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干预模型的构建及实施
2022-12-27李元薇崔树军任永友
○李元薇 崔树军 任永友
2022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创下了历史新高,但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稳就业”“保就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国家“六保”“六稳”的重中之重。
目前,全国高校均开展了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工作,但是如何有效矫正毕业生就业中出现的不正确抉择以及调适焦虑心理问题缺乏认真的思考和深入的研究,更谈不上积极可行的有效举措[1]。同时,各高校虽然在课程设计中均包含职业生涯规划,但是通过前期调研和文献研究发现,高校毕业生仍然对自我未来职业生涯不够明确清晰,相关课程、讲座、团体活动等需求较大。
因此,本文试图针对大学生就业的实际情况,从职业指导的角度,以认知重构、心理干预、行为矫正的形式,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心理干预模型,从而全方位、立体化地缓解就业焦虑,以期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能够有比较清晰的职业规划和理性的就业预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大学生培养科学正确的就业心理,缓解择业就业出现的焦虑症状。
一、相关研究综述
职业规划最早出现于美国。早在1908年,美国“职业指导之父”弗兰克·帕森斯根据年轻人失业情况成立了首个职业咨询机构,对其进行就业帮助[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职业规划也有了不同的理解,逐渐催生出“职业生涯规划”这一名词。它通常指个人在进行自我评估与认识的基础上,对职业目标进行设置的过程,人们需要对自我价值及能力有正确的认识,同时需要考虑外部社会环境因素来进行工作安排的规划。
职业规划是以三大要素为依据——职业定位、目标设定、通道设计——对职业进行持续的规划[3],是个人和组织的结合,并根据时代特征,结合自己的职业取向,全面分析、权衡个人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在衡量、分析、总结个人职业生涯主客观条件的基础上,确定自己最佳职业目标,并对实现这个目标进行有效的安排[4]。通过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精确地评价个人的目标和状况,精确地定位职业方向,根据既有成就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发现新的事业机会,提升事业竞争力。
在国外,关于焦虑的研究已相当成熟。就业焦虑是指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时,由于感知的就业压力,会产生紧张、哀愁、忧虑、烦躁等一系列消极情绪体验,从而逐渐丧失个体安全感,形成一种情感上的动荡[5]。最常用的调查问卷和量表是《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皮尔伯格等人编写,用来区分短期的焦虑状态和人格中固有的焦虑特质,为专家和临床医师在不同科学研究领域对焦虑的研究提供了帮助,同时也极大便利了在临床实践中对焦虑的评估[6]。美国杜克大学Zung(1971年)编制的信度和效度都比较高的焦虑自评量表(简称 SAS),被大量使用[7]。同时,国外学者提供了一系列可供参考的经验,以研究就业焦虑的对策。比如,Lazarus(1984)提出了团体治疗理论,在就业焦虑干预中引入了包括松弛疗法、系统脱敏等在内的团体辅导,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8]。
但是,国外学者对大学生就业焦虑缺乏更深层次的分析和探讨,很少以毕业生群体为研究对象。我国在对于学生整体就业焦虑问题的研究上更加充分。张玉柱[9]提出了一种以自信训练、放松训练、认知改变等为核心的大学生就业焦虑心理教学方案,发现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小组以团体的形式进行心理咨询,能有效地减轻甚至消除就业焦虑。
二、实施过程
主要通过尝试对学生进行知、情、行三方面的调节,也就是认知重构、情感调节、行为干预,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个人职业生涯,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情绪情感问题,以及通过认知和情感调节将矫正性体验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目的。该模型具体内容如下。
1.职业生涯规划的设计与实施。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计属于对学生认知层面的调整和重构,在这一维度主要完成以下内容。
第一,完善职业规划课程内容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形成适合本校学生的内训教材和活页式教材。
内训教材课程既包括专业、职业方面的基础知识,又包含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学生就业和创业方面的技能、技巧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此外,在授课过程中,各授课教师也适当增加了职业能力测评内容,学生可根据个人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
第二,优化课程结构,辅导员通过主题班会完成从大一到大三分阶段、全周期的实践育人形式。
各班级辅导员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对自身的职业角色有一定的认知,初步建立职业意识,坚定自身的职业定向。具体内容包括认识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理解职业认知、职业定向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求职者前期工作等内容[10]。循序渐进,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和具体实践实现对感性认知的提升。具体而言,“认识自我”要求学生通过单元内容的学习,科学认识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价值观;“理解职业认知”通过讲授相关职业的从业要求、职业类型、职业范围、职业特征等,进行岗位分析,了解不同职业岗位对于职业技能和素质的要求;“职业生涯规划实施”让学生知晓怎样根据职业环境内在因素变化来调整所学内容,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文案的写作方式。针对毕业班,开展“职场情商培育”“法律风险防范”两项内容。情商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们在职场上提高应变能力,打下扎实的职场功底。在防范法律风险方面,通过普及劳动合同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们能够对求职中的陷阱进行辨别,有能力对劳动争议进行预防和应对,在关键环节能够拿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武器[11]。
