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特色办学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石家庄市第三十八中学管理探秘

2022-12-28吴冠斌通讯员梁金峰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刘莉书法学校

■本刊记者 吴冠斌 通讯员 梁金峰

石家庄市第三十八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它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向社会输送了大量优秀人才。然而,随着新城区建设步伐的推进,周边强校环伺,三十八中在地理位置和办学条件方面的优势逐渐丧失,招生规模萎缩、招生质量下滑。2011年以来,国家频频出台相关文件,书法教育从“软任务”变成了“硬指标”。这让三十八中的管理层看到了新的发展契机,他们决定避开自身弱势,办一所书法教育特色强校。十多年过去了,蓝图正在变为现实——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河北省绿色学校、石家庄市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石家庄市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

近日,记者走进三十八中,探寻它逆袭背后的故事。

让“雅”成为师生的精神印记

刘莉是2017年接任三十八中校长职务的,改变学校“硬件不硬、软件欠缺”的状况是她面临的首要难题。刘莉曾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说过这样一番话:“学校是大家的学校,它的兴衰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三十八中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继续坚持书法教育特色。”

副校长李劭辉说:“我们的生源主要来自周边的老旧小区和城中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比较集中。学生身上普遍存在‘坐不住’的问题,也就有了听不懂、记不住、学不进等‘连锁反应’。但是,我们有信心让他们通过书法学习‘凝神聚气’。”

经过反复比较和慎重论证,三十八中管理层决定沿袭学校既有的发展成果,把书法教育做大、做强、做成品牌。

刘莉说:“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和美育的重视,书法人才已经成为教育市场的‘香饽饽’。但现实中,具有一定规模的书法特色学校并不多。三十八中既然有书法教育的基础,而它又直击社会办学热点和学校的成长点,就值得做进一步探索。”

每天30分钟的写字练习坚持了一个学期后,各任课教师普遍反映学生不仅坐得住了,而且学习成绩提高了,就连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的素养也有所提高。看到学生身上的这些可喜变化,刘莉更加坚定了走书法教育特色道路的信心。

“三十八中的书法教育不是要培养书法家,而是要调动学生的雅言雅行、雅致雅趣。”尽管已经尝到了书法教育特色办学的甜头,但在面对“精英路线”还是兼顾全体的选择时,刘莉毅然选择了后者。

记者发现,三十八中的书法教育目标分为两个维度:一是技能的发展,即培养学生良好的书法学习习惯和不断提升其书法技能;二是提高学生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素养,即通过书法教育来实现提高学生书法艺术表现能力的审美目标,实现陶冶学生性情、锻炼意志、培养恒心的品性目标,实现增强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文化底蕴目标。这种“立字立人”的思想可谓是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的校本化解释,也为三十八中全面推进书法教育奠定了思想基调。

校长的格局决定着学校的命脉。刘莉在深耕书法教育这一优良传统的同时,还继承了前者以“雅”为核心的价值文化体系,并作了深层次挖掘——“师生因‘雅’而幸福”的办学理念、“崇雅黜浮”的校风、“贽雅虔敬”的教风、“涵雅清致”的政风和“尚雅慎思”的学风。

刘莉解释道,“雅”有高尚、美好之意,是君子品质的标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礼仪、美德的积淀和行为体现,包括外表优雅、举止典雅和内涵博雅。学习书法是培养师生好性情、好习惯的有效途径。三十八中搞书法教育,就是要让教师具有博雅的胸怀、典雅的气质,让学生具有高雅的追求、文雅的言谈举止。

以“雅”来指导书法教育特色办学,用书法教育来培养志趣高雅的师生,三十八中的“雅”文化与书法教育特色,相互滋养,彼此惠泽。

用专业师资夯实书法教育基石

“办学特色的确立,核心文化体系的构建,给大家打了一针强心剂。但要真正成为书法教育强校,关键还在于教师。”刘莉校长告诉记者,三十八中在书法人才紧缺、专业教师编制受限的情况下,采取“内培”与“外引”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书法教育工作高质量进行。

三十八中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学校专门为教师设计了备课本,并在备课本上的扉页写着:每天收获看得见的成长!

