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塞拜疆在纳卡冲突中的情报保障实践与经验
2022-12-28彭亚平杨飞帆
彭亚平 杨飞帆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洛阳 471003)
2020年9月27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两国就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简称为纳卡地区)的归属问题爆发武装冲突。冲突前期,亚方始终处于劣势地位。随后,俄罗斯介入该冲突,影响冲突进程,但并未扭转亚方被动局面。2020年11月10日零时,在俄罗斯的调停下,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全面停火,签订协议,规定将纳卡附近几个地区的控制权交给阿塞拜疆,俄罗斯维和人员进入该地区,交换囚犯,难民回国。此次冲突持续了44天,是阿亚两国自1994年冲突结束以来,爆发的规模最大、交火最激烈的武装冲突[1]。两国动用了坦克、装甲车、重型火炮等传统地面武器展开交战,但本轮冲突中最值得注意的还是双方无人机与反无人机系统间的对抗,阿方无人机的灵活运用对战争结局起到了关键作用,揭开了智能化战争的序幕。同时,阿方出色的情报工作更是推动其胜利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其充分的战前情报准备、有效的战时情报保障使得阿方的情报优势得以直接转换为作战优势,奠定了胜利基础。
1 阿方战前情报准备
1.1长期进行情报积累,做到知彼知己获取敌人情况是指导战争的先决条件。“要想使战争获得胜利,最安全可靠的办法是一定要等到对敌情有了完全正确的情报之后,再来采取行动”[2]。1988年,阿亚两国爆发纳卡战争,阿占据被动地位,损失部分领土。自此,阿方便开始密切关注亚方政治军事动态,长期对其进行情报积累。
首先,阿重点搜集亚美尼亚的兵力信息和军事部署,对亚军事实力形成认知,并投入远超亚两倍的军费来打造军队。相反,亚方对阿方的认识还停留在二十多年前,俄罗斯国立研究大学高等经济学院研究中心副主任瓦西里·卡申称亚美尼亚对阿塞拜疆的军事设施分布知之甚少,对阿目前的情况了解几乎空白[3]。其次,阿方细致研究亚方的技术装备性能。阿发现亚方防空装备仍使用苏联时期“烟囱式”的垂直控制体制,结构搭配不合理,协同能力弱,信息未实现互联互通,无法承担反无人作战任务。同时,亚方防空装备多是地基,对低空和超低空目标的探测能力弱。因此,阿方着重挖掘无人机的作战潜力,从土耳其、以色列引入先进武器,将无人机作为主战装备,迈入智能化战争,而亚方仍停留在传统的地面作战。最后,阿方积极准备,与亚方盲目轻敌心态形成对比,导致亚方战略上的一度被动。
1.2积极深化情报合作,拓宽情报来源与他国构建密切的情报合作关系有助于拓展情报来源,增强综合情报能力。阿塞拜疆十分重视与土耳其和以色列的情报交流与合作,在战前便与两国构建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使阿塞拜疆在与亚的对抗中,得以借助外围情报力量占据优势。
一方面,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的双边军事关系十分密切。两国在战前便达成了全面的情报和军事技术合作协议,在两国进行“掩人耳目”的军事演习后,土耳其秘密在阿境内留下了一些情报人员,负责对阿方进行相关领域的指导,以期在冲突中进行更好的合作。冲突甫一爆发,土耳其即刻将其E-7A预警机派到纳卡地区附近,对纳卡地区进行侦察,为阿方提供关键的情报信息。由于预警机并未离开土境内,因此亚方也无法对其采取措施。另一方面,阿塞拜疆与以色列在情报方面也一直有着深入合作。2020年7月6日,以色列成功发射一颗名为“奥费克16”(Ofek 16)的新一代侦察卫星,而阿塞拜疆也曾寻求与以色列在卫星方面的合作[4]。由此可以看出,在纳卡冲突爆发前后,以色列必定会在情报搜集方面给予阿方一定的支持。亚美尼亚新闻社也曾发文称,以色列公司向阿塞拜疆提供了关于纳卡地区地形地貌的具体数据,这使得阿塞拜疆的无人机更为顺利地在该地区安全活动,更加准确地打击亚美尼亚的关键目标[5]。
