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网络时代大众健身的发展趋势
2022-12-28许兴
许兴
(陇南市武都区业余体育运动学校 甘肃 陇南 746000)
2021年8月,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强调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服务水平,增加全民健身公共场地,将经常性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提升至37.2%。近年来各地区高度重视大众健身的普及与推广,尤其是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线上大众健身公共服务项目的数量规模显著扩大,通过开发智能型健身设备、提供直播授课、整合营销等举措开辟新的大众健身场景,打造全新的体育运动业态,为大众健身的发展提供了政策、资金与人力保障。但大众健身的发展依赖于公众自觉、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受到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影响,为满足人们的体育锻炼需求、拓宽大众健身的覆盖范围,依然需要依托网络、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大众健身发展新机制。
1、网络时代下大众健身发展现状
网络时代背景下,大众健身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各类新媒体平台的合理运用使得政策、健身理念的宣传范围显著扩大,再加上各类智能化,应用型健身产品、服务的不断涌现,提高了群众健身技能、激发其消费动机,并指导其突破时空桎梏,利用碎片化时间,借助有限的运动器材进行经常性的体育锻炼,赋予群众更加多样的健身选择权。综合而言,网络时代下大众健身发展现状体现在以下4大方面。
1.1、大众健身参与行为及特征发生变化
网络时代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信息的共联互通,在愈加多样的网络平台上,人们可以发送锻炼视频,推广现代化的健身项目,展示运动风采。在此背景下,大众健身参与行为及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一为大众健身参与项目的变化。现阶段排名前五的健身项目分别为跑步、羽毛球、健步/健走、游泳、骑行,传统广场舞、太极拳等健身项目的参与人数呈现出递减的态势,且健身项目的参与群体呈现出一种年龄划分的趋势,如,年轻群体乐于参与的健身项目包括羽毛球、骑行、瑜伽、滑雪等;老年群体参与度较高的健身项目为健步/健走、钓鱼、广场舞、太极等。可见大众对于健身项目有着个性化与多样化的需求;其二,大众健身参与行为出现新的特征,一方面为运动习惯回归常态,每周锻炼3次及以上的人员占比高达84%,每次锻炼时长超过30min的人数占比达到91%,可见当前大众健身参与频次有所提高;其三,大众健身参与行为有着社交属性。当代公众与家人共同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有所下降,超过56%的公众选择与好友共同参与大众健身,约有42%的公众会与体育运动爱好者共同参与体育锻炼,可见在新时代背景下,大众健身被赋予更加丰富的内涵、外延以及功能性;其四,大众运动场所逐渐由公共场所、家庭等回归至体育场馆,且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良好的体育场馆是人们的首选,且现阶段人们对大众健身的参与以运动锻炼为主,以体育培训为辅,综合性及娱乐性的运动项目参与依然保持较低的水平,可见人们对高质量、专业性大众健身服务的需求显著提升。
1.2、大众健身消费行为发生改变
从由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和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IQ共同编制的《2021年大众健身行为和消费研究报告》中可以发现,当前大众健身消费行为发生了明显的改变。首先,2021年大众健身全年平均消费为5670元,同比增长35%,超过98%的受访者称曾经有过体育消费行为,可见大众健身消费意愿有所提升。同时,大众消费健身中,高消费行为有所增加,消费4000元及以上的人数占比约为53%,消费8000元及以上的人数约为24%。可见大众健身消费意愿有所提升,可以为大众健身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持;其次,在大众健身消费群体中,女性消费者的数量提升,年平均消费约为6300元,同比增长50%,且大多女性消费者愿意购买私教课程,可见未来女性是大众健身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再次,大众健身消费内容有所转变,人们倾向于消费服务类大众健身项目,如私教课程、健身卡等,2021年服务类平均消费约为3677元,相对于2020年增长了67%;最后,人们对大众健身消费体验的需求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其中女性消费者购买课程或参与大众健身多为了塑造良好的形象,改善自身的仪态并保持年轻状态,男性多为社交;年轻群体参与大众健身多为了放松身心、舒缓压力、减肥塑身;年长群体参与大众健身多为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保持健康的精神状态。大众健身消费需求的转变,必然会推动大众健身服务及产品的深刻变革。
1.3、大众健身场景愈加多元
现阶段大众健身的场景主要包括公共健身场所、商用健身场景以及家用健身场景。其中公共健身场景中,社区开办的全民健身中心逐渐取代原本的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器材每周的使用频次约为2次,超过44%的受访者每周会使用3次及以上全民健身中心的体育器材,约有32%的受访者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超过30min。
