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地市供水事业开新局
2022-12-27珠海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邓樱
珠海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邓樱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引领地市供水事业服务经济发展、在新时代打开新局面的根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是指引供水事业全方面、全过程、全环节发展的科学理念。从供水规划、供水管理、供水生产、供水服务到供水企业的变革,都要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红绿灯,才能以科学发展提升供水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一、以创新为动力,构筑高水平现代化供水硬件设施
由于供水行业的民生保障属性,地方供水企业往往与城市发展共成长,因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资源性、限制准入性。经过历史发展,供水企业往往存在较大的行业惯性,形成管理体制相对僵化、政企分离不到位、重资产难维护等问题。正如《供水企业的四大困境和六个出路》一文的分析,供水企业管理普遍面临着以下困境:供水企业既是市场化运作,又要承担公共服务的功能;仅负责小区“红线外”施工,又要对小区内供水管网和设施进行管理维护;因为政府对水价的管制,保本微利,难以覆盖维修建设投入;成本管理机制导致技术发展迟缓、人才普遍外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面对市场运作与公共属性的矛盾、建设与管理分离的政策现状、水费收入微薄与建设维护耗资巨大的困窘、成本管理与优质发展的冲突等供水企业普遍存在的体制机制方面的硬骨头,唯有创新才能谋求发展,唯有改革才能打开局面。
第一是谋求供水企业改革创新。从相对单一的经营模式向全链条、全生态、全过程的综合业务发展,提高防范化解风险能力,谋求企业稳定规模化增长;从国有控股企业向市场投资、资本运营、资产重组等方向发展,以市场化手段盘活资金,激发企业活力。
第二是推进政策规范、市场监管创新。供水企业作为自来水生产、管网维修、供水设施维护的专业化运营团队,应当积极将生产、建管、运维经验转化为行业规范、监管方案,推动供水条例合理修订,进一步明确二次供水设施、城市管网改造、水厂建设的权责主体,提前介入城市管网建设、小区供水设施建设等工程建设环节,做好供水前置规划管理,着力破解供水运维、管理、服务系统性、全局性、整体性难题。
第三是推进供水企业管理创新。引进现代企业管理先进方法,以精细化管理、全员绩效管理重新激发供水企业活力。打破“铁饭碗”“大锅饭”的老规则,引入“奖优罚劣”“竞争上岗”的新规则;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董事会、党委会等重要会议议事制度,加强国有企业法治建设;建立权责清单,不断理清企业经营和政府管理的边界,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
第四是推进人力资源优化创新。通过企业薪酬市场化、特殊人才引进计划、技术序列人员选聘、企业内部讲师培训选聘等制度建设,推进人才梯队建设,打通技术人员的成长通道,在地市国资管理范围内争取最大限度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给予正向的薪酬奖励反馈,让人才有持续向上的成长动力。
第五是推进供水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工具,促进供水生产、运营、管理进行智慧化迭代。利用网络平台,拓展供水业务线上全覆盖;利用网络采购系统,提高招采效率,加强监管力度;启用库存管理系统,实现库存数据信息共享,提升库存物资使用效率;开发供水管网系统信息化管理,实现远程开关操控、数据检测及分析功能;运用智慧抄表系统,实现自动抄读、远程传播;开发先进管道修复技术、先进水处理技术等供水领域创新技术运用等。
二、以协调为指针,统筹流域、地区供水系统调节治理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
在供水用水领域,发展不协调也是长期存在的历史问题。具体而言,城乡水厂生产、管道供给、水质水压、管网铺设维修、抄表到户、业务办理等方面存在客观上的参差;海岛供水存在资源、技术、成本等方面条件制约,与陆地供水用水差异较大。
“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情况下,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一系列社会矛盾会不断加深。”
协调发展理念,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一脉相承,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原则,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目标。要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在供水领域做到协调发展,是社会经济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第一是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将供水管网由城市延伸至乡村,改善乡村“靠天吃水”“水质难以保障”的困境,对城乡所有已建成的供水设施包括水库、水厂等进行统一规范管理,逐步建立起一体化的城乡供水网络系统,实现城乡联网供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城乡同水质同服务。做好农村供水公共设施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要从规划、投资、水源保护、水质监测、运行管理、维修保养、管护机制等全流程落实到位。
第二是推进海岛供水。在海岛上建设水库、铺设管网,能够解决一部分海岛供水问题。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旅游业的快速增长,海岛的水源规模、供水设备、管网等基础设施必然供不应求。地市供水企业,作为民生保障行业,要承担起海岛淡水平稳供应的责任。通过建设海水淡化厂、船运淡水等多种方式,想方设法满足海岛自来水24小时正常供应,将海岛供水纳入一体化供水系统。
第三是推进抄表到户全覆盖。“一户一表、水表出户、抄表到户”是国家的政策方针。推进地市全民抄表到户,则是一项降低水费纠纷、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的系统工程。实现抄表到户、服务到户,要将居民小区红线范围内的供水设施移交供水企业管理,实现从源头到水龙头的全过程专业化管理。为了达到此目标,供水企业需要做好老旧小区“存量”供水设施改造及接收工作,采取先接收后改造的模式,突破硬件设施改造进度限制;对于新建小区,应当提前介入供水设施建设、验收等环节,做好“增量”供水设施规范管理;同时稳步推进农村水改工作,对村民做好供水用水政策宣传,普及自来水的水质安全保障以及抄表到户的优质服务。
第四是推进全流域取水合作。从水库水厂建设,到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再到水闸、泵站建设,跨流域调水是解决淡水开发利用的重要举措。随着城市化发展,淡水资源需求越来越大,水资源污染防治考验增大,下游城市取水用水难度增大,往往还面临咸水威胁。因此,围绕重点流域水资源使用进行统筹规划、整体配置,加强沟通共商、协调联动,对于保障水资源短缺的重点区域用水尤其重要。以保障粤港澳大湾区用水为例,需要珠江委、海事部门、水务部门与各地水司统筹协调,以对抗咸潮为关键目标,做好蓄水、补库、供水管道建设、水利设施建设等工作。
三、以绿色为保障,做好水源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
