教学中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教授内容包括工尺谱和传统的乐曲。在传承人刘家森的家中还有一本工尺谱。传承人会根据工尺谱进行教学。因此,有师傅的教导,鼓乐班艺人的演奏水平比较高。

传统的乐班能够演奏的乐器比较丰富,可以演出的乐曲更多。以刘家班为例,负责人刘家森不仅会演奏大唢呐,还会演奏笙管、咔乐等多种乐器。每次鼓乐演出都要去11到13个人。据刘家森回忆:“曾经有一次受邀去吉林省公主岭市演出,坐了两辆面包车的人,场面很大……”在刘家班里有吹唢呐的、打鼓的、吹笙等各种艺人,还有专门唱歌的艺人,因为去的人数较多,收费相对较高。

刘家班在当地也小有名气。有的人家为了场面更热闹、演出效果更好,通常会邀请传统的乐班。在当地认为,邀请乐班庆祝的活动更受到主家的重视,传统乐班不仅标志了主家的态度,还因为传统乐班收费高,表明了主家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地位。

鼓乐班是普兰店鼓乐传承的中心,受到社会上较多关注。鼓乐班的艺人演奏水平更高,乐件更全,报酬更多。但是从普兰店鼓乐传承的艺人总数来看,传统鼓乐班内艺人较少,在鼓乐传承和发展中起到的宣传范围比较小。

(2)普通艺人

在田野中,传统鼓乐班的艺人占少数,普通艺人的人数偏多。普通艺人是以自学唢呐为主,这些艺人会稍微学习一些简谱,然后自己购买唢呐谱进行练习。普通艺人在平时会参加当地鼓乐班的演出活动,在聆听传统鼓乐的演奏中学习普兰店鼓乐的风格和技巧,有的艺人会私下把乐班演奏的鼓乐录下来,回家之后自行学习,当然,自学的艺人与鼓乐班的演奏有一些出入。

很多人因为传统乐班不容易联系、收费高等缘故,而邀请普通艺人来家里演出。一般的活动中鼓乐只需要给仪式伴奏,烘托气氛,对演奏水平与演奏乐曲没有太高的要求。艺人通过自学可以达到这一水平。邀请普通艺人的活动场面通常比较小,一次演出艺人人数较少,所以报酬也相对比较少。

因为普通艺人人数更多、活动更多的缘故,对鼓乐传播更广。大部分当地人对普兰店鼓乐的了解来源于普通艺人。普通艺人在宣传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是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重要一环。他们的演奏填补了普兰店鼓乐的空白,是普兰店鼓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当地文化馆与社会

普兰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最主要的保护组织是当地文化馆,现在文化馆对普兰店鼓乐进行收集和整理类的工作。在文化馆采取了很多的方式,例如:申请非遗项目、组织相关活动、与传承人的沟通和联系等。这些都对普兰店鼓乐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文化馆是以文字记录为主,缺少影音资料。对普兰店鼓乐的长期发展记录不足,没有深入到田野中记录,这说明文化馆对活态的普兰店鼓乐了解不够,保护机制不够完善。

文化馆与当地社区、学校经常合作举办一些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只有社区、学校中的工作人员才了解,没有进行宣传推广。活动举办次数较少,观众对鼓乐的印象和了解不深,在演出活动之后也没有持续关注。

普兰店鼓乐的外地演出活动举办较少,外地对这一音乐形式了解更少。在活动中,把普兰店鼓乐当作纯粹的音乐进行讲解和演出,观众们没有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深入了解这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文化精髓。

普兰店当地文化馆在保存、宣传方面,都需要大量的工作去完善,发挥文化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功能,成为真正的当地文化传承中心。

3.媒体

笔者在网络、书籍上都查找到了普兰店鼓乐的相关文章。这体现出当地对普兰店鼓乐进行过大力宣传。如大连台报道的《辽南民乐的奇葩——普兰店鼓乐》、搜狐网的《三百余年传承鼓乐奏响人世悲欢》等,媒体对普兰店鼓乐的大力宣传,帮助普兰店鼓乐走出当地,走向全国。但是近年来,当地的媒体对这一音乐形式的关注度也在降低,普兰店鼓乐的相关报道逐渐减少。