商用体育场景主要为健身房、俱乐部,参与比例高达43%,且以女性、年龄在16至30岁的群体为主。在商用体育场景的健身项目选择上也体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跑步是商用体育场景中经常受到选择的项目,参与比例达68%,而不同的性别群体在健身项目选择上也有所不同,女性一般选择普拉提、瑜伽、体操等,男性则以核心力量训练为主,史密斯运动、拳击等为男性经常选择的项目。在调查中还重点关注了影响人们选择商用健身场所的因素,排名靠前的因素为健身器械的种类、健身场所的距离、个性化服务。且越来越多的群体注重商用健身场景所提供的智能化健身服务,对服务的专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见升级高端健身场景,打造具有特色的健身品牌,是商用健身场景发展的必然选择。
家用健身场景中,人们通常购买家用健身器材,其消费行为、消费动机受到家用健身器材认知度与使用频率的影响,换言之,家用健身器材认知度越高,使用频率越高,则购买率也相应增加。同时,人们居家健身的频次有所提升,每周使用家用体育器材运动锻炼超过3次的人数占比高达88%。此外,人们对家用健身器材也提出了新要求,希望其更加小巧、功能更为多元、舒适度及趣味性也要相应提高。
1.4、大众健身朝向智能化发展
网络时代下,智能技术高度发展,也带来了大众健身服务及产品的全面变革。近34%的受访者表示大众健身智能化发展有其必要性,并且表示自己购买过智能化健身产品,如智能手环、智能交互软件、健身APP等。智能健身器材也已经成为消费的主流,尤其是在高消费群体中,其会将健身服务、产品的智能化功能作为消费决策依据。同时,大众健身服务及产品的智能化,并非单纯地改造传统的健身器材,而是要为消费者、体育锻炼者提供集合饮食、健康指导、健康指标监测、个性化健身项目定制等于一体的健身服务,体现出大众健身服务的综合化特点。此外,在不同健身场景内,人们对智能健身服务产品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在健身房中,要求其具备智能健身器材、智能管理系统,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一对一、在线式的健身指导;再如,大型体育场馆中,需要具备智能健身数据系统,为消费者提供智能健康管理,帮助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健身计划,并且要兼顾智能体测、智能传输功能。另外,借助健身APP进行体育锻炼已经成为人们喜爱与习惯的健身方法,健身APP上包括运动打卡、经验分享、社交、运动锻炼、体育赛事观看等多种模块,整合了网络内的健身资源,以视频为载体教授人们运动技能,受访者中使用健身APP的比例达到了70%以上。
2、网络时代下影响大众健身发展的主客观因素
网络时代虽然为大众健身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其规模的扩大依然需要依靠公众的自觉主动参与。就影响因素而言,包括主观与客观两大维度,其中主观因素包括公众的运动技能、体育意志以及身体素质,客观因素则包括产品及服务质量、运动场地、运动的时间。为推动大众健身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准确识别这些影响因素,并围绕当前大众健身发展面临的显示困境对其逐个击破,以此充分发挥大众健身在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中的重要作用。其一为主观因素。公众的体育锻炼意志、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将直接影响其对大众健身的参与度,体制素养不达标、难以克服身体的疲惫感,便不能坚持进行运动健身,将弱化公众参与大众健身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阻碍大众健身的可持续发展;其二,客观因素。网络时代下,人们对大众健身产品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服务水平较低、产品功能单一,将降低人们参与大众健身的体验,弱化其对大众健身的认同感。因此,网络时代下大众健身的发展需要以上述因素的调查分析为基础,把握好人们参与大众健身的状况、需求以及行为特点,以此为依据采取多种措施提升人们的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其健身技能水平,并改善人们的健身环境,丰富健身方式。通过针对性、精准化、智能化的大众健身服务为人们“量身定制”健身项目及运动计划,保证人们可以在大众健身中获得身体素养、健康意识的综合提升,以此彰显出大众健身的公共服务价值,显著提高大众健身的发展效能。
3、网络时代下大众健身发展的趋势
智能化、网络化、多样化与个性化是网络时代下大众健身的发展趋势,为迎合市场发展形势,满足人们多样化且个性化的体育锻炼需求,需要开创大众健身发展新局面,创建新型的大众健身场景,持续推出契合当代公众锻炼习惯的健身产品与服务,并由多方主体群策群力、协同行动,以营造浓郁的大众健身氛围,提升对公众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3.1、政策扶持力度提升,注重行为引导
网络时代下,大众健身的实施与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及公众的全员参与。现阶段我国大众健身发展状况较好,网络技术赋予大众健身以新的动能。下一阶段,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力度。其一,要提高体育行业对大众健身智能化发展趋势的高度重视,积极与高新技术行业合作,打造龙头企业,不断探索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与大众健身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互联网+大众健身新格局;其二,要以政策引导新业态、新模式、新环境的构建,大力发展数字体育、线上健身,提供更加多样、多元的互联网+健身方式。同时,要依托互联网、入驻互联网,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经常使用的新媒体平台、网络视频平台等广泛宣传健身理念、健康观念、体育精神、科学生活方式,提升大众的健康意识,唤醒大众参与全民健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此形成全民参与、群策群力的大众健身发展机制;其三,要加大对智能健身人才的培养力度,打造人才梯队,鼓励高校创建与智能健身相关的专业集群,保证高校人才既懂得健身原理、熟悉人体功能机制,又能够借助智能化技术开发新型的健身产品及服务。同时要对现有的体育行业人才进行再教育,指导其适应大众健身发展形势,主动应对挑战并坚持创新,从而为大众健身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主体力量。
