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下的公园智慧化设计探讨
2022-12-27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叶乐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叶乐
一、智慧城市的概述
(一)智慧城市的相关内容概述
智慧城市建设是利用先进的智能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将城市的各项建设要素有序地关联在一起,使其进行深度融合,以实现对城市的智慧化管理,加强城市的风险感知能力,保障城市的稳定运行,促进人与城市、人与社会的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管理应当引入更多内容,如医疗产业、交通产业等,通过开展大数据分析活动,满足分解以及再分配要求,合理进行资源与技术的整合,更好地进行智慧服务与管理,这样将成为看作智能有机体,不断提高运转速率,尽快实现预期发展目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模型建设则显得尤为关键,其需要将智慧与生态融合在一起,共同为多行业统一融合体建设目标实现提供强大保障。
在智慧城市理念形成后,我国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即是伴随城市发展而出现的环境污染现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人们开始意识到城市环境保护以及城市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在整个智能化发展阶段内,产业拥有较高的升级发展速率,尤其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全面创新,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并拥有较高的群众认可度。
(二)智慧城市的构架
目前智慧城市的构架已较为成熟。
充分理解智慧城市发展方向和布局内容,有助于推动公园智慧化建设工作,提升公园管理及服务水平。城市智慧化持续推进,园林是城市基建的一部分,也将更多地融合数字信息系统,实现智慧化。
二、智慧城市下的公园智慧化设计特征及原则
公园智慧化是指在传统公园的基础上以数字化、智慧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城市的服务系统和公园服务系统打通,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提升公园的管理,后期的维护,以及更好地满足居民和游客的需求。以智慧城市为载体的智慧公园建设,可以节省社会资源,提升公园服务的效率,提高园区安全指数,也使城市的管理更加便捷。
(一)设计特征
公园所具备的智慧化特征主要通过管理服务的智慧化以及娱乐体验的智慧化两方面进行体现。
1.智慧管理服务
主要面向公园管理者,应用于公园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包括智慧生态监测、智慧管养、能耗管理、智慧交通、智能照明、智慧安防、智慧保洁、公园人员和资产管理等方面。
2.智慧娱乐体验
主要面向游客和市民,应用于人们在游憩过程中的服务,包括智能导览、景观互动设施、智慧健身、智能科普、智能服务设施等方面。
(二)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
公园环境主要是为人服务的。
公园在城市结构中发挥十分关键的影响作用,政府修建公园是希望满足城市居民和游客的游览、休憩需求,为人们提供一处可在工作之余放松心情的场所。智能化公园设计也应当以此为基础,借助科技手段来有效地满足群众产生的多样性需求,同时打造一个相对健康、稳定、舒适的人文生活环境。
2.节约资源。
节约资源是我国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智慧城市理念下公园设计的重要原则。而借助信息化技术,科学进行资源分配,并达到理想的资源利用效果,这样在构建智慧城市的构架内容里面预留公园智慧化接口,实现对公园智慧化和的精细化管理,能够较好地解决硬件资源浪费的问题。
3.生态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人工监测和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已经难以满足对现代化公园进行全方位监测的需求。因此,在建设公园的进程中,相关管理者可以借助科学的管理理念,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同时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要求,在创造良好生活空间基础上,优化服务理念,避免社会经济发展质量受到极大不良影响。
4.一体化发展。
公园的设计要遵循文化、生态、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原则。设计人员应结合智慧城市规划的内容,来全面考虑城市景观设计的各个要素,从而推动城市的一体化发展。
三、智慧城市下的公园智慧化设计内容
(一)基础设施
1.信息基础设施
公园应完善网络传输与通信网络,确保有线、无线通信网络畅通。应根据公园实际需求条件,搭建WIFI热点,实现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在公园入口、停车场及其他游人集中区域设置大屏幕电子信息屏。根据公园实际需求(可以结合智慧多功能灯杆)实现良好的监控覆盖效果,并在重要渠道进行监控设备的安装。智能广播系统应覆盖公园人流聚集区域,包括主、次路沿线,以及各类活动场地和景点。在公园主要通道和广场、节点处及重要场所进行警报装置的安装等。公园也要拥有先进设备,如温度以及湿度传感器、噪声传感器、负氧离子传感器等,这样将有助于实现对公园环境的实时监测。
