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探究

2022-12-28湖南地春土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肖楷

区域治理 2022年25期
关键词:耕地土地指标

湖南地春土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肖楷

耕地占补平衡是建设占用多少耕地,各地人民政府就应补充划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的行为。本质上,耕地占补平衡项目是对耕地进行充分保护的一项举措,最近几年,我国重视土地开发复垦管理,确保土地资源可以高效率利用,落实耕地总量不会减少的方针。可是在土地开发的复垦阶段,部分区域仅仅关注耕地占补平衡,尚未完全顾及到耕地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耕地质量评估标准的匮乏以及考核模式不够科学有关。基于此,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值得相关人员细致研究。

一、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指标构建与评定结果

新增耕地作为繁琐的生态经济系统结构,受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多。评价因素指标的挑选要以全方位衡量耕地质量为前提,重点研究国土资源单位发布的《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5-2012)、《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2)等相关文件,有效地构建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指标。

(1)明确备选指标。参照指导方针,初步拟定新增耕地的评定指标,与此相关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水文条件,以地下水埋深或者地下水质为主;第二个方面是土壤环境,以土壤质地、土壤实际养分、污染程度、侵蚀程度、土体结构和土层厚度为主[1];第三个方面是地形环境,以海拔、坡向和微地貌为主;第四个方面是农田建设环境,以排水配套程度、田块大小程度和灌溉配套度为主。

(2)制定评定指标纳入条件。在补充耕地质量指标的纳入上,要全方位彰显地区新增耕地的实际特征,便于在不同地区之间作比较。全部的创设指标充当有机结合体,更为完整地对被评价地区的耕地质量情况进行评估,制定评价指标应纳入对应条件,包含以下几点:

其一,稳定化与生产化。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的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应选择具备稳定性的土壤特征,便于相关指标评定在固有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尤其是挑选容易出现变化的质量因子,使得耕地的评估结果能够在可控范围内。不同的土壤性质,对应变动时间尺度时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性质在时间的可变性操作下记录土壤响应时间,也就是在外部条件出现变化的前提下,某种土壤性质达成平衡状态的对应时间,通常以年为单位表示。土壤环境的具体特点涉及坡度因素、排水因素和灌溉因素,就算是人们能够对梯田进行修筑,使得地形坡度出现变化,或者在建设水利工程的基础上对灌溉条件以及排水条件进行改善,可是人为效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加以实现,若人为对相关评定指标加以调整,也可以理解为人类长时间劳动固化在土地层面的相对稳定条件。另外是生产化,评定新增耕地质量,结合耕地的多个类型属性整体上对耕地的优劣程度进行评估,挑选的指标要给予农用地质量一定的影响,指标之间的关系不大,否则会增加计算的繁琐性。挑选生产性的指标,围绕土壤学基本理论和作物栽培学基本理论,总结对应的实践经验,对应资料能够表明,不管是有机质含量还是不同质地的土壤,都深深地影响到土壤肥力与水分,对应的有效土层不只是对根系的立地环境带来影响,还会以土壤水分的影响为基础点决定农作物的生长效果[2]。生产性指标的挑选,地形坡度和水土流失情况存在关联,灌溉环境以及排水环境都会影响土地生产力水平,均是土地生产力的制约因素。

其二,差异化与主导化。以判断不相同质量类型的耕地为目的,挑选评定指标要研究其和土地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在空间角度上有着巨大的变动空间,能真切地反映农用地的质量指数。由于空间差异现象比较明显,这样可对不同类型的土地质量进行区分[3]。引进土壤性质的变异指数大小给予耕地分等的土壤进行针对性选择,空间变异指数较大的土地质量涉及坡度与土层厚度,土体具体结构若体现出通体不存在明显差异的地方,不需要选取此项指标。主导化的研究上,考虑到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的耕地质量评定性质,特别是土壤性质,应纳入主导化理念,也就是指标的选取会影响其他性质的变化。新增耕地评定围绕指标类型的不同,细致研究土地质量和生产力,标注对应的主导因子,体现决定性指标对耕地质量产生的不良影响。在此阶段研究土壤学的相关经验,明确主导化土壤的具体性质,包含土壤质地影响因素、土壤容重、缝隙情况和耕性,显而易见的是,土壤质地能够以耕地分等的形式进行挑选,对应的有机质含量关联着土壤结构与阳离子交换量和缝隙情况,所以要把土壤质地与有机质含量和耕地质量评定指标结合起来。

