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奥会视域下太极拳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研究

2022-12-27王鑫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青奥会中国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国武术中影响巨大的拳法中的一种,它结合了中国古老哲学中辩证法的核心思想,不仅在身体机能上对人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个人的性情上也有非常强大的重塑功能。发展至今,其强有力地推动着我国文化与他国文化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尤其在2020年太极拳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之后,太极拳更成为中国特色的全球文化的一个符号。青奥会为奥运会的改革而创建,其核心是教育,目的是将人类发展的未来——青少年囊括其中,改善青少年在发展中的诸多症结,包括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以及身体出现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发展为全球化的症结,因此青奥会鼓励全体青少年参与其中。两者具有的共同点决定了太极拳在青奥会的发展中具有一定的优势。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青奥会为研究视角,以太极拳的传播现状为切入点,就太极拳项目在青奥会中的发展进行讨论和研究,旨在促进我国太极拳与青奥会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太极拳;青奥会;中国武术;青少年体育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22-0224-04

太极拳作为中国的拳术之一,创始于我国清初时期,传承至今已达数百年。现如今,太极拳经过不断发展,从中国众多的传统拳术中汲取精华,并逐步完善,演变成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国粹。

太极拳及文化对外传播,可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独特的健身运动,以及我国传统哲学的形体。而就太极拳本身而言,它更是一个文化大融合的产物,在不同文化互相融合的过程中实现了生生不息。

回顾历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不难发现其在不断追求竞争、比赛的过程中,渐渐遗忘了普及这一核心,许多大众热爱的体育项目渐渐消失在奥林匹克运动赛场上[1]。并且,赛场上大热的竞技项目中,大多强调人体和灵魂的分离,已经不存在身心合一的本质了,逐渐背离奥林匹克强调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

在奥运会决策者们清晰认识到真正关乎奥林匹克运动的世界化、普及化重要意义的关键是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时,他们会发现中国的文化正好能抵抗住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中国的天人合一等思想能很好地弥补奥林匹克文化理念中缺失的部分。

太极拳在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包含太极拳在内的各大武术并列为我国的国粹,都具备丰富的内涵,太极拳更是极具东方文化的神韵。因此,在青奥会风靡之际,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的代表之一理应成为其多元体系上的一员,能够成功交融是由于它们之间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文化认同基础,并且青奥会也在不断做出促进多元文化融合的尝试。

对太极拳文化的研究可使我国的传统武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022年武术已经成为青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2],能更好地助推太极拳通过青奥会走向世界,同时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参与到传统的体育活动中来。青奥会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青少年的身体与心理正处于蓬勃的发育期,亟须形成稳定的人格,体育在青少年的心理转型与化解心理矛盾方面有着良性的干预与调节作用。

体育是重塑一个青少年很重要的因素,体育贯穿人的一生。因此青奥会的举办可使青少年重新将目光投向体育,还可以解决青少年运动员道德失范等问题,优化青少年人才道路的选择。

在青奥会背景下,武术进入青奥会,即传统体育进入青奥会,可激发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力,可从太极拳运动的层面提升青少年的体质,为太极拳进入青奥会提供相关理论基础[3]。

一、太极拳项目进入青奥会的现实基础

(一)青奥会概述

奥运会自1984年举办以来,国际奥委会的商业战略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奥运会在发展成世界上最赚钱的体育盛会的同时,逐步背离了奥运会举办者的初衷。面对奥运会面临的诸多挑战,国际奥委会为了促使奥林匹克精神为人类的和平发展服务,为了回归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并促进其长盛不衰,于2007年7月5日,在危地马拉城举行的第119届国际奥委会全会上一致通过了创办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决议[4]。

青奥会的诞生,是为了更好地呼吁奥林匹克精神以及价值观的回归,同时与奥运会形成明显的区分。在全球青少年文化底蕴和熏陶不一致时,青奥会采取了一个特别的对策,将全球的青少年们吸引到阳光的体育运动中,使青少年成为阳光少年,使青少年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积极成长。通过青奥会展现出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以此促進全世界的青少年积极向上成长,并且在积极的青少年教育过程中进一步改变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展方向,同时使更多国家的城市能够承办赛事,淡化竞技色彩,凸显文化教育地位,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太极拳与青奥会的契合点

