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声乐教学审美教育途径探究

2022-12-28

轻音乐 2022年6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声乐情感

刘 佳

声乐是一种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也是歌唱艺术的主要形式,通过声乐技巧和舞台表演的有机结合进行呈现。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也不断提高,同时对艺术的欣赏能力不断增强,声乐表演需求持续提升,带动了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对其人才培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专业水平,同时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音乐专业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促使音乐艺术专业学生更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成为推动我国音乐艺术事业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1]。因此,本文探讨了高校声乐教学开展审美教育的意义,并提出了在声乐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高校声乐教学开展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促进高校高质量声乐课堂有效构建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更契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心,以激发学生审美意识、陶冶学生审美情趣为目标,通过采取有效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到声乐课堂实践中,感受声乐作品中蕴含的创作者的思想情感,深入挖掘优秀声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从而引发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声乐教学更加具有感染力,通过生动、和谐的课堂提升教学效率,完成高质量声乐课堂构建,切实提升学生的声乐表演专业水平。

(二)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养培养水平

声乐表演是诠释音乐作品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中情感表达则是赋予表演灵魂的关键所在。高校声乐教学加强审美教育,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审美体验,提升自身音乐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实现对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培养。在学生学习声乐表演过程中,不仅要把握演唱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审美教育,增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审美体验,深入体会作品情感内涵,从而把握作品情感表达,使学生声乐表演更加完整。同时,在审美教育中,能够以创新独特的艺术手段呈现音乐作品的美感,引导学生体会声乐学习的乐趣,引发情感的功能,使得演唱技巧的掌握更为容易,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奠定重要基础,对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三)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艺术素养

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及自身艺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学科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提升教学效果,就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加强新的乐理知识、音乐资讯的了解,从而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融合创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课堂教学。在审美教育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意识和审美素养,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为学生打造声乐美的课堂,进而激发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因此,高校声乐教学审美教育的开展,还有利于教师不断提升自我,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从而获得艺术素养的有效提升[2]。

(四)推动社会文化艺术发展

审美是一个双向过程,在声乐表演中,一方面要求表演者具备较高的审美素养,才能够使表演具有丰富的情感,吸引到听众;另一方面,听众也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能力,才能够在听的过程中体会到表演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鸣,从而实现二者更高层次的情感交流。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对于提高社会整体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构建社会审美体系,人们可以通过声乐表演体会作品中所描绘的场景和真挚的情感,达到与声乐共情共勉,从而丰富自身的情感生活和知识积累。同时,通过促进社会音乐艺术审美发展,使表演者与听众都具备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够为社会文化艺术发展营造更加适宜的社会氛围,最终促进社会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

二、高校声乐教学审美教育开展现状

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音乐专业教育中,开始重视创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审美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高校声乐教学中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高校声乐教师对审美教育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提升,在实际教学中,开始有意识地融入审美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受传统教学观念以及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审美教学通常是简单涉及,其在声乐教学中的有效渗透存在较大的不足。一是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更侧重于专业教育,在教学活动开展中,重点关注学生乐理、键盘课以及声乐技巧的掌握,并不能将对学生审美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放到重要位置,情感与美感教育浅表化、形式化,难以实现真正的审美教育。二是教师教学模式具有单一性,主要按照固定的声乐理论、模仿教学、发声、演唱的步骤进行。固化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带给学生较强的课堂体验,从而导致即使教师在课堂中融入了一定的审美教育,也难以使学生产生审美体验,达到培育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三是学生对审美教育缺乏认知,在长期的学习中,学生习惯于教师直接灌输的学习方法,其自身也更关注对声乐专业知识与技巧的掌握,从而导致声乐教学审美教育难以落实。

三、高校声乐教学开展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奠定审美教育基础

高校声乐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不仅要求教师从思想上充分重视渗透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还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有效手段,实现审美教育与声乐教学的有效融合,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声乐艺术,具备舞台表演能力,能够感受到声乐舞台的魅力,并能够将声乐之美传递给听众,真正具备审美能力,发现美、创造美、传播美。因此,高校声乐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声乐教学的重要主导者,教师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加强声乐知识与技能储备、掌握创新教学方法应用,从而在实际教学中,才能够不断引领学生去感受美和学习美,实现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为声乐教学审美教育奠定基础[3]。

首先,高校声乐教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定期不定期参与声乐教师培训,不断了解掌握新的声乐理论知识和技巧,提高教师的演示能力,让学生通过教师演示可以充分感受到声乐之美,发挥教师的教学引导作用,使学生自觉去发掘音乐作品中的审美价值。只有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才能为学生进行正确的审美示范,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的审美发展想象。其次,高校声乐教师还应当重视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从而为学生的情感作用发挥提供有效渠道,教学是双边性教育活动,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必不可少,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通过加强与学生的深度交流,能够为学生在知识与情感之间支撑其桥梁,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到声乐作品所蕴含的内在情感中去,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审美理解,为审美教育的落实奠定基础。

