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碳中和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应对之策

2022-12-28段嘉琦沈克印

湖北体育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体育用品升级高质量

段嘉琦,沈克印,2

(1.武汉体育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2.武汉体育学院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建设美丽新中国在“十四五”时期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承诺将在2060年努力争取实现碳中和,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于2021年3月13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做出战略部署,指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2]。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绿色制造体系,为碳中和建设奠定坚实基础[3]。

体育用品制造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节能减排、低碳化转型升级对2060年锚定力争碳中和的目标发挥巨大作用。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从生态体育视角下城市体育公园发展[4],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自行车运动的时代意蕴[5],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生态体育发展[6],体育赛事绿色发展路径[7]等展开研究,提出创新性的观点,为中国体育产业实现碳中和提供了多种视角、路径和措施。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体系是大势所趋,但鲜有从低碳角度研究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在体育用品制造业低碳转型升级的起步阶段,亟需理清体育用品制造业低碳发展的内涵特征、理论依据与作用机理,探索低碳转型升级的实践路径,是夯实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理论的现实之需。

1 碳中和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价值

碳中和是解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的必然选择,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碳中和”一词最早出现在1997年,是由西方环保人士所倡导的概念,并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如今多个国家提出碳中和的目标,但是并未严格遵守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对于碳中和的定义,其中包括“气候中和”“碳中和”“净零碳排放”“净零排放”以及其他混用的表述,但目标都集中于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8]。碳中和的“碳”是指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化亚氮、全氟化碳等,“中和”是指气体排放与吸收达到平衡,实现“零增加”。总之,碳中和是指以节能减排为目标,采取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4种形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最终实现排放与吸收的平衡。碳中和背景下,制造业低碳化转型升级是顺应可持续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是提高企业社会影响力、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体育用品制造业低碳转型升级是指在2060年锚定力争碳中和的背景下,体育用品制造业对体制机制、运行模式和发展战略大范围地进行调整和创新,将传统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新模式的过程。现代社会,碳中和不是一个简单的节能减排目标,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体育用品制造业低碳化转型升级成为未来长期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意味着企业内部要以降碳改造升级的目标为引领,以现有问题为导向,加快形成节能低碳、绿色环保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空间布局。

体现可持续性,推动产业低碳转型升级。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不符合长期可持续发展要求,驱使由“粗放型、污染型”发展向“精细型、环保型”发展模式转变迫在眉睫,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要在挑战中寻求机会,把握新需求、新机遇,让绿色低碳为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赋能。譬如:湖南盛亚体育实业有限公司用低碳可再生、可回收的材料进行生产,所有的产品严格执行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助力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持续的创新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传统的制造行业能耗大、碳排放强度高,碳中和视域下,体育用品制造业低碳转型需要淘汰落后产能、进行全生产链的优化升级,因此离不开持续的创新能力,通过加强理念创新、强化技术创新、推进模式创新等提高品牌的附加值。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把创新作为引领绿色发展“第一动力”,依靠新兴的数字技术赋能生产制造,通过新能源、新材料的应用助力转型升级,减少碳排放,依托最新的降碳、零碳、负碳等技术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绿色发展。

产业协调发展,促使产业整体优化。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低碳转型升级离不开上下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只有各个环节都能加入转型的潮流,才能达到整个产业的低碳发展,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安踏体育是国内率先转型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如今携手几百家行业上下游企业一起可持续发展,在供应链选择上,以高要求选择优质供应商,通过高标准的供应商准入机制,刺激与鼓励供应商进行“碳足迹”管理,并与其他合作伙伴联手共同改善行业内3000+纺织供应商的碳排放管理。

产业低碳化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开启了由高速增长阶段想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寻求新动能的需求更加迫切。以碳中和为目标的竞争模式驱动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低碳革新,引发整个体育用品制造业格局的深刻变革,碳中和实现的过程也是巨大经济增量重新组织的过程,通过重塑生产链开展大规模的革命、逐步推进体育用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和调整体育产业内部结构,加速全产业链条绿色低碳化转型,实现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旨,其本质是实现高效率、公平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其中,绿色低碳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9]。碳中和驱动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能够促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第一,从质量变革来看,碳中和驱动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结构持续完善。通过低碳化进程,促使生产要素更加绿色化,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的期待,满足体育消费者的低碳消费需求。第二,从效率变革来看,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基础即是资源配置效率的大幅提升。低碳化转型可以有效解决生产要素投入高、资源配置效率低的难题,以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利用为特征,按照经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要素流动方式进行,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运行。第三,从动力变革来看,碳中和倒逼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时代从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需求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经济发展的新动力。鉴于此,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更是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途径。