1.3情报欺骗与保密并举,达成突然性若想达成战争的突然性,必定需要实施有效的情报欺骗。阿方在冲突开始前与土耳其进行联合演习,麻痹亚军神经,采取了“假演习,真备战”的情报欺骗策略,趁此完成兵力调动。8月,阿塞拜疆与土耳其进行联演,演习结束后,约600名土耳其军人留在了阿塞拜疆境内,其中包括教官、军事顾问、飞行员和航空技术员,负责培训阿方军人[6]。但亚方并未将阿塞拜疆的这一系列行动视为阿方的战前准备。纳卡冲突爆发前26天,“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曾致函亚美尼亚安全会议。9月,阿塞拜疆宣称要与土耳其进行联合军事演习,演习结束之后,阿立即对亚方实施突然袭击,达成突然性。
保密与欺骗是密不可分的,“用莫大于玄默”,只有严格保守秘密才可能保障以欺骗为中心的活动得以顺利实施。亚军过去常常会雇佣阿塞拜疆的情报人员刺探情报,但是此次亚军兵力部署却犯了巨大失误,体现阿军情报保密工作的严密细致。7月12日至16日,阿亚两国曾在纳卡北部边界地区交火,但在9月的冲突中,阿军将纳卡南部作为主力方向,即杰布拉斯基和费祖林斯基的分界线,而亚军却错误估计了阿军的进攻方向,把大部分兵力部署在纳卡北部的姆罗夫达格山、谢列尼塔雷什和马尔达克列特区,将南部作为次要防线。
2 阿方战时情报保障
2.1实时侦察,形成态势感知《三略》中引用《军谶》指出:“用兵之要,必先察敌情。”[7]认知力作为智能化战争新的战斗因子,已成为左右战争胜负的新变量[8]。此次冲突中,阿塞拜疆从土耳其、以色列购入大量无人机,将其作为主要侦察手段,以对亚方整体情况形成准确认知。无人机侦察成本低、损失小、效果强,阿方依靠无人机这一侦察手段基本实现了对侦察高度的全空域覆盖,大大提升了战场情报支援水平。
阿在冲突中综合使用“赫尔墨斯-900”长程侦察无人机、“搜索者”中程无人机和“人造卫星-3”短程无人机等,其中表现最突出的当属以色列制造的“哈洛普”自杀式攻击无人机和土耳其制造的“旗手”TB-2察打一体无人机。“哈洛普”不仅采用了隐身设计,亚方防空系统难以察觉,并且其还具有很低的热信号特征,红外武器无法对其进行有效跟踪。因此,“哈洛普”可以较为安全地在目标上空实施侦察活动,对目标进行搜索定位,服务阿方的战场决策。TB-2机身多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机身小,雷达反射面小,飞行高度低,可以有效规避亚方的侦察;其负载配置包括电光摄像头模块、红外摄像头模块及激光测距仪,并配有最新的图像处理设备和图像实时传输系统,可实时传递给地面操纵人员清晰的战场图像。
2.2高效分析,实现侦打一体“将侦察系统和打击系统的功能有机地集合起来,可以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在任意时刻,大大减少从发现地面目标到将其摧毁的时间”[9]。有效的精确打击离不开有力的情报保障。此次纳卡冲突是自杀式攻击无人机的首次大规模实战使用。一方面,无人系统依照算法自主进行决策评估,强化甚至代替人的部分智能,自觉完成作战任务。无人机在监测到部分目标后,通过数据分析进行智能判断,选择是否对目标进行打击。同时,无人机还可实现自主协同,互相传递共享作战信息,形成整体,步调一致完成集群作战。“哈洛普”无人机主要用于摧毁目标雷达和防空系统,其优势在于捕捉到敌方雷达信号后,可以主动对威胁目标进行分类并自行判定打击的顺序,根据优先级对目标进行重点打击。阿军的空中力量严重摧毁了亚军的防空系统,S-300防空系统更是首次在实战中被摧毁,阿军凭借着无人系统取得了战场制空权,战场变得“单向透明”。
另一方面,在关键目标打击与战术方式选择上,完全依赖无人机自主决策是不理想的,仍需情报分析人员参与,实现人机互动。无人机在发现目标后,将侦察数据和航拍图片利用数据传输链路传回地面站,提交给情报分析人员进行判断,由分析人员迅速决定下一步活动区域及打击对象。在取得空中优势后,阿军决定将侦察打击范围从前沿转至后方,纵深推进,辅助其他装备对亚军的重点目标进行打击,亚军的补给链路和交通枢纽被破坏。随后,阿军利用点对点攻击,杀害了多名高级将领。此次冲突中,阿军实现了由“单一侦察”到“侦察-打击一体化”的模式转换,无人机从发现、确定目标到打击整个链条耗时极短,“OODA”环运转十分迅速,大大增强了打击效果,占据了行动优势。
