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谷诗歌的禅宗美学意蕴
2022-12-28胡丽娜
胡丽娜
一、引言
郑谷是晚唐时期比较重要的一位诗人,存有《云台编》,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他的诗作300余首。从郑谷的诗歌创作中,可以看出其诗歌创作大部分和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有密切的关系。郑谷一直都怀着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梦想去实现他的人生价值,但是因为社会的动荡,造成了他个人身世的坎坷,尤其归隐就是他面对人生困境的一种态度。郑谷坎坷的人生经历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也影响了他的一生。在他的诗歌中,除了能感受到悲凉哀婉的创作风格外,更有明显的禅宗美学意蕴。
二、郑谷的生平介绍
(一)郑谷的生平
郑谷出生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卒于五代十国的开平三年(909),享年61 岁。郑谷7岁能诗,可见从他的文学造诣非凡。郑谷的成就和他的家境有关。小时候的家境不错,他的父亲郑史曾经考中进士,做过柳州太守,和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司空图是故交。年少时期的郑谷才华横溢,是当地的神童。虽然郑谷是一个文学天才,但是在科考路上他却多次碰壁。郑谷第一次参加科考时21岁,不幸的是第一次科考就落第了。随后的时光中,他利用了10 余年的时间参加十几次科举考试,直到40岁时他才中了进士。因为唐朝末年社会动荡,他的科举之路和仕途也开始变得坎坷和一波多折。郑谷中了进士却一直无法正式任职,直到45岁后才被授京兆县尉,后来被提拔右拾遗补阙,直到50岁担任都官郎中。郑谷为官的几年内,唐哀帝遭到逼宫,长安宫被烧毁,晚唐气数将尽。在好友的提醒下,郑谷最终弃官归隐宜春仰山书屋,直至公元909年去世[1]。
从郑谷坎坷的一生,可以看出他的诗歌创作大部分与其人生经历以及长期社会动荡漂泊下引发的思想和心性存在密切关系。这样造就了他的诗歌从最初的婉转清丽、到忧国忧民再到最后的禅宗美学思想。
(二)郑谷诗歌的成就
处于晚唐的郑谷,在诗歌的创作方面确实是非凡的。而且他的诗歌创作,也开了晚唐诗的先河。在郑谷诗歌中,最明显的就是隐退后主张的禅宗美学意蕴的表现,对于晚唐甚至宋五代诗歌的创作影响极大。他一生创作了上千首诗歌,《全唐诗》就收录了300多首,只是因为社会动乱,才造成他诗歌的大量流失[2],现存有《云台编》。郑谷的诗受到当时著名诗人薛能、李频等的激赏,他还和许棠、任涛等唱答往还,号“芳林十哲”,他写的鹧鸪诗广为流传,因此,被人称为“郑鹧鸪”。可以说,郑谷堪称晚唐诗坛的一位巨匠。
三、郑谷禅宗美学的由来
禅宗美学文化起源于印度,随着儒家思想和禅宗文化的融合,在中国古代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禅宗美学文化。早期的禅宗美学一般提倡即心即佛,并主张将佛教深奥的理论展现到日常生活中去。这种禅宗美学思想的扩散,除了会对古代诗人的文学创作造成影响,也会导致各文学阶层的学子在研究禅宗美学的过程中,介入自身的理性思维即审美观念等,在对禅宗文化进行延续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对生命自由的思考[3]。如白居易、郑谷的诗歌中都有禅宗美学的影子,郑谷的《深居》就是禅宗美学意蕴的代表。
“书满闲窗下,琴横野艇中。年来头更白,雅称钓鱼翁。”(《深居》)
