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域水环境管理现状与对策建议
2022-12-27阿坝州九寨沟生态环境局卢李桃
阿坝州九寨沟生态环境局 卢李桃
作为流水体系的关键组成,流域水环境对整体水资源系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很多行业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忽视了水环境的保护,大量排放工业废水和污染物,影响水环境质量,再加上流域水环境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欠缺,使得水体污染解决效率受到较为明显的制约。在此发展背景下,改革流域水环境管理理念和工作模式,积极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简述水环境保护
水事关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保护水环境,既是对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同时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除了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水,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等诸多行业发展也需要水提供重要的动能,以运输行业为例,水路运输具有非常显著的稳定性、可靠性及运力大等特征,是构成交通运输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对于水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极为严重,水源污染已经发展至非常严峻的状态,保护水环境已经成为当下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水环境保护实践过程中,必须切实认识到全员参与的重要性,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生活做起,做好对水资源的保护与节约,推动整体环境保护的进度,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作出相应的贡献,最终达成建设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
二、流域水环境的管理现状分析
(一)缺乏健全的流域水环境保护机制
加强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发展的重心所在,各类环境保护组织和政府部门相继出现,但很多时候在流域水环境保护方面未能发挥理想的作用,主要是因为环境保护组织和政府部门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流域水环境保护机制。一方面,有关部门在解决群众提出的流域水环境问题的时候,要开展取证调查、上报等一系列流程,这就使得无法在最佳时间内完成对流域水环境问题的处理,最终导致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存在职责区分不清和职责重叠的问题,大大影响了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执行力。环保部门是负责流域水环境管理的主要行政机构,具有监督境内流域水环境的权力,但同时水利部门也具有管理水资源环境的职责。环保部门和水利部门同时参与流域水环境的管理,导致公共资源被严重浪费,同时也使得两个部门在工作开展方面效率受到影响。
(二)流域水环境管理预判不足
针对流域水环境开展相关管理工作时,除了要加强污染治理,更重要的是要基于当下水环境的污染状况,预判整体流域水环境的污染发展,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实现防患于未然。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前期管理工作加以关注,实现高效的判断,有效遏制流域水环境的污染态势。但目前相关部门在污染预防方面的关注度和执行度仍较为欠缺,缺乏对管辖区域水域情况的全面细致了解和研究,工作重心仍主要放在治理污染方面,对于维持水环境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重视程度不够。
(三)流域水环境管理资金不足
部分地区在发展区域经济的过程中,对于眼前的经济利益过于关注,缺乏保护的考量和规划,进而使得相关部门在开展水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时无法切实发挥效果,很多管理措施无法有效落实,影响水环境管理的效果。综合水环境管理的整体情况来看,当下由于检测设备不够先进,很多水源检测工作无法有效开展,污染治理无法实现理想的效果,甚至会出现虚假数据的问题[1]。在当下流域水环境管理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水源检测工作质量和效率受到很大的制约,进而影响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的全方位开展。
(四)环保宣传有待加强
相关部门在开展流域水环境的实践保护工作时,工作重心主要在流域水环境的改善和环保技术的提升等方面,反而对污染源头过于忽略。导致流域水环境出现污染问题的众多原因之中,周边居民日常生活中造成的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也是重要的一项原因。周边居民缺乏足够的环保意识,也体现出了当下相关部门缺乏到位的环保宣传,民众缺乏相应水平的水资源保护意识。
(五)民众监督力度不足
虽然我国城镇化发展推进速度越来越快,但在环保观念方面,很多民众仍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并不认为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和自己有关系,治理问题的责任方在于政府和相关部门,甚至部分人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利益,进一步加剧流域水环境的污染严重程度。民众和当地企业在流域水环境的污染治理方面没有作出相应的贡献,甚至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普通民众对于流域水环境保护重要性和自身职责认识的缺乏,大大影响了水资源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进程。
