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历史文献中“遇见”您
2022-12-28王秋侠
王秋侠 付 凯
1931 年11 月29 日晚,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的一声枪响,年仅36 岁的他消逝远去,至今已整整91年了。
他,是邓演达先生。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是曲折的、革命的、战斗的一生。
91 年过去了,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烽火硝烟。
翻开厚厚的《回忆邓演达新编》,邓演达先生的革命信念与乐观主义精神跃然纸上。我在历史文献里“遇见”他铁骨铮铮的豪迈青春,“遇见”他百折不挠、坚定求索的一生。
邓演达(1895-1931),字择生,生于广东惠阳永湖乡(今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原籍广东梅县丙村镇。少年时代的邓演达,亲身感受到中国外受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内受清封建王朝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痛苦,因此,从小就渴望进步,不断地学习着新知识、新思想。
自古英雄出少年。1909 年,14 岁的邓演达考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成为第四期中年龄最小的学生。他聪颖过人,学习成绩最好,在同学中有“铁汉”之称,为校长邓铿所赏识,并被吸收为同盟会员,宣誓时还打了手印。与邓演达同期的同盟会员有郭冠杰、肖冠英、廖尚果、陈济棠等人。他们思想进步开放,有着对理想和信仰的不懈追求。他们经常传阅秘密的宣传刊物,在一起开会、读书、训练、议论国家大事。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少壮时期的邓演达是热血青年,为民族的举步维艰而殚精竭虑,为国家的救亡图存而投身革命。邓演达聪明机警,“以年幼,长随姚雨平辈作交通员,往来于广州佛山间”,“所有一切秘密函件,皆由先生一人经手传达,机密而且迅速,故一般革命党员皆亟加称许。”1911 年10 月10 日,武昌起义爆发,14 个省市立即响应,宣告独立。广东黄埔陆军小学也成立了革命军,邓演达与郭冠杰等人,被派往汕头。
国家孱弱,有志之士对理想和信仰不懈追求,渴望通过读书来探索救国之法,实现报国之梦。邓演达亦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当时的中国迸发出希望和力量。16 岁的邓演达当上了教官,在革命军中成为佳话。
在革命大潮中,邓演达逐步树立起革命的人生观,同时他的军事才能也崭露头角。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后,邓演达十分悲愤,由南京回到广东,继续思考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他认为革命派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于是决定重习军事。
青春与理想做伴,人生才会变得更加有意义。理想伴随着邓演达先生,奏响青春的华美乐章。他毅然投身于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大潮,用青春和热血来浇灌理想。1927 年2 月17 日,邓演达在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宣传部直接领导的全国性日报——《汉口民国日报》写的代论《大家应该注意的是什么?》一文中,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指出解决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他说:“中国国民革命成功的重要条件,在农民的解放。”“中国被压迫的农民在百分之八十以上,中国的革命,就应该有代表这百分之八十以上劳苦民众要求的实在性。”“辛亥年革命失败的结果教训我们:如果我们的党,不能够把实际的利益给广大的痛苦群众,尤其是给农民群众,革命一定是要失败的。”
“我每念及中国,我实觉责无可卸”,“ 我们只有做驴子:吃的是干草,走的是黄沙漠漠的长途,做的是炼石补天的功夫,只有工作是安慰罢了!”邓演达先生话语简短,但身上迸发出的青春力量,令人振奋。
邓演达先生淡泊名利、关注民生、针砭时弊、蔑视权贵、捍卫理想的所言所行,定格在岁月深处,镌刻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上。他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熠熠发光。
看着文献中的历史文字资料,不再只是几个事件、几个时间点、几场战役、几篇文章那么简单。邓演达先生说过的话、经历过的事,深深打动着我。邓演达先生的光辉历史在我心里变得具象化,我像是一个目击者,仿佛亲临昔日的烽火年代。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邓演达先生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开创战绩:1920年后,他历任粤军第一师参谋兼独立营营长、第三团团长,曾两次率兵讨伐陈炯明,深得孙中山的信任和嘉许;1924 年5 月,任黄埔军校训练部副主任,后任黄埔军校教育长;1926 年1 月,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1926 年7 月,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随军北伐,历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农民部部长等职务;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后,曾著文谴责蒋介石、汪精卫,并与宋庆龄等展开反蒋活动。
大革命失败后,邓演达先生乘苏联顾问专车前往莫斯科。1927 年9 月15 日,抵莫斯科。此后,邓演达先生先后抵达德国柏林、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意大利米兰、土耳其首都安卡拉等地考察旅行,后又到伊拉克、印度等国考察。
1930 年5 月,他返抵上海。各种反动势力都不能阻挠他追随总理(孙中山)的步伐,他已做好准备为革命牺牲生命。1931 年8 月17 日,他在上海愚园路为干部训练班作结业讲话时,因叛徒告密,被上海租界巡捕逮捕。8 月21 日,蒋介石下令将邓演达先生从上海押解往南京。在此期间,蒋曾派人劝邓演达先生放弃其政治主张,当即遭邓演达先生严词拒绝:“我要为中华民族维护正气。”同年11 月29 日,邓演达被秘密杀害于南京麒麟门外沙子岗。
一代名将,巨星陨落。一生壮志未酬,血染荒寒之地。噩耗传来,亲朋故交悲愤痛惋,泪水纵横。无数将士,扼腕叹息。1931 年12 月19 日,宋庆龄为邓演达先生被害公开发表通电,强烈谴责蒋介石的卑鄙行径。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文献里的邓演达先生和无数先辈们,不畏艰险、临危不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革命的伟大胜利;挺起脊梁、英勇献身,用忠诚和信仰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91 年过去了,飞速发展的祖国繁荣富强,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辛丑年清明前夕,农工党东海县总支组织党员们前往南京中山陵邓演达先生墓,开展了“学习党史践初心,文明清明寄哀思”活动。我们有幸随之前往。
邓演达先生墓及邓演达先生事迹展厅——流觞厅,是震撼人心、淬炼灵魂的地方,是文字之外的另一种历史文献。它让我们更直观地去面对历史、重温历史。一张张图片,生动而鲜活地讲述着邓演达先生的革命往事。邓演达先生生前坚毅的面孔、挺拔的身姿,让我仰视:一身戎装的他,腰扎皮带,斜肩背挎枪包,有顶天立地之气,呈气宇轩昂之态。
缅怀历史,致敬英雄。回顾邓演达先生的成长史、奋斗史和拼搏史,让我们更加坚定追随先辈足迹、不忘合作初心的信念,坚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岗位,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的决心。
离别南京返程途中,透过车窗再次遥望,我们不由慨叹:巍巍中山陵,滔滔长江水。先生之风,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