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鲁高校传承与发展山东道德文化的路径探析
2022-12-28尤亭亭孟祥伟王卉卉贾明明
尤亭亭,孟祥伟,王卉卉,贾明明
(青岛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045)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道德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化人民、规范社会行为、维护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繁荣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山东被誉为孔孟之乡、礼仪之乡,是道德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并在千百年来不断被传承和发展。发挥驻鲁高校的自身优势和价值功能,推动山东道德文化保护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既能满足新时代大众的道德文化需求,又能促进道德文化服务于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时代意义。
1 驻鲁高校传承和发展山东道德文化的积极作用
1.1 有利于促进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家强,山东道德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驻鲁高校传承和发展山东道德文化,能够激发山东文化新活力,增强山东文化软实力,带动山东文化强省建设,带动文化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够丰富和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社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文化强国建设。
1.2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道德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具有强大的引导力和凝聚力,能够强精神、聚民心、促和谐。高校对传统道德文化的深入挖掘和广泛传播,有利于道德文化深入人心、服务社会,能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能够增强社会对道德文化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实践认同;有利于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增进公众道德自觉,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平,在全社会形成人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良好局面;有利于推动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引领社会公德新风尚,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1.3 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使命,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素质大学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总任务。大力传承和发展山东道德文化,是驻鲁高校推动德育改革、提升高校育人成效的重要途径。利用好山东道德文化,有利于扩大高校教育资源,丰富和发展高校以德树人、以文化人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进一步强化高校学生的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促进高校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大学生[2]。
2 驻鲁高校传承和发展山东道德文化的优势
2.1 高校自身的优势
驻鲁高校植根于齐鲁文化沃土,拥有文化传承和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长期的齐鲁文化熏陶和影响下,驻鲁高校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传承好发展好山东道德文化。高校是文化传承发展的良好平台,作为道德建设高地,其自身优秀传统、优良风气就是一种道德文化,各高校校园文化形成和积淀过程就是一种或多种道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高校人才济济、思想活跃、包容开放,为道德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高校作为高等人才培养的摇篮,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有话语权和社会影响力,有利于发挥道德示范引领作用;高校师生综合素质高、道德水平高,是传播道德文化的鲜活力量。
2.2 山东的地域优势
山东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良道德传统,两千多年的发展史中涌现出一批道德先贤圣人,周公、孔子、孟子家喻户晓,影响深远;齐鲁文化崇德尚礼,追求高尚的道德精神和理想的道德人格,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齐鲁文化,提出了许多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道德价值观,对道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3];山东民风淳朴,崇尚道德,讲求礼仪,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良好的声誉为道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对山东道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驻鲁高校和齐鲁大地一拍即合,优势互补,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
3 驻鲁高校传承和发展山东道德文化的困境与挑战
3.1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各种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严重冲击了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一方面社会公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发生深刻变化[4],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逐渐被推崇,传统道德价值体系逐渐被忽略,给道德文化的传承带来巨大阻力,另一方面,高校自身也无法避免上述冲击,高校师生在传统道德文化中迷失自我现象时有发生[5],原本为人师表的高校教师频繁出现学术不端、贪污腐败等败坏师德师风事件,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大学生频繁出现考试作弊、网络诈骗等触碰道德与法律底线的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影响,让高校在传承和发展道德文化方面承受了巨大舆论压力。
3.2 理论与现实脱节的困境
理论研究如果脱离了实际需求,理论即成为无用之论,理论研究如果缺少了现实的支撑,理论即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前高校对道德文化的理论研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当前部分高校对道德文化的理论研究常常自说自话,研究内容不接地气,与社会脱节,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往往被公众视为阳春白雪,缺少受众的参与,无法被社会公众所接收、所消化,失去了道德文化固有的社会价值。二是传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缺乏现代性转化,很多在当今仍然具有较高思想价值的内容在现实中缺乏具有现代意义的理论研究和解读,导致传统文化无法与当代需求接轨。如何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大众生活,赋予传统道德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已成为当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3.3 自媒体带来的传播挑战
随着网络与智能通信设备的快速发展,文化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传播主体已经由官方走向大众,由被动走向主动,由少数走向多数,社会上涌现出的大量自媒体是其主要代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已成为势不可挡的文化传播力量,为道德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6]。自媒体灵活多样,适应性强,受众面广,传播能力强,一方面促进了文化传播,但另一方面,自媒体发展良莠不齐,部分自媒体自说自话、脱离监管,部分自媒体以商业和娱乐为导向,对道德文化的解读随心所欲,甚至颠覆传统道德伦理价值体系,为博眼球无底线无原则作秀,导致传统文化传播过程过度商业化、庸俗化,为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7]。
