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奶牛寄生虫病流行概况及防控建议
2022-12-28马慧杨凤伟邹丰才黄建新
马慧,杨凤伟,邹丰才,黄建新
(1,云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昆明 650201;2.大理农业农村局,大理 671000;3.大理农林职业学院,大理 671003)
大理州坐落于云南省西北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该地区气候温和,温度适宜,自然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奶牛养殖,是云南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最大的奶源基地,也是我国南方奶牛产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奶牛养殖历史悠久[1]。
1 大理州奶牛养殖现状
大理地区百姓经过长期选育,育成著名的邓川奶牛,在经过不断改良后培育出该地区特有的荷斯坦牛群体,其中部分荷斯坦牛已经达到国家标准。在政府部门的不断重视下,奶牛养殖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据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大理州乳业产值高达45.35亿元,已经成为大理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1]。大理州奶牛养殖以存栏50头以下的小型养殖户散养为主,占比79%;养殖规模50~99头的有18户,存栏奶牛1 178头,占比1.7%;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24户,存栏奶牛13 706头,占比19.3%。
寄生虫病在奶牛的养殖中比较常见,使奶牛产奶量和乳制品质量下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大理州奶牛主要寄生虫病有吸虫病、线虫病、球虫病、绦虫病等。本文对大理州几种奶牛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诊断、防治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为大理奶牛寄生虫病防治提供部分参考,从而更好地推动大理地区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2 大理州奶牛寄生虫感染情况
2.1 吸虫
奶牛在感染吸虫以后一般呈现慢性经过,可使奶牛渐进性消瘦,进而使奶产量以及奶制品质量降低,对奶牛的生长、发育、受孕、产犊具有一定的影响,严重情况下可导致奶牛死亡,对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据文献报道[2],大理地区吸虫以片形吸虫和前后盘吸虫为主。片形吸虫分大片形吸虫和肝片吸虫两种,寄生部位主要在肝脏和胆管,对宿主器官造成机械和化学损伤,从而引发肝脏和胆管疾病,并伴随全身性中毒以及营养机能障碍[3]。前后盘吸虫主要寄生在反刍动物瘤胃,成虫致病力较弱,但被童虫感染严重情况下也会造成机体死亡;该虫以扁卷螺等陆地螺作为中间宿主,当陆地螺类活跃时,奶牛感染率较高,一般在10月以前感染较多,10月以后感染较少,所以10月以前应加强对前后盘吸虫的防控[4]。
杨建发等采用沉淀法对大理荷斯坦牛粪样进行检测,得出吸虫检出率为63.7%,最高检出率达95.70%[3]。该地区吸虫检出率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大理地区常年气候暖和,温度适中,水域资源丰富,为寄生虫幼虫以及中间宿主螺类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而囊蚴能够在水生类植物上长期生存。大理地区奶牛散养户养殖多以直接放牧或者饲喂青草或水生植物等方式,所以牛只存在吸虫感染的风险。虽然目前的驱虫药对奶牛驱虫效果较好,但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奶牛吸虫感染难以受到控制[5]。如圈舍粪便发酵不完全致虫卵依然具有感染力,而且吸虫生活史复杂,存在多个中间宿主,虫卵随成虫粪便排出体外,被第一中间宿主吞食发育为尾蚴随之进入第二中间宿主形成囊蚴,被终末宿主吞食,在吸虫的生活史中难以有效检出虫卵。此外养殖户的一些生活习惯(如饲养猫和狗等终末宿主动物)和不良的饲养环境则加大了吸虫病在奶牛中的传播风险,加上奶农对寄生虫病不够重视,经常拿牛粪施肥,且很少采取驱虫等措施,所以为吸虫的生长发育提供了适宜条件。
