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体育运动训练质量的提升策略
2022-12-28裴顺红
裴顺红
(甘肃省陇西县紫来九年制学校 甘肃 定西 748100)
前言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人不仅注重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开始注重自身健康的问题,因此体育运动训练已经渗透到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所谓“培养孩子要从娃娃抓起”,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也已经将体育运动训练的主要思想运用到中小学的教学当中去,就体育运动训练本身而言,训练质量的提升不仅仅是训练强度的提升,更是指训练人员在身心上的放松,在这样轻松的环境下达到最好的训练效果。但是从目前的中小学学生的训练现状来看,很多学生因为不能真正地享受运动训练的过程,出现体育运动学习上的畏惧心理,所以提升体育运动训练质量也成为了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主要研究目标。
1、中小学生体育运动训练的研究
“少年强,则国强”,中小学生的体育训练作为体育竞技和大众体育的基本融合,是体育竞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根基。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我国也非常重视转变中小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发展方向,形成新的中小学生体育运动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发展方式。自我国2008年奥运会以后,国家也逐渐形成由体育大国变成体育强国的发展目标,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也体现出了国家根本的发展状态,这也意味着体育运动训练必将走向国际化道路,我国也要走在国际的发展前沿上。从我国地区中小学层面的体育发展战略目标定位上看,很多地区的中小学已经开始培养学生在课后的体育运动训练,为我国实现体育强国的目标做贡献。不仅跟上了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对中小学生体育训练提升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另外,当前对中小学生体育运动训练的发展还出现了 “家庭培养”模式,在家庭的氛围中锻炼孩子的体育运动能力,培养模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为后体育运动训练发展指明方向。
随着人类对于身体疾病的不断研究,发现很多疾病已经开始呈现出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引起了更多学者的广泛关注。要想真正地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育运动素质,最关键的就是要进行合理系统的体育运动训练,在训练中不断加强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但是现在很多人对体育运动训练没有正确的认知,普遍认为训练的运动量越大,对学生就越好。还有一些人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质量盲目地增加体育运训练的强度,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但是实际上要知道,中小学生的普遍年龄较小,身体机制各项发育还没有完善。这些高强度的体育运动训练不具有科学性,还容易造成学生身心疲惫的现象,更有可能对学生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伤,从而失去对体育运动训练的热爱和积极性。所以如何对中小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运动训练,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的有效发展,这一点还有待研究。那么针对中小学的体育科目来讲,它主要指的就是让学生在以学校为主的环境下运用体育运动对学生造成影响,促使学生健康发展的学习道路。学校体育运动训练在整个国家运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组织性、计划性以及实践性,蕴藏着很深的运动思想价值,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也是整个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还是有很多中小学的体育运动训练进入发展盲区,忽略了体育运动训练的本质,阻碍了社会发展的脚步以及国家体育人才的培养。
2、体育运动训练在中小学的概况
随着我国相关部门对中小学生在体育上的素质教育理论的提出,目前很多学校都秉承着让学生进行“阳光体育运动训练培养”,学校体育在训练培养上进入了发展较快的改革时期。对于中小学生的年龄段来讲,首先,在体育运动训练上要为学生打好基础,首先,就是要让学生保持身心愉悦和身体健康,为他们在将来的脑力和体力发展上奠定基础;其次,经过与教师多年的情感培养后,中小学生在大脑中已经对体育教师进行认可,并且对体育运动训练也产生喜爱的心理,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但是学生对待体育训练本身和对待体育教育者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差距,体育运动训练的主体内容是为了强化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自我发展,所以中小学生在体育运动的实际发展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要将学生当成训练主体还是要将运动训练作为学生的主体来指导?在现阶段的体育教育上,一些教师在思想上仍然对此不能进行转化和定位。但是教师要明确的就是中小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参与的需求,体育运动训练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体育运动的过程对运动有愉快的体验感,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从而不断提升体育运动训练质量。从理论上来讲,获得愉快的体验感是人生来具有的本能意识,例如,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这个学生在下一次的考试中依然会想达到这个目标,这是因为优异的成绩给他带来了心情上的愉悦。同样的道理,中小学生如果在运动的过程当中体验到了乐趣,那么自然会有学习体育运动训练的动力。
