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跆拳道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创新策略
2022-12-28许波
许波
(西安体育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00)
引言
跆拳道尽管为体育项目,但因技能与竞争作为核心内容,所以对其的要求不同于其他的运动项目。跆拳道运动员,不单单素质需要很高,且必须要实现全面发展,各方面能力都有相应的要求。跆拳道是较晚进入到我国的,但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其配套训练无法跟上实际发展速度,导致培养出的优秀人才相对较少。力量对于跆拳道运动来说尤为重要,运动员的技能和力量息息相关,平时多加注重力量训练,可更好地提升运动员的综合实力,使其在比赛过程中大大提升胜算。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更为科学有效,其可获得的速度与耐力力量都将是最大的,而对于力量训练时如何规避错误,提升训练的有效性,这是当前以及今后都必须重点探究的问题。
1、跆拳道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及作用
1.1、跆拳道运动中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首先,跆拳道运动是具有对抗性的,因而力量训练对其来说尤为重要。跆拳道运动的技术风格相对独特,其不仅有对抗性,还有着民族性、体育性,而该运动最为基础的性质为对抗性,正是因为具有该特性,所以运动员的体能要求相对较高。跆拳道运动本就注重速度、下肢的力量,其体能直接可从速度、力量、敏捷度等方面体现出来,而力量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其次,运动员掌握技术必须有力量作为基础条件。跆拳道运动为对抗性的项目,力量素质是其不可缺少的素质,意味着运动过程中力量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力量不单单是灵敏、速度的基础,也是运动员掌握技术的必备基础,力量素质会给其他的素质产生直接性的影响,很多时候无法掌握某项技术,关键原因就在于力量不足,因而力量训练成为了技术改善的关键;最后,力量对跆拳道比赛来说尤为重要。优秀运动员要提升成绩,就应注重力量训练,运动员在跆拳道比赛过程中一直都处于兴奋状态,因而对身体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两名运动员有着接近的技术水平,其他条件几乎都差不多,最终能够取得胜利的,往往都是力量素质较好的。这也意味着,在各项技术掌握的基础上,若要提升成绩,就该强化自身的力量,实则也表明了,力量大小是跆拳道比赛中决定胜负的关键。运动员在比赛时发出较小的力量,给对手自然也造成较小的杀伤力,对手也不会由此而恐惧。若是有很强大的力量,只要击中对手,则会让其感到有巨大的威胁,且极有可能出现伤残。因此,在比赛时运动员攻击对方,应尽可能发挥最大的力量。
1.2、力量训练的作用
首先,力量训练有助于运动员力量的提升。无论是哪项体育运动,力量都是最为基础的内容,尤其是类似于跆拳道这种运动,对力量更为重视。跆拳道运动主要是以腿法为主,抬腿时躯干应保持稳定,力量训练有利于核心部位肌群的有效协作,使得全身各部位都能够进入到运动中,运动员的身体也能够更好地保持稳定;其次,有助于能量的输出。跆拳道项目为竞技格斗类的,运动员在比赛时需要在限定时间进攻有效部位。除了要应用跆拳道的技巧外,还应对肌肉力量进行有效控制,力量训练可使得训练过程中运动员更好的控制肌肉力量,比赛时更好地控制能量消耗,提升攻击有效性,并做好防守;最后,有利于运动损伤概率的降低。跆拳道这项运动具有对抗性,难免会有运动损伤出现。而运动损伤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对手攻击没成功躲开、技巧未熟练掌握、力量素质欠缺等。而弥补力量素质的不足,则可借助力量训练来完成。跆拳道运动员若是缺乏力量,必然会降低比赛的胜算,也会减弱身体本体感受,躯干也会愈发不稳定,进而在运动时无法正确用力,由此出现损伤的现象。
2、跆拳道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原则
无论是任何事物,都有相应的规律,事物的发展和规律有着密切关联。训练同样如此,应当对规律有正确的认知,并总结规律,通过实践利用规律,使得训练全过程都可由规律来支配。训练原则实则就是在不违背训练规律的情况下进行训练,只要遵循规律才可保障训练科学性,若不遵循那么训练将会存在诸多问题。
2.1、有效控制原则
运动训练包含了训练规划、实施、过程监控等内容。训练全过程实则都在不断地传递信息,控制主体通过输入控制信息给被控对象,再依据对方的反馈信息对训练方案进行不断调整,促使训练全过程都维持动态平衡。训练控制更为科学有效,训练活动也可更好地控制,训练效果也能实现更好的改善。所以,跆拳道运动必须要进行力量训练,且应对其实施有效控制。
2.2、系统训练原则
只有通过系统性的训练,才可促进力量的迅猛增长,但因力量素质本就不够稳定,若破坏了训练的持续性,已有的训练效果也会在训练中断时消退。与此同时,要保障力量训练为循序渐进的,切记不可过于着急,只有遵循相关原则进行训练,运动员的力量才可实现稳定的发展。
2.3、适宜负荷原则