2.2 线虫
云南地区气候条件温和,适宜线虫等寄生虫的体外生长发育。线虫主要寄生于反刍动物的消化道内,虫卵经过粪便排出体外,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发育到具有感染性后,转移到牧草上被反刍动物吞食,经口感染,在20多天以后幼虫到达寄生部位逐渐发育为成虫。
吉文祥等通过对大理州规模化以及散养奶牛的消化道寄生虫进行调查研究,采用饱和食盐水方法进行检测发现,一些规模化养殖场中存在线虫感染,其中洱源、宾川等地感染较为严重,而散养户感染数为零,说明规模化养殖可能存在交叉感染和重复感染情况。线虫的感染率在20%左右,相比吸虫,其感染率较低[5]。
根据云南省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防治等相关参考文献,得知大理地区线虫病原种类主要为捻转血矛线虫、食道口线虫、犊新蛔虫、仰口线虫、类圆线虫等几种线虫[2]。捻转血矛线虫一般感染5~6月龄犊牛,易导致群发性感染,被感染的奶牛造血功能下降,消化道机能紊乱,出现贫血、消瘦、异食癖等症状。食道口线虫因其幼虫在肠道内运动生成结节又称结节虫病,幼虫在肠道内壁活动易造成肠壁机械损伤,成虫则分泌毒素,从而引发肠道炎性疾病。犊新蛔虫对犊牛感染率偏高,分布范围较广,对犊牛的生长发育危害较大。经王正荣等对石河子地区奶牛寄生虫感染情况调查,奶牛感染线虫后,产奶量每天可降低1.68~2.35kg[6]。
2.3 球虫
奶牛球虫病主要是由球虫在小肠内寄生引发的疾病,球虫孢子在宿主体外形成,孢子被吞噬进入宿主体内成卵囊,经过脱壳,子孢子进入宿主细胞完成裂殖、受精,引发肠道上皮细胞病理变化。球虫病在各个年龄段易感,犊牛发病率最高,主要集中在3~9月龄,容易引发大规模的感染,并在夏季以及气候潮湿的地区发病率较高,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便血、精神沉郁、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等症状,长此以往会因贫血致死。董辉等调查了我国多省市各年龄段荷斯坦牛的球虫感染情况,感染率为15.8%,以艾美尔属感染居多[7]。苏凡帆等在洱海流域随机采集各个年龄段散养荷斯坦牛粪样83份,进行球虫感染调查,得出大理地区奶牛球虫感染率为30.12%,同样以艾美尔球虫感染为主,其中犊牛发病率最高[8],高于我国各省市不同年龄段荷斯坦牛球虫感染平均水平,说明大理地区奶牛球虫感染具有一定的流行性。
养殖场应该加强管理,提高防控意识,避免出现大流行大暴发现象,对经济生产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在防治中要注意,成年牛只一般呈隐性感染,成为寄生虫携带者。当球虫卵囊数越多,牛群感染越严重。奶牛球虫感染还与环境等因素相关,当外界环境和饲养管理等因素发生变化时,奶牛出现应激反应,此时奶牛的抵抗力较低易引发此病。成年奶牛一般不发病,但会携带寄生虫成为感染源从而引发犊牛感染。
2.4 绦虫
奶牛绦虫感染种类主要有莫尼茨绦虫、曲子宫绦虫、无卵黄腺绦虫等。其生活史复杂,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被中间宿主地螨吞噬,在适宜条件下发育成六钩蚴,经过40多天发育为似囊尾蚴,牛羊等反刍动物作为终末宿主,将带有地螨的中间宿主吞噬消化以后,似囊尾蚴便从消化道溢出,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小肠内发育成成虫。
绦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寄生虫病,各个年龄段奶牛均易感,其中6月龄以下犊牛死亡率最高,感染轻微时,无明显症状,感染严重时,奶牛除产奶质量降低外,还伴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贫血等症状,对奶牛业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张兴泽等通过对大理州部分奶牛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调查(各个年龄段奶牛241份粪样),得出大理州奶牛绦虫感染率为1.24%,相对较低,其中犊牛易感莫尼茨绦虫,老龄奶牛易感曲子宫绦虫[2]。
大理地区绦虫感染率低的原因,可能归于养殖环境条件提高,畜舍卫生得到改善。该地畜舍大多以水泥地为主,减少了奶牛与地螨的接触机会,大大降低了奶牛的感染几率。
3 大理州奶牛寄生虫病防控措施
相关研究表明,大理州奶牛场寄生虫感染种类较多,混合感染较为普遍,感染率为7.88%,其中线虫和球虫混合感染较多,犊牛感染严重。这就要求养殖场要加强对寄生虫的监控,根据检测结果可选择广谱驱虫药,合理用药,定期驱虫。大理地区实施春秋两次驱虫,但是驱虫效果不理想,应及时调整。同时要避免驱虫药物对奶牛及奶制品产生不良影响,应严格遵循弃奶期。同时要重视寄生虫防治,加强奶牛饲养管理。