三、流域水环境的管理对策
(一)完善流域水环境管理制度
传统流域水环境管理工作主要是对已经出现的污染问题进行治理,缺乏对流域水环境的细致管理。与此同时,虽然已经针对污染问题开展治理工作,但是由于管理模式欠缺科学性与合理性,反而会影响原有生态环境的平衡性,使得生态系统生物资源遭到破坏。对此,相关部门开展水环境污染治理时,除了要不断提高治理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全面考虑,采取妥善的治理措施,以防对当地生态造成破坏。另外,为了令流域水环境管理发挥理想的效果,相关部门也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生态修复措施,优化配置各项资源,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完善流域水环境管理制度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第一,要加强目标控制。在开展治理工作之前,必须对所有工作内容和具体细节加强研究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各项短期目标,从而推动整体流域水环境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2]。第二,要加强容量控制。在治理水环境污染时,必须确保水体原有功能的正常实现。第三,要科学控制行业总量。根据相关要求规范污染源排放,杜绝污染物随意排放问题的出现。
(二)完善流域水环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落地,是保障流域水环境管理保护工作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目前相关法律法规中存在操作性较低、覆盖面不全、执法手段与制度缺乏及法律法规冲突矛盾等问题,大大降低了法律法规在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和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发挥[3]。各地区应基于当地具体情况和流域管理特点,明确制定水资源环境保护改善和水污染治理的具体条例,持续完善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和执法规范性,提高流域水环境保护管理相关工作的顺畅开展。
(三)落实治理和预防并重的管理模式
在目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为进一步提高流域水环境管理工作水平,必须在治理水环境污染的同时,加强日常监督预防工作,落实监督管理机制,实现全方位的水体环境管理。相关部门要对现有的水环境监管制度进行完善,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对水环境监管渠道进行拓宽,增强日常监管力度。在构建完善水环境监管网络的过程中,既要确保监管网络能够覆盖全体水环境,同时也要注意加强监管网络布局的合理灵活性。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要加强对先进信息技术在水资源相关数据获取的应用。利用网络在线上传水质测量数据,建立系统性的在线管理模式,构建水资源日常管理数据库,一旦出现水质异常现象,工作人员即可第一时间发现并快速制定治理计划。构建水质监测网络,水质监测站网络密度的合理提高,有利于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除了要扩大对地下水源的监测范围,将其纳入水源统一管理范畴,同时也要对排污口进行重点检查,控制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总量,加强对饮用水源的水质检查,保障家庭用水安全[4]。日常工作开展中,相关部门除了要实施监督管理环境的运行情况,同时也要完善管理预警机制,从而确保水环境问题的快速发现和污染源头的快速确认,从而将水环境污染尽可能控制在最低程度。除此之外,为了达成更加有效的水环境治理成效,相关人员必须深入研究所属区域水文特点和水质特性,借助信息技术统计环境中的各类生物,分析水环境的沉降系数等相关数据,充分应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对流域水环境的了解,推动污水环境管理信息化建设。
(四)加强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划分
对于当下不同部门在工作职责方面存在一定冲突矛盾的现象,要切实加强流域水环境管理工作,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各个部门工作职责的具体划分。各地区应综合评估组建集中流域水环境管理专门的管理组织,提高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高效性和有效性,以防在处理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过程中发生矛盾冲突,影响污染问题的及时处理,提高问题解决效率[5]。与此同时,工作职责的明确划分,对于管理责任的有效落实也具有非常显著的意义,杜绝了污染问题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推卸责任问题,大大提高了管理工作的顺畅性。
(五)加强民众在流域水环境管理维护的参与性