2 碳中和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依据

提升生态系统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历史时期国家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碳中和赋能高质量发展是体育用品制造业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西方低碳经济理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为体育用品制造业低碳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依据。

2.1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具有丰富的内涵与时代意义,为人类破解生态危机指明方向,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强调人与自然及社会是构建生态文明的三大基础,要注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格局[10]。1)碳中和的提出继承了尊重自然规律、 保证社会的平稳运行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想状态的理念。 一切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是在自然环境中发生,人类社会活动必须以自然界为基础,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意识到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2)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与落实是践行“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创新之举,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务实之策。 通过以碳中和为杠杆,撬动普惠民生的更大力量。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而对绿色生态环境的需求是其中重要方面,社会主义发展一切为了人民,只有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永续发展,才能不断增进社会民生福祉、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020 年,体育用品制造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1 340.3 亿元,同比增长8.0%;利润总额 92.4 亿元,同比增长 0.4%[11]。 然而在体育用品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背后, 也存在着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不能与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因此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低碳化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促使体育用品“制造”向体育用品“智造”转变,“粗放型”发展向“精细型”发展转变,发展“量”向注重“质”转变。

2.2 西方低碳经济理论

低碳经济理论是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后期为解决经济飞速发展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间的矛盾提出的,并随着低碳经济的实践不断发展完善。 其中详细阐释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生态危机的原因以及“庇古税”与“污染者付费理论”等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提出的“3060”双碳目标与“环境库兹涅兹曲线”完美耦合,在经济增长初期,由于人类不正当的生产经营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即环境污染程度、碳排放量随着经济的增加不断加剧;但随着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科技水平的提高, 带来的积极影响会逐渐冲抵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达到峰值后,环境污染水平随经济发展而稳中有序下降, 促进了环境质量拐点的来临和“脱钩”效应的出现[12]。 目前,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尚未完成,实现碳中和目标时间短、任务重,必须通过技术研发、政策引导、公众参与、协同创新等多种途径绘制符合中国国情的碳中和“时间表”与“路线图”,实现经济的质量型发展与社会整体水平的提高。 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长期以来作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代工厂,存在产品附加值低、品牌效应不明显、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产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0%,而作为体育用品制造业强国的美国、德国、日本分别是56%、65%、94%,因此,必须要通过走创新、低碳、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促进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2.3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20 世纪90 年代,我国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1994 年通过的《中国21 世纪议程》中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 要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00 年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领导人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生态文明思想包括正确处理发展、 人口与生态间的关系, 改善生态环境, 努力开创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02 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13]。 步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思想更加成熟, 不仅更加契合经济发展规律,同时也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提出成为指引我国经济良性发展的行动指南与根本遵循, 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之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把人民的需求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转变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将成为我国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

3 碳中和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

碳中和是全社会较为关注的话题, 更是我国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焦点所在,但因长期以来受到经济发展落后、传统观念制约等因素影响,使得现有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体系无法发生根本性的扭转。 当前,通过创造上行潜在收益与控制下行潜在损失驱动体育用品制造业低碳转型升级。

3.1 创造上行潜在收益:扩大收益与增加无形资产

扩大收益。 体育用品制造业低碳转型是体育用品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体现,是推动价值创新、增加收入源的新举措。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低碳化转型升级已经成为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的主“竞技场”,对体育用品制造业全方位、多角度地升级,可以催生新模式、新业态。 我国传统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以制造加工为主,缺乏创新能力,竞争力低下,市场份额低,品牌效应不明显。 在新时代,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在政策利好、市场推动、需求增加等的激励下,政府、产业、社会形成合力倒逼体育用品制造企业采用更先进、更环保、更低碳的工艺、材料、设备、能源,改变传统以生产要素为驱动的发展模式,转至以创新驱动战略为导向,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的发展质量、发展效率和发展水平,推动其向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方向进行结构优化升级,迈上发展的新台阶。 同时,随着消费者低碳环保意识的崛起,通过环保设计可以有效改善供应链,提升低碳体育用品的市场占有率,形成新的产品定位,提高消费者的忠诚度。