“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水是万物之源。山水林田湖草,是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其中,水是最为灵动、最为活跃的要素。水滋润万物、涵养山林、灌溉农田稻草、调蓄湖泊湿地,是构建绿水青山、低碳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要素。与此同时,水又是城市发展、人口增长、物资生产、社会经济增长的制约和保障。城市发展离不开水,人民安居乐业离不开水,民族复兴事业蒸蒸日上更加离不开水。然而,城市发展、工业生产、人口增长等,必然带来水源保护、用水污染、城市排水、能耗过高等挑战。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因此,绿色发展成为供水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一是统筹加强水源地保护。水源地保护应当遵循保护预先、防治污染、保障水质安全的原则。设立水源保护区,按照蓄水水域、汇流河道、沿岸陆域及汇水区域的耕地和林地情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共同治理、整体修复的方式做好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加强水源保护区内防止污染管理,包括禁止除水利工程建设和保护水源地水质安全的建设项目外其他任何可能造成水体污染的活动、禁止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毁林开荒或破坏植被、使用炸药、高残留农药或其他有毒物质、堆放或倾倒垃圾等。
第二是推进节能供水改造。充分发挥智能科技、大数据处理、全生命系统管理、精准计量等先进技术,对自来水厂进行节能降耗改造,广泛收集用水数据,建立科学可靠的数据模型,通过精准预测、精准计量,合理匹配取水泵房与二级机组,实现动态调节泵站抽水、供水压力,减少启停泵次数,实现按需供水,降低综合能耗。通过节能减耗,大力推动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决策部署,提高绿色新发展供水水平。
四、以开放为原则,不断跟上国家大局中地区发展步伐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
改革开放,是自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始全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步伐,驱动中国走上了强国之路,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探索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发展之路,推动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之路上稳步前行,促使中国人民获得越来越强的自豪感、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就必须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
如今,在前所未有的两个大局之下,中国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逐步构建起来。国际上,我们以大国的担当号召各国人民携起手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内,因地制宜地设立经济新区、合作发展经济带、先行先试区、整体规划发展区域、自贸区等等。对于供水企业而言,就是要强化自身内部建设,优化区域协调合作,再由内而外加入全球供水领域产品供给,通过输出自来水生产、管理和服务经验,提高民生服务国际影响力。
第一,融入区域发展格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为例,大湾区内2个特别行政区以及广东9个地市的供水企业要抓住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建立大湾区水行业交流合作机制,加强科研项目交流、前沿概念探讨、技能技术切磋、管理服务提升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促进。与此同时,通过建立大湾区水务行业共享的信息、采购、材料系统,着力提升行业整合能力和效率。
第二,抓住新区建设计划提升服务水平。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为例。合作区着力建设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新体制,必然要求在民生服务领域做好体制机制、管理服务、建设维护的衔接。地市供水企业应当提高政策站位,把握好合作区发展机遇,加强与中国澳门地区水务部门、供水企业的合作交流,对标自来水生产、服务的国际标准,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生产、服务、组织经验,以先行先试的精神提高供水服务水平。
第三,对外输出。在供水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能力、管理经验、人才队伍等优势进行对外输出。包括利用强化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以及“一带一路”经济带建设等机会,对发展程度欠缺地区开展供水设施援建、技术改造支持、管理服务经验传播等项目,探索提高供水行业对外影响力的新路径。
五、以共享为宗旨,促进人民群众用水获得感更强
“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供水企业是限制准入型企业,又是有一定历史积淀的国有企业,往往带有许多行业惯性和固化思想。“本位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部分存在,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还不够强。因此,科学的发展必然是共享的发展,要以人民为中心,优化供水服务,共享供水信息,提升供水品牌影响力。
第一是强化为民服务意识。加强供水国有企业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尤其是加强党的先进理论和思想意识建设,提高全体党员的党性修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和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带动整个企业全体员工去掉“霸气”,增加“和气”,变“本位主义”为“服务主义”,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为民服务办实事水平,让群众在供水领域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
第二是共享供水信息。通过开展自来水知识进校园、供水服务进社区、邀请社会监督员参观供水系统、制作发布自来水知识微视频等方式,提高广大群众对于用水、节水、水质、水资源保护、自来水生产等水知识的了解,扩大供水企业在群众心中的亲和性、权威性和可靠性,提高水生产和水服务工作的群众配合度,达到供水用水双向促进效果。
第三是创新宣传手段。强化供水企业品牌建设。通过建立运营公众号、视频号等方式,一是传达停水、水价调整、惠民政策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信息;二是宣传企业文化,表现供水员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展现专业、专注、钻研的工匠精神,弘扬正能量;三是创新方式宣传水知识,通过广播剧、微视频等新媒介、新手段,用软性的手法打造供水企业品牌内涵。
综上所述,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导供水事业发展,从构筑高水平现代化供水硬件设施,统筹流域、地区供水系统调节治理,做好水源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不断跟上国家大局中地区发展步伐,促进人民群众用水获得感更强等五个方面深入探索,新时代供水事业发展定能进一步科学发展、打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