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技术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探析

2022-12-28游海红

青海金融 2022年3期
关键词:区块供应链融资

■ 游海红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金融研修院 湖北武汉 430077 )

近年来,我国中小型企业在完善产业结构、促进科技创新、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中小企业特点打造的供应链金融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中,核心企业信用状况不能实时、准确传递,银企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同时,随着网络虚拟货币的热度不断增加,区块链技术也逐渐受到关注。商业银行业也在积极布局探索区块链技术,创新业务发展模式,优化业务交易场景,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均在供应链金融中加入了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场景,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探索了新的路径。

一、供应链融资的现状及特征

供应链金融是为服务更加广泛的中小企业而形成的一种金融服务模式,是银行围绕供应链条中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的信用为依托,以供应链上产生的真实交易为基础,为供应链条中各方提供融资服务。通俗地来说,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把整个供应链条上的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看作一个整体,提供一系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模式。

(一)发展迅速,前景广阔

2001年,深圳发展银行开始试点存货融资业务,该业务推出后发展迅速,当年业务规模就超过了20亿元。深圳发展银行该项业务的创新,标志着国内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正式进入发展阶段。随后,供应链金融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供应链金融年均增长速度接近5%,其中2014~2018年国内供应链金融复合增长达到9.7%。根据中国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白皮书预测,2022年国内供应链金融规模或超过27万亿元,未来发展前景依然十分广阔。

(二)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

在供应链金融发展之初,主要由商业银行与核心企业主导,随着供应链金融规模快速增长、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非银行机构看中供应链金融发展潜力并参与其中,例如保理公司、物流企业、B2B交易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等也出现了专门为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的金融公司。

(三)业务模式逐渐线上化

传统供应链金融延续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主要做法,需经过现场尽职调查,逐级审查审批,业务流程周期长,效率较低。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是金额小、频次高、周期短,因此,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顺应市场需求逐渐向流程更简化、操作更便捷的线上模式转移,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倒逼下,供应链金融线上转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四)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核心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更多的核心企业在自身的垂直领域加强深耕,利用自身优势整合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打造围绕自身运转的业务平台,随之而来的是风险不断向核心企业聚集,这就要求商业银行掌握更全面、更前沿的专业知识,提高企业交易数据的及时性、可靠性,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二、区块链技术推动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作用

(一)区块链技术有助于解决供应链金融领域信息不对称的阻碍

在供应链的交易链条中有多方参与者,通常包括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下游中小企业,还可能包含中介机构或者代理人,然而参与方大多相互独立,各自保存各自的信息,缺乏获取信息和数据的可靠通道,无法及时、准确交换信息和数据。尽管核心企业在链条中具有获取交易信息和数据的优势,但仍然不能保证其真实性和完整性,存在人为篡改或隐瞒关键信息的可能。因此,信息不对称问题仍然是制约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最大障碍。

区块链技术由于其分布式记账的原理,能够将供应链金融交易记账过程由分布在不同地方的多个节点共同完成,并且区块链上每一个独立节点都存储完整的数据。由于每个节点完全独立,在链上地位相同,可以实现相互验证,确保链上数据不被篡改。依靠这种分布式记账的原理有效保证了链上信息的一致性,解决了供应链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二)区块链技术能起到核心企业信用传递的作用

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中,主要依靠核心企业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背书,但核心企业背书类似点对点的信用保证,难以在供应链的整体链条上持续传递,随着债权的转让其实际信用也持续降低。由于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确保链上数据不可篡改,并且可以追溯,可以承载一定的价值。因此,将应收账款的债权映射到链上,核心企业背书效用就能够沿着链路传递下去,效用也不随债权的转让而减弱,保证核心企业的信用在供应链上有效传递,解决信用不能高效传递的难题。

(三)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能够有效降本增效

在传统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下,对中小企业的贸易真实性审查和风险评估一直是商业银行的难题。由于信任问题,商业银行需要合理评估交易风险,不得不设计繁琐的调查、审查流程,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但是效果始终不佳,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也因此水涨船高,融资效率大打折扣。运用区块链技术可以使核心企业的信用在链上有效、持续传递,从而大幅简化业务流程,银行惜贷拒贷的现象也会有效得到改善。因此,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不仅可以提高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效率,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供了可能。

(四)区块链技术能够实现合约智能管控防范违约风险

近几年,不少金融机构通过数字化转型大幅提高业务效率,但与之相比基础管理却成了经营管理中的短板,因合约管理不到位导致的风险事件时有发生。2016年某知名券商因假章事件导致合约无法履行,一度引起小范围的流动性风险。供应链金融具有链式交易的属性,合约履行至关重要,在金融交易更加高效快捷、辐射客户群更加广泛的背景下,保证合约的顺利履行是供应链金融风险防范的重点。区块链技术可以运用到供应链金融的合约管理中,以特殊的协议设定合约可能存在的状态,并提前设置应对规则,写入区块链的合约层,一旦触发了预设的条件,系统将自动按照规则执行应对方案,从而保证合约在没有三方监管的情况下能够顺利执行,杜绝人为管理可能产生的操作风险。

(五)区块链技术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能够做到监管便利性

区块链技术可以保障供应链金融的数据真实、准确,并且全程可追溯,监管部门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获取监管需要的信息,能够准确把握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及时掌握监管数据,对金融交易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对相关风险做到提前预警。因此,在金融监管日趋从严的趋势下,区块链技术能够为监管部门加强供应链金融监管提供极大的便利。

