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国主义教育现状及应对策略
2022-12-27河南大学尚应祥
河南大学 尚应祥
全球化浪潮势不可挡,各国之间关于人才的竞争愈发激烈,谁的新生一代更有力量,谁在国际竞争中便会赢得更多的主动权。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进入新时代,面对信息化、全球化的各种挑战,培养更加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任务变得尤为迫切,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与方法,使爱国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挥其无可比拟的作用。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
(一)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灵魂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强大生命力,中华文明一脉相承延续至今,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奇迹。千百年来深深注入中国人民骨髓的爱国主义传统,成为鼓舞全体中华儿女艰苦奋斗、团结一致的强大精神支柱。
在历史的星河中诸多名垂史册的爱国主义志士闪耀着奕奕的光辉。汶川、玉树,每一处都是民族血的印记,每一处都是中华儿女不屈的丰碑,越是在民族艰难时期,我们就越能感受到中国人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雷锋、王进喜、孔繁森、郭明义,每个名字都是爱国主义的生动诠释,他们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着,中华儿女拥有着无穷的力量。他们是忠诚的爱国者,是大写的人,是民族的脊梁;疫情期间,无数白衣天使、解放军战士,甚至还有一些普通平凡的人们成为“最美逆行者”,他们身上所展现的是千百年来融入中华儿女血液中的爱国主义情怀。他们始终怀揣着对祖国和人民最真挚的爱,他们让自己的人生充满价值。
(二)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
历史的车轮一刻也不停歇地疾驶过,回顾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史,爱国主义一直都是实现祖国统一和维护民族团结的独特桥梁。借鉴历史,回顾现实、展望未来,中国人民愈来愈认识到,中国人什么时候团结一心,国家就强盛安宁、百姓就安居乐业,什么时候分裂内乱,国家就积贫积弱,国人就任人宰割。经历了民族的沉沦与崛起,见证了历史的苦难与辉煌,中国人民清醒地认识到,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去触碰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这一条红线,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阻碍国家和平统一的历史进程。
二、爱国主义教育在青少年中出现的问题
《新时代爱国主义实施纲要》中也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1]。但就当前青少年学生思政课的具体教学实践来看,仍然有若干问题需要解决。
(一)爱国主义教育贯彻不深刻
我国青少年学生阶段所使用的例如语文、历史等教材,全部在2016年经过统一编排并推广使用,教材中包含着多种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元素,为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和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些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往往是“打折扣”的,老师们更多的是让学生们以“机械的记住结论”的方法去学习知识,以应付考试和教学调研,完成相应的课程。那些本应该使学生振奋和感动的英雄故事,那些本应该成为学生们心中偶像的“大写的人”,竟然仅仅是学生们提取观点的素材,而难以在孩子们的头脑中树立爱国主义的高大形象,难以在孩子们的心中埋下报效祖国、忠于人民的种子。
就是在当前的这种教育方法之下,我们虽然有相对完备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却无法很好地将这些内容付诸实践。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产生陌生感和疏离感,从而使得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在践行爱国主义上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言行一致,而这一些负面的新闻会通过网络社交平台灌输给青少年学生。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待形成,极易被这些负面新闻所误导,最终就形成了只将爱国主义挂在嘴边的“形式主义”,却很少会有真的从行动上去践行的“行动派”。
(二)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为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在当今的社会上,大多数的家长只关心孩子学习成绩,甚至在很多家庭里,家长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升学。这也是导致其他方面教育的缺失,其中包括青少年爱国主义的教育;其次,少数家长认为那些爱国的榜样和典型大多是出现在近现代民族屈辱的时期,而在当前国泰民安的社会主义时代下,爱国主义思想被淡化,爱国主义教育在这些家长的眼中也就相对地没有那么重要。他们认为,爱国主义情感多停留在历史上面,难以和当前的社会现实挂钩;最后,极少数家长和孩子认为学科知识教育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而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学校分内应做的事,这些家长认为,学校不仅要完成必需的知识教育任务,同时也必须做到对孩子应有的爱国主义教育。家长只需要负责把孩子送到学校,至于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学校和老师应尽的职责,而自己则是一个“甩手掌柜”。
三、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问题的原因
(一)浓烈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近年来国家也进行了不少的爱国主义宣传,各地方的媒体也通过一些社交媒体进行了相关的宣传,推出了大量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但就总体而言,社会收看率不高,社会的关注度、响应程度不够。仍然以今年疫情为例,各个学校广泛开启的线上教育,但学生仅仅学习的是课本知识,很少有机会能够去借疫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活动。每一个青少年都在经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以身边的事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然能够事半功倍。在我国,国旗只在重大节日时出现的比较多。而在地铁、商场等地方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娱乐明星代言的海报,却鲜有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
(二)外来文化的严重冲击
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各种外来文化渐渐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情人节、圣诞节等节日在我国大中小城市年轻人中日渐盛行,其受欢迎程度甚至超过了一些传统节日;上网、追星、攀比、游戏、追求时髦等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越来越普遍。在随机抽取50名青少年进行的问卷调查中,面对“长大后你想去哪里生活、在什么样的国家工作?”的问题时,令人惊讶的是竟然有近一半的孩子给出了出国的答案。相信这样的现状能够引起更多人的思考——拥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国是否真的拥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去应对这些冲击?