2.3电子干扰,获取战场优势在高技术战争下,电子对抗也是情报能力建设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阿方将安-2轻型飞机改装为无人机,在冲突中装备了60架作为诱饵,诱导亚军的防空系统开机。亚方的防空系统无法分清飞机型号,便将火力集中在对抗安-2上,亚军无暇对抗真正的威胁。同时,阿塞拜疆的此次电子行动也使得亚方的防空系统位置暴露,阿军趁机对亚美尼亚的防空阵地进行定位,随后“哈洛普”无人机和“旗手”TB-2对亚的防空阵地进行了定点清除,亚军的SA-8防空导弹、“驱蚊剂”无人机干扰系统均遭到了摧毁。
亚军在此次冲突中虽为对抗阿的空中进攻亦使用了大量无人机,但由于其系统落后,很容易受到敌军干扰,未形成一定的战斗力。阿方使用专门的格罗扎-S电子战系统,使得亚方的无人机无法成功定位且偏离航道,干扰亚方无人机系统。同时,亚方的雷达也没有发挥对应的效果,阿方从土耳其引入“科拉尔”电子战系统,其主要用于干扰雷达和无线电通信,致盲亚方雷达,阿塞拜疆的“旗手”TB-2无人机在近距离攻击亚美尼亚的防空系统时,亚方防空系统的雷达天线仍在转动,完全丧失功能。
2.4实时评估,巩固打击效果无人机在执行作战任务时会形成目标感知、自主决策、自主行动和评估的闭合回路,战场的毁伤评估不仅是无人机行动的最后一步,也是情报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对目标进行初次打击后,无人机即刻进行评估,通过算法与目标数据库中的模型数据进行定量比对,确定目标毁伤程度,判断是否达成初期目标。若未达成,无人机便及时将打击需求下达火力单元终端,进行二次打击,同时根据初次打击效果进行炮火修正,充分发挥打击效能,以防止敌人重要目标存活。纳卡冲突中,由于亚美尼亚布置大量假目标,实时的战损评估显得尤为重要。阿塞拜疆的战损评估任务大多由无人机承担,其在打击后即刻将航拍视频传递给分析人员,以准确地判断阿方是否如计划命中目标,是否达成预期效果。无人机进行战损评估具有实时性、可视性和安全性,可大大巩固打击效果。11月9日,阿塞拜疆国防部官方账号发布视频,视频中“哈洛普”无人机在TB-2的引导下击中了亚方“躲”在仓库中的“道尔-M2KM”防空导弹系统,但TB-2并未立即撤离,而是在作战目标上空盘旋,对现场情况进行毁伤评估。当无人机发现依然有部分亚方士兵存活时,TB-2立刻发射一枚激光制导导弹,并呼叫其他打击力量进行第三轮空中火力打击,以圆满完成打击任务。
2.5综合三战,增强总体效益纳卡冲突中,阿亚在社交媒体中斗争亦不断,双方不断利用媒体发布战争信息,以影响敌方认知,产生心理震慑;双方还通过控制新闻内容来塑造“人设”,将自己渲染成一个“无辜受害者”或是“英勇抗敌者”,拨动舆论的天平。亚方通过剪辑一些短视频,来控诉阿方攻击平民,渲染阿方的残暴,在道义上取得优势。亚发布战争动员令,公布亚老人应征入伍的视频画面,来争取舆论支持。同时,亚方还通过推特账号“亚美尼亚统一信息中心”来及时更新战果信息,鼓舞己方士气。阿军则利用无人机的相对优势,使用无人机自带摄像头拍摄作战视频,画面十分清晰。这些图像视频真实性较高,对提升阿方军内士气产生积极影响。
阿亚双方通过各自手段不断争取网络新媒体舆论的主动权,宣传内容虚实结合。纳卡地区武装在社交媒体上宣称其成功击落了阿军方4架直升机,并发布“直升机坠毁”照片,后被查证是假情报[10]。有报道称,阿方无人机并非战功赫赫,因为宣传力度大,夸大成果,偏离事实,给人们造成了此种“错觉”,但这实则也侧面证明了阿方舆论战宣传战的成功。
3 阿方情报保障经验
3.1智能化战争理念引领,以智取胜“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此次纳卡冲突虽为西亚小国间爆发的小型战争,但智能化战争的序幕已被揭开。阿方以智能化战争理念为牵引,在此冲突中有意识地大规模应用无人机并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情报保障手段,战胜亚方。究其根本,阿方的胜利也是新理念的胜利。一方面,阿方以推动智能化为核心,全面升级情报系统以调度无人平台。在土耳其与以色列的帮助下,阿方重塑武装力量结构,在冲突前便建立了一定规模的无人机部队,推动有人战争向无人战争转换,指数级提升其作战能力,全面压制亚军。在此基础上,阿升级作战样式,采取协同作战来代替过去的单一作战,将情报作为完美整合各部分的“粘合剂”,连接各个作战要素,形成系统网络。另一方面,阿方以实现自主化为目标,向武器平台注入智力因素,做到数据驱动。