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对音乐一直充满着热情
——访四川交响乐团巴松首席宋东瑜

2022-12-27张明翰

乐器 2022年12期
关键词:巴松交响乐团交响乐

文/张明翰

巴松(basson),俗称“大管”,作为交响乐和室内乐的常客,以其“次中音”“低音”的稳固输出,成为木管家族中固守色彩根基的灵魂。每当深沉的音色响起,仿佛耳边飘来陈年风干的木香;独特的器乐构造,让每次演奏都变成一段牵肠挂肚的倾诉;岁月沧桑、如泣如诉、英雄暮年、仍见风骨,这就是“巴松”给人带来的乐之体验。

不久前,笔者采访了四川交响乐团巴松首席宋东瑜,通过“巴松”分享他与“音乐”的故事。

关于对音乐的热爱

笔者:作为一名资深的演奏家,这些年来,您对音乐的热爱,是否有些许的改变呢?

宋:您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我觉得改变一定是有的。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即便是一个金属的器物,尘封时间长了,表层一定会有所氧化。我相信热爱也是如此,曾经的热爱,有曾经的温度,多少年过去了,这个温度有可能下降,也有可能升高。

笔者:您现在对音乐的温度是“升高”了还是“下降”了?

宋:我一直都充满着热情,至于热爱的温度升高还是下降,我自己察觉不到,但随着年龄的变化,对同一个事物的理解,的确每当时间过去之后,都会让我感到有所不同,但心里对音乐的热爱是拦不住的。

笔者:您能说明您这样热爱的原因或理由吗?

宋:说明理由的确不太容易,因为我从没按有理由所说的那样产生今天的热爱。

热爱不需要理由,可能就是最开始与它相遇时的那一份触动。相处久了(与音乐),应该就变成今天咱们所说的“热爱”,我想我能给出最确切的回答,那就是音乐让我找到自己,我想这应该就是“我的热爱”。

笔者:您是否享受现在的工作?

宋:我非常享受现在的工作状态,音乐是我喜欢的事情,能把它作为自己赖以为生的职业,这无限幸运。现在,在四川交响乐团,这就是我的家,团里领导、业界前辈、身边同事对我都非常支持,这样的气氛更易于我们彼此共情,交响乐需要大家的共情来融汇情感,迸发力量,营造共鸣。

关于“巴松”

笔者:非常羡慕您现在这样的工作状态,反观曾经的过往,如果再有一次选择的机会,您还会选择演奏“巴松”成为您生活的全部吗?

宋:就我个人而言,虽然喜欢、热爱,但这并不等同“热爱”就是生活的全部。平常我也会与朋友一起出去郊游,有时也很怀念曾经和同学打台球,或是在电视机前玩实况足球游戏的那些日子。

笔者:通过丰富的业余生活,是否对您的音乐思维有所滋养和升华呢?

宋:对的,有了更多的经历、体验,才能有更多的思索、感悟。音乐本就抽象,更需要人情感世界的注入。选择“巴松”其实在最开始时,是被它的外表所吸引,因为巴松的管体像是古代战船的炮管一样,给人一种很酷的感觉,在听了巴松的音色之后,就是“秒爱”了。

笔者:您会推荐巴松给想选择一门乐器学习的朋友们吗?

宋:当然!首先因为我本人非常热爱,所以向大家强烈推荐。其次,巴松的音色在众乐器中属于“蓝海领域”,有极大的被开发价值。目前,巴松还是受多方面的影响仍处于冷门状态,并未在音乐市场上广为人知,形成像“钢琴”这样广泛的影响力,远的不说,在交响乐的家族中,“巴松”的知名度一定程度比不上同为双簧器乐的“Oboe”(双簧管)。即便是这样一种情况,我仍坚持我的推荐,因为“巴松”的音域给予音乐表现力有很大空间,高、中、低三段音区的音色都极具表现力。除此之外,“巴松”演奏爵士风格的曲目也很有特点,只不过这样的曲目较少,广大听众日常也很少见到“巴松”的影子。所以,“巴松”作为冷门乐器,不仅因它是舶来品,还因为它在古典乐发达的西方国家,也处在一个不强眼的位置。

笔者:对于正在学习“巴松”的青年朋友们您有什么建议吗?

宋:把内心放简单,每日练习不要忽略最基础的训练,这对演奏技巧提升有很重要的作用。

笔者:能跟我们谈谈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吗?

宋:训练是一个长期坚持后才出现效果转化的事情,三言两语不太说得清楚。但我经常会跟正在学习“巴松”的孩子们强调要注意三点“松、气、慢”。“松”是身心的松弛,在这样的状态下才能积蓄能量,在演奏中让自己收放自如;“气”是用气演奏,而不是用力演奏。由于管乐基本都是簧片发声的乐器,强有力的气息是让簧片震动的核心动力;“慢”是训练中要重视慢速练习,因为放慢下来我们才能关注细节。我见到很多的学生,快速演奏的时候看起来貌似十分娴熟,可当把速度放慢2倍,就出现音不准、不稳的情况,这足以见证慢速练习是很长功力的。大师级的录音作品之所以被人称赞,原因是他们的演奏,往往在被放慢播放时仍能听到大师级的音准、音质。因此,细节决定了品质。

关于“海外求学”

笔者:我了解到,您出国后先后到新加坡和德国继续充电,能给大家分享一下,出国求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宋:最大的困难是在国外的生活,尤其在德国期间,你会发现在一个不熟悉的地方,做一件不熟悉的事情,你会感到十分的无助。

笔者:您举个例子?