首先,太极拳的教育理念是培养道德高尚、富有民族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的人,这与青奥会的教育理念极其相似,两者在价值观上的契合极大地影响了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太极拳对于青少年的身体发育也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太极拳是非常好的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骨密度,增强肌肉的力量,修复韧带,对身体的强健有很好的作用,这就使得青少年身体的免疫力与抵抗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使得身体机能能够良性发展[5]。

其次,2020年,太极拳成为我国第41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说明经过多年的传承、创新、发展,太极拳已经成为影响世界的中国传统文化名片。太极拳的文化属性亟待大力发扬与创新,这需要各种有影响力的平台,包括青奥会,只有这样才能使太极拳对人类,尤其是青少年,产生良好的健康服务作用。

再次,太极拳项目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项目之一,研究太极拳项目入青奥会的发展,能促进中国武术文化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同时,利用青奥会使太极拳的武术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播,赋予了第四届青奥会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6]。

最后,青奥会长期倡导从身心和谐发展出发,将功利性淡化,注重道德修养、文化交流和学习,积极向上,无兴奋剂、性别与种族歧视,同时要时刻谨记过度训练的危害,时刻提倡教育以及节约办赛等。太极拳一直以来都秉持着天人合一、万事和谐的理念,对青少年的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等有显著的教育作用,其要求习武之人应当具备一定的自强不息的信念。由此看来,青奥会与太极拳秉持的文化理念具有相当部分的契合之处。

二、太极拳项目纳入青奥会的意义

(一)青奥会发展的多元化

青奥会除了要契合奥运会“奥林匹克主义、技能发展、幸福与健康的生活方式、社会责任、表达”的五大主题之外,还基于其本身的青少年特征,纳入了很多青少年喜爱的项目,如轮滑、攀岩、滑板,以及中国的国粹武术。武术分为四小块,太极拳就是这四小块项目中的一个。随着太极拳项目的加入,青奥会武术文化领域会更加多元化。

同时,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的重大代表之一,其蕴含的东方文化意义与价值不可小觑,这是其余武术项目无法比拟的。

而就青奥会自身而言,其是在奥运会的基础上诞生的,比赛项目绝大多数是奥运会的项目,其中源于西方的比赛项目占据总比赛项目的80%。因此,青奥会对于具有东方文化色彩的体育项目有很大的需求,能更好地实现青奥会发展的多元化[7]。

(二)青奥会教育价值的实现

青奥会的目标是将全球的青年运动员集聚起来,在青年中推广奥林匹克精神,展开对社会教育的讨论,在青年中推广体育的价值与精神,让青少年有参与感,将自身打造成一个创新的平台。青奥会本身就是奥运会组织专门为18岁及其以下的青少年单独设置的赛事,是为了挖掘青少年的潜能,让青少年充分感受到奥运会的体育精神而举办的赛事。

奥林匹克精神中的很多因素都强调了要向青少年传递良好的生活观、价值观,使得青少年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说明了青奥会对青少年的教育十分看重。

太极拳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以及特定的教化功能,包括太极拳在内的所有中国武术都有其独特的技艺及相应的教化功能。太极拳具备中国武术中的武德、义勇兼备等重大思想,其对青少年的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对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塑造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能更好地促进青奥会教育价值的实现。

(三)太极拳及中国武术的影响力

作为世界级赛事,青奥会的参与及观看的人数极为庞大,所以对于太极拳以及中国的各大武术而言,加入青奥会无疑能带动更多的青少年认识到太极拳、认识到中国武术,有助于太极拳项目在青少年阶段的普及与推广。

太极拳在2020年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功,是世界对中国文化、对传统中国武术的认可,也说明了联合国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探求,更说明太极拳在全球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包括太极拳这一拳种包含的中国人特有的传统哲学,即中国人追求平衡、和谐、友善、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中国优秀文化符号在全球的传播,可以促进全球文化的发展,进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瑰宝。

