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基层党建引领新时代乡村治理的若干思考

2022-12-28中共逊克县委党校莫盼盼

区域治理 2022年24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村民党组织

中共逊克县委党校 莫盼盼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将乡村振兴作为了一项重要的发展战略,指导乡村治理工作。在此次会议中,明确了要优先发展农业与农村,快速开展农业与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工作等要求,并且在乡村治理、城乡融合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五项原则,一是要确保产业的兴旺;二是要建设宜居的生态环境;三是要实现乡风文明;四是乡村的治理措施要有效;五是要实现生活富裕[1]。2018年,在《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文件中,明确传达了要强化农村基层与基础工作,以全新的乡村治理体系开展相关工作的意图。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提出:“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乡村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基础,在乡村治理工作中,要将基层党组织作为核心,将多元化的组织作为主体,将乡村法治作为准绳,将德治作为基础,打造全新的乡村治理机制,提高乡村治理工作效果,从而实现乡村振兴。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党领导农村工作的重要目标

在乡村治理工作中,要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将其作为主导力量,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要打造现代化的乡村治理机制,就要从治理制度与治理能力两个方面入手,加强该项工作的制度建设,并确保其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2]。

要将党管农村作为一项基本原则,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加强党组织对乡村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夯实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领导地位,以基层党建工作引领实现乡村有效治理。

当前伴随我国各项改革深化,城乡群众的利益诉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使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面临种种困境。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扩展延伸基层党建工作平台,协调乡村多元治理主体的利益关系,组织村民参与治理,吸收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凝聚乡村多元治理力量,若要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就要将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出来,利用政治优势及组织优势,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

(二)实现有效乡村治理是发展基层民主的内在要求

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而言,人民当家作主是其本质要求。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村民是主体,同样也是乡村治理工作中的主体。因此,要充分发挥村民在乡村治理和推进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村民参与乡村自治,建立重大事项协商机制,共谋乡村发展大计,激发村民的主人翁责任感,维护村民的自身利益,构建基层党组织、村民、乡贤、村民自治组织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发展基层民主,夯实党在广大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是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工作,主要指的是以下四个方面主体:一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二是乡村村民形成的组织;三是乡村的优秀人才;四是乡村的普通群众。这种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模式,符合党中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能够在治理乡村的过程中,形成合力,改变乡村落后的发展状况,打造乡村发展的优势项目,为村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实现乡村治理工作的良好效果,是乡村治理工作要实现的功能。对于现阶段我国乡村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若不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将会严重影响乡村治理工作的效果。例如,乡村治理没有体现民主化与人性化的要求、基层党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劳动力外流导致乡村发展人才短缺等问题。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乡村治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

二、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面临的困境分析

(一)乡村基层治理结构不完善

乡村治理事关村民利益,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干部,要摒弃传统工作理念,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来开展乡村治理工作,才能实现治理有效的目标。然而,在许多乡村仍然沿用传统的工作理念,一些基层党员和干部存在官僚风气,缺乏大局意识,工作方式刻板,在日常乡村管理工作中,没有体现人性化、民主化管理的要求,没有将村民作为乡村治理的主体,不到有效地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而且,有些乡镇的工作人员,面对优质的乡村资源,不知如何开发,没有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不能够拓展工作思路,创造性地解决资源开发问题,使得当地的经济发展工作难以取得成效、乡村治理工作的效果受到影响[3]。

(二)乡村居民人口结构不均衡

由于乡村普遍存在着人口结构不均衡,导致乡村居民作为乡村治理主体参与度不够、参与面不广、参与层次不深。目前,由于城镇化建设工作的需要,许多乡村的村民选择外出务工,在这种情况下,乡村就出现了许多的留守儿童与老人,这些儿童与老人,由于年龄原因,缺乏劳动能力,致使乡村治理工作陷于被动。因此,人口结构的不均衡,是乡村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有些孤寡老人,由于常年得不到良好的照顾,生活得十分艰难,政策发放的救济金,虽然能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不能作为长久之计。另外,有些地区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工作,但家乡的现实环境无法为这些人员提供就业保障,致使劳动力的回流工作不能够顺利地开展[4]。

(三)乡土人情气息较重,法制观念较弱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有些乡村地区,由于地处偏远,法制建设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在一些地区乡村村民的法制观念较弱,在一些地方甚至还保留着封建思想,这种思想已经渗透到了村委会,严重干扰了村委会工作的正常进行,使政府工作的公平、公正及公开性得不到保障。有些村民为了私利,利用宗族势力,对乡村资源肆意侵占,以致对其他人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且,由于这种宗族风气的存在,致使法制教育工作难以顺利地开展,相比于法律,人们更愿意接受宗族观念,用传统的宗族规矩来处理问题,这就使得当地的法制建设工作陷入困境、村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5]。

(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

我国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异,这导致乡村资源分配较少,基础设施无法满足乡村居民的日常需求,乡村基层民主建设进程也会受到制约。

(1)乡村涉及民生的问题是乡村治理工作中面临的难题,如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基层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有的村没有宽敞的图书室、没有文化活动站;已经建立的农家书屋书刊种类单一,以及乡村的文化活动也缺乏新颖性,使得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2)乡村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乡村出现了较多的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并且一些村并校,导致部分学龄儿童无法就近上学,这是乡村治理面临的难题。(3)在一些乡村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导致村民没有应享尽享国家的福利政策和补贴,而生活在温饱线上,甚至个别乡干部侵吞村民的补贴,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五)一些乡村矛盾纠纷没有妥善解决