运动负荷的适宜性,是尤为关键的内容,必须要结合运动员的实际身体机能,为其安排适宜的负荷量。每一次训练时,运动员都有训练效应产生,训练负荷的科学安排,对运动效果起到关键作用。若是安排的负荷量与强度过小,就无法对机体形成应急反应,若是安排过大,极易有反作用出现,不仅无法达到训练效果,还极易使得运动员出现损伤,严重者需提前结束运动生涯。所以,体育工作者们应当积极探索,寻找适宜的负荷量度,进行科学的训练,所达到的训练效果将会更好。
2.4、适时恢复原则
在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必然会产生疲劳感,而适时恢复对疲劳感的消除非常重要,可促使运动员实现超量恢复,训练水平将会比平时更高。在训练过程中,恢复训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练员与运动员都逐步认可其的重要程度,并在训练时遵循适时恢复的原则。运动员的肌肉不仅是易兴奋,也是容易疲劳,所以必须要进行适时恢复训练,若不进行的话,极易产生运动性的疲劳,使得运动员出现运动损伤,自然难以提升训练成绩。
3、跆拳道运动员力量训练特征分析及现存问题
3.1、力量训练的特征
力量训练在跆拳道训练中,主要作用是让运动员能够更好地把控自己的力量,因而对运动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相同级别的跆拳道运动员,若要获得更高的力量素质,就应结合自身的各方面情况进行力量训练,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对于力量训练,其主要具有下述特征:其一为力量特征,跆拳道最显著的特性是快,不管是技术启动,或是技术衔接与回收,都必须要凸显快的特征,这都可直接体现运动员的力量速度,因而力量训练过程中应当分别从最大、最快速、最大耐力进行训练,并将三者相互协调,达成更好的训练效果;其二为生理特征,肌肉的力量会受到肌肉种类、初长度、横断面等的影响,结合运动级别,若是不断地增加横断面,必然会导致运动员增加体重,而相对力量会有所减弱;其三为训练内容特征,力量训练的关键在于腿法的速度力量,在保持身体稳固的情况下,实施力量的耐力训练。而在具体训练时,注重速度力量的训练,但应注意的是,不可仅重视速度力量,而应进行全方位的训练,才可切实提升运动员的整体素质;其四是训练顺序特征,训练更为科学,运动员的力量素质也可得到更好的提升,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力量空间;其五是训练负荷特征,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应慎重考虑负荷的问题,同时也应科学安排训练内容,具体要结合运动员的年龄、性别、技术能力等内容进行训练安排。训练过程中,需要注重重负荷安排,但对于负荷量与负荷强度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要进行科学处理,通过力量内容的差异性,妥善安排训练内容与负荷;其六是训练方法与手段特征,科学的力量训练方法,有利于提升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而力量素质的往往划分成一般与专项两种,一般的力量素质为基础的训练,是为专项力量素质的提升做好铺垫。进行基础训练时,跆拳道运动员往往会先重复训练腰腹、上下肢的力量,例如,通过仰卧起坐、俯卧撑等来进行锻炼,有了良好的力量基础后,可进行专项的力量训练。具体的训练内容设计,可结合力量素质状况进行,例如,腿法技术的力量训练,可采用的训练手段为20s提膝训练等。通过专项训练之后,运动员的整体竞技能力可得到更好的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力量训练不可过于单一,而是要注重方法的多样化,不断更换方法来保持训练的兴趣,缓解训练的疲劳感。
3.2、力量训练现存问题
目前,跆拳道运动员的力量训练虽然已取得不错的成效,但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首先,由于整体的训练时间都相对不足,导致更无法腾出时间来进行专项训练,往往专项训练每周仅安排两三节课,这样的训练安排,极易影响到最终的训练效果。同时,由于训练时间较少,教练会将技术训练放在核心位置,较少进行力量训练的安排;其次,力量训练种类较少。力量训练实则是有较多种类的,不仅有最大力量,还有快速力量、力量耐力等的训练。在力量训练过程中,跆拳道更为重视快速力量的训练,所谓的快速力量,实则是将速度和力量进行融合,将肌肉力量的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因此,在进行专项力量训练时,应不断创造新的训练动作,并把握好时间进行巩固训练,实现快速力量的有效提升;最后,采用过于单一的力量训练手段。跆拳道进行专项力量训练,要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可通过俯卧撑、仰卧起坐等的练习来实现,但若要使得身体的力量素质完全激发出来,就必须更为妥善地安排训练工作。不仅要注重专项力量训练,还应进行动作规范性训练,进而确保力量训练达到良好成效的基础上,也可规避由于动作不规范而造成运动损伤。
4、跆拳道运动员力量训练的创新措施
跆拳道运动员若要实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要进行科学有效的力量训练,要确保力量素质的均衡发展,就应合理地安排训练量。在选择力量训练方法与手段时,需重点考虑负荷因素,教练应对每个运动员的负荷状况进行了解,结合运动员的训练状况为其安排适宜的训练负荷量。进行力量训练时,可采取的创新措施如下:
4.1、科学安排速度力量训练
