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

2022-12-28刘宪亮徐玉梅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9期
关键词:铸魂教育引导育人

刘宪亮,徐玉梅

(潍坊医学院,山东潍坊261053)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1],为高校铸魂育人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高校要充分认识铸魂育人的重大使命,进行理论阐释和实践探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的价值意蕴

铸魂育人是有机统一体,铸魂是根本、前提,育人是目的、归宿。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

(一)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矛盾的客观要求

任何真正意义上的理论创新,都是在对时代重大问题与主要矛盾的回应和解决中完成的。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相应地,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大学生思想的制高点、融入点还不能跟上时代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塑造功能和德性育人功能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铸魂育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核心要素、基本结构更明确的表述和本质功能更清晰的表征[2]。铸魂育人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阐释、新凝练、新概括,使之更好地反映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实际,进而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直面大学生面临的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优质的精神资源化解大学生的思想之惑,坚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曾指出,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3]。“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铸魂育人中“人”的具体规定性。铸魂的根本目的是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正是契合人才培养这一重大时代主题,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高校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根铸魂,要教育激励广大青年大学生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铸就具有坚定信念、高尚人格、真才实学、敢于担当的,能够自觉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坚持高校办学正确政治方向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的基本原则[4],揭示了共产党掌握教育领导权的特殊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高校要牢牢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5]当前,在高等教育领域,存在着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思潮,当然学习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为我所用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照搬照抄。特别是面对世界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影响,铸魂固本、凝心聚力就显得十分必要。铸魂育人是对高校未来发展趋势具有导向作用的思想,也是高校长久发展的指导性和本质性指标。铸魂育人是新时代国家对教育发展的指引,是回归大学理性的重大举措,是高校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责任与义务。

(四)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迫切要求

马克思从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揭示了意识形态的重要性。马克思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7]。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自主意识较强,但受阅历、环境、专业等因素影响,容易面临困惑,政治敏锐性和判断大是大非的能力亟需加强,因此,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迫在眉睫。铸魂是意识形态统摄思想、凝聚共识、塑造灵魂的核心。铸魂育人是意识形态的本质和核心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本质属性。

二、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的核心内涵

“魂”是“德”之精华、统领、根基和底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根本在于铸造和形塑人的政治信仰、精神世界和价值观念[8],核心在于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一)铸牢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之魂:铸魂育人的根本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就是对其政治信仰、理想信念、政治立场发自内心的认同,铸牢青年大学生的政治之魂。一是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9]。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时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从而转化为青年大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二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去拼搏、去奋斗。三是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0]。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决站稳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爱党与以人民为中心统一起来,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坚定听党话、跟党走。

(二)铸牢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之魂:铸魂育人的核心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就是对其价值追求、科学思维、优秀品格发自内心的认同,铸牢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之魂。一是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11]。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管好思想系统的“总开关”,铸塑思想灵魂,培育“有思想”“有灵魂”的人。二是要有科学的思维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12]。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善于把握时代发展方向,学会运用综合思维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养成科学思维方式,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三是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身立德,打牢道德根基,促进身心与人格、使命与责任的统一,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正、走得更远。

(三)铸牢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之魂:铸魂育人的动力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就是对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发自内心的认同,铸牢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之魂。一是要有强大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13]。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中国精神引领价值取向发展,为实现“青春梦”和“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二是要有强大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具有强大的精神追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其基本遵循,做到崇尚英雄、尊敬英雄、学习英雄,呵护好中华民族最闪亮的精神坐标,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和国家价值的有机统一,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精彩人生。三是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14]。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继承中华优秀文化基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提高文化素养,为个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四)铸牢青年大学生的情感之魂:铸魂育人的精髓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就是对家国情怀、为民情怀和人类关怀发自内心的认同,铸牢青年大学生的情感之魂。一是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15]。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公认的成就,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心怀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以实际行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践行中养成爱国的自觉。二是要有真挚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对人民,要爱得真挚、爱得彻底、爱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道理,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诚心诚意做人民的小学生”[16]。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也反映了青年习近平重感情、讲情义,言行一致、知行合一的品格风范。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刻了解习近平真挚的为民情怀和虚怀若谷的宽广胸怀,引导他们自觉学习、谦虚谨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热爱人民、奉献社会,把小我融入大我,用责任和担当诠释为民情怀。三是要有博大的人类关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世界的未来。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要有博大的人类关怀,发扬中华文化天下为公的精神,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五)铸牢青年大学生的行动之魂:铸魂育人的本质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就是对其蕴含的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发自内心的认同,铸牢青年大学生的行动之魂。一是要练就过硬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找准人生奋斗的方向和定位,激发学习动机,努力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全面丰富自我,具有过硬本领,用过硬本领来回应时代挑战和责任担当。二是要勇于砥砺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在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要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勇于到基层、到一线、到艰苦的地方,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三是要担当时代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要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明确时代赋予青年的责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争做时代先锋,担负时代使命。