2.大学生就业心态调适。
第一,进行就业焦虑团体心理辅导,形成《“认识自我,放飞梦想”降低就业焦虑》团体活动方案。
通过调查问卷对毕业生的基本就业状况进行调查,确定学生的基本就业状况,招募毕业生形成团体,通过量表《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问卷》[12]《SAS焦虑自评量表》对成员进行焦虑程度前测后测,了解他们的焦虑现状以及活动后团体成员焦虑状态。团体设置为封闭性、结构性、成长性小组。制定以下团体活动内容。
表1 团体活动安排表
表2 毕业生焦虑状态统计表
如上表显示,在活动实施前,被测学生的焦虑均分为42.472,明显高于国内常模 37(P<0.05);活动之后平均分为33.186,低于全国常模;焦虑总体检出率为28.33%,活动之后,总体检出率为13.33%,且重度焦虑的学生人数为0,说明焦虑水平明显下降。
通过表3可以了解到,目前,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中得分最高的是缺乏就业支持,其次是认为就业竞争压力大,得分相对较低的是自信心和对就业前景的担忧。
表3 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统计表
第二,整合学院心理健康发展中心师资队伍,安排针对毕业班学生的专题个体心理辅导。
学生通过线上APP可以跨校区完成个体心理辅导,通过线上线下资源完成就业心理调适,一个咨询周期基本在4—5次,同时注意识别和评估前来咨询学生的心理危机程度,确保学生在校的安全稳定。
本文通过安排专家督导,确定以下工作原则:第一,关系建立。也就是说需要建立一个稳定、安全、抱持的环境,并且双方能够产生持续的相互尊重和信任。在就业心理辅导开始时,咨询师采用倾听和无条件关注的方式对学生表示出真诚的关心,对学生陈述的问题进行认真倾听并表示尊重。第二,目标澄清。前来寻求就业心理辅导的学生,往往都带有大量对就业问题的描述以及负面情绪,咨询师不能被这些问题情绪裹挟,时刻要对“教练目标”保持清醒的头脑。比如,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求职时发现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反而找到一份比自己更高薪、更体面的工作,心理不平衡,找到咨询师抱怨。咨询师在进行心理辅导时,可以提问学生:“你想要什么?为什么这个这么重要?你怎么知道自己已经得到了?我们本次咨询只有50分钟的时间,你希望带走的价值是什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走出情绪误区,澄清自己求职的初心。第三,资源挖掘。明确了学生想要达成的目标后,实现目标就需要挖掘身边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人们已具备他们需要的所有资源,咨询师只需要采用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挖掘资源即可。比如,咨询师说:“假定1年后,你的目标都实现了,那是因为你现在做了什么呢?”通过时间维度上的提问,让学生跳出当下的困惑,从问题解决后回看当下的选择中寻找资源。第四,行动计划。当学生明确了解决问题的资源方法后,最重要的就是要落实行动。在这一环节,咨询师要做好跟进和检视。比如,提问:“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始行动呢?”“一周内能完成吗?”“完成后可以跟我聊聊感受吗?”当学生将行动计划具体到每个时间节点,并向咨询师及时反馈,就能帮助其更好地实现目标。第五,结束辅导。在这一环节如果能对前来辅导的学生进行“赋能”,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对学生的积极投入表示感谢。其次,对学生的优点进行赞赏。最后,对学生表达信任和祝福。结束时的赋能能进一步激发学生信心,促进行动。
3.就业行为训练与干预。
第一,利用大三就业指导周,对全体学生进行实战就业指导。
特别是,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价值观;要使学生对现有就业政策、就业程序和相关条款进行了解;指导大学生掌握就业信息的手段和技术,能够有效掌握和运用就业信息;帮助学生在职场上掌握择业技巧、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竞争等方面的知识;指导学生进行求职材料准备。
第二,重视发展第二课堂教育,举办各类就业相关比赛,成立求职就业互帮互助小组。本文在实施阶段,除课堂之内的学习外,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校园生活、参与社团活动,丰富第二课堂教学形式。加强能力,提升个性,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改进自己,改变自己的行为。
对社团内的学生骨干进行适当的训练,并鼓励学生骨干担任组织员、带头人、推动者的角色,充分发挥骨干的作用。学生社团积极组织班级内部模拟面试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就业创业大赛等活动[1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求职就业互助互帮小组,小组成员分享面试经验、就业单位、专升本等备战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参与、锻炼、提高、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氛围。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干预模型的构建,学生在提升综合素养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勇于奋斗的动力和时代正能量的价值,对未来的职业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路径有利于学生进入职场后顺利适应新的环境,通过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使他们有足够的心理弹性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挑战,帮助学生发现自身具备的、与生俱来的优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