“看得见的成长”怎么来?三十八中专门成立教师发展委员会,主要负责教师职称申报工作和校级名师评选工作。评估程序是严格的、刚性的。不仅需要学校对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水平等进行考评,还要让学生当评委,通过学生评教座谈会这一平台,给教师打分。但“名师”这一荣誉又是动态的,学校每学年都对不同层次的“名师”和其他教师进行全面考核,优秀者提升档次,合格者继续享受名师待遇,不合格者降档使用。

此外,三十八中还以“教学能手、课程专家、学生益友”为目标,实施了面向全体教师的阶梯培养工程:对入职两年之内的新青年教师进行规范化引导,帮助其走出专业适应期;向工作三到五年的教师压担子、加任务,帮助其走出专业成长期;为工作十年左右的教师提供宽松的支持性环境,帮助其走出专业高原期;对工作十五年以上的教师提出教科研要求,帮助其步入专业成熟期。

“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也强化了骨干教师的进取精神和危机意识。”谈到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成效时,张飒激动地说。

张飒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参加全国青年教师评优课比赛的情形。“从定目标到查资料,从上课时步子快慢到语气停顿、如何提问、如何答疑,每个环节都有团队帮忙打磨……”张飒说,在整个准备过程中,教研组、年级组的每位教师都悉心给予指点。最终,张飒获得了一等奖。

“三年时间,学校就有6位教师成为市级学科名师、骨干教师,6位教师成为市级名师工作室成员,8位教师成为区级骨干教师。”刘莉如数家珍。

在练好“内家拳”的同时,三十八中尝试向校外借力。2018年5月25日,河北传媒学院、河北民族师范学院、保定学院、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的“高校教学基地”授牌仪式在三十八中举行,按照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书法教育方面联合与对接,构建完善的书法基础课程体系。三十八中还特聘刘金凯、陈茂才、魏兵然等书法大家为名誉校长,为学校的特色发展出谋划策。

“学校每年都会不定期邀请校外书法专家来校或者为学生上课,或者与教师一起研讨书法教学。从笔法到结构,从作品到审美,专家倾心相授,师生主动请教。”刘莉介绍说,三十八中的书法课除了6名专职书法教师教授基础课程,更有20余名省市书法大家传授书法知识和技能。

凭借这样一支业务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三十八中先后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等几十所高等院校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书法人才,千余名师生在全国、省、市级书法比赛中斩获佳绩,学校已然成为全省高考书法龙头学校。

把书法课上到学生的“心坎里”

“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很不错”“很有灵气,想不到这些作品出自中学生之手”……2021年7月19日,三十八中“传承红色基因馆校携手育人——师生书画作品展、临摹馆藏作品展”在石家庄市博物馆展出,展厅内人头攒动,赞声不绝。

在刘莉看来,开展书法教育绝不是关起门来“孤芳自赏”,而是要主动打破书法课与文化课之间的隔阂,打破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隔阂,把书法课上到学生的“心坎里”。

近年来,为了让师生“看见更大的世界”,三十八中举办了走进社区为居民书写春联、走进特教学校教残障儿童练习书法等形式多样的艺术节书法专场活动。仅在2019年11月的“河北省中小学生书法展暨千人书法活动”中,周边县区慕名而来的书法爱好者、教育工作者就达三百多人。

课程是学校最为重要的品牌内容,也是学校品牌内涵最核心的表现形式。为了发挥整体课程功能,三十八中对学校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胆改革,最终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体系化、融合课程丰富化、德育课程生活化。刘莉举例说:“数学上讲的黄金分割点同样适用于书法教学,楷书的点划和结构都非常标准、非常精确,经得起‘黄金律’来检验。基于此,我们开设了书法与哲学、书法与数学、书法与国学、书法与音乐等融合课程。”

提到书法教学,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一支毛笔、几张宣纸,教师反复地教,学生反复地练。但在三十八中的智慧书法教室,记者看到了另一番场景:正式书写前,教师从教学系统里调出了一段书法视频,书法家们在书写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间,让学生感受到书法的美。在写字环节,教师从教学系统里调出书法家书写“上”字的视频,学生桌面上的电子屏幕,一遍遍播放着该视频,将白宣纸在屏幕上一铺,学生提笔就可以照着临摹。

刘莉说:“这间智慧书法教室是新华区教育局拨款建设的,它在保留传统笔墨纸、传统书法临摹练习的前提下,结合多媒体、交互技术、智能硬件等数字化信息技术,使书法学习过程变得愉悦活泼,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做强本校书法教育的前提下,三十八中还不忘发挥自身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更多的学生领略书法之美。2014年12月,三十八中联合国泰街小学、大马小学等10余所中小学成立了河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集团,共同探索一种从小学到中学的书法教育衔接模式。如今,书法名师到集团成员校送培、送教,已经成为三十八中的常态化教研形式。

2020年12月,三十八中高标准通过河北省示范性高中评估验收,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局面。

好消息一个接一个。“随着周边老旧小区的升级改造,不仅学校的办学空间将顺势得到扩展,生源质量也将进一步提高。”对于三十八中今后的发展,刘莉及其团队充满了热情和干劲儿。

猜你喜欢

刘莉书法学校
书法
书法欣赏
谱华美乐章 孕绿苑风采
书法
肖金莹 吴村禹 刘莉作品
书法欣赏
学校推介
Nonlinear symbolic LFT model for UAV
Effecrive Esrimarion for UAV Propeller Performance
奇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