(三)学校、家庭教育亟待加强
具体到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学校对眼前问题考虑较多,而对面向未来的事情思考尚少;二是学校较为重视思想品德与社会教育,缺乏在各个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渗透;三是学校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较为高大空洞,缺乏贴近生活、富有新意的内容。
具体到家庭,现如今,我国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21世纪的孩子们缺少的不是营养、金钱,也不是来自家庭的爱,而是爱国主义教育。面对日渐加剧的竞争,很多家长们无时无刻不在帮孩子树立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长大找个好工作、过舒适生活的人生理想,却鲜有家长会鼓励孩子要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人生理想去报效祖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大多数家长的心中只顾及自己温馨的小家,而往往忽视了一个又一个小家汇聚成的大家。家长已经很少会给孩子讲述雷锋、董存瑞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故事了。
四、如何更好地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在“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要将爱国主义教育真正高效地落实于青少年学生思政课,就必须积极开拓教育路径,为前述问题找到可行的方案。为了解决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产生的问题,对其展开高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各个方面应密切配合。
(一)弘扬传统文化,树立学生民族自豪感
五千年岁月蹉跎,古老的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沧桑变迁中,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教育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始终照耀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爱国主义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之中,“夙夜在公”是指那些日夜为国家的事业而奋斗的人;在《尚书》中也提出“以功灭私”的思想,体现了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重要品格;在《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理念直到今日仍然对世人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再到后来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是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爱国诗句,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爱国宣言和人生信条。因此教师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加强自身对传统文化全面了解的本领,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作更生动的诠释,以让学生充分感受文化的魅力,同时还应当重视学生爱国情怀与爱传统文化情怀的统一,只有借助传统文化进行正确引导,爱国主义教育才能不流于形式、停于表面。
(二)创设课前气氛,促进思政课堂教学
课程思政理念也是传统文化热潮掀起之后,各级各类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之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和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2]的要求。学校应当意识到,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立德树人的思想也应当在课堂上得以展现。所以,每一个学科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学科知识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切入点。那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调动学生跟老师一起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中呢?其一,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创设良好的课前气氛,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由此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要做到知行合一,思政课教学的关键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要在吃透教材的同时,关注时政热点,关心国家大事,并针对课堂教学内容筛选材料,有针对性地将实际内容融入课程之中;最后,要鼓励学生交流,教会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学生性格的差异会导致表达情感的途径和方式不同,内向和胆小的同学往往无法用准确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课堂的互动效率,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会学生如何表达就显得尤为突出、尤为重要。
(三)营造社会环境、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它不仅仅需要教师自身树立这种理念,也需要国家和社会层面做出最高水平的决策,只有这样才能引起高度重视,创建出一个能够促进教师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教育政策和社会环境,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完成爱国主义教育的工作[3]。要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关心学生思想品德成长。同时,要在社会形成真正尊师重教的社会气氛,为教师从事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营造真正的正向环境。
其次,爱国主义教育也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第一,要结合青少年的年龄以及性格特点,打造符合青少年学生思政课堂的教材,在讲述爱国主义故事时,可以将使用能够吸引青少年注意力的漫画、图片等形式和讲述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有机展开。第二,要尽可能地开发更多的爱国主义教育新途径,如对烈士陵园、战争遗址、军营等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等形式,进一步开发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使学生有更多的渠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第三,学校要在规范悬挂校旗、校徽的同时向学生明确讲解其中缘由,同时在醒目的地方悬挂名人画像、爱国名言给予学生耳濡目染的熏陶。要创新校园文化开展路径,开展更多丰富多彩又极向上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营造一个爱党爱国、阳光青春的校园环境。
(四)采取多种方法,提升爱国教育实效
青少年由于年龄的限制,在学习知识和了解知识的同时也会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性接受。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无论是学校管理者还是各任课教师,都应当重视教育形式多样化、教育内容丰富化,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挖掘乡土资源。通过借助地方纪念馆、博物馆、教育基地等红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情怀教育。由学校教师牵头,组织学生共同观看一些红色革命影片,再由专业人士进行讲解,让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与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第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身边的爱国主义事件,例如和学生共同观看新闻联播中的优秀爱国主义案例,使学生感受到当下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鼓励学生树立为祖国发展而贡献力量的爱国意识。第三、与传统节日相结合。现如今妇女节、儿童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比比皆是,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展开相关的庆祝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历史、“五四精神”、爱党、爱国以及国防教育,带领学生收看相关领导人讲话和阅兵活动,将重大节日、纪念日打造成为具有重要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战略阵地。第四、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各行各业的改革也提供了诸多可能,青少年对电子产品并不陌生,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定期向青少年推送一些爱国主义教育的相关内容,还可以通过成立兴趣小组,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使所有学生都能及时接收到各类相关的新闻热点话题。
(五)端正教育态度,做学生的指路明灯
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老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责任,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指路明灯”[4]。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在思想上认识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更要在行动上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培养跨世纪一代新人的基础性工程而积极落实。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内容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青少年学生课本中编排了很多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这些题材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祖国的伟大。教师需要站在整体的高度,将每一篇具体课文细致处理,既要突出体现爱国主义,又要体现教材之间高度融合;其次,有效发挥情感教育的优势。青少年世界观尚未形成,对教师会产生崇拜和敬重的心理,因此,教师对事物所持的态度,也自然而然成为学生对其爱憎的尺度。如果教师激情盎然,学生必然不会无动于衷,同样如果老师自己都波澜不惊,那么学生也绝不会心潮澎湃;最后,教师要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尤其是在描绘祖国疆域辽阔、山河壮丽、历史悠久的内容时,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强烈的爱国之心,这样才能受到教师的影响,把爱国主义教育种子植根于自己的心田,并生根发芽。
五、结语
总之,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绝对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更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正确的思想为引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旗帜,结合时代条件,把握学科特点,力求教育内容上的拓展、争取教育形式上的创新、谋求教育效果上的突破,为广大的青少年营造健康有利的成长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氛围,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就一定能够取得长远的进步和更可喜的成绩,我们就一定能够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热爱祖国、技能丰富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