三、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高校铸魂育人应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活动思政、网络思政、制度思政协同的铸魂育人模式,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铸魂育人全过程。

(一)政治引领:创新思政课程新体系

思政课是高校铸魂育人的重要阵地。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灵魂课程”,高校应发挥思政课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实现理论铸魂。一是加强思政课队伍建设。根据《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完善思政课教师的培养机制,突出教学导向,健全思政课教师备课和交流研讨长效机制,着力提升思政课教师“内功”。二是加强思政课课程创新。根据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总要求,完善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和教材体系建设,并切实做好理论体系向教材体系、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教学体系向信仰体系的转化,保证转化过程的相互衔接、相互支撑,彰显理论力量,打牢信仰根基。三是加强思政课教学改革。教师要按照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求新和教学方式创新的思路,开展互动式、启发式、体验式教学,实现说理与说事相结合、启发与渗透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把思政课上“亮”、上“实”、上“活”、上“新”,彰显铸魂育人教学新特色。

(二)精准融合:打造课程思政新架构

课程思政是高校铸魂育人重要手段。高校要架构起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中心,各类课程环环相扣的课程思政“同心圆”。一是建立教师沟通机制。思政课教师要发挥好引领作用,建立与专业课教师沟通协作机制,实行定期集体备课和交流制度,对专业课教师进行针对性、示范性的课程思想政治教学指导和深层次的教学研究活动,实现知识体系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二是打通课程相融渠道。充分挖掘各个学科、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实现与思政课的目标同向、价值同心、路径同道、行动同力,发挥不同课程的育人功能。三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并不是要在课程教学中额外增加思政课的内容,而是有效把握与运用课程理论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深化问题导入式、专题嵌入式、隐形渗透式教学改革,确保课程的思想性和感染性,努力把课程上出高度、上出深度、上出味道、上出效果,实现铸魂育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三)知行合一:探索活动思政新载体

活动思政是高校铸魂育人的重要环节。活动思政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在临境、体验、协作、反思、探究中认知理论源起、把握理论内涵、体认理论生命、领悟理论魅力、达成铸魂目标。一是突出活动的文化主题性。人只有在正确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并通过体验性活动,思想才能更加成熟。高校要充分认识文化育人的重要价值,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航,积极开展各种思想性的文化主题活动,发挥好校园文化的铸魂育人作用。二是突出活动的群体参与性。对新时代大学生进行铸魂育人,要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寻找新的活动载体,突出群体参与性,让更多大学生在活动中受感染、受教育、受鼓舞。如“青春,为祖国歌唱”的网络拉歌活动,师生踊跃参与,气势恢宏,展示了新时代青年与祖国共奋进的爱国情、报国志,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三是突出活动的社会实践性。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接受和践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过程,这既是活动铸魂的本质要求,也是活动载体独特功能的体现。高校要广泛开展青年志愿服务、社会调研、企业考察、红色基地参观学习、新时代精神文明创建等活动,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磨炼品质、铸造灵魂,激发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献身精神。

(四)旗帜鲜明:筑牢网络思政新高地

网络思政是高校铸魂育人的重要载体。高校要增强互联网思维,着力打造有时代热度、有思想深度、有价值尺度、有人文温度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一是加强网络内容建设高度。要坚持不懈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同时,也要结合网络时代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打造大学生真心喜欢、乐于接受的网络文化作品,使教育内容更加具体形象。二是改进网络话语表达方式。要用大学生喜欢的方式将教育内容进行相应的话语系统的调适,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表达符合青年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与需求,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短视频、微动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关注度,使大学生主动参与到网络思政互动中,唱响网上主旋律。三是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学习强国”平台内容权威、资源丰富,要引导大学生充分利用、发挥平台的强大铸魂作用。同时,各高校也要以新媒体为引领,积极搭建知识性、思想性、服务性的网络主题教育平台,积极探索红色网络思想政治育人平台,把平台建响、建亮,建出特色,彰显网络思政的魅力。

(五)全员协同:构建制度思政新机制

制度思政是高校铸魂育人的重要保障。高校铸魂育人要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要求和价值传导作用,基于系统运作的思维,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协同制度。一是健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制度。根据品德养成规律,完善大学生品德行为规范,健全大学生行为奖惩制度,促进制度规范的合法性、正当性和合理性,用制度规范引导、约束大学生的行为,促进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二是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制度。高校要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制度,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研判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制度,思想政治教育检查、监督制度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协同作用。三是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动态评估制度。根据高校铸魂育人要求,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可持续的评估制度,建立校内评估和社会评估、整体评估和个别评估、全面评估和专业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式,着力形成多元主体参与评估的发展格局。

猜你喜欢

铸魂教育引导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党的建设质量——加强和改进民营企业家教育引导工作研究
立根铸魂 为央企扬帆护航
论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引导
高校港澳台学生教育引导策略研究
新疆“铸魂工程”亮点纷呈
教育引导青少年严密防范宗教极端思想
“珠”育人
努力在育人铸魂上下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