一些乡村有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影响了乡村居民团结。在乡村的拆迁工作上,有些地方的政府没有进行有效的管控,致使村民与开发商产生纠纷,甚至产生了群体事件,影响了乡村治理工作的开展。[6]一些村庄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引发村民的意见,而乡镇干部又缺少处理农村矛盾纠纷的能力。

三、以基层党建引领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目标的路径思考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乡村社会中的“主心骨”,对党领导下的农村工作而言,要坚持总揽全局并协调各方的原则。

(1)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而言,要加强其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与作风建设。对思想引领力、组织动员力与社会号召力进行提升,解决部分村党组织弱化涣散的问题。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的要求,重点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工作,将该项工作置于首位。构建覆盖乡村全域工作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工作体系,确保基层党组织履行职责。

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拓展工作思路,积极地进行探索,坚持创新工作。将服务群众作为宗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摒弃官僚主义工作作风,及时解决村民急难愁盼的事情,创造和谐安宁的乡村环境。

(2)开展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能力提升工程。设计培训计划,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培训,将线上培训与线下培训进行优化配置,重点培养乡村干部依法解决矛盾纠纷的能力。

(二)不断健全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机制

(1)对于村级重大事项的决策而言,要坚持“四议两公开”的原则,首先由村党组织提出议题,村“两委”通过会议进行商议,然后由党员开会进行审议,再召开村民会议进行决议,最后将决议及其结果进行公开。

(2)加强村民自治,确保村民在乡村治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设立专门的乡村治理村民委员会,共同讨论乡村治理问题,为乡村治理出谋划策。通过加强村民自治,充分发挥村民的创造性,凝聚村民的智慧和力量,建设乡村,治理乡村。

(3)建设法治乡村,增强村民的法制观念。加强宣传力度,发挥榜样力量。通过树立典型,并利用媒体进行宣传,营造法律文化氛围,使村民的法制观念得以增强,从而调动村民守法、护法、爱法的积极性,使村民树立牢固的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处理问题,维护合法权益。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法律知识宣传平台。当地政府可以开发一款软件,或是打造一款公众号,将一些案例投放到上面,使村民了解法律常识,学习法律知识,减少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也可以利用当下村民乐于接受的短视频,作为宣传媒介,创造学习法律知识的平台。

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可以聘请法律方面的专家,也可以聘请律师,到农村去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扩大乡村普法工作的影响面。同时,将法律知识宣传手册发放给村民,方便村民查阅,也可以在村中设立法律事宜咨询窗口,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

鼓励村民参与乡村日常管理工作,增强法律意识。通过实践活动,使村民了解乡村治理工作,增强法制观念。在这一过程中,村民也可以对乡村工作进行监督,从而促进乡村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7]。

(三)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建设,为富民强村提供保障

(1)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吸引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回流。要充分利用乡村的地理优势与自然资源,打造具有竞争能力的企业,并做好宣传工作,吸收在外地工作的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到本地的企业中去工作,为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注入新鲜活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年龄较大的村民也可以为乡村的建设作出贡献,能有效地缓解就业压力。

(2)以政策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稳定乡镇企业员工队伍。做好本地企业的福利建设工作。设立健全企业福利机制,根据当地的经济水平,制定薪酬激励措施,以吸收人才,留住返乡的青壮年劳动力。对于福利措施与激励措施,可以是物质上的,如发放生活用品、购物卡等,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带薪年假旅行等。要根据村民的实际需求,确定福利发放标准,使村民对企业产生认同感。

(3)鼓励村民自主创业,为本村及返乡村民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促使村民通过自主创业的方式,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参与乡村治理的意识。对于有自主创业意愿的村民,政府要制定专项文件,为其提供创业场所、创业资金及技术方面的支持,并指派专人落实该项工作,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正当作风进行纠正,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职务之便,利用人际关系,走后门,骗取创业资金。

(4)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增强乡村居民收入。我国农村大多数村庄拥有秀丽的自然风景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要在保护好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前提下适度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并且要将当地文化与旅游资源进行融合,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同时,将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出售给游客,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五)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要完善乡村的各项基础设施,使乡村的各方面建设工作得到改善,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制定乡村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发展与建设目标。

(2)将资源向农村倾斜。在乡村建设发展的过程中,要为其提供更多的资源,为乡村增添更多的基础设施,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使乡村的教育、医疗等民生工程得到改善。同时,要制定相应的监督方案,并设立举报窗口,监督各项资源的使用,避免吃拿卡要、偷工减料等现象的发生。

(3)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引进优势资源,帮助乡村发展;

(4)与取得良好发展成果的典型乡村合作,使其形成带动效应,做到共同发展;充分利用国家的扶持政策,寻求各种社会资金和力量的帮助,实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5)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发展与治理协调起来。在发展的同时,注意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设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完成乡村发展建设目标,同时又保护了生态环境的乡村,要给予奖励。对于只顾发展工作,却污染了环境的集体或个人,要给予相应的处罚[8]。

新时代以基层党建工作带动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是重大理论与实践课题,因此,要在具体的工作中,实现理念与实践的结合,可以下述六点作为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委的领导;二是坚持政府负责;三是实现社会协同;四是促进公众参与;五是提供法治保障;六是提供科技支撑,打造现代化乡村治理机制,将法治、自治与德治进行有机融合,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层治理基础。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村民党组织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云南省农村基层治理能力法治化路径探析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