通过诗歌可以看出郑谷追求的不单单是一种闲适的生活,这也是他想要脱离尘世归隐生活的态度。在郑谷的诗歌中,这种禅宗美学哲理意蕴一方面是他早年对禅宗的理解,另一方面是经历过挫折和磨难后,禅宗已经正式进入郑谷的生命体验过程中,并且他在最后归隐的时间里面,也一直将禅宗作为自己追求生命自由和追求安逸人生的一种向往。
郑谷的禅宗美学意蕴的出现是在他经历国家动荡、战乱迭起、生命无常的年代后,自己感知生命的短暂后无奈的一种心境。如在他的诗歌《寄怀元秀上人》《喜秀上人相访》等都是和僧人一起吟诗和畅谈人生的写照[4]。在他笔下这些僧人不是普通的僧人,而是一些具有文学造诣,喜欢吟诗和创作的文人。因为长期和僧人探讨和交流,也会造成他早年那种忧国忧民的心性发生改变,最终那种焦虑感在国家动乱和山河破碎下发生质的变化。
四、郑谷诗歌的禅宗美学意蕴的研究
郑谷诗歌的禅宗美学意蕴的呈现,更多还是以禅意、闲适和追求自然美为主题。这里的闲不单单是自己心闲,其实也是自己追求生命自由和追求闲适自然之美的一种表现。在郑谷晚期的禅宗美学为代表的诗歌中,这种禅宗美学的意蕴主要展现在四个方面。
(一)对自由生活和闲适自然之美的追求
在郑谷的诗歌中,关于对自由生活和闲适自然之美的追求的诗歌其实不在少数,而且大部分诗歌不管是在景物描写还是事物描写的时候,郑谷均用闲字来勾画禅宗美学的意蕴[5]。
“松上闲云石上苔,自嫌归去夕阳催。”(《别修觉寺无本上人》)
“寻艳复寻香,似闲还似忙。”(《赵郎中席上赋蝴蝶》)
从以上诗句中,可以看到诗歌中最精华的部分就是“闲”,这里的“闲“包含悠闲的行人、清闲的官员等,他们想要追求的均是自由自在和悠闲自在的心境。除了以上诗句,在郑谷的诗歌中,其展现闲的作品有30多首,作品中的“闲”字不单单是表现作者内心渴求自由和追求悠闲生活的向往,也展现作者在面对人生诸多不如意后深刻体验生命和感悟生命的全过程。从郑谷的生平可以清晰看出他的一生经历了科考失败、社会动荡、官场不得志、漂泊的人生等经历。只有在体验人间和生命冷暖的背后,才会有了追求生命自由和渴望人间悠闲自在的向往。
在禅宗美学的意蕴中,禅宗文化也一直追求人的主体的洒脱、舒适和自由等情感。通过禅宗文化再看郑谷的后期诗作,其实大部分都是汲取禅宗文化的思想,然后将那种追求闲适生活、寻求心灵自由的心境完美地展现在自己的作品中。这也是郑谷展现禅宗美学意蕴的体现。
(二)追求逍遥的境界
晚唐时期的郑谷见证了社会的动乱,见证了统治者的腐朽和昏庸。在内心绝望决定归隐的那一刻,郑谷也将早期诗歌中呈现的那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开始转向寄情山水和修身养性阶段[6]。这种寄情山水、寺庙的意象更多还是衬托郑谷对逍遥生活境界的向往和对禅修亲近的一种表现。如在他的后期诗歌中,展现修禅或者禅修的语句就有很多。比如禅意非常明显的《慈恩寺偶题》,就是郑谷接受禅宗的过程[7]。在这首诗中,郑谷写道“往事悠悠添浩叹,劳生扰扰竟何能!”这种哀叹人生的方式虽然看起来是回顾自己草草的一生,但是在诗歌中他回忆往事更多还是以平常心的姿态去看待过去,回顾自己的人生[8]。从诗歌的创作时期,可以看出此时他正处于隐退时期,只是在退隐的过程中,他想要追求的还是那种用禅宗的思想去看待事物,去从未来的事物中获得精神的解脱。这种超脱的意境和追求逍遥的境界,其实就是郑谷追求禅宗美学的一种方式。
(三)借助禅宗美学意蕴,表达自己追求自然和空灵的心境
禅宗文化最初的含义在于表达个体自我对生命的感悟和寻求人生奥秘的过程。在禅宗美学中,所谓的禅宗文化更多还是以修心和修身养性为主。虽然禅宗文化和佛学之间存在莫大的渊源,但是对于郑谷而言,他追求的禅宗文化美学不单单是修心这么简单。如他的“松溪水色绿于松,每到松溪到暮钟”,这里的松溪、暮钟更多还是寺庙的意象。郑谷在对寺庙意象描写的过程中,借助暮钟、禅修、双峰等佛教的景物,更多还是想要衬托自己内心深处想要寻觅的心源和佛语所在。在他的诗歌中,多次谈到佛教和佛家的那种追求逍遥和问心无愧的心性确实是非常难得的,如他《菩提心论》曾经写道“妄心若起,知而勿随”,从他的诗歌中,他想要表达的禅宗美学思想和意蕴就是修禅并不是皈依佛门这么简单。而是借助禅宗美学的意蕴,在诗歌中将日常生活中趋于世俗化的意象转向为追求心灵自由和灵魂自由的整个过程[9]。其实郑谷的诗歌的修禅的意象,除了想要告诉人们在乱世当下除了需要尊重自己的内心外,还强调人要追求个体和生命自由的整个过程。