3.1 寄生虫病防治措施
针对寄生虫诊断监测结果应该采用合理的驱虫措施,针对不同寄生虫病,采用不同的驱虫方式。用药以高效、低毒、方便为原则,采用多种药物按比例用药,以口服、注射多种方式结合[9]。当从外来引进牛只时,应对其进行集中隔离检疫,如有必要则应及时驱虫。
3.1.1 吸虫防治
根据云南省奶牛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防制的相关文章报道,硝氯酚和丙硫苯咪唑仅对肝片吸虫成虫有效,对童虫效果较差,吡喹酮对肝片吸虫效果差,是血吸虫特效药。市面上吸虫药物种类较少,很多药物在经过多次反复使用后,已经产生耐药性,而且药物适用面窄,不同年龄段效果差别较大,所以在药物选择方面应适宜且定期使用,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治理方面应物理、化学法相结合消灭中间宿主,粪便应完全发酵以后再用作肥料,传统放牧要更替为规模化养殖,饲喂以青贮饲料为主,若饲喂水草应将水草晒干,呈干燥无污染状态方可饲喂[10]。
3.1.2 线虫防治
通过大理州规模化和散养奶牛粪样寄生虫调查研究的相关报道得知,目前云南省部分奶牛场采用春秋两次“定期驱虫”的措施,在春秋等高发季节,给犊牛注射伊维菌素进行驱虫,每头0.02g/100kg。但“定期驱虫”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驱虫效果评估较困难[11]。线虫类驱虫药除了伊维菌素还可选用左旋咪唑、丙硫咪唑、埃普利诺菌素等,并严格按照要求弃奶。为避免线虫感染,应加强预防管理,饲喂无污染的干草,定期消毒,牛舍内粪便应及时处理,保证畜舍的卫生。
3.1.3 球虫防治
据杨建发[3]等报道,患球虫病奶牛由于球虫寄生在奶牛肠道而引发肠道出血性炎症,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一般不采用。随着奶牛集约化养殖的发展,该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养殖场应及时将成年奶牛与犊牛分开,减少被感染的几率。预防主要口服抑球虫剂或者给予抑球虫因子,磺胺类药物对球虫病疗效较好,但在使用时应按照说明书合理使用。
3.1.4 绦虫防治
相比其他寄生虫大理地区绦虫感染率较低,仅为1.24%,但仍不能忽视其相关防控。一旦发现奶牛感染绦虫病,应及时进行药物治疗。按5.6mg/kg.bw丙硫苯咪唑或50mg/kg.bw硫双二氯酚口服,可有效缓解绦虫病[8]。
3.2 综合防控措施
3.2.1 管控方面
由于寄生虫生活史复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管控力度,加强监测和诊断,提高养殖人员寄生虫防控意识,科学养殖,针对兽医等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培训,合理规范治疗,以达到高效防治的效果。
3.2.2 环境卫生方面
应高度重视奶牛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粪便中含有大量寄生虫,应集中发酵。生物热等方法是杀灭寄生虫的有效方式,能够杀灭大量寄生虫,包括幼虫和虫卵以及中间宿主,降低病原传播几率。
3.2.3 饲喂方面
尽可能采用青贮饲料或者干草等,这些饲料经过发酵或高温处理,寄生虫、虫卵、中间宿主等基本被杀灭,相比放牧和饲喂新鲜青草等传统方式,在寄生虫防控方面更加安全有效。
4 结论
春秋季气温升高是寄生虫病暴发的季节,大理州部分奶牛存在寄生虫感染,受气候环境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总感染率较高,以吸虫和线虫为主,同时绦虫、球虫以及混合感染较为普遍,感染多以泌乳期奶牛和犊牛为主,其中泌乳期奶牛由于结束分娩体能还未恢复,免疫力低,机体营养代谢功能弱,抵抗力差,体质弱,此期为易感期。犊牛刚出生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善,免疫力低,此阶段也为易感期[12],因此应该加强对泌乳期奶牛以及犊牛的管理。
寄生虫病一般呈慢性经过,临床症状不明显,经常被养殖户忽略,但如果不加以管控,寄生感染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近几年大理州奶业规模不断扩大,奶牛养殖带动经济大幅度提升,但随即而来的是大量的奶牛寄生虫问题。应大力宣传,提升奶牛养殖户、企业以及科研主管部门对奶牛寄生虫病的防控意识,并长期重视,坚持对奶牛寄生虫病的监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