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突关节横截面积与退行性颈椎滑脱的关系
2022-12-27李志军丁韶龙周强
李志军,丁韶龙,周强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关节外科,河南三门峡 472000)
退行性颈椎滑脱症(degenerative cervical spondylolisthesis,DCS)是以颈椎前移或滑脱为特征的病理状态,文献报道的发病率达5.2%~11%[1]。DCS多发于中段颈椎,发病原因涉及到周围韧带松弛和关节退行性改变[2]。DCS可引起颈枕部疼痛、脊髓型颈椎病或神经根型颈椎病等相关临床表现,症状轻者可采用保守治疗,影像学上存在颈椎不稳和/或脊髓压迫保守治疗无效者,常需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3]。既往研究显示,垂直侧位和屈伸位侧位X线片是检测DCS、评估不稳定性和评估脊柱序列的重要方式[1]。MRI对退行性疾病的高灵敏度在颈椎退性病变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有文献描述DCS与腰椎退行性滑脱一样,存在关节积液、肥大和滑膜囊肿[4],但国内较少见相关报道。本研究观察了关节突横截面积与DCS的关系,旨在为DCS的MRI诊断和病情评估提供数据参考,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20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以颈痛为首发症状,伴或不伴根性症状;②年龄>18岁;③患者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②先天性椎管狭窄、脊柱畸形者;③合并多发性硬化等脊髓变性疾病;④合并脊柱结核、脊柱外伤者;⑤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影响颈椎曲度者;⑥既往有颈椎手术史者;⑦有MRI检查禁忌证,如心脏起搏器、神经刺激器、人工瓣膜、磁性血管支架、食管支架、人工关节及幽闭恐惧症者;⑧精神疾病患者或老年痴呆、血管性痴呆患者。共纳入患者207例,其中男99例,女108例;年龄26~86岁,平均(58.13±13.47)岁。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片和MRI检查,在MRI检测T2加权轴位图像进行小关节横截面积测量,图像进行数字化,并使用Centrity Enterprise Web v2.1(GE Healthcare)进行查看,使用软件中的数字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小关节面积通过每个层面将小关节平分的轴向图像计算,通过数字测量工具勾勒出每个层面的左右两侧,完全勾勒出来后,用数字测量工具计算面积,见图1。左、右两侧关节突面积相加得到总横截面积(total facet area,TFA),通过左、右侧小关节面积的差值除以最大小关节面积计算相对小关节面积差,从而得出不对称性测量值,称为小关节不对称因子(facet asymmetry factor,FAF),采用“%”表示。采用Taillard法通过X线片测量C3~C7水平的颈椎矢状位滑移程度,矢状位滑移>2mm判定为椎体滑脱。
图1 梯度回波轴向MRI显示的C3不对称小关节肥大与小关节区勾勒示意图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ROC曲线确定识别FAF预测的最佳截断值,影像学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验证两个连续变量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颈椎滑脱和FAF截断值
207例中检出C3椎体滑脱41例,其中前滑脱28例,后滑脱13例;C4椎体滑脱43例,其中前滑脱29例,后滑脱14例;C5椎体滑脱4例,其中前滑脱1例,后滑脱3例;C6椎体滑脱3例,均为后滑脱;所有椎体滑脱均为单节段滑脱。鉴于C5和C6椎体滑脱例数太少,本研究重点观察了C3和C4椎体滑脱与FAF的关系。AUC显示,FAF预测C3和C4椎体滑脱的最佳截断值为25%。
2.2 C3椎体滑脱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C3椎体前滑脱28例,后滑脱13例,无滑脱166例。C3椎体前滑脱、后滑脱和无滑脱患者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滑脱和后滑脱患者的年龄、TFA均显著高于无滑脱患者(P<0.05),前滑脱患者的FAF、FAF≥25%比例均显著高于后滑脱和无滑脱者(P<0.05),见表1。相关性分析显示,C3椎体TFA与年龄呈正相关(r=0.403,P<0.001),见图2。
表1 C3滑脱患者临床资料
图2 C4椎体TFA与年龄的相关性
2.3 C4椎体滑脱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C4椎体前滑脱29例,后滑脱14例,无滑脱164例。C4椎体前滑脱、后滑脱患者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滑脱患者的年龄、TFA、FAF及FAF≥25%均高于无滑脱者(P<0.05),后滑脱和无滑脱患者的年龄、TFA、FAF、FAF≥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C4椎体TFA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387,P<0.05)。
表2 C4滑脱患者临床资料
2.4 C3和C4椎体DCS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和FAF与前滑脱显著相关(P<0.05);TFA与C3椎体前滑脱和后滑脱均相关(P<0.05),与C4椎体前滑脱无显著相关性(P>0.05);FAF≥25%与C3和C4椎体前滑脱均显著相关(P<0.05)。见表3。
表3 C3和C4椎体DCS的多因素分析
2.5 FAF预测前滑脱的临床价值分析
FAF≥25%预测C3椎体前滑脱的符合度为83.09%,预测C4椎体前滑脱的符合度为86.96%,见表4。
表4 FAF≥25%预测前滑脱的临床价值分析(%)
3 讨论
颈椎是人体脊柱中最复杂、精密的节段,兼顾灵活性和稳定性,是退行性病变最容易被累及的节段,但目前临床对DCS重视度不够,研究报道较少。既往研究显示,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行卧位、轴位影像学检查可出现与退行性滑脱相关的特征性变化,包括滑膜囊肿、小关节肥大和小关节积液等[5-6],在MRI或CT上识别这些特征性变化,有助于医生获得直观影像,以早期鉴别诊断脊柱滑脱,但对DCS的研究报道较少。
既往研究认为,与腰椎滑脱相比,DCS发病率较低[7]。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DCS发病率并不低,在老年人群中更为普遍[8]。DCS的诊断主要依赖于颈椎侧位片,多数文献将X线片上椎体滑移距离>2mm作为判定DCS的标志[9-10],本研究也以此作为诊断DCS的标准。本研究显示,DCS患者年龄高于非DCS患者,小关节TFA高于非DCS患者。此外,本研究显示,DCS主要在C3和C4水平,C5和C6椎体滑脱患者较少,与既往文献报道一致[8-10],这可能与颈椎中段活动度较大有关。国外研究显示,颈椎X线上退变可见于C3~C7范围,C2~3罕见受累,随着年龄增加,下颈椎退行性疾病发生风险增加,运动范围每减少1.2cm,邻近节段滑移范围增加0.8mm[11]。对腰椎滑脱的研究显示,骨赘和小关节肥大是对不稳定节段的适应性改变,具有增加稳定性的作用[12]。综合上述研究和本研究结果,提示随着年龄增长,下颈椎退变性增加、活动度减少,上颈椎应力增加,从而导致矢状位的异常平移,这种过度活动导致颈椎中段关节突关节的应力增加,出现关节突肥大。
对退行性颈作滑脱患者的系统回顾结果显示,51%的患者表现为颈痛,22.5%的患者表现为神经根病,63.7%的患者表现为脊髓型颈椎病[13]。如不能正确认识颈椎矢状面不稳,可能低估DCS发病率。本研究证明,单侧小关节肥大与C3和C4水平DCS相关。既往研究显示,腰椎不对称小关节肥大可预测腰椎退行性滑脱的存在,防止临床医师忽视腰椎滑脱导致的背部和神经根性疼痛[14]。本研究结果提示,颈部小关节不对称肥大的存在提示可能存在单节段DCS,有助于临床进一步了解MRI征象和颈痛与神经根症状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