2.数据基础设施
公园应建设与智慧城市数据系统相兼容的数据管理中心,其能够提出基础数据以及影像数据等,并对公园内部数据类型进行划分,具体包括三维空间物理数据、属性数据、照片、vr及文字介绍等,方便外部数据的远程访问和调用,也利于构建园区的管理驾驶舱。
(二)智慧服务
1.网络平台
公园建设以服务游客为核心内容的门户网站,或接入市、区统一的公园门户网站平台。网站应包括公园简介、游园须知、乘车路线、电子地图、活动预告、游客量信息、出行提示、公园服务电话、虚拟导览等服务。建设小程序或微信公众号等移动端应用,满足门户网站资源共享需求,同时手机用户也可以查看公园服务信息等。门户网站、手机小程序以及微信公众号都要按时进行信息内容的更新等。
2.基础服务
(1)建设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包括与智能交通停车系统进行连接,这样可以实现对所有停车场内的车辆进行监控,车辆进出电子提示和停车场可视化管理;车主通过智能终端可以查看停车场地点以及车辆具体停放位置等;包括提供空闲停车位的引导服务等。
(2)根据公园需求建设身份识别系统,实现游客安全、快速入园,并可智能化统计游客信息,为进一步服务创造条件。
(3)建设智慧公厕,能够通过智能手机、多功能AI互动显示屏等各类智能终端查询公厕位置,并实时进行信息更新;开展内部智能维护工作,如温湿度自动调控,气味超标自动排风,厕所设备故障自动检测等。
(4)建设智慧步道, 实现用户运动排名,本地天气质量监测数据,人流量统计数据,用户刷脸或扫码,展现用户运动数据,健康互动大屏幕会展现实时的排名情况,并开展互动交流活动。同步展现用户实际排名,满足信息共享与交流需求。
(5)建设无人超市,满足游客基本饮水、饮食的需求。
3.游园导览
能够通过智能手机、多功能AI互动显示屏设备提供公园电子地图查询、游览线路规划,并可运用二维码识读、拍照识别等技术实现公园景点讲解、植物科普等服务。可提供多语种在多功能AI互动显示屏自助导览。
4.VR虚拟浏览
利用三维全景实景增强以及三维模型仿真技术等,进行现实场景模拟,最终目的即是展现公园的实际面貌以及发展过等,这样游客会获得更好的游园感受。历史名园、文化公园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建成虚拟公园,实现虚拟游园,虚拟体验。数字虚拟游园应通过门户网站、触屏系统、智能终端设备上应用。公园内部游客中心应建设多媒体数字体验中心。
5.信息发布
利用公园电子信息屏、多媒体AI屏系统、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游园信息的推送,具体介绍公园具体情况、游园注意事项、景点特色等基本信息。发布公园温度、湿度等气候信息,重点区域宜发布负氧离子含量等游园健康信息。发布公园花期花讯、讲座展览、节庆活动、健身赛事等文化活动预告。发布公园游人量、游人热点分布、厕所使用状态、空余停车位、餐厅使用情况等游园参考信息。发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信息等。
6.个性化服务
可通过公园多媒体触摸屏系统、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确保游园个性化服务需求得到相应满足。实现部分公园植物在线认养,并能够定时推送认养植物生长状况及日常养护情况。
根据游人观赏、健身、科普等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游园路径方案。
7.咨询投诉
提供游客咨询服务,开展投诉渠道,通过统一电话、终端设备等接收游客提供的投诉信息,并第一时间给予妥善处理。
(三)智慧保护
1.绿化保护
公园绿地周边种植的植物,安放的设施等都要做好记录,并开展实时监控活动。关键性的景点、设施等也要进行三维场景建设,最终目的即是可以利用智能终端满足巡查对比工作要求。
2.遗产保护
公园内有古树名木的,宜采用监控、视频识别等技术,实现对古树名木的信息记录,养护情况监测。公园内有文物史迹的,构建立体文物数据模型,提升文物保护水平。古建筑安装应力应变传感器,实现建筑形变监测、风险评估。
3.水体保护
对公园内部水体,应设置水质监控设施,实时监控水质污染水平。
(四)智慧管理
1.办公管理
通过OA系统建设,尽快实现无纸化办公目标。正常情况下,办公自动化系统可以处理的工作内容较多,如文档管理、电子邮件收发、公告发布、会议记录等。
2.园情业务管理
可通过视频监控、射频识别、红外感应、等感测技术,实时感知公园绿色资源、基础设施、游客流量的变化信息。公园各类数据的自动化收集、调整与更新。在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效用基础上,满足多维数据分析要求,最终通过多维数据报表方式进行展现,并利用其辅助管理者制定发展决策。
3.园区安全管理
园区所有涉及安全的数据信息汇总一个管理平台,并开展公园日常监督与调度活动。管理人员在该平台进行信息发布,关注热点新闻,设定紧急预警方案等,而且在紧急事务出现后,可以提供一键报警服务,或者通过大屏幕展现相关信息,妥善做好救援安排工作,并可将数据接入到市、区智慧园林云数据中心。应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定位系统的位置服务,为导航、导览应用提供基础支持。公园内有游船或观光车的,应安装卫星定位装置。在灾难事故发生后,智能广播可以立即发布紧急通知。其可以通过关键媒体等进行动态监控信息发布,并对海量信息根据内容做好分类,具体包括正面信息、负面信息、影响力较大信息等,合理进行有价值信息提出,并自主生成信息报告,并按照提前设定的应急预案使危机事件得到有效化解。