3.2、市场划分更加细致,提升行业站位
从大众健身发展现状可以看出,人们对大众健身服务、产品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对大众健身服务的质量、专业性、智能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不同群体参与大众健身的行为、消费动机、体验需求等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为此,未来大众健身市场划分将更为细致,并高度重视大数据在受众行为分析中的作用。首先,要依托各类网络平台收集整合与大众健身相关的数据,包括性别、年龄、身份、职业、层次、大众健身消费行为等;其次,借助大数据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掌握对大众健身影响程度最高的因素,以数据分析结果为依据建设分类数据库,清晰定位大众健身的消费群体与目标市场;最后,遵循关注全生命周期的基本原则,结合不同需求开发“互联网+”健身服务及产品。在上述市场划分的基础上,关注网络时代下大众健身需求的转变,根据不同的消费及需求层次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健身训练模板,综合提供智能健身监测、智能体测、智能化健身指导、智能化健康管理、智能化菜单推送、视频教学等服务,增强人们对“互联网+健身”的依赖度与认同感,以此推动大众健身的可持续发展与精准实施。
3.3、健身产品愈加多样,重视技术革新
网络时代为大众健身的发展提供了技术的支持。未来,大众健身产品与服务将更具智能化特点,并且高度重视健身过程中的交互性,可以让人们获得沉浸式的健身体验,在虚实交织的场景内开展体育运动。首先,需要依托互联网打造在线健身平台,提供不同的功能模块供用户选择,其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特长等选择所观看的健身视频,了解体育领域前沿信息,掌握最新的大众健身发展形势;其次,打通健身平台与社交、支付、音视频及生活类平台间的数据壁垒,使得大众健身产品更具综合性、趣味性、实用性,以此满足人们社交、运动需求。此外,对现有的大众健身智能化产品进行改造与优化。例如,针对健身APP,要注重“一对一”的健身服务,通过健身APP采集用户行走路线、运动轨迹等信息,为用户提供契合其运动需求倾向的体育锻炼项目与健身培训,避免单一运动项目枯燥乏味,以此增强用户满意度、提高用户对健身APP的使用率;再如,针对健身平台,可以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打造更加多元且游戏化的健身场景,用户可以运用蓝牙手柄、健身车、跑步机等参与到健身场景之中,足不出户便可以体验到运动健身的魅力,且游戏化的健身平台可以实现体教结合,将其运用至学校体育教学、居家锻炼中,可以提升学生群体的健身积极性,有助于形成全民参与的大众健身氛围。
3.4、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激发发展活力
网络时代下,在线健身平台、智能化健身服务及产品的开发是大众健身发展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联动各方主体积极利用平台、产品等广泛开展大众健身活动。为此下一步的要点在于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鼓励学校、企事业单位积极借助健身平台以及多元化的健身场景组织趣味健身活动,让更多的公众获益。同时,文化部门、体育部门、环保部门等也需要协同行动,通过优化公共健身场所的环境、将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当代大众健身中等形式开发更具有文化底蕴的“互联网+”健身方式,以我国自古有之的体育精神感召公众,使其主动克服身体疲惫感以形成坚毅的运动品质,可以消除不利因素对大众健身的负面影响。此外,要搭建政府与健身相关企业的沟通平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对大众健身的发展予以监督、指导,约束各方主体的行为,营造良好的健身消费环境,以政策带动消费,以消费带动大众健身的发展。
4、结束语
网络时代下,大众健身参与行为及特征发生变化,大众健身消费行为发生改变,大众健身场景愈加多元且逐步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影响人们参与大众健身的因素主要包括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为充分发挥网络时代的优势,引领大众健身热潮,需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引领大众健身行为,愈加细致地划分健身市场以提高行业站位,丰富健身产品并高度重视技术革新,鼓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以此满足人们参与、体验大众健身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顺应大众健身的发展趋势,赋予大众健身以强大的动能与力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