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的烦恼:谈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2-28新疆军区总医院第二幼儿园刘小华
新疆军区总医院第二幼儿园 刘小华
吃过晚饭,大一班小朋友们一部分进入区角活动,一部分收拾整理物品,大家都在兴奋地忙碌着,因为再过半小时小朋友们就可以回家了。这时,杨老师发现乐乐小朋友坐在角落默默地看着大家,看上去有心事——平时乐乐是个活泼的孩子,爱说爱笑,最喜欢拼搭积木,每每进区角都抢着进搭建区,总是能搭出很棒的造型来。可是今天怎么了,是不舒服吗?杨老师赶紧走到乐乐身边,关心地询问:“乐乐,你怎么了,不舒服吗?”乐乐摇摇头。
“那怎么不去玩呢?”杨老师摸摸乐乐额头接着问。
乐乐慢腾腾地说:“我不想玩,我也不想回家!”
杨老师立刻警觉起来:“为什么呢?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告诉老师好吗?”
“回家没意思,妈妈天天带我去上课,我都玩不了玩具……”
“上什么课,是不喜欢的课?”
“嗯,一点都不喜欢,上拼音课,还有写字课、速算课、英语课,每天都上,下课回家还要写好长时间,写不好妈妈还说我,我都没时间玩我的机器人了!”
老师拥抱了一下乐乐安慰道:“别难过,老师找妈妈谈话,这些课以后上小学才学呢,现在就学是不是觉得很难?”乐乐点点头……
案例发生的背景
1.家长对幼小衔接理解有误
大多数家长对幼小衔接理解不到位——尽管当前要求零起点入学,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提前学写字、学拼音,上小学后作业完成会受影响;有的家长传递错误信息,认为孩子若不提前学写字、学拼音,会跟不上小学教学进度,久而久之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诸如此类的信息充斥着入学前幼儿家长们的头脑,因而导致他们片面地认为幼小衔接就是把一年级课程在入学前学一遍,上小学后孩子就不吃力了,否则孩子累、家长更累。
2.家长因孩子入学而产生焦虑情绪
大班相当部分家长在为孩子即将上小学担心,甚至产生了焦虑情绪,特别是大班第二学期更为明显——不少家长不顾孩子的意愿和实际情况,到处选报各种补习班,如拼音班、速算班、写字班、英语班等等。一位爸爸曾给老师倾诉:孩子妈妈每天都在念叨上补习班,只有报了班,妈妈才不唠叨了,但又开始每天盯着孩子的作业,爸爸都要崩溃了;还有一位孩子的妈妈情绪焦虑到了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最后到医院进行了治疗……
3.幼儿园指导家长幼小衔接工作不到位
幼儿园工作任务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应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幼儿园针对刚入园的小班家长工作做的相对多,到了大班总觉得家长已经很了解幼儿园的教育课程,包括一日生活的细节都很清楚,所以忽略了升入小学前部分家长的担心与焦虑。如,家长希望幼儿园教授拼音,通常园长或老师简单的回答就是:教育局不允许,所以不能教。但对为什么不能教、如果提前教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等解释不到位,从而造成家长担心孩子进入小学后会跟不上教学进度,故想尽一切办法提前让孩子学习一年级课程的现象。
案例产生的负面影响
1.对幼儿身心发育造成伤害
案例中,由于妈妈的错误做法已经伤害了乐乐,使一个活泼的孩子变得无精打采、害怕回家、害怕上课,可见孩子心里承受了多么大的压力。从教育科学的年龄特点来讲,这些知识本来就不是幼儿阶段学习的——因为,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来看,大班幼儿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身体的发育水平都不适合学习一年级课程,如其手臂小肌肉的发育,对书写拼音汉字这类精细的动作还不能协调自如地完成,如果长时间练习写字,握笔不规范会导致右手手指变形;其眼睛正在发育中,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导致近视的发生,保护眼睛最好的方式是在户外多运动,而大量作业已剥夺了幼儿户外玩耍的时间;其脊柱也正在发育过程中,长时间伏案,也会导致脊柱弯曲变形。而对于所谓的知识学习,刚开始幼儿尚存有对新知识的好奇,所以兴趣较高,一段时间后,枯燥的学习内容和方式就令幼儿不能接受,但在父母的逼迫下被动学习,这种被动式学习则可能为今后的厌学埋下了伏笔。
2.错误做法不予纠正易形成不良风气
案例中乐乐妈妈为乐乐报了好几个班,而几个班的课程都是典型的小学化课程,说明家长并不认为这是错误的,也丝毫没有觉察孩子的痛苦与压力。其实乐乐妈妈只是许多这样的妈妈的一个缩影——她们相互传授经验,相互攀比,认为幼儿只要提前学了,一年级的学习就轻松了,殊不知这会给幼儿造成极大伤害。乐乐妈妈还觉得委屈:我是为他好,如果现在不学,升入小学后成绩跟不上,孩子会自卑的……这种错误认识,如果不加以引导,会形成不良的风气。