其三,科学化与可行性。耕地质量评定的指标选取应体现科学化以及可行化,将公认的基本理论视作前提,诸多种类对耕地质量可以起到一定的参考支持。相关人员应保障挑选的数据信息足够准确,通过科学的方法处理好数据[4]。数据的为获取要把客观真实存在的事物作前提,可耕地结构体系是比较繁琐的,匮乏耕地利用率指数提高的指标研究,对应数据信息是不能真正获取的。因此,指标的设计应确保指标信息存在可得性质,在指标拥有可测性的基础上开展后续正常的监测项目。

(3)耕地质量评定指标的分级处理。对指标加以分级处理,作为质量评定的基础条件是明确检验标准的基本依据。指标分级加工能够从侧面反映国家制定的战略,对诸多指标项目围绕各自的约束性因素进行有效分配,并且结合新增耕地开发复垦的现象加以局部优化,对多个主导评价因子进行分级拟定。充当更低质量的评定指标,结合全部参评条件性质以及量化的差异,描述评价指标阶段选取不相同的术语,特别是坡度定量信息和表层土壤质地信息等。

(4)耕地质量评定指标权重的研究。耕地质量评定指标的权重,主要是多个指标和耕地质量之间表现出正比关系,所以要顾及水利工程领域、林学领域、农业领域和土地资源领域等,合理拟定土壤指标权重[5]。

(5)记录耕地质量评定结果。针对补充耕地质量,评定的结果是相关耕地质量高于临近耕地的质量,同时大于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的耕地信息,因此可融入对比模式充分检验。研究补充耕地质量等级实际结果、相邻耕地质量等级实际结果,全部的项目自然质量等和经济质量等都大于或等于临近耕地。

二、耕地占补平衡项目补充耕地质量管理思考

(1)保持思想认知的前瞻性。要想促使耕地占补平衡工作能够有秩序、有计划地进行,以免出现土地开发的随意性问题,相关人员应保障思想认知具备前瞻性,一方面,主要体现土地开发复垦的价值,另一方面,强化对土地开发复垦新增耕地含义的感悟,不断提高新增耕地质量。在保护耕地的过程中,从根源上提高耕地质量,决定着国民经济是否可以持续建设。在经济建设中,我国农业总体结构调整使得一些耕地被占用,开发整理对应的工地总量,应涉及维持耕地数量平衡,还要关注耕地生态平衡的保障。耕地占补平衡项目作为落实耕地保护基本国策的关键项目,开发整理的工地信息是处理耕地资源不够充分问题的有效途径,还能够确保社会粮食安全运用,让我国可以更好地发展和建设。若尚未研究耕地占补平衡项目的数量,没有研究新增耕地的质量,要想实现平衡是永远不可能的,相关问题会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6]。所以相关人员要同时关注耕地的数量以及工地质量管理,从严抓好工地管理工作,强调耕地质量平衡以及生态平衡。在数量平衡的基础上,使得新增耕地的生产水平大于占据工地的对应能力,以免产生耕地质量下降的现象,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2)增强规划布局的规范性。在土地开发与复垦中,体现出较强的政策性与技术性,和广大人民利益息息相关。在规划布局阶段,相关人员应该凸显规范性的特征,规范每一个走进土地开发整理现场的人员,细致勘察和研究,分析和环境质量存在关系的因素。采取因地制宜的理念,对土地开发的数量项目进行复垦和统计。比如,一些新增耕地是相对零散的,对应的排水结构也不够健全,那么在规划布局上就要融合总体方针和年度土地利用的方案,按照可行性分析报告提供对应的资料,使得土地开发项目具备可行性与可靠性。在此阶段,应提高新增耕地的质量,在规划体系中纳入耕地质量内容,全方位思考土壤有机质以及工作表层,不要对土层的排序造成影响。邀请农学专家以及土壤研究专家参与规划布局,让土壤开发项目足够规范。