二、传承困境

以上三个领域在发展普兰店鼓乐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大体可归为三个方面。

(一)自身鼓乐的限制

传统的普兰店鼓乐是在空旷的场地进行演出,乐班的声音比较大,场面引人注目。在普兰店当地只有农村地区能够满足场地要求,而城里的演出则因为场地和音量的限制,导致邀请鼓乐演奏的人家很少。受到自身音乐特点的限制,鼓乐传承在农村地区逐渐增多,城市里传承鼓乐的艺人逐渐减少。普兰店鼓乐的演奏和传承的场地逐渐局限在农村地区。

普兰店鼓乐以古谱中的白红喜事的传统乐曲为主,听众的兴趣不高,不能吸引来新听众。演奏内容与从前相比没有太大变化,老听众也逐渐失去兴趣。

鼓乐班的传承方式也受到传统思想的限制,例如:“传男不传女”“留一手”等。如有家族以外的人想学唢呐,需像古代拜师学艺一样,先到家里做两三个月的杂事证明自己的决心,才会开始教授乐器。考查方式比较繁琐。因此,如今的刘家唢呐主要是以家族方式进行传承,对外传承的方式并不多见,这导致传统鼓乐班人数较少。这一传统的思想限制了普兰店鼓乐的发展。

普通艺人没有完整的学习体系,没有机会进行系统的乐器学习。他们的演奏水平不够专业,演奏的乐曲也有限,乐器演奏的选择也受到一定限制。

二者的学习中都没有系统的制定学习流程,也没有完整的教材。只是根据大概的方向来进行教学,也没有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总体来看鼓乐班的鼓乐传承有很多限制。

(二)宣传方式的缺失

受到社会现代化的影响,流行音乐逐渐取代了传统鼓乐的地位,普兰店鼓乐离主流社会中的音乐越来越远。当地人对普兰店鼓乐宣传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一音乐形式正在逐渐远离人们的生活。

当地宣传内容深度不够。观众对普兰店鼓乐的文化背景了解太少。在宣传活动中以解释鼓乐形态为主,很少把普兰店鼓乐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结合。宣传内容偏专业、枯燥,不能够广泛的吸引听众。

普兰店鼓乐的宣传中缺失音乐的记录,以文字记述与图片搭配为主,也很少有采访的视频。普兰店鼓乐作为音乐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缺少最直观的影音类资料。单纯的文字不能完整描述出普兰店鼓乐,读者也不能直观地了解音乐形态,只能根据想象进行猜测。

在文字类的报道中,宣传受到调查者背景的限制,对普兰店鼓乐的形态描述较多,对鼓乐演奏风格特点讨论不足。在普兰店鼓乐传承中,以传承人为中心进行报道,对普通鼓乐艺人的报道几乎没有。这些报道忽略了普通艺人在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也很少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深层的解读。

(三)非遗保护体系的缺乏

现在普兰店鼓乐的相关体系空白比较多,只有文化馆有收集与整理的管理体系,在传播和研究方面没有完整的体系,普兰店鼓乐的演出活动以私人组织为主。

普兰店鼓乐的传播由艺人自己演出传播为主,演出活动只是偶尔进行,没有与当地的旅游、社区、学校建立起长期的演出合作,学生和观众不能系统性的学习和体验,演出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体系的空白使得鼓乐的发展有很多空白,普兰店鼓乐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加强相关的评价和管理体系,让普兰店鼓乐和当地的文化产业体系相联系,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发展建议

通过分析普兰店鼓乐的限制因素,可以发现普兰店鼓乐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从音乐创作到音乐消费的各个方面的改进,让普兰店鼓乐可以展现出更大的表现力。

(一)演出内容丰富化

丰富普兰店鼓乐的表演内容,烘托出独特的文化氛围。让普兰店鼓乐与当地的民俗艺术结合演出,在鼓乐演出的舞台上,模仿出田野里红白喜事的仪式场景。场景中动作与台词的模仿,有助于观众直观理解音乐的功能和作用。比描述和讲授更容易理解,让观众切实体会到普兰店鼓乐中所蕴含的文化。

在音乐方面,音乐形式逐渐流行化[2]。普兰店鼓乐可以在演出中适当的采用新的演奏手法,加入现代乐器,新乐器让乐曲的和声效果更加丰富,旧旋律的新演奏手法,会重新引起从前的听众对普兰店鼓乐的兴趣。流行乐器的加入让听众更容易理解音乐的内涵,对这一艺术形式更加亲近。

