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创理念下的乡村保护与发展探析

2022-12-29湖北商贸学院柯奇琪

区域治理 2022年17期
关键词:文创村民文化

湖北商贸学院 柯奇琪

一、文创理念给予乡村保护与发展的动力

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是源于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同时指导社会实践,故而文化创新后也会让社会实践有所突破,让社会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包括社会精神文化、社会物质文化都有很好的改观。乡村保护与发展,总体来说是要保护与发展乡村当中包括积极民风、民礼、民俗在内的非物质文化,也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宿、民服等物质文化。这与文创理念不谋而合[1]。所以,地方政府秉持文创理念来看待乡村保护与发展,能够保证去伪留真,能够让乡村向现代乡村转变,既有传统古韵也有今朝内涵,达成古今相融的极致平衡状态。换言之,文创理念能够让乡村有关的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组织等得到发展,让乡村保护与发展工作获得不竭动力。

二、文创理念下乡村保护与发展的内涵

文创理念追求的是文化上的不断创新,在该理念下乡村保护与发展内涵主要是:

(一)保护并创新乡土文化,构建乡愁

乡土文化是人们乡愁的根源,故而积极保护乡土文化,在保留其优良的文化核心例如民俗、民风、民礼的同时,要积极地深入研究乡村文化的根源,找到文化之脉,这样才能抓住人心,通过二次创作后让人们对乡村文化产生深刻认同。即便村民前往他方,一听到关于故乡的人、事、物、情,也会产生强烈共鸣,从而生出浓浓的乡愁[2]。婺源的景观比较独特,这是源于融入了当地经典民居以及具有历史气息的各类建筑,构造出了独特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体系,形成了让人记忆深刻的家乡印象。

(二)保护传统建筑及景观,创新修复

乡村精神文化依附于物质文化,或者说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载体。对于乡村而言,传统建筑以及景观是承载乡愁、诉说历史的主体,构建出了乡村独特的空间架构。乡村保护与发展便是要积极地保护这些传统建筑以及景观,要让那些思想意识的精神文化有所依附[3]。经过岁月的流逝,这些建筑和景观已经斑驳。为了保证其延长寿命,必须要以创新的手段来实现修复。例如采用比较高超的仿古手法来置换梁柱,既能保证建筑延长寿命,又不影响视觉感受。

(三)保护传统的良性民约,创新自治

乡村历史悠久,但新中国成立后焕发出新的生命,传统的以及新形成的民约不断出现。尤其是那些流传已久的民约,像河北省井陉县于家石头村民俗博物馆中就有该地自古传下的各种石碑,例如禁赌碑、护林碑等,都是劝人为善的警句。对于如今的乡村发展而言,这些古老的碑林不能丢弃,必须要让碑林上的警句重新成为民约来指导村民,这也是对如今乡村自治的一种创新[4]。

(四)保护特色经济及创新产业模式

在一些乡村当中存在着历史悠久的独特产业模式,例如云南、苏州等地茶业拥有悠久历史,乃至于让整个产地都透着茶香,从采摘到炒制再到销售具有强烈的传统特色。对于这些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经济必须要积极保护,同时还需要融入电子商务等形式来拓展销售,让传统特色经济获得更强的生命力,能够持续地为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做出巨大贡献。

三、现阶段乡村保护与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政府重视度不足

地方政府作为乡村保护与发展的行政主体,对于该项工作缺乏重视,没能深入理解“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品”,文化振兴的内涵,根源在于:

首先是对乡村文化缺乏认同。一些干部认为乡村文化沾上了“野”,不高大上,没有价值,不值得去宣扬。这是典型的对乡村文化不认同的表现。即便管理者本身出身于乡村,仍然带有这样的落后思想,对于乡村保护与发展而言形成了巨大的阻力。其次是文化渊源挖掘不足[5]。因为不认同所以不能主动挖掘,即便是在国家政策下进行挖掘也是敷衍了事,这也最终决定了乡村文化档案的缺失,像县志、乡志等早已散落丢失。