增加无形资产。 体育用品制造业低碳转型升级是提高企业社会影响、增加无形资产的重要手段。 低碳转型升级对企业社会影响力的提高不是限制与制约,而是重要路径与法宝,随着国家对于碳中和的愈加重视、 公民低碳环保理念的显著增强,消费者在关注产品本身的同时,更加会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分析企业环保主张对于消费者绿色购买意愿的影响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表明,环保主张对绿色购买意愿影响显著[14]。 鉴于此,企业通过低碳转型升级能够带来更大的机遇,扩大产品的品牌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份额。 对于体育用品制造业而言,我国当前体育用品制造业面临整体质量不高,世界影响力不足,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等现实困境,因此通过产业低碳转型升级,以“绿色环保”作为新的经济增长极,开创全新市场,另辟新的“蓝海”。 譬如,我国冰雪运动起步较晚,相应的运动装备严重依赖进口,安替体育投资超40 亿元进行研发,创新采用“超强保暖炽热科技”,依靠自热反射升温的热返技术,在兼具保暖、环保功效同时,有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社会影响力。

3.2 控制下行潜在损失:降低成本与规避风险

降低成本。 第一,体育用品制造业低碳转型升级能够减少碳排放并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资源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 获取更高利润。 譬如, 作为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领跑者——李宁,在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多元化的体育用品同时,一直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积极尝试环保科技的创新应用,以实际行动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降低碳排放。2020 年8 月26 日,李宁与爱回收旗下的LOVERE、COSTA 联合推出限定版的环保体恤,该服装以COSTA 提供的咖啡渣为原材料,采用李宁的最新环保面料科技技术, 进行生产加工后制成 “咖啡碳纤维”环保面料,该面料具有抑菌、消臭和抗紫外线的功能,从而实现了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 有效降低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成本。 第二,减少环保成本和监管压力。 体育用品制造业低碳转型升级能够有效减少企业在污染控制与环境管理方面的时间成本与金钱成本。 随着党中央政府与社会大众对于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加深,碳排放监管要求愈加严格,势必要求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从低碳环保的视角审视各项业务, 通过重新规划产品设计与流程,找到成本更低、运营更快的方法。

规避风险。 随着新型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碳排放数据的透明度不断提升, 体育用品制造业及其上下游企业亟需促进碳排放规范化,管理由环境问题引发的商业风险。2021 年是我国“碳中和”的元年,相较于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率先进行碳中和的国家,我国低碳转型起步较晚,过去高排放、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模式对节能、低碳、环保的关注不高,与国际低碳产品差距较大。 对于体育用品制造业而言,生产的体育用品尚未形成严格的标准体系,出现标准少、标准低的现象,制约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向低碳化、高端化迈进,除了质量标准外,还应有节能标准、环保标准等。 碳中和契机下,对于体育产品的高标准、 高要求促使体育用品制造业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前进。例如,ISO14064 详细规定了设计、开发、管理和报告的组织或公司的GHG(温室效应气体)原则和要求,促进碳排放量化、检测、报告和检验的一致性,以此作为企业碳排放的管理依据,改善企业内部碳排放信息、流程以及数据管理。

4 碳中和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应对之策

4.1 以要素为基础,夯实低碳转型升级根基

就资本要素层面。 第一,鼓励对于低碳转型升级的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实行税收减免, 对其绿色贡献部分做出补偿与激励,在研发设计、产品制造、设备设施等方面低碳环保、绿色发展的企业进行适当的要素、资源、政策倾斜,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对于高碳排放企业进行通报批评与约谈问责。 第二,加大企业低碳转型升级的资金扶持, 解决资金缺和贷款难的限制,通过成立专项扶持基金,加大对于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扶持力度,促使企业由资源密集型向环境友好型的转型发展。 同时,推出碳减排支持工具,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的资金, 引导金融机构在自主决策、自担风险的前提下,向体育用品制造业提供金融支持、碳减排贷款,确保体育企业的低碳转型。 最后,完善社会资本的投资政策,盘活社会力量,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激发其对于体育用品制造业低碳转型升级投资的意愿与活力。

就劳动力要素层面。 首先, 政府要尽快实施人才强体战略、人才强企战略,通过积极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引进和培育适用于体育用品制造业低碳转型升级的专业化人才, 从人才待遇、安家落户、子女受教育、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不断优化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机制,有效提升人才的竞争力与创造力。 其次,体育用品制造业通过在不同企业间开展劳动技能竞赛、低碳知识竞赛等活动搭建人才交流平台,促使专业性人才在“比中学”“学中用”,不断提升知识技术的应用性与实践性。 最后,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培养人才的主体作用,重视自然环境、生态气候等学科建设,培养掌握体育学、设计学、管理学、环境保护学等知识的高质量复合型人才,以互联网为依托,加强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并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多样化渠道提升人才的知识应用能力,有效打通产业链与人才链间的屏障。