案例带给我们的几点思考
为了科学有效地进行幼小衔接,教育部于2021年9月30日出台了《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指导要点》),对此幼儿园应认真贯彻,积极向家长宣传,转变观念纠正错误行为,让案例中的现象不再出现。
1.积极引导家长,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教育
幼儿园应积极向教师和家长宣讲《指导要点》,细化具体内容,以讲座方式逐一解读——一是教师层面,教师作为家长工作的发起者和指导者,必须清晰地掌握《指导要点》里的全部内容,可采用集中学习、分年龄段班组讨论的方式,全面系统掌握幼儿身心、生活、社会、学习四方面的发展目标、具体表现、教育建议,让每个老师具有指导家长学习理解《指导要点》的能力;二是家长层面,组织家长线上线下进行有关科学开展幼小衔接的讲座,有条件的话可以邀请小学校长来解读《指导要点》中的小学学习的内容——从小学教育的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不能提前学习和强化小学知识技能、如果这样做了会有什么负面影响等问题,提高家长的接受度、认可度;三是幼儿园领导层面,可以在班级中组织如何落实入学准备相关内容的讲座,让家长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明确幼儿入学要具备的关键素质是哪些、每个内容又包含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具体表现和教育建议,特别是说明有效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2.开展形式多样的入学准备主题活动,培养幼儿入学的关键素质
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蕴含着许多教育契机,特别是入学准备内容可涵盖在活动与生活当中。幼儿园的主题活动对幼儿的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除了在生活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入学基本素养,还可利用主题活动进行入学准备的相关教育。
如,针对身心准备中“向往入学”这一目标,教师们设计了主题活动“我未来的小学生活”——在语言活动中让幼儿说说想象中的小学生活是什么样的?小朋友们兴奋地各抒己见,描绘出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在美术活动中,老师鼓励幼儿画出心中的小学,将自己在小学的生活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社会实践活动中安排幼儿到小学观摩,通过半天小学生活体验,加深了幼儿对小学的认知,从而更加向往小学的生活。
又如,在社会性准备中,可以尝试开展一些跨班级和年龄段的活动,让大班哥哥姐姐们新学期迎接小班幼儿,把弟弟妹妹送到班级中,哥哥姐姐边走边安抚哭泣的弟弟妹妹;混班自助餐时,幼儿通过挑选饭菜可认识新的朋友;鼓励幼儿将自己作品分享给低年龄段班级的小朋友。
再如,在学习准备方面可增加小值日生的工作,帮助老师统计每天小朋友的出勤人数,测量记录小朋友的身高和体重的变化,尝试用图画、符号、文字为自己的活动区生活活动设计制作标识、记录故事和愿望等。
3.家园互动分享入学准备的经验,消除家长焦虑情绪
幼儿园应努力搭建家园互动的平台,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园开展的各项入学准备的教育活动,倾听家长的想法,耐心解答家长疑问。同时还可以利用每月线上线下的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幼儿的活动中,引导他们看活动的同时重点关注幼儿的专注、倾听、守规则、友善、会分享、会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人素养。教师组织家长会时,邀请对幼小衔接理解和配合较好的家长分享进行入学准备的教育经验,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主题讨论,如“到底该不该学拼音?”“会速算数学就学得好吗?”。教师和家长热烈讨论,通过互动分享的方式消除了家长焦虑的情绪,最后达成共识——选择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入学这件事,用正确的理念指导教育的行为,最终实现家园共同完成幼儿入学准备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