(二)村民参与度低甚至于自我边缘化

在乡村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可以明显看到村民的参与水平低,甚至于在小农意识下形成了亲属间彼此阻碍的现象,最终形成了农民在乡村保护与发展过程中边缘化现象。小农意识指的是缺乏合作意识、风险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只满足于现状不思进取。而且还会利用亲族血脉关系对他人进行干扰。例如某人决定参与到乡村保护与发展活动中,就会面对家人、亲戚的各种阻碍、嘲笑。结果该人迫于心理压力而偃旗息鼓。

(三)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深刻

一部分乡村为了快速发展旅游产业,严重破坏了村落空间框架,拆除了原本较有特色的古建筑群。或者追求现代审美,将村落房屋、院墙等统一标准,将那些具有文化价值的古建筑视为违建拆除。或者为了吸引游客,刻意做仿古建筑,扭曲了文化保护政策,导致地方旅游项目同质化严重。文化保护与物质经济间的矛盾十分,若不能很好平衡文化保护、物质经济二者矛盾关系,就会出现乡村保护不力、经济假象繁荣问题。

(四)社会资本融入差,乡村保护弱、发展慢

乡村保护与发展必须要以资本为基础,缺乏资本就无法引入保护技术以及相应的人才,也不能促进乡村文化有效地融入产业当中为产业赋能。但目前乡村资本有限,大部分依赖地方政府财政,僧多粥少问题比较严重。如何有效融入社会资本已经成为乡村保护与发展工作当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四、文创理念下乡村保护与发展的策略分析

(一)增强地方政府主体意识

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我国文化复兴的关键,这是源于我国一半人口生活在农村,建立这部分人口文化自信是地方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地方政府需要在乡村保护与发展当中积极主动承担责任,在提高乡村保护与发展重视度的同时,需要党员干部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各级党组织发动党员认真学习“乡村振兴战略”,了解乡村保护与发展与该政策之间的关系,明确乡村保护与发展对于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都有积极促进作用。让党员干部意识到乡村保护与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抓手。

第二,要求干部认真学习乡村文化建立文化认同。“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品”是中央政府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提出的指导方针,是避免乡村文化同质化,让文化融入乡村旅游,给予乡村可持续发展动力的关键。落实“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一村一品”,首先需要镇村两级领导认同乡村文化,了解乡村文化脉络。尤其是对那些流传久远、影响较大,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的民间文化要有敏感度,带领文化馆等文化单位积极搜集资料申请非遗,培养非遗传人。其次镇村两级干部要避免戴有色眼镜看待乡村文化、时尚文化,明白下里巴人、阳春白雪都很重要[6]。

第三,深入挖掘当地乡村文脉,形成档案系统。在各地都在积极展开乡村文旅建设的背景下,地方干部必须要有紧迫感,主动投身当地文脉研究当中,依靠各种手段不断丰富有关资料,例如县志、乡志、村志等。也可以面对各村各寨的老前辈展开信息采集,收集有关地方景观、民俗等的传说故事,讲好地方故事,建立地方美好形象。

第四,党员干部要自我总结工作,动态发现不足进而改正,确保有关工作顺利开展。发动党员干部彼此监督,形成批评和自我批评,保证每一位党员干部都处在高效率工作状态。

(二)提高村民乡村保护与发展工作参与度

提升村民乡村保护与发展工作的积极性,主要抓住思想教育、行为激励、模范效应三个途径,让越来越多村民自主参与其中。

思想教育。主要是通过融媒体手段,全面宣传乡村保护与发展的必要性,让村民认识到该项工作和自身利益有关。例如在保护乡村特色经济方面,引导村民了解目前该特色经济面临的广阔市场,避免村民形成短视,只为眼前利益而做出损害村域品牌的行为。为了消除村民小农意识影响,需要结合乡村保护与发展的具体成果展开思想教育。例如结合本村自然景观保护带来的旅游经济效益,让人们认识到自然景观保护的必要性,逐渐瓦解小农意识。

