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筋骨平衡理论探讨调节生理曲度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2022-12-27刘洋于梦雅梁原浩彭盛昕肖文珊刘垒

颈腰痛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颈型曲度充气

刘洋,于梦雅,梁原浩,彭盛昕,肖文珊,刘垒

(1.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济南 250101;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山东济南 250014;3.潍坊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山东潍坊 261053;4.滨州医学院康复医学院,山东滨州 256603)

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最早期表现形式,是由于颈椎长期受到劳损,引起颈项部疼痛、肌肉僵硬为表现的一系列综合征[1-3]。牵引是治疗颈型颈椎病的常规方法[4],但存在如组织损伤、不便操作等弊端。本研究探讨通过新型便携式可调控充气装置,调节生理曲度、纠正椎间组织受力不均,使颈椎生理曲度及解剖关系正常。以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性、高效性的新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山东省千佛山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其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4~65岁。入选标准:①符合《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学》中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②治疗前2周未接受相关药物治疗;③受试者同意参加本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孕期妇女、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脏器衰竭、精神障碍等不符合治疗标准者。

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以便携可调控充气装置(专利号:ZL 2012 2 0455425.8,实物外观见图1)纠正颈椎生理曲度;对照组30例,以颈椎持续机械牵引治疗。实验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1~62岁,平均(38.57±13.51岁)。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8~60岁,平均(38.22±13.76)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图1 便携可调控充气装置示意图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采用便携可调控充气装置,使弧形力作用于颈椎后方,以纠正颈椎曲度,并在装置的软垫里放入热疗器,增加颈部的血液循环,每次治疗30 min,2次/d,15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传统悬吊式机械牵引,牵引力6~12 kg,30 min/次,2次/d,15d为1疗程。两组均辅以颈项肌康复锻炼及日常生活预防性指导等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患者治疗前后进行以下指标观察:(1)在X线侧位片上,使用Borden氏测量法测量颈椎生理曲度;(2)采用VAS评分和PPI评分进行疼痛评价,采用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进行颈椎功能障碍程度评价。

1.4 疗效评价

参照国家中医药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①冶愈:症状消失、体征消失、活动自由并恢复正常;②显效:体征消失、活动不受限制,仅感到疼痛或不适;③好转:症状得到改善、疼痛减轻、活动轻微受限制;④无效:症状无减轻者。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x2检验作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椎曲度均显著改善,颈痛程度和颈痛强度均显著减轻,颈椎病相关症状也均显著改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实验组治疗后的颈椎生理曲度、颈痛程度和强度、颈椎病相关症状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比较

总体疗效方面,实验组痊愈8例,显效13例,好转7例,无效2例,有效率93.3%;对照组痊愈4例,显效11例,好转11例,无效4例,有效率8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在筋骨平衡理论中,“筋”和“骨”代维持着颈部的静态平衡[5-6],筋束骨,骨张筋,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肌肉和骨骼在动态平衡状态下相互协作。颈部的筋—即颈部肌肉、韧带,为颈部灵活多向的运动起到了重要作用,且颈部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穿过(如颈总动脉、椎动脉、颈丛皮支、迷走神经、副神经),起到保持头部血供与营养、传递神经冲动以及对身体的各项机能等作用[7]。颈部的骨—即颈椎、胸椎的上部,上下连接。颈部的筋与骨相互配合,才能保证头部的各种运动,保持人体正常运转,头部的血运供应。而颈型颈椎病则正是筋骨失衡所致[8]。根据正常的生理需要,颈椎中存在一定的弯曲度,生理弯曲可以缓冲震荡,减轻重力的影响,并避免对大脑和脊髓的损害[9-11]。颈型颈椎病的症状一定程度上是由于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所致,因此,如何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成为改善其症状的重点。

本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分别经传统机械牵引和便携可调控充气装置治疗后,颈椎曲度均显著改善,颈痛程度和颈痛强度均显著减轻,颈椎病相关症状也均显著改善(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有临床治疗价值。但实验组治疗后的颈椎生理曲度、颈痛程度和强度、颈椎病相关症状的改善程度和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便携可调控充气装置的疗效更好。其中,传统机械牵引是一种垂直于地面的轴向牵拉,无法针对不同生理曲度、症状、阶段进行治疗,且使用不便、牵引仪器较大,患者无法单独操作使用。本研究使用的便携可调控充气装置,患者可自行操作,用气泵给气囊充气,气囊扩张并将患者颈椎向前推移,逐渐恢复“前凸”的颈椎生理曲度。气囊的充盈是在恢复颈椎生理弧度的前提下,使每个椎间隙均得到均匀拉伸,从而减轻椎间盘的压力负荷,改善关节突、关节错位,恢复颈椎生理排列。该方式不仅对“骨”有复位的作用,椎间隙的扩大还解除了对血管、神经的压迫,明显地松弛后颈部肌肉、韧带,使其恢复原有的形态和功能,缓解肌肉僵直、紧张状态此外,软垫中放入热疗装置,温热的外环境增加了软组织的血液循环,加速了肌肉、血管的新陈代谢,减少了局部炎症因子,从而减轻对神经末梢刺激,减轻了疼痛。便携式可调控充气装置使“骨”复位,“筋”伸展,恢复颈椎的动静力平衡,促进了颈部筋骨平衡的恢复。

综上所述,便携式可调控充气装置对治疗颈型颈椎病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颈型曲度充气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充气恐龙
为什么汽车安全气囊能瞬间充气?
让充气城堡不再“弱不禁风”
颈椎不宜太直
颈椎病颈腰椎两曲度与胸椎跷跷板的关联性探讨
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36例的临床探讨
站立位与卧位X线摄影对腰椎曲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国内外非充气轮胎的最新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