全民参与是切实提高流域水环境保护管理质量的重要途径。水环境污染问题治理与日常维护和周边民众日常生活工作具有密切联系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节约用水和保护用水宣传规划工作的开展,使民众在水污染防治保护方面具有更加深刻科学的认识,控制民众和周边产业的污染物排放,积极落实相关治理措施,控制水环境的污染蔓延速度,更要对已经发生严重污染问题的区域进行重点整治。在开展水环境的治理和日常维护工作中,民众和相关部门协同合作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相关部门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提高民众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帮助民众增加水资源保护科学知识,提高民众积极性[6]。如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环保活动,民众需要关注水环境保护公众号并通过签到、环保文章分享等方式获取积分,积分到达一定数量,即可获取物质鼓励。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令广大民众对流域水环境的保护具有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转变传统理念,认识到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并认识到自身在其中所能发挥的作用,进而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水资源的保护与节约。
(六)加强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应用
水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和建设应用水利水电工程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均是流域水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水利水电工程之前,相关部门必须组织专业团队进行区域地形的勘察,在此基础上统一进行规划设计,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绿色生态性。第一,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位置进行合理确定,选择具有较大落差的位置进行施工,确保后期电力支撑。第二,要对河流周边植被覆盖情况进行统计调查,水利水电工程的选址应尽量定在植物较少的地区,防止过度采伐植物,影响当地生态环境。第三,要综合考量河流所处区域的生物条件情况,如很多鱼类会在每年固定时间返回河流中进行繁衍生息,且这些区域都具有较高的隐秘性,不容易被发现,在初期规划设计阶段应做好调查,尽量避开生物繁衍栖息区域,保护物种多样化。另一方面,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既有水环境污染的原因,也有使用过度导致。水资源分配不均的原因部分是上游加工厂或居民过度发电,导致河流中下游区域电能供应不足。水源分布问题极易导致各类矛盾问题,为了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分配,相关部门可形成河道管理单位,对河流沿岸不同区域家庭和工厂的用水标准进行明确,如果有居民和工厂违反用水标准,则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警告或处罚[7]。提高水资源分配有效性的同时,也要加强植物群落的种植,增强流域水环境自我恢复力,提高对污染问题的应对能力。一旦流域水环境没有得到切实保护,极易影响水源的汛旱期,甚至引发旱涝灾害。
(七)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养
信息化时代发展背景下,流域水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对于整体工作开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并加强对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水平的提升。相关单位应定期针对全体工作人员开展培训,令工作人员了解前沿检测技术,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同时,也可围绕现阶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开展讨论活动。要注重对工作人员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提高日常工作效率,降低误差问题发生概率。
四、结束语
我国在流域水环境的保护管理工作方面虽然已经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政府部门必须切实认识到全员参与流域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加强宣传力度。同时,也要不断优化当下的管理机制,积极引进先进信息技术和检测技术,提高水质检测可靠性和高效性,加强内部管理,优化管理程序,提高内部执行力,从而实现对水环境污染问题的高效处理,保障流域水环境管理工作目标的切实达成。
相关链接
水资源环境管理是指国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水资源和环境进行管理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水资源环境管理首先体现为对人的管理。经济发展战略、区域发展规划、项目环境影响、生产活动污染控制等等都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环境影响的评价,制定防治对策。为了实现水环境质量与公众健康双保障。水资源环境管理还要针对具体水域,按环境功能区进行分类管理,对污染源分级控制。
现代环境理念把人作为环境的一部分,人的理念灌输、发展战略都作为环境管理的优先领域。因此,水资源环境管理不是仅以水资源、土地资源、林业资源的管理和影响水环境质量的城市、农村经济活动为对象,还要对从事开发、利用、保护活动的人进行教育、监督指导和协调。这就使水资源环境管理处在高于单项资源管理的决策层次。
我国人口众多,提高全社会保护水源、节约用水意识和守法自觉性,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关键所在。为此,要组织大规模的水资源宣传、培训,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等各种新闻媒体,报道我国水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公开报道关于水资源严重浪费及污染治理中重大典型案件,以教育广大群众;大力宣传水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关法律,也可将其纳入学校基础教育课程中,使可持续发展理论落实到基础教育之中,使广大民众形成爱惜、节约水资源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