4.2 以创新为手段,激发产业高质量发展原动力

加强理念创新。 打好政府、企业、社会的“组合拳”,推进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第一,各级政府应从观念层面深刻意识到低碳转型升级对于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各地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发展阶段、产业结构探索合适的发展路径, 制定适用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意见与应对方案, 积极鼓励体育用品制造行业进行低碳转型升级。 第二,企业作为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主体,应综合考量发展和减排、整体与局部、长期与短期的关系,充分认识企业低碳转型升级对于企业品牌建设、 社会责任、 竞争优势的重要作用,鼓励龙头企业、知名企业率先达到碳达峰,实现碳中和,发挥行业示范作用。 第三,社会大众是最广泛的消费群体,通过媒体宣传、开展全民低碳教育活动、建立低碳公共服务体系、营造低碳生活方式等多种途径培养公民的低碳意识、 环保意识,提高全民的生态文明素养,提升个人对于零碳生活的认可度。

强化技术创新。 第一,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将新型低碳和负排放技术纳入我国关键技术发展战略,持续推进氢能、太阳能、核能等战略性技术的研发创新,加快抢占技术高地,夺取新一轮绿色技术先机[15]。 第二,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持续提升体育用品行业的数字化进程,驱动体育用品制造业在低碳转型升级过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利用新兴的数据要素对资本、人力、土地等传统的生产要素进行重新整合,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进而有效降低各生产环节的碳排放。 同时,利用物联网、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解决体育用品制造业碳排放监管困难的难题, 通过物联网技术信息感知、传输、处理的功能获得企业实时的碳排放信息,利用区块链技术唯一性、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等特征对体育企业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实时跟踪, 实现碳排放数据的真实可靠。 第三,加强对于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的低碳、零碳技术的扶持,建立创新性低碳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低碳技术给予税收减免,降低企业低碳创新的成本,提高碳中和发展的效益,不断激励更多企业创新研发。

推进模式创新。 第一,推进体育用品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采用服务型制造模式。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从“制造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轨,体育用品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可以有效解决“低端锁定、高端不足”的尴尬局面。 通过加大科研团队对于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逐步增强自身的核心优势,向产业链上游的专业社会化服务平台转型, 推进体育用品制造业朝专业化、集成化、定制化、协同化方向发展。 利用“互联网+”智能服务的定制化路径,提升体育用品供给的精准度,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体育消费需求, 减少盲目生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碳排放[16]。 第二,以碳中和为契机,鼓励体育用品制造企业集群的创新模式助力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尽快形成在空间上集聚,产业链上协同,管理上集约高效的生产模式。譬如:在粤港澳大湾区,充分利用香港的销售、贸易优势,广东的生产制造能力,以及澳门发达的体育赛事、体育旅游,为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新的集群模式,形成体育产业内同行业和上下游企业共同助力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新形态[17]。

4.3 以政策为导向,制定体育用品制造业转型战略

制定法律法规,提供政策保障。 由于节能减排与体育用品制造企业逐利行为及个人消费自主性的矛盾, 政府作为政策制定者和监督者,亟需提供法律保障。 第一,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基于现行政策供给体系薄弱等现实难题,修订法律法规中与低碳发展不相适应的条款,加快法律法规间的衔接协调,针对体育用品制造业领域出台碳中和的专项法律法规, 增强法律法规的针对性, 为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打造良好的法制环境,重点加快推进体育用品制造业中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包装、绿色物流、绿色营销、绿色服务、绿色回收,建立体育用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追踪体系。 第二,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头雁效应,以国内体育用品制造业中的龙头企业为重点,鼓励主动作为,率先实现碳中和,打造一批具有开拓性的零碳排放示范企业, 为体育用品制造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可推广的经验。 第三,探索地方行动方案。 地方政府与部门要将碳中和目标纳入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尽快落实党中央对于碳达峰、 碳中和的重大决策部署,在落地实施过程中,将政策和有限的资源、资金、人才等要素向体育用品制造业低碳转型快速聚集,加快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债券等金融产品的创新引领,实现绿色、低碳、循环的高质量发展。

建立统一标准,促进联合惩戒。 第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应尽快领头建立低碳体育用品的标准标识制度, 确保所生产体育用品符合低碳产品碳排放量要求、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对于体育用品确保从原材料、生产、销售、回收全生命周期准确分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情况, 倒逼体育用品制造业上下游企业加入碳减排行列。 第二,政府、机构与社会力量要协同建立健全合理、 公正、 可靠的体育用品碳足迹标准检测和监督体系,提高体育用品制造行业的准入门槛。 同时,针对体育用品制造企业碳排放过量、 碳排放不达标等现象建立完善的体育用品市场黑名单制度, 搭建统一的行业碳排放信息服务共享平台,以促进跨部门间的联合惩戒[18]。 第三,尝试引入第三方监督与评价机构对体育用品制造业进行碳排放监管, 做到政府、市场两手抓,协同治理体育用品高碳排放难题。