4 驻鲁高校传承和发展山东道德文化的途径
做好山东道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驻鲁高校应当重点做好山东道德文化的研究阐发、普及推广、传承保护和对外交流工作。一方面要实现“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在继承传统道德文化的基础上赋予道德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实现道德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相融合,与大众需求相契合,体现时代性和进步性;另一方面要拓宽传播途径,丰富传播方式,扩大受众面,增强话语权,提高影响力,真正实现道德文化落地生根,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8]。
4.1 依托科研条件,实现“传统的创造性转化”
道德文化博大精深,道德文化传承和发展,离不开对道德文化科学内涵、现实价值的深入挖掘和研究,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人才、专业、资源优势,加快增多科研立项,加大对山东道德文化的研究力度。一是在宏观上要深挖道德文化的历史根源,理清道德文化发展脉络,研究道德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关系;二是要深挖道德文化的思想精华和现实价值,提炼出传统道德文化中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阐述道德文化的普世价值;三是要加强传统道德文化的现代意义的理论研究和解读,赋予道德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促进传统道德文化现代性转化,让传统道德文化焕发新的活力,让其内涵更加丰富,更加迎合大众需要,真正让道德文化成为大众追求崇高道德境界的精神力量;四是要成立道德文化研究院或课题组,撰写研究成果,推动道德文化理论进书本、进课堂、进社会。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在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借鉴和推广。
4.2 依托驻地资源,打造道德文化主题实践基地
地方文化资源是被当地认可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力量。地方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具有不可替代性,是潜在的教育资源,有较高的教育价值[9]。高校要加强与驻地的交流合作,深挖驻地道德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文化故事、历史名人、道德事迹、优良传统打造具有特色的道德文化主题实践基地。实践基地既是育人基地,也是道德文化传播发展基地,实践基地要面向包括学生在内的全体社会大众,通过理论宣讲、展览展示、参观交流、评比表彰、实践参与等方式,带给受众沉浸式、体验式道德文化感受,在实践中实现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在育人中传播和发展道德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驻青高校可以依托青岛“微尘”和全国首届道德模范许振超等资源建立崇德向善、爱岗敬业道德实践基地;驻淄博高校可以依托管仲和鲍叔牙等历史资源建立诚实守信、无私友爱道德文化实践基地;驻临沂高校可以依托郯子和荀子等历史资源建立推崇仁孝、尊法爱民的道德文化实践基地。
4.3 依托国际办学,推动道德文化走出去
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要兼顾民族性和国际性。山东道德文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山东道德文化只有走出去,才能发挥其自身更大价值,做到真正的传承与发展。高校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诸多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人才培养、文化交流、技术研发等方面与国外高校或政府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是助力山东道德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高校应充分利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便捷性,搭建展示平台,拓宽交流途径,推动道德文化走出去。一方面,高校可以组织开展国际主题论坛,参与海外中国文化建设;可以开展主题文化节活动,借鉴利用海外优秀研究成果,宣传展示本土道德文化。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国际交流与合作机会,让更多来华学者、学生学习了解山东道德文化,扩大道德文化受众面;让更多出国师生带着道德文化走出国门,促进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扩大道德文化影响力。
4.4 依托校园文化,完善道德文化育人机制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发展历史进程的精神积淀和文化凝练,校园文化不仅有强大的育人功能,也是道德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高校师生对自我校园文化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归属感和认同感,依托校园文化传承和发展道德文化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用校园文化传承和发展道德文化,需要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促进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成就。首先,高校可以将山东道德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丰富和发展校园文化内涵,扩大校园文化育人成效。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方向、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学校历史传承,把握重点,突出特色,彰显出校园育人的具体化和个性化。其次,通过校园文化传承和发展道德文化,高校可以打造文化设施群、主题广场、主题建筑;可以搭建文化传播平台,邀请专家学者举办道德讲堂,自主开展文化展演;可以强化校园宣传,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网站、校报、橱窗墙报、校本教材等弘扬道德文化,在实现以文育人的同时传播道德文化。
4.5 依托艺术创作,创新道德文化传播形式
艺术作品作为重要的传播载体,有较高的社会价值,在讲好道德故事、展现道德形象、凝聚人心、价值引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0]。高校要发挥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以艺术创作深挖道德文化资源,让道德文化与话剧、歌曲、绘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创造更多贴近实际、贴近大众、贴近生活的喜闻乐见的艺术作品,演绎文化名人、地方传说,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彰显地域道德文化特色的优秀艺术作品;要加强校内外艺术展演,以文化艺术展演为契机,提高师生参与度,把文化名人、道德模范、优秀传统搬上舞台、搬上网络,扩大受众面,提高影响力,让更多受众在参与中感受道德文化熏陶,拓展道德建设广度和深度。
4.6 依托学生群体,扩大道德文化传播范围
道德文化的根本价值在于应用,在于其强大的铸魂育人、塑形赋能功用,教化社会、启智润心才是道德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道德文化只有走向社会、走进大众、走入人心才能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才能在继承中发展。山东高校目前在校生达230 余万,规模居全国第二,是传播道德文化的鲜活群体和强大力量。促进道德文化传播,发挥大学生群体作用,一方面要培养品德高尚的大学生,为社会树立标杆,发挥学生榜样示范和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广泛动员、大力支持高校学生下基层、进社区,通过科教文卫下乡、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等方式,把道德文化带入生活、带入群众、带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弘扬传统美德,传播正能量,推动道德文化从校园走向社会,从理论走向实际,真正发挥道德文化的社会价值。
5 结语
新时代,新征程,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进入新阶段,也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驻鲁高校应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迎合时代需要,创新工作方法,在山东道德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建设的道路上做出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