从全球范围来看,青少年教育有着共同的短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抑郁症等;青少年的身体肥胖问题以及运动不足等;青少年对文化多元的认识不足。

就我国而言,青少年的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大学生及中学生的体质差,在运动方面的耐力、力量、速度等较平均线有一定差距,肺活量与心血管的承压能力明显降低,肥胖现象非常普遍,近视率很高,总体健康水平堪忧。

家庭与学校对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与体育锻炼的重视不足。而太极拳正好在健康、体育、文化三方面有其积极的追求,其倡导的和谐发展、包容、辩证都可以相应弥补青少年在文化、心理、身体上的不足。太极拳在全球的传播可以让青少年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增进友谊,追求和谐发展,让中国武术再次走向世界,让世界各地的青少年接触到新鲜事物,进一步促进世界青少年之间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

与此同时,更好地促进了我国太极拳及更多中国武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增强了太极拳及中国武术的影响力,为太极拳以及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8]。

三、青奥会视阈下太极拳项目的发展研究

(一)太极拳项目入青奥会的现状

1.武术入青奥会现状

据了解,全世界约有1.2亿人从事武术运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4年南京青奥会期间,作为文化教育项目,我国曾举办“北京2008武术比赛”和“南京2014青少年武术比赛”。

青奥会的比赛项目均是由国际体育单项协会推荐的青少年比较热爱的體育项目。截至目前,加入武术会员国的国家已经有139个,其举办的赛事及活动包括世界武术邀请赛、世界武术文化节、武术世界杯比赛等。同时各大洲际综合性的运动会上也增添了不少的武术项目。

并且,武术自身就具有极大的魅力和吸引力,加之在孔子学院推行的各种武术文化等,武术在全球范围内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许多国内外青少年已经加入中国武术的学习队伍中来,其中太极拳更是尤为受关注与喜爱,这也为太极拳加入青奥会打下了稳定的基础[9]。

2.太极拳入青奥会现状

太极拳项目在2020年1月8日迎来了历史性的突破,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会议将武术列为第四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这是武术首次成为奥林匹克系列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第四届青奥会将在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举行,太极拳项目作为武术重大代表成为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为实现力争武术项目早日进入奥运会的战略任务迈出了坚实步伐,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正所谓“习武先习德”,中国武术都具有一定的武德精神以及自强不息的精神,这和青奥会一直以来宣扬的对青少年产生教育作用的观念匹配。

由此,青奥会与太极拳乃至中国武术才能够真正实现文化交融。

(二)太极拳项目入青奥会发展对策

一直以来,我国都希望能使中国武术走进青奥会,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太极拳要在青奥会中引起重视,赢得人们的青睐,必须遵循青奥会的相关项目要求,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具体的参赛形式、手段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

因此,笔者从确定太极拳加入青奥会的形式、确定太极拳比赛的规制、培养路径以及力争更多的社会支持等角度提出青奥会视域下太极拳项目的传播与发展对策。

1.以促进青少年发展为导向明确太极拳入青奥会形式

中国的武术博大精深,种类颇多,就太极拳而言,其具有不同流派、拳架以及拳术,其拳术又可分为杨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和式太极拳等。因此,面对种类如此之多的太极拳,想要更好地加入青奥会就务必要明确其加入形式。

同時,对于青奥会而言,参赛选手均为14~18岁的青少年。太极拳和体操有着相似的地方,均适合年龄较小的选手,更能激发潜能,发挥较高的水平。青奥会旨在号召青少年参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为达到更好的呼吁效果,可以世界各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导向,明确太极拳在青奥会中的比赛形式,选择太极拳参赛形式时可以偏向于更具有竞技效果的拳术。

2.以培养人才的理念确定太极拳入青奥会赛制

太极拳属于难美性、表现性的运动项目,根据青奥会武术的竞赛规则与赛制,需要明确选手在太极拳比赛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章制度,确保公平公正,尽量做到量化与标准化。