宋:去德国之前,我基本不怎么下厨,吃饭要么是爸妈照顾,要么就是食堂,要么就在外订餐。但到了德国,为了节省开支,我开始学着自己做饭。有一回,做炸薯条,我把切好的土豆条放到滚烫的油锅里,由于疏忽了土豆上面还有水,那场面真的可想而知。所以,人生是一场修行,我发现,每一天都在学习,不去多学习,不去丰富自己,有的时候一件小小的事情就能把你压垮。

笔者:反观曾经您的学习经历,在国内的学习与在新加坡、德国的学习有什么差异?

宋:在国内,老师给我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让基本功很扎实,但到了新加坡那边的专业老师又把一些问题给做了纠正,比如音准方面的把握、古典乐派与浪漫乐派一些重音、节奏长短的演奏处理。我想这个有点像是做雕塑,开始的时候做加法,在新加坡的这个阶段是做减法。然而,当我到了德国之后,反倒是学到一些有关于交响乐演奏、室内乐演奏的实用技巧。我想这个可能跟他们的音乐氛围、社会背景有关,他们更注重协作,注重从整体的角度去调整个体的问题。德国人的音乐非常严谨,所以这种严谨应该来自于他们的“协作”社会文化。当然,上面所说的都是我个人的学习经历,这一切还得感谢曾经教导过我的老师,让我有很好的基础,在每一个阶段都在上台阶,没出现过巨大的训练反复。因此,我的一些感受,仅作为我自己求学经历的一个分享吧。

笔者:总结在国外的学习,让你最有触动的是什么?

宋:让我比较惊异的一个情况是,在德国的演奏教学中,他们不以声音演奏得有多强而定成败,更多的是以声音演奏得有多弱而定高低。我在学习过程中真的发现,将声音演奏得很强,并非难事,拼得也就是谁的声音更大。然而,弱下来真的非常难,弱下来且演奏清晰、音准节奏准确,这就更难了。我刚开始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训练时,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发不出声音,原因是我没有经过这样弱奏式的训练,在机能方面一直处于一个比较紧张不松弛的状态,这样的状态很影响演奏发挥的弹性,甚至是技术上很容易达到极限。所以,弱奏在德国的教学之中是重要的一种训练方式。在德国求学期间,我也观摩过多个顶尖交响乐团,发现他们居然可以在合奏的时候演奏得非常弱,弱得非常整齐,且大家在弱的时候依然能保证超高的演奏质量。

笔者:听说德国文化会对细节非常地仔细,这个是否有深刻的体会。

宋:是的,这个我深有体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演奏4/4拍一个占3拍时值的音符时,如果时值演奏得不准确是会被严厉批评的。在德国,音准和音的时值必须绝对准确,如果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是会被上升到一个学习态度的层面。

笔者:对于您来说,还有哪些是很帮助到您对音乐认识、演奏造诣有所提升的?

宋:是和不同的指挥合作,因为每个指挥对同一个音乐作品都有不一样的理解,所以他们的乐曲处理手段、乐队调整方法会有很大的不同。我感觉跟不同的指挥合作,就好像是翻阅一本音乐的书籍,因为他们不只是有谱面能呈现的那些记载,更多是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能让我跟随他们的视角再度认知、了解曾经熟悉的那些曲目,更加深了对曲目的品读。

关于欣赏古典音乐如何入门

笔者: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有很多听不懂古典音乐的朋友们,他们想入门古典音乐的欣赏,您有什么建议吗?

宋:音乐像是万花筒,每个人就好像多棱镜,不同的多棱镜就会折射出不同的花环。所以只要你觉得是好听的音乐,你就多听,仔细听。多听你会有感,品出里面不同的味道,当你开始追溯这些味道是如何产生的时候,你就开始了解了作曲家、作品风格、乐器、旋律、和声等等跟音乐相关的事情。所以,古典音乐只不过是众多音乐种类当中的一种,把欣赏古典音乐作为一种爱好是很好的,但千万不可把它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标签。

笔者:您能推荐几部跟“巴松”相关,对于巴松来说比较重要的交响乐作品吗?

宋:“巴松”在交响乐作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伴奏和独奏的作用,许多作曲家都为巴松谱写了非常精彩动听的大段独奏旋律,如柴可夫斯基的第五、第六交响曲,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火鸟组曲》,肖斯塔科维奇第七,第九交响曲,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天方夜谭组曲》等等,这些作品都可以听到“巴松”的声音,这些作品的画面感很强,具有很好的代入感。

笔者:好的,谢谢!相信您的这些推荐会让有兴趣了解西方古典音乐的朋友们对这种类型的音乐建立起深刻的印象。

关于四川交响乐团

笔者:另外,想跟您了解一下,您所在的四川交响乐团目前的发展情况。四川是巴蜀之地,有很浓厚的地域文化。四川交响乐团是如何做到将西方古典音乐与本土特色文化相融合发展的?

宋:如您所说,西方古典音乐作为舶来品,其音乐理论、音乐成果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都是我们发展民族特色音乐道路上的创作财富。四川交响乐团非常重视原创音乐作品,其中交响组曲《上善蜀水》及原创大型交响组曲《红色丰碑》分别入选2016、2018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尤其在2020年复排了大型民族歌剧,黄继光的故事《同心结》。这些都是川交利用西方古典音乐的艺术形式,深度挖掘了四川本土文化、弘扬红色革命精神的杰出创作成果。

笔者:您对喜欢音乐的朋友们有哪些寄语呢?

宋:希望大家能从音乐中得到力量,感到快乐!

猜你喜欢

巴松交响乐团交响乐
《魔法交响乐》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巴松在交响乐中的作用
交响乐团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上海交响乐团举办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经典音乐会
美妙的交响乐
对巴松音色和音乐表现形式的研究
寻找歌剧制作及演出的“新常态”模式——从上海交响乐团版《唐璜》说起
浅谈巴松管演奏的口型技巧与气息运用
交响乐演绎经典电影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