行为激励。村民小农意识根深蒂固,仅通过思想教育不可能达到完全消除该思想负面影响。必须要建立灵活的激励政策,对积极参与乡村保护与发展工作的村民展开激励,包括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等。例如在乡村古建筑修复中,需要更多本地村民学会古建筑修复技术,这样可以做到就近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古建筑寿命。为了壮大这一技术人员群体规模,可以采用物质激励形式吸引村民加入进来,自发学习古建筑修复技术。对于那些在一线工作而且为乡村保护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人提供各类资助。例如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民主村的村民乔吉福,用自己多年打工积累的百万元巨款收集当地土族民间生产用具,最终成远近闻名的民俗博物馆。对于这种大义行为,政府必须要大力奖励,这样才能保证会有“王吉福”“刘吉福”“徐吉福”等加入进来,让农村濒危文化得到保护,重新绽放光彩,为当地旅游产业注入活力。

(三)辩证看待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要认真学习中央文件,避免政绩工程。过去受政绩工程影响,新农村建设当中存在不科学规划问题,让一些原本宝贵的古建筑、古遗址等被人为拆除,对于乡村保护与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损失。为了避免这一现象,县政府必须要发挥监督作用,对于乡镇规划要出具市场调查报告,明确古建筑、古遗址成为重点保护对象。对于农村建设中人为破坏保护对象的行为要严厉惩罚,甚至于要诉诸法律,让责任人得到制裁。同样为了避免乡村之间彼此抄袭,需要对即将上马的各类农村建设工程展开审核,若是存在严重抄袭行为不予通过。这样才能保证市域、县域、镇域、村域当中相似的景观、相似的景点、相似的旅游项目越来越少,让现存的旅游项目能够拥有更强的特色,从而在竞争中胜出。所以,乡村优良文化的保护是为了乡村经济更好发展,而乡村经济合理发展反过来给予乡村优良文化保护工作以支持。二者是互相依赖彼此促进的,必须要摆正二者关系,不可以只执一端进入死胡同。反过来说,要积极破除对当地群众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形成不良影响的文化,例如赌博文化等,这些会让广大村民形成好吃懒做、坐享其成的心理,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鉴于目前乡村孝文化薄弱,农村养老问题较为严重,地方政府可以发起孝文化学习活动,以榜样效应引导村民见贤思齐,保障村民老有所依。这也是保证地方经济得到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7]。

(四)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实现多元管理

我国目前形成的层级管理模式,即中央、省、市、县、乡镇、村,故而对于基层的乡镇政府而言,乡村保护与发展并非针对一个乡村,而是多个。保护工作需要全盘谋划,发展工作需要整体布局,有必要让社会资本融入进来,以弥补地方财政不足问题。

第一,由乡镇政府推出乡村保护有关的PPP工程,能够让更多资本所有者进入工程。这种工程的优点在于,乡镇财政无需拿出更多资金便可以实现相关项目的建设。政府允许建设者以建设项目为平台,向使用者征收一定费用。这类工程包括乡村园林建设、自来水系统建设等。当然为了保证这些项目不与乡村目前存在的一些必须保护的主体例如古建筑、古遗址等冲突,需要投资者出具图纸以及项目的调查表格,通过审核且成功竞标后才能成为建设者。

第二,明确乡村集体有关财产的产权,保证集体资金投入到保护与发展工作当中。指的是乡镇政府对乡村当中存在的荒滩、河流、森林、湖泊、灌溉系统展开确权,这样才能提高集体经济积极性,让各村集体资金可以进入到乡村保护与发展有关的项目内,既能做到保本增值,还能促进当地文化及经济发展。

第三,积极吸引文化产业进入基层。目前农村普遍缺乏文化企业,导致农村产品缺乏策划,地方品牌比较少。所以乡镇政府需要积极建立良好的行业环境,吸引文化企业进入农村,让文化企业为乡村旅游、乡村电子商务等提供助力。同时这些文化企业的资金也能因为业务下沉而不断涌向农村,有效增强农村资本的风险对冲能力。

农村保护和发展与文创理念如出一辙,需要地方干部对乡村文化有认同感、归属感,积极挖掘文化内涵,努力申请非遗保护。需要领导干部带领群众有效战胜小农思想限制,深入平衡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矛盾,使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彼此促进,让良好的民风、民俗、民礼等成为经济发展的内生力。

猜你喜欢

文创村民文化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陶溪川文创街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年味里的“虎文化”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