三、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常见应用模式

(一)核心企业应付账款的融资模式

区块链技术运用在供应链金融最广泛最成熟的模式是在应收账款融资业务中。传统应收账款融资过程中存在四个方面的难点:一是应收账款真实性的确定。供应商存在提供虚假应收账款信息的可能;二是应收账款价值评估。供应商与核心企业达成利益关系,共同抬高或者虚设标的成交价格的情况时有发生;三是应收账款抵押落实。应收账款存在被重复抵押,从而使债权有落空的可能;四是买方履约意愿存在瑕疵。买方有意不如实反映应收账款回款情况,将资金挪作它用从而造成银行债权的落空。采用区块链技术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传统业务模式的不足,将应付账款映射成不可篡改的数字凭证上链,这种数字凭证本身就是一份已经确权的资产,可以进行融资。该数字凭证可以在交易链条上按照既定的规则签发,实现持有、流转、融资、溯源等功能,并且该资产还可以实现拆分和组合,使得融资模式更加灵活。

(二)实物资产数字化仓单融资模式

这种模式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将实体仓库内实物资产转化成映射的“数字资产”,实现对实物资产的出入库、抵质押、解押等管理流程全部上链,实现了仓单数据的闭环管理。该模式可以应用在基于钢铁、煤炭等大宗商品的仓单融资场景中。2020年,全国第一例小宗农产品区块链电子仓单质押融资业务通过建设银行的“货易通”平台成功落地。“货易通”平台是建设银行基于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打造的线上平台,该平台充分运用区块链技术,确保实物与电子仓单的一一对应,成功打造了“可信数据池”和“可信仓库”。同时运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全周期的监管功能,例如出入库实时控制,进行远程库存盘点等,为金融机构开展仓单质押融资等业务的风险控制智能化提供了值得借鉴的解决方案。

(三)采购招投标订单数据的融资模式

政府集中采购招投标环节中接纳更多的中小企业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针对中小企业自身信用状况不佳、缺乏有效抵质押资产、融资困难的现状,各级财政、金融主管部门也出台相关政策予以支持,例如探索中小企业在取得政府集中采购合同、中标通知书等资质后直接向商业银行融资,但商业银行在政府采购招投标环节并未参与,对集中采购合同、中标通知书等相关信息缺乏第一手材料,对合同履约情况缺乏有效把控手段,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采用区块链技术将政府采购的信息、中标通知书、采购合同、中标实际金额、交付周期等数据统统封装上链,就能够在数据链上完整地体现整个采购及招投标的过程。这种应用模式为金融机构提供真实的交易场景,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趋势分析,还可以预判可能发生的供应规模,并以此作为授信支持的重要依据,有助于解决政府集中采购供应链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四)资产证券化再融资模式

该模式运作方式是银行为企业供应链贸易提供保理,再将分散的应收账款等资产进行打包,进行证券化处理,发行到二级市场实现再融资的模式。在该模式中,区块链技术能够将客户申请数据、金融机构审查情况、融资合同签订情况、保证金交款等各个节点的信息可视化,将大大提高金融机构工作效率,同时便于律师事务所进行法律方面的专业审查,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开展专业审计。同时,由于被证券化资产的数据信息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信息公开透明化且真实可靠,能够提高其在二级市场的吸引力,提高投资者的认购率。

四、进一步加强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中运用的建议

由于区块链技术解决传统供应链金融服务中难题的应用模式不断创新,解决方案日趋完善,科技促进金融创新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挖掘区块链的技术优势,重点围绕定标准、降成本、增效率、优生态、强监管等做好供应链金融服务,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从中受益。

(一)加快制定国家标准促进规范应用

“标准化是区块链技术发展的基石”。目前,关于区块链技术的标准、认证制度等尚不健全,应该抓紧完善关于区块链技术、区块链金融的国家标准,如统一数据格式、规范跨链协议、制定安全规范等,进一步促进行业规范发展,进一步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

(二)拓宽应用范围降低金融服务成本

进一步挖掘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尤其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探索更多的应用模式,替代供应链节点上相关人工处理环节,提升运营效率,节约人工成本;采用电子化数据加区块链加密签名,实现流程自动化管理,节省管理成本;通过核心企业和其上下游企业客户有效连接,整合场景、资金流、物流等信息的交易链条也是银行的获客链条,降低银行获客成本。

(三)重构业务流程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利用区块链技术重构供应链金融服务业务流程,充分发挥其过程分布式信息储存的特点,从业务申请、资金放款、资金清算到账户回款等各个环节建构一套闭环的业务管理流程,为供应链上各参与方提供安全、高效的线上交易渠道。利用区块链上不可篡改的数字化数据凭证,对资金流实施有效管控,将有利于供应链金融服务流程的优化,既提高了效率,又降低了风险。

(四)提供解决方案优化金融服务生态

通过区块链技术保证资金流、交易信息流的真实性,充分发挥各方优势联合创新、共管风险,实现银企协同响应,提升整个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消除银行与中小微企业间的信息壁垒,真正打造银企“产融结合”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银企合作的良好局面。

(五)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农村金融领域应用

中国人民银行联合银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印发了《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强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多样化融资需求。发展涉农供应链金融是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在涉农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运营成本高、信息不对称、收入难核实、风险难把控等难题。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提高涉农金融领域的客户信息筛选整合、金融产品精准营销、信用风险监控预警的水平,有利于化解农企、农户融资难题。

(六)加大协同力度强化区块链金融监管

国内对区块链金融的监管尚未形成整体性、系统化的监管局面,局部性、非系统性监管措施较多。由于区块链金融涉及科技、金融多个领域,无法界定部分企业核心业务的边界,通过单一的监管主体无法准确界定监管责任。因此,要加大各监管主体协同配合力度,拓宽数据收集,整合渠道,及时共享监管数据,提高对区块链金融的监管能力。

猜你喜欢

区块供应链融资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融资
融资
《红楼梦》的数字化述评——兼及区块链的启示
区块链助跑财资管理
一场区块链引发的全民狂欢
区块链助力企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