(四)透过禅宗美学意蕴去展现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郑谷的诗歌创作有三个不同的时期,早期主要展现山水或者草木意象为主。这个时候的郑谷抱着仕途精进和建功立业的决心,更多还是想要趁着年轻时光为朝廷做出自己的贡献。中期展现更多的还是自己不得志的思想,造成郑谷人生不得志的境遇,其实很大一部分还是和他参加科举考试有关。从21岁第一次参加科考到40岁中进士的过程中,郑谷可谓是在科举路上连连战败。这个阶段的郑谷,为了实现自己的仕途梦和人生理想,在学习和为前程拼搏时,均将儒家的思想作为他的强大精神力量。因为儒家的思想和自己内心的抱负,也让他持续参加科考后最终如愿为朝廷做贡献[10]。晚期多次呈现自己只是追求休闲的生活,但是从他辞官回乡后的那一刻开始,他并未真正走向归隐,而是当得知唐代的统治者已经无药可救后自己才被迫无奈归隐山林。但是在整个归隐的过程中,他除了保持不争不怨的心态外,还一直让自己的内心处于恬静的状态。其实郑谷内心深处发生这样的变化,一部分是因为儒家思想的影响,让年少的郑谷有了想入仕途的想法。但是在遭遇朝政的变动和历史的变迁后,这位多次身处坎坷的晚唐诗人最终放弃了仕途,开始将自己的兴趣寄情在禅宗美学上面,并透过禅宗美学意蕴去展现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五、郑谷诗歌对中国诗坛的贡献
郑谷诗歌正是晚唐诗歌的一种展现。作为晚唐的末代诗人,郑谷刚入仕途就恰逢乱世,在经历社会动荡、民生疾苦和人间冷漠的际遇后,郑谷对于人生、对于未来及晚唐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看法。在他流传的三百多首诗歌中,有展现人生颠沛流离之感的感慨,有对人生美好生活的憧憬,也有对统治者昏庸腐朽的绝望。因为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也让郑谷在诗歌创作的路上走一条不平凡的道路[11]。在中国诗坛上,郑谷的禅宗美学意蕴的诗歌达到上百首,不管是后人还是诗坛的诗人在读完郑谷的诗词后,对他的评价和口碑都是颇高的。明代的叶涵云对郑谷做过这样的评价,“有唐三百年,风雅雄一代”的重量级人物。费嘉树称赞郑谷“骚坛树赤帜,群贤拜下风。”甚至到了晚清,部分诗人还直接将郑谷和李杜相媲美,可见郑谷的诗歌在中国诗歌史上的贡献还是非常深远的。透过郑谷的诗歌创作,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大部分禅宗美学的意蕴始终围绕咏物、离别及感遇等多种题材开展创作,给人一种清新脱俗、韵味深长的感觉。纪晓岚等主编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诗作“往往于风调之中,独饶思致”,称其人“固亦晚唐之巨擘矣”。
六、结语
晚唐时期的郑谷在动乱的社会下,作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除了能用诗歌记录战乱时代及自己悲苦的人生外,他还在诗歌中运用寺庙的意象、景物及咏物等多种意象去展现自己的思想。不管是从早期还是从晚期的作品看,郑谷诗歌中的禅宗美学意蕴都是非常独特的,在他的禅宗美学意蕴下,他想要表达的一方面是对人生短暂的一种思考和哀叹,另外一部分是在他面临人生诸多挫折和苦难后,自己从过去哀伤开始慢慢释怀,最终到追求自由心性的整个过程。其实这些禅宗美学的意蕴也是郑谷释怀自己坎坷人生经历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