阿方无人机在情报侦察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情报人员会根据搜集质量对无人系统的算法程序优化提出建议,并将无人机搜集的数据按照特定格式进行综合,构建大型数据库。情报人员在分析评估的过程中会将数据库的内容作为可靠参考,提高情报产品质量,使阿方成功主导战场认知优势;并且其也会将数据库重新输入到各类无人平台中,使机器通过自主学习提升作战能力。纳卡冲突展现了未来作战的新样式,给各国国防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对情报保障提出了新要求。各国需及时更新情报保障观,升级相关系统,以更好服务于智能化战争的作战需要。
3.2运用“机器”进行情报传递与共享,以联为要此次冲突中,无人机在情报传递共享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无人机对信息的传递主要依靠机器语言,而非人与人之间的自然语言,其信息传递速度快,可复制性强。首先,在传统战争中,多为有人机来负责情报的搜集传递,先由空中侦察人员主观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真实性,有所取舍地上报给情报部门,情报部门再对信息进行处理分析,上报给决策指挥部门,决策层做出最终的决策,下达行动命令。整个过程环节较多,且每个环节都会经过人为处理,其不可避免地会使得情报产品与原始信息产生偏差,也难免会出现判断失误。但使用无人机可以减少第一步的人为处理,直接传输机器语言,准确性相对提升。其次,战术级的活动本身对时效性的要求更高,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相应行动,若流程复杂,必然耗时长,可能会影响作战时效,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最后,阿方无人机之间信息传递顺畅,机器语言可以同时传递给多个作战单元和部门,更好地联系情报搜集人员、分析人员和用户,节约传递时间,增强共享效果,对战斗空间形成统一图景。亚美尼亚的体系协同能力则较为低下,各防空系统之间各自为战,情报信息无法流通共享。情报分析人员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情报搜集这一环节中辅助机器,不仅有利于情报传递,增强时效性,提高信息准度;也可通过统一数据格式,建设数据库,加强情报共享,为联合作战奠定基础。
3.3注重情报技术革新,以器为主智能化战争中,机器已成为战争主力,一些新型情报装备可以成为小国的“杀手锏”。第一,先进的技术装备有益于情报搜索,更易实现对战场的全面感知。阿塞拜疆在此次冲突中,将无人机作为监视、侦察的主力,但亚方的情报搜集手段并未及时更新,阿方获得了主导性的作战空间感知能力。亚军打的是过去之战,但阿方已是为未来而战。虽然高技术装备并非无懈可击,但若不提前准备,没有抗击应对的非对称方法,则还是难以实现以劣抗优。第二,注重老式装备的改进与升级,引进先进技术,实现情报与作战的一体化融合。此次冲突中,阿军无人机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发现、定位、跟踪和打击全流程,效果突出。但是亚美尼亚的装备老旧,其装备的少量轻型无人机还不具备精确打击能力,使得情报侦察与作战行动相互脱离,未形成整体能力。第三,“技术代差”可能会直接决定战争进程。海湾战争中,美军与伊军之间实力的巨大差距使得美迅速实现了“单向透明”,加速了美军夺取胜利。此次纳卡冲突中,由于亚美尼亚的主力防空装备是苏联9K33“黄蜂”和“箭”-10野战防空系统,其射程皆小于无人机射程[11],这使得阿塞拜疆无人机的作用效果得以充分发挥,帮助阿方夺取了冲突前期的压倒式胜利。但是,阿方无人机一旦其靠近俄军和伊朗领空,则会变得不堪一击。冲突后期,俄罗斯的介入使得阿方无人机的作战能力大大减弱。俄罗斯在亚美尼亚西北边陲的基地部署了一套十分强大的“克拉苏哈”电子战系统,其运用电子干扰,来破坏武装无人机和后方操作员间的安全数据链路,成功摧毁部分阿塞拜疆无人机。因此,注重研发,更新情报装备,占据技术创新制高点,始终是一国军事发展需要重视的关键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