完善“1+N 政策体系”,落实碳中和路线图。 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离需要社会各界的协调配合,各部门、领域在碳中和进程中具有不可或缺而又有侧重的作用。 因此,党中央在部署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各级部门应尽快落实“1+N”相关配套政策,加强不同政策目标、政策工具的协同性,逐步建立完整、有效的政策支撑体系。 如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节能降碳增效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绿色金融行动、碳交易制度等具体相关措施,同时,通过加强各政府部门间的协同合作,降低“1+N”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和提高政策实施的有效性, 解决各管理部门各自为政、一盘散沙的局面,促进体育用品制造业早日达到碳达峰,加快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升级,进而最终实现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

4.4 以需求侧为基点,构建低碳体育消费体系

满足用户消费需求,扩大低碳体育用品消费规模。 随着碳中和热潮的兴起,应对气候变化、解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已经成为大众共识,绿色低碳消费理念也逐渐盛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形成以零碳、低碳为导向的价值衡量标准。 在此背景下,企业应当以消费者新的价值需求为导向,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有效识别有低碳体育用品消费意愿与消费倾向的体育人口,认真研判需求并刻画用户画像,以需求变化趋势为导向进行企业供应链管理。 同时,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充分把握国内超大体育市场消费需求,抓住绿色、低碳、简约冬奥会与智慧体育的契机, 利用好可持续发展战略、 体育强国战略、“30·60”双碳目标、“双减”政策等重大历史机遇,加快研发满足消费需求的低碳体育用品, 不断扩大低碳体育用品的消费规模。

培育消费新业态,拓展消费新场景。 当前在疫情管控常态化期间,通过扩大国内交易市场、拓展消费新场景解决国际贸易战争加剧引发的进出口困难。 第一,各地政府应加紧制定更加惠民性的优惠政策,采取加强财政支持、税收减免等措施培育壮大绿色消费、低碳消费的参与主体。 充分发挥政府对于节能减排、排污降碳的宣传教育职能,深化个人对于碳中和的理解与支持,促使其自愿加入减排行列,为扩大低碳体育用品消费奠定基础。 第二,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要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将碳中和纳入公司长期发展规划,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工艺改进、供应链管理等手段形成新的市场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零碳、低碳产品选项,潜移默化改变其消费习惯,形成新的消费场景。 第三,体育协会、各方专家、头雁型企业等应针对低碳体育用品研究制定新的行业标准, 确保线上与线下的产品与服务“同标同质同价”,避免各企业间大打“价格战”的现象,形成良性竞争。 此外,各利益相关方可尝试将农家乐、广场舞、观光旅游与传统的地摊夜市结合升级为集娱乐、消费、体育为一体的新型低碳休闲消费场景。

完善监管机制,营造良好低碳消费环境。 第一,构建新消费碳交易体系,有关机构借助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数字技术强化部门间的协同与数据共享能力, 加快构建体育用品企业云碳交易体系。 在此基础上,实施高排放、高污染、高消耗等专项整治行动, 要求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主动公布环保责任报告、 可持续发展报告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包括碳足迹、废弃排放、水污染、有害废弃物处理等相关数据,对于各类体育用品企业的高碳排放的行为进行通报和处置。 第二,针对消费者要构建科学客观公正的个人碳交易体系, 对消费者购买低碳体育用品记录加以细化, 鼓励企业对于消费者的低碳消费记录进行差异化、等级化、阶梯化区分,以提供相应的优惠、打折、促销活动。 第三,充分发挥社会力量、非政府组织、媒体等的监管作用, 鼓励公众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讨论并提供重要的建议, 为构建体育用品制造业高效的行业监管体系建言献策。

4 结语

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绿色低碳化转型, 成为新时代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之需和内在要求。 从碳中和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特征出发, 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西方低碳经济理论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阐释碳中和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依据。 围绕创造上行潜在收益、控制下行潜在损失把握碳排放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 当前,我国碳中和赋能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社会各方协同发力,发挥碳中和对于体育用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猜你喜欢

体育用品升级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3KG北京智滔伟业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我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对外贸易互动关系研究
我国体育用品进口与体育用品出口互动关系研究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