(二)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挖掘审美潜力

“以生为本”教学理念要求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主体,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发挥主体作用实现知识的内化生成。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要真正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审美教育,并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充分挖掘学生的审美潜力,引导学生完成自身的突破,在提高声乐水平的同时,树立审美意识,为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如,教师可以优化教学方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空间自主进行声音练习,可以通过创新声音模仿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高低音转换、气息运用、吐字技巧等,进行事物的模仿,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和积极性,又能够让学生学会听辨声音,感受发声差异与变化,体会到多变声音的魅力,真正实现审美与声乐的有效融合,并能够使学生自主自创进行声音练习,实现声音美的创造,挖掘学生的审美潜力。又如,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还可以灵活运用对比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分别运用美声与民族唱法进行延长对比,分析不同唱法的感受,既可以提高学生声乐感知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唱法中感受各自魅力,提高审美感知力,实现审美教育的有效渗透[4]。

(三)运用音乐作品鉴赏,培养审美意识

优秀音乐作品包括了丰富的审美元素,高校声乐教学中,有效开展审美教育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鉴赏音乐作品,挖掘其中丰富的审美元素,感受音乐作品之美,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意识。一是通过音乐作品鉴赏,感受歌词之美。歌词是声乐作品的基本要素,美妙的歌词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为审美教学提供重要支持。在音乐作品赏析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歌词分析,通过歌词创作探究、歌词有感情朗诵等教学方法,深入理解创作者投入的情感。例如在《我和我的祖国》中,歌词运用叠句、排比句等,展现了祖国大好河山之美,表达出中华儿女拳拳爱国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歌词朗诵,用激昂的语调诵读,感受歌词中的爱国激情,从而使学生对歌词有更深刻的体验。二是通过音乐作品鉴赏,感受旋律之美。旋律也是音乐作品基本构成要素,旋律特色是音乐魅力呈现的重要基础,丰富的旋律要素能够使音乐作品更加生动形象。不同的旋律特色能够带给人不同的音乐审美,在音乐作品赏析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感受不同的旋律,来提高其审美感知。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民歌的鉴赏,我国幅员辽阔,多民族分布,不同地区的民歌旋律具有鲜明的特色。教师可以挑选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和江南民歌《茉莉花》,让学生感受截然不同的民歌旋律,结合地域文化特点,体会陕北民歌高亢悠扬之美和江南民歌婉转轻柔之美,同时品味作品意境,把握不同唱腔,提高学生声乐理解力。

(四)重视课堂情感渲染,强化审美体验

声乐的魅力在于“唱歌兼唱情”。“唱情”属于一个美学概念,在声乐演唱中,只有以情感为基础,才能使听者产生共鸣,感受到声乐之美。因此,声乐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基础技能的掌握,同时还需要注重学生在声乐表演中情感的传递与表达,达到歌与情共鸣的境界。在高校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情感渲染,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音乐情感感悟,从而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感受到声乐的魅力,并能够将其转化为自己的音乐艺术素养,提高声乐演唱水平。在声乐课堂中,教师要加强课堂情感渲染,就需要重视挖掘声乐作品内涵,注重将声乐课程与其他课程相联系,如哲学、文学、历史学等,拓宽声乐教学的文化覆盖范围,从而以丰富的文化内涵调动学生情感,深化审美体验。例如,教师在进行经典大型合唱声乐《黄河大合唱》教学时,就可以将作品创作背景、创作意义以及创作者冼星海进行全面的解析,引导学生了解作者通过赞美奔腾壮阔的黄河,为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抗战提供了勇气,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在演唱作品过程中,想象奋勇抗争的勇气与决心,使歌唱者身临其境,增强表演的艺术感染力,提高声乐表演能力。

(五)组织舞台表演实践,提升审美能力

在高校声乐教学成果展示中,主要是通过舞台表演进行展示。同时,观众的认可度是衡量声乐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声乐舞台表演中,舞台表演的感染力和艺术性的高低,与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紧密联系,其受到学生声乐演唱技巧的掌握水平、舞台表现力、临场反应及技巧,以及服装、道具等辅助舞台工具各方面的影响。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组织学生进行舞台表演实践,加强对学生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表演技巧的锻炼,通过不断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声乐表演的呈现力。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舞台表演实践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表演作品信息的全面收集,深入了解表演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与文化内涵,从而使学生在充分了解作品的基础上,完成的在表演中传达出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开放性话题表演,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临场反应能力和技巧的掌握,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针对性地交流沟通,增强学生情感思维的碰撞,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感知和体验,不断完善舞台表演的实际效果,促进审美能力的循环提升。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使舞台成为渗透审美的重要载体,实现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声乐教学效果[5]。

结 语

总而言之,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教师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审美教育,实现与声乐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既可以掌握较高的声乐知识与技能,同时可以感知音乐的魅力与真谛,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综合素养,为今后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基于此,高校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学习,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渗透审美教育挖掘学生审美潜力,培养审美意识,强化审美体验,提升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注释:

[1]刘 琰.审美教育视角下高校声乐教学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34—35.

[2]李晓舰.审美教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北方音乐,2020(21):173—175.

[3]承轶妍.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研究[J].大众文艺,2020(20):173—174.

[4]翟 诺.审美教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合[J].黄河之声,2020(07):93.

[5]王周秀.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路径[J].当代音乐,2020(04):15—16.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声乐情感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图力古尔及其音乐作品浅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申雨鹭最新音乐作品《缘飞》正式上线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