所以在实际的训练上,学生对于训练的喜爱程度也取决于体育教师对于运动训练的设计。目前大部分中小学的高年级学生都感受到了来自升学上的压力,所以让学生在自身的体育优势上获得成就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才能让他们自觉地将运动训练变成一种习惯而不是目的。例如,在一场篮球比赛当中足球的球迷无法理解篮球赛的激烈,反之篮球的球迷也无法理解足球场上的行为。但是篮球球迷不需要强制规定足球球迷必须喜欢篮球赛,反之亦然。这一切行为都不需要主观意识的强制发生,它更像是学生发自肺腑地与运动训练进行情感交融。但无论是篮球还是足球,只要这项体育运动训练被学生所认可,那么它就是一项成功的体育教育。就目前的中小学生体育运动训练上来看,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当中体育运动是被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进入到训练当中的,学生感受不到体育运动的多样化。同时中小学生对于体育运动训练知识的认知程度有限,主要为了完成目标去完成训练,在客观上为体育运动训练增加了很大难度,还需要体育教师从根本运动训练的设计上进行改变。
3、放松思想在体育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在体育运动训练强度提升的基础上,放松中小学生的训练思想也对训练质量的提升有很大帮助。这是由于放松思想可以在学生运动训练的基础上缓解学生的疲劳感,并且能在该段时间内恢复学生所消耗的体能。这也是针对中小学生年龄较小、体能储存少而研究的训练手段。但是放松思想并不是指学生本身在身体上的放松,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经过高强的训练过后由于训练上的先差异不同所利用的放松方式也不同。放松思想本身也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对学生本身来说,不同体育运动训练有着不同的差异,经研究分析,学生本身精神上的放松可以有效缓解训练带来的不良反应。生活中最常见的放松方式就是很多学生在结束体育运动训练之后,会通过听音乐的方式来进行精神上的放松;或者通过闭目养神的方式,实现身体上的放松。但无论是精神上还是身体上,放松思想都能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训练后的不良反应进行缓解,从而提高中小学生在体育运动训练质量。因此放松思想也成了提高体育运动训练质量的一种手段并加以实践。
中小学生在进行高强度的体育运动训练后,都需要呈现出一个自我放松的过程,在完成放松过程之后才能进入到下一项体育运动训练当中。就像在跑步前需要进行热身一样,整个运动的训练过程都是由训练到放松再到训练,这样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也需要相关的体育教师进行监督指导。但是在中小学的实际运动训练中可以看到,很多学生在进行训练之后并没有对自身进行思想上的放松。造成这样的现象无非有两种因素:第一种就是由于学生自身年龄较小,思维发展还不够成熟,无法真正理解训练后进行放松的含义;第二种就是由于体育教师对学生的放松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学生保持一知半解的态度,不但没有进行放松调节还会影响学生后续的训练计划,造成很大损伤。所以想要让中小学生进行训练后的放松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教师在讲解放松思想的同时也要注重这个问题。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在放松的过程中一定要集中自身的注意力,不能够在放松的同时分心。只有集中注意力在特定的时间段,放松思想才会发挥最大的价值。这样才能有效地缓解中小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压力,提高训练质量。
4、中小学生体育运动训练存在问题
4.1、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偏低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除了在文化上与同学相比较为落后以外,在体育运动的培训上与同年龄段的专业人员也存在着很大差异。现在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在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状态,从小就娇生惯养。平时也不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沉迷于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导致他们的身体素质普遍低下。还有的学生年纪轻轻就体弱多病,就是因为平时不注重体育锻炼,导致身体整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对体育运动的基本技能更是一无所知。但也有一小部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喜欢有关体育的各项运动,也显示出了学生在体育这方面的差异化。
4.2、学生对体育训练没有兴趣
由于中小学生在文化知识上学习的程度水平较低和思维发展不全面,所以大多数学生对于自身的要求不是很高,这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他们怕苦、怕累、怕难的习惯性思维,这一点也主要体现在日常的体育运动训练当中。这是由于学校的体育运动训练本身就在体育课堂范围之外,全凭学生个人意志参与到训练当中来。只有那些真正习惯体育运动的学生才会主动要求训练,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无法掌握体育锻炼对于自身的含义,比较懒散。