首先,在太极拳比赛中,采取累计具体扣分制度,即对参赛选手所展现的动作评分,参赛者每出现一次错误累计扣一分。

其次,应当对整套太极拳的演练进行评分,这隶属于比较法判断出的。

最后是对整套太极拳的难度系数进行评分,同时若有其他特色部位的扣分、加分现象,应当进一步地斟酌与量化。而由于青奥会锦标主义的逐步淡化,确定太极拳的比赛规制时,应当以展现青少年的精气神与整体性为主,要减少高难度动作的出现,有助于提高比赛的观赏程度。

3.以衔接社会需求的思路优化培养路径

完善青少年太极拳培养体系,培养专业化人才,规范青少年武术培训机构的资质,严格把控教练从业资质,严把入口关,以此提高教练门槛与专业水平,保证培训质量。青少年太极拳培训应该与社会对创新型体育人才与高水平运动员的要求密切联系,增强青少年运动员的赛练能力,在青少年太极拳人才培养上做到家—校—社三方联动,培养高素质专业化人才,将青少年阶段的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同时针对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促进国与国、国与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契合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要求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太极拳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方面对青少年进行普及,做到文化理念与训练实际相结合,向世界宣传完整、系统的太极拳文化。

4.以促进青奥会发展的视野力争社会支持

加强顶层设计,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武术的分支,政府和体育部门应大力重视和强化相关政策的引领,以此为导向,为青少年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提供优质平台,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引领、学校配合、学生积极的良性发展体系。

同时,太极拳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以及媒体等的支持。当前,我国的全民健身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随处可见大量的中老年健身爱好者在早晚连续练习着各类太极拳[10]。相比之下,青少年却尤为少见。因此想要更好地发展我国的太极拳,务必要增强其影响力,让更多的青少年积极主动地加入学习、传播太极拳的队伍中,让更多的青少年支持太极拳赛事,为太极拳项目在青奥会中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5.以促进多元融合的目标营造民族传统文化氛围

武术作为一种东方主导且历史悠久的文化符号,要想突破当下的形势与局面,实现全面传播的目的,必须具有快速有效的传播形式。青奥会筹办初心即在促进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推动青少年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助推世界青少年体育发展,致力于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

因此,在国际方面应抓住良机,在此基础上加强宣传,拓宽传播路径,从不同角度入手,用不同的载体,使传播效果最大化,实现资源互通、资源共享,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传递中国力量的同时增强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要充分尊重世界各国文化的差异性,打造多元融合平台,积极营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鼓励更多人参与其中,打造良性发展体系,促进世界文化大繁荣。

四、结语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瑰宝,经过多年发展与创新,太极拳作为一个武术运动项目长盛不衰,并在2020年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青奥会背景下成为影响青少年人格塑造与身体成长的一种有氧运动。青奥会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传播平台,在此背景下,太极拳一定可以成为影响全球青少年成长的一项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 刘丽芳.武术进入青奥会的可行性和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4,11(3):18-20.

[2] 中国武术成为2022年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J].少林与太极,2020(1):70.

[3] 史新闯.青奥会视角下的河南武术产业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1):181-183.

[4] 马晓强.青奥会背景下青少年体育教育研究[J].青少年体育,2020(7):32-33.

[5] 张世昌.辉煌的智能太极拳[J].中华武术,2021(9):41-43.

[6] 常莹莹,李晓栋.“全人类种族平等观念”传播之催化剂:青奥会[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1,20(8):64-69.

[7] 马思恩,杨敢峰.青奥视阈下武术入奥“再出发”的审视与反思[J].武术研究,2021,6(4):16-19.

[8] 区雪儿.善于顺势而为勇于逆流而上直面挑战,行稳致远:访广东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王二平[J].中华武术,2021(4):17-21.

[9] 杨赛男.浅析武术首入2022年达喀尔青奥会对后续入奥的启示[J].武术研究,2021,6(1):51-57.

[10] 刘玉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建设中弘扬太极拳文化问题探析[J].焦作大学学报,2022,36(3):37-40.

作者简介 王鑫,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运动体育学。

猜你喜欢

青奥会中国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中国武术“元问题”的历史思考——《中国武术思想史》评析
中国武术有哪些派别
青奥会对中小学运动会改革的启示研究
青奥会自来水保供工程管道穿越滁河的防洪评价
青奥会研究若干重点领域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