普兰店鼓乐可以与其他地区的鼓乐同台演出,增加普兰店鼓乐和同类艺术的交流。观众在不同风格对比中更容易理解普兰店鼓乐的独特风格。普兰店鼓乐更容易找到自身的特点,对音乐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普兰店鼓乐演出内容的丰富,可以吸引到更多的关注,也有助于普兰店鼓乐自己的发展。在丰富自身的同时,也丰富了其他传统文化的演出内容,让当地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

(二)宣传途径现代化

普兰店鼓乐可以从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普兰店鼓乐参与到当地文化和旅游活动中,通过参加其他艺术的演出活动,扩大宣传范围和受众人群。[3]

让普兰店鼓乐与当地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相结合,在固定的地点,还原出普兰店鼓乐原生态的演出形式,让鼓乐艺人走街串巷表演,加强观众的体验效果。

当地需要采用新媒体等现代化科技手段进行宣传。将普兰店鼓乐相关影音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进行更广泛的传播。但当地艺人普遍对现代科技了解不多,在真正着手拍摄中,还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当地的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一些辅助的措施,协助艺人进行宣传活动。

加强对外的鼓乐演出,网络的宣传不能取代实际的艺人演出,网络中的鼓乐在情绪和感染力上不如实地演出效果强烈。因此,当地还需要让普兰店鼓乐走出普兰店地区,在全国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中进行演出。通过艺人自身的专业水平与文化内涵,在宣传中引起更广大的认同。

(三)保存和传承方式系统化

普兰店鼓乐的传承受到多种限制,导致受众越来越少。在当地可以根据相关的非遗保护政策,制定出具体的普兰店鼓乐保护体系,避免鼓乐失传,保护传承的完整性。

文化馆应该把田野间有价值的鼓乐用多种形式记录下来,进一步完善普兰店鼓乐的相关资料,增加影音资料、乐谱等专业资料的记载。对于田野中的普兰店鼓乐,应当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长期定时记录普兰店鼓乐的发展,使记录的内容更加立体。

普通艺人是普兰店鼓乐传承中重要的一环,对普通艺人也需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补助。并进行系统的普兰店鼓乐的训练,提高普通艺人音乐水平和文化素养,但是普通艺人认谱能力不强,在训练中可同时采用工尺谱与简谱教授,不仅保留了当地的传统,也有助于传播和阅读。

把普兰店鼓乐与当地的音乐教育相结合[4]。可以把普兰店鼓乐加入到学校的校本课程里,让学生近距离地学习和体验,也加深了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了解,让普兰店鼓乐在本地学生中进行普及。

(四)评价的专业化

在大众传媒的报道中,应该从读者的角度出发,考虑到读者背景和喜好,采用不同的写作方式引起读者兴趣。在文章中,可以只选取一小部分鼓乐的内容进行描述,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相结合,引起大众的兴趣,而不是进行大段专业性的理论叙述。

在专业学术的评价中,应加大研究力度,鼓励有相关学科背景的专业人士进行调查研究。普兰店鼓乐的评价应该更偏向立体化,对普兰店鼓乐的各个方面都加以评价。

结 论

普兰店鼓乐的发扬和传播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鼓乐见证了普兰店地区的历史,是当地人们共同的文化遗产,当地人有义务保护这一传统音乐。

普兰店鼓乐的传承不是一个文化馆、一个传承人、一家乐班就能做到的事,而是普兰店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目标,艺人们与文化馆等机构应当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普兰店鼓乐,让普兰店鼓乐能在现代社会中发出自身的光芒。

注释:

[1]陈 连.辽南普兰店鼓乐艺术形态初探[J].音乐创作,2015(07):152—154.

[2]彭玉屏.非遗传承视野下湘西土家族民歌的创新与发展[J].戏剧之家,2021(24):76—77.

[3]田雅丽,潘 虹.当涂民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4):123—127.

[4]张小鸥.初探大连高校在本地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7):115—117.

猜你喜欢

鼓乐文化馆艺人
鼓乐节
西安鼓乐套词研究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西安鼓乐亟待“交响”
鼓乐活动中德艺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老艺人的匠心
王君安:尹派守艺人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