4.3、体育训练过于看重成绩
在我国大力发展体育文化的背景下,很多地方政府对于学生的体育训练都寄予很大期望,希望学生能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让地区发扬光大。除此之外,学校内部也希望学生可以获得体育方面的相关成就,提高学校在地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资源。但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过于迫切的训练方式并不能让学生提高成绩,反而会让训练的性质变得急功近利起来。这种揠苗助长的前车之鉴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训练成绩越来越后退。
4.4、体育教师训练水平有限
研究表明,虽然绝大部分的中小学有自身体育能力优越的学生,但是他们缺乏一个更专业的教师去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浪费学生时间的同时也埋没了一个体育人才。所以一个优秀的体育教练也是学生在进行日常的体育运动训练中的主要因素,更是体育运动训练质量的保障。就当前情况来讲,由于专业水平知识的落后,大部分的学校体育教师的业务水平越来越低,教师自身对于训练的积极性也不高。这种状态将会直接影响整个训练氛围,导致训练质量持续下降。
5、提升中小学体育运动训练具体策略
5.1、合理安排体育训练时间
中小学生的课余体育运动训练时间主要安排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这也是三个最重要的时间段。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早上由于学生需要早起,学生的睡眠质量得不到满足,中午学生需要午休,保障下午的上课状态,到了晚上大量地占用放学时间也会推迟他们作业完成的时间。所以,为了培养中小学生参与到课余的体育运动训练当中,首先,要合理安排训练时间的合理性,避开这三个高峰阶段,选择在上午或者下午的自习课上,都可以让学生进行高效训练。例如,体育教师在实际的训练时间上,可以让学生优先训练集体参与度步不强的运动项目,例如,乒乓球、短跑等。在训练的开始阶段也可以让学生进入到个人训练模式,并且安排学生在周末的空闲时间自行训练,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中小学生在体育运动训练质量。
5.2、预防损伤保障训练质量
在中小学生日常训练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训练损伤的现象,影响学生的身体安全和体育运动的锻炼效果。所以在今后的体育活动训练当中,要对学生做好对应项目的防护措施,以及训练之前的热身活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要加强对易伤部位的训练,提高部位功能,预防训练损伤,保障训练成果。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在热身环节让学生放松身体肌肉,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弹性,达到身体微微出汗的效果。同时在训练过程中也要对训练项目进行预防措施的讲解,降低损伤发生的概率,结合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准确地训练。
5.3、创新训练方法减少压力
中小学生无论在身心发展还是逻辑思维上都不成熟,他们的运动经验以及体能素质都不及一个专业的成年运动员。所以为了避免揠苗助长式训练方法提高学生训练成绩,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加强对学生体育运动的基础性训练,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掌握体育运动技术,并逐渐提升运动水平和整体的训练质量。那么针对强化基础训练来说,体育教师要从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角度出发展开课余训练的实践,让强身健体的体育理念在他们的大脑中生根发芽。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在50m短跑的课余体育训练上,先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体育精神,接下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50m短跑基础训练,在利用专业的体育器材锻炼学生的忍耐力,让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其次,也要加强各体育运动项目在技术上的训练,在技术掌握的过程中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操之过急,最后在掌握技术的同时提高体育运动训练质量。
6、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经济生活发展下人类身体健康逐渐出现不良问题的现象,体育运动训练也不断被重视起来。就中小学生的体育运动训练质量提升上来讲,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时,体育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训练的重要性,关注学生所关心的训练问题,合理安排体育运动训练时间,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培养,用科学高效的方法提高体育运动训练的结果,防止学生在训练当中出现关节损伤、肌肉拉伤等问题,协调发展训练与学习之间的联系,全面提升体育运动训练的训练质量。从而加强中小学生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学生体质,同时也为我国的运动事业发展优秀人才,为实现全面发展的目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