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刘艳梅:默默守护祖国蓝天

2022-12-28崔力

国防科技工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队旗沈飞罗阳

本刊记者 崔力 /文

42 岁的刘艳梅,是航空工业特级技术专家、航空工业沈飞总冶金师,也是首批“罗阳青年突击队”队员。自2010年参加工作以来,她参与多个型号飞机研制工作,组织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多个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10 余项。

总台央广中国之声特别报道《奋斗者 正青春》,聚焦刘艳梅默默守护祖国的蓝天的故事。

主动当焊接员的女博士

12年前,航空工业沈飞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刚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的刘艳梅作为高学历人才走进了沈飞,成了一名焊接技术员。

刘艳梅说,“沈飞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因为飞机都是由零部件生产起来的,而我又是做技术的,考虑到未来飞机的构件都是大型化、整体化的发展趋势,而焊接技术是一种特别有效的连接方式,所以我就从焊接技术员开始干起,脚踏实地,一点一点地干。”

从事焊接工作的女同志并不多,刘艳梅在专业上喜欢较真,应该也算有优势,结果生产线上的技术人员给她上了一堂“认真”课。

“大家都有一股拼劲,单位的技术人员、工人师傅遇到问题时特别较真,会认真分析。解决了问题,大家都特别高兴,但遇到荣誉、奖励时又特别谦让,大家充满了对航空的热爱,对战斗机的热爱。”

“罗阳青年突击队”队旗开始飘扬

因为热爱,所以全力以赴。这是刘艳梅的工作准则,也是沈飞的工作精神。2012年11月,在我国歼-15 舰载机首次成功完成着舰起降试验仅十几个小时后,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经抢救无效,在工作岗位上因公殉职。

罗阳离开了,但在罗阳战斗过的地方,像刘艳梅这样的年轻人撑起了航空报国的广阔天空。2013年,刘艳梅作为“罗阳青年突击队”的首批队员,开始了攻坚克难。刘艳梅说,“罗阳青年突击队”不是一支固定的队伍,哪里有急难险重的任务,哪里就会竖起“罗阳青年突击队”的队旗。

刘艳梅表示,无论是型号研制需要,技术发展需要,还是在生产过程中遇到一些难题,都会成立“罗阳青年突击队”。队伍特别广,有技术人员、技能人员、管理人员等。“在沈飞的场内,哪里有‘罗阳青年突击队’队旗飘扬,就意味着哪里有攻坚克难的任务了,它是一种勇气和力量。”

2016年,刘艳梅在下班后接到生产现场的紧急通知,某战机的一批关键零件出现检测异常,这不仅影响到生产任务的完成,甚至会影响到部队接装任务。“罗阳青年突击队”的队旗,再次飘扬。

刘艳梅回忆,“我们所有的相关人员,包括技术人员,还有现场工人,在现场成立了突击队,不分昼夜地分析,想办法解决问题。”

除了青年人,老专家也时常出现在突击队中。当时,心急如焚的刘艳梅找到了沈飞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姚志成,他曾为多款机型关键金属部件安全保驾护航。姚志成连夜查找翻译相关外文资料,帮助突击队解决问题。

刘艳梅说,“老人家和蔼可亲,即使退休了,也每天都来指导我们、帮助我们。这种默默奉献的精神,是一代又一代的传承。”

十年过去,航空工业集团成立了15000 多支“罗阳青年突击队”,截至今年11月,累计有37 万人次参与其中。刘艳梅说,一次次的技术攻坚,一份份的技术指导,就是精神传承。

远飞的战机只是离家的孩子

在近日结束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珠海航展)上,“鹘鹰”战机、歼-16D、歼-16、歼-15、歼-11B 等机型参展。刘艳梅默默地站在展台前,听着观众对这些“大国重器”发出赞叹。这些别人眼中骁勇善战的战机,在她的心里,只是一些刚刚长大,走出家门的“孩子”。

刘艳梅说,“看着它们飞的时候我们也特别激动,也许哪一架飞机上还有自己摸过的零件,甚至是我们装成的整机。我们把飞机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一点点地把它生产出来,然后让它去服役。在外场时,它的状态我们也都在时刻关心着。”

今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回信,对队员扎根航空装备研制一线、团结奋斗给予高度肯定,勉励航空工业领域青年为建设航空强国积极贡献力量。刘艳梅说,加入航空事业时,她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技术专家,要让更多的航空人心中有梦、眼中有光。

“打铁还需自身硬,我要带头创新,更重要的是要带好一支技术队伍,培养出一支技术队伍来。为航空工业培养出下一代的人才。”

青春独白

航空报国是我的梦想,我愿意在这里发光发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为航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一份力量,让青春在航空报国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芒。

猜你喜欢

队旗沈飞罗阳
“骑士春晚”:给700 万骑手 办春晚
红领巾话队旗
变 脸
高举队旗跟党走
愚园路上队旗飘
正确使用队旗
一家四代都是航空人工龄累计已达700年
中航沈飞在上交所正式挂牌
罗阳:复古旗袍的第四代传承人
收获了一份精神——报告文学《国家的儿子》创作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