(五)智慧养护
1.养护信息管理
养护过程满足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要求,利用可视化技术,实时进行相关信息更新,方便工作人员进行查看。
2.植物水肥管理
运用感测设施实时检测绿地土壤水分、肥力,周边小气候等指标,并实现智能分析整理,作出养护决策。利用喷灌、滴灌系统达到自动浇灌效果,同时手机APP也能够满足系统远程操控要求。
3.植物病虫害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视频检测技术等监控植物病虫害治理状态,并与数据库储存的样本信息进行比较,观察植物枝叶发生的改变,这样可以帮助技术人员第一时间了解哪些区域出现了病虫害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达到最佳病虫害防治效果。
4.植物冻害预警
构建公园不同植物冻害监测预警等级指标,根据天气预报提前发出冻害预警,为园林植物防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智慧城市理念下的公园建设也应做到与时俱进。将现代化技术融入城市公园中,能够有效地配置与整合资源,以全新姿态迎接城市发展。该论题研究阶段内,对智慧城市特征进行介绍,并从多个方式入手,阐述了公园智慧化设计的应用。需要注意的是,当下,基于智慧城市建设也正面临着各种挑战,公园城市的建设方兴未艾。相关部门应积极地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推进科技与城市的协同发展,让科技更好地造福人类,让智慧城市理念下的智慧公园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相关链接
智慧城市(英语:Smart City)起源于传媒领域,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运营等领域中,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智能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房地产、交通运输、公用事业和公众安全等城市组成的关键基础设施组件和服务更互联、高效和智能,从而为市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服务、为企业创造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赋能更高效的运营与管理机制。
智慧城市经常与数字城市、感知城市、无线城市、智能城市、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区域发展概念相交叉,甚至与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行业信息化概念发生混杂。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解读也经常各有侧重,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技术应用,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网络建设,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人的参与,有的观点认为关键在于智慧效果,一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城市则强调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创新。总之,智慧不仅仅是智能。智慧城市绝不仅仅是智能城市的另外一个说法,或者说是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应用,还包括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内涵。综合这一理念的发展源流以及对世界范围内区域信息化实践的总结,《创新2.0视野下的智慧城市》一文从技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层面的创新对智慧城市进行了解析,强调智慧城市不仅仅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的方法论应用。
智慧城市通过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网动全媒体融合通信终端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伴随网络帝国的崛起、移动技术的融合发展以及创新的民主化进程,知识社会环境下的智慧城市是继数字城市之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
从技术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建设要求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全面感知、泛在互联、普适计算与融合应用。从社会发展的视角,智慧城市还要求通过维基、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实现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社会环境下的可持续创新,强调通过价值创造,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