(3)重视补充耕地项目立项。项目立项是提高补充耕地质量的基本要素,全部的土地开发立项都要满足国家土地开发指导方针。项目单位应关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的基本原则,研究土地整体质量是否能够达到相关指标,特别是耕地环境保护条件、灌溉排水条件等[7]。实际的土地开发中,基于政策角度向质量好的补充耕地项目,不要批准施工质量不高的项目倾斜。可以建设专家论证体系,组织工程项目与水利单位、环保单位以及电力单位的人员充分论证,倾听专家和项目所在地干部的建议,严格地对补充耕地项目进行立项处理,得到合理的补充耕地项目立项权。

(4)体现项目执行的科学性。项目执行的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土地开发项目的质量,应该重视执行阶段的多个管理项目,才可以真正落实补充耕地项目质量的科学性管理,巧妙地控制耕地投资与耕地开发进度,以获得较高的回报。在项目执行管理中,建立对应的规章机制,明确工地质量管理的相关细节,让每一个管理流程都能够有章、有法。对农业单位的职责进行确认,使得耕地数量和耕地质量能够一同发展,强化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资金投入,使得相关人员对于土地开发项目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积极作为耕地质量保障的主体[8]。项目执行要完善工程招投标计划和工程监理计划,项目执行按照合同管理的模式,分析项目执行的多个流程,采取灵活可行的监督方案,从根源上处理项目执行中的问题。适当参照新增工地高质量项目的发展过程,提高工地项目质量。

(5)合理地投入补充耕地建设资金。对资金运作机制进行有效管理,大幅度提高项目资金的运用率。不仅要确保项目资金的拨付途径足够正规,还要控制中间环节的引进。提高新增耕地质量,不只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还要增加资金投入,有机统一农田建设,以及土壤质量保障和土地整理项目,依托土地的产权进行针对性调整,健全田地道路结构体系,促进农田建设的规模化发展。特别是重视农田复垦项目,不要由于水利基本设施不够健全而制约土地正常运转。一些新增耕地要强化耕地的开垦,提高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质量。准确记录不相同项目的资金运用信息,做到专款专用。由土地管理单位、财政单位和审计单位一同把关,把资金管理工作分配给个体,全面调动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免出现挪用资金的现象。

(6)严肃对待新增耕地质量验收。因为多个层面的因素,耕地占补平衡项目中,补充耕地依旧表现出农业利用受到限制的问题,不利于体现项目建设的总体成效。相关人员应该重视项目检验,尽可能构建新增工地质量评估方案,把评估方案和项目工程检验条例结合起来,提高新增耕地的质量。质量检验作为一个重点环节,存在于工程竣工的多个阶段,邀请林业专家、环保专家和水利专家等组建小组,研究新增耕地质量检验的科学办法,评定新增耕地的质量,如果没有通过补充耕地质量评估标准或者是耕地质量,结果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政府单位要避免验收这些项目[9]。项目达成合格标准后,把补充耕地和省级补充耕地保存库融合到一起,严格保护竣工检验合格的工地,把相关耕地信息纳入农田保护区信息中。

(7)保障补充耕地可以被持续利用。耕地质量的提高是长时间进行的结果。相关人员要把提高耕地质量当作长期任务,关注项目检验合格后的持续性利用。后续运用补充耕地项目的过程中,要进行农业技术宣传单位的跟踪活动,为承包人员提供灵敏的市场信息,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体系,宣传复合农林业的发展规模,利用现有的生物工程技术,提高农民种田的产量和经济效益。指导农民勤劳致富以及利用科技致富。切合实际地融入市场调整制度,从多个渠道筹备资金,完善收益分配计划,激发公司、企业以及单位等相关人员对补充耕地的投入主动性,调整耕地质量,不间断地提升耕地经济水平[10]。重视补充耕地的质量监督,以免耕地质量下降,各个政府单位和环保单位要互相协调,建设耕地质量监测网点和评价网点,帮助相关单位及时采取措施,控制补充耕地质量退化的问题,让补充耕地项目具备持续性发展的优势。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发展耕地占补平衡项目中,不仅要增加耕地数量,还要保障耕地质量,以建设完整的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指标为入手点,明确提高补充耕地质量的相关途径,如保持思想认知的前瞻性、增强规划布局的规范性、重视补充耕地项目立项、体现项目执行的科学性、合理地投入补充耕地建设资金、严肃对待新增耕地质量验收、保障补充耕地可以被持续性利用等,促使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可以持续建设,真正地把补充耕地质量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耕地土地指标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我爱这土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耕地种田也能成为风景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