进行快速力量训练,应注重肌肉神经中枢机能的改善,使得神经冲击提升传递效率。 在训练与比赛过程中,跆拳道运动员的肌肉收缩速度,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其的专项运动能力。对于跆拳道这项运动,无论是平常的训练或是比赛,技术的使用都是相对频繁的,运动员在训练时肌肉收缩速度,会直接受到运动单元参与状况、肌肉协调性的影响,进而对其的快速收缩能力产生影响。跆拳道项目对速度力量有着较高要求,运动员若是缺乏速度力量,必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成绩。运动员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快速力量是尤为关键的部分,具体表现是肌肉收缩时,参与其中的肌肉的协调能力。在训练速度力量时,快是最为显著的特征,而训练实施主要由步法与腿法入手,步法训练时,可采取蛙跳、深跳等训练,教练可通过手势或数字对运动员的技术反应进行提示。同时,在步法力量训练时,步法制动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运动员能否把握好机会,和制动快慢有着密切关系。此外,快速收回等腿法技术也是比赛中常用的,因而扶把杆等辅助练习也尤为重要,可使得运动员在训练与比赛时身体更加稳固,由此促使运动员的快速收回能力得到提升。
4.2、科学安排最大力量训练
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实则就是通过最大的肌肉力量与意志收缩来对抗外来的阻力。而最大力量的标准,则是运动过程中肌肉即兴最大收缩时,消除外界的阻力值。在通过技术击打对手的过程中,跆拳道运动员应维持身体的稳定,特别是一些有较大难度的动作,若无法控制好腿的动作,将难以保持好身体稳定,而运动员在此过程中,必须要有最大力量,若缺乏最大力量素质,将无法自如地收放动作。在进攻失败,动作已成形时,能否转攻为守,最大力量是最为基本的保障。不可否认的是,最大力量对跆拳道运动员来说,可更好地克服外界力量,运动员保持身体的稳定,是跆拳道技术应用的必备基础。而要保持身体的稳定,发挥最大力量的作用,一方面要控制好负荷量,进行合理的训练安排。对于负荷强度的训练,往往要划分成一般与专项两种训练法,而跆拳道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时,最为重要的是进行专项最大力量训练,最先进行的负荷强度训练应为40%左右,接着将负荷强度逐步增加,由此使得负荷强度逐步增加到中等偏上的状态。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增加负荷强度的同时,还应注重负荷量的适当减轻,最佳的负荷量应当是重复训练4-6次;另一方面,应选择适合的训练手段与方法,最大力量包含两种,其中一种为支撑最大力量训练,其主要的手段为杠铃深蹲、控腿练习等,另一种为技术最大力量训练,其主要通过增加肌肉横断面,有效改善运动员的肌肉支配能力,使得运动员的相对最大力量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对于肌肉张驰度的改善,可通过横踢技术进行改善,采用反复空击的做法来训练运动员的肌肉,在蹬腿瞬间运动员的击打力量可过渡至小腿,接着再传递到大腿,继而传递至腰腹位置,不断反复的传递,使得击打最大力量的训练达到更为显著的效果。
4.3、科学安排力量耐力训练
肌肉的收缩能力与耐力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若是重复进行收缩,次数的增加会堆积乳酸,使得肌肉有疲劳的情况出现。对于力量耐力的训练,一方面要注重负荷量的训练,选择中等偏下的训练强度,常用的有前后滑、后撤等技术,负荷强度应为40%左右,而难度较高的那些技术,应结合专项力量训练,并将负荷强度适当性地降低,尽可能将负荷量控制为30%左右。同时,要注重负荷量的控制,应是运动员可承受的范围,每局的力量训练时间应为30-60s内,也应控制好间歇时间,确保在机能还没有全面恢复的情况下开展下组的训练;另一方面是需要选择科学的训练手段与方法,所选择的方法可为踢沙袋等,为促使运动员能够达到最高的击打速度与力度,重复训练应安排在10次左右。但应重点关注的是,应适当的缩短间歇时间,但不应设置过多的训练组数,促使运动员可在还没恢复的情况下进行下组的训练。
4.4、科学安排恢复训练
恢复训练在跆拳道运动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恢复训练具体包含两种,其中一种消除疲劳训练,主要是为了避免运动员肌肉出现疲劳现象而引发损伤问题,可采取按摩、静力性拉伸等训练方法,让肌肉能够更好的放松;另一种为超量训练,该训练主要在比赛前一周安排,让运动员力量训练能够在比赛前达到比平时更高的水平,但比赛前一天切记不可安排专项训练,应降低训练的强度,保存好体力,以便在比赛时有更好的表现。
5、总结
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较,是较晚引入跆拳道运动的,但自引入后发展速度相对较快,也受到了青少年的广泛青睐,参与该项目的人员不断增加。尽管跆拳道发展速度极快,但却没有完善的训练体系,现有的训练方式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阻碍了跆拳道运动在我国的发展。若要使得跆拳道在我国能够实现稳健发展,可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跆拳道运动员,就应对现有的训练工作进行优化,采取科学有效的训练手段,制定合理的训练规划,并在后续结合时代的发展步伐以及运动员们的具体状况,对训练内容与方式进行不断创新,确保训练的持续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