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泰安市乡村旅游发展路径
2022-12-27中共泰安市委党校王继冬
中共泰安市委党校 王继冬
一、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政策扶持
(一)科学编制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为指导,科学安排全市乡村旅游整体布局。按照政策引导、群众参与、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准则,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泰安市乡村旅游总体规划》,全面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对不同的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还要对环境进行充分保护,确保“全市有重点、区县有特点、乡镇有亮点”。
根据新时代旅游发展需求,制定相关规定和方案。在全市统一部署下,结合当地特色各自的乡村旅游资源,制定发展规划。
不断完善乡村旅游标准。制定适合乡村旅游发展的项目标准、景区评定标准、精品民宿和乡村酒店等级评定标准,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可持续发展机会。
设立专门的管理委员会,建立县市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管理服务网络,对乡村旅游实行归口、统一管理,消除现行管理体制机制的混乱现象,通过领导体制、市场监管以及执法系统的整合联动,激发出乡村旅游行业的活力。
(二)研究出台支持乡村旅游的用地政策
在全市范围内摸清可用于发展乡村旅游的农村集体或个人闲置用地情况,做好台账,打牢基础,放宽对土地的自主发展权,研究出台支持当地乡村旅游发展的用地政策。
鼓励有发展能力的村社区和经营业主通过利用合适的农村集体用地、闲置房、林地和可用水域等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
政府为村集体和优质企业牵线搭桥,引导村集体以土地入股等合法合规的方式,共同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
加大宣传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或当地村民将自有土地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形成产业化经营模式,以此增加村级集体和村民的经济收入。同时,要加大财政投入,充分支持乡村旅游业发展。
(三)强化景区与周边乡村旅游联动
以辖区内著名景区为依托,加大周边山水环境、特色村庄和农业产业等整合力度,采取以点带面助推市域乡村旅游发展,集中可用财力,逐步完善乡村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将每个乡村旅游景点互相连接,实现泰安乡村旅游的全域化发展。
打造平安乡村文化高地、中国乡村旅游基地,形成发展势能,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构建生态、民俗与文化相融合的综合型旅游产品群。
强化泰安乡村旅游产品品牌效应。打造各具特色的产品品牌,培育“泰山人家”的总体品牌,打造以山水休闲度假、平安养生养心为主题的山水休闲产品体系。
二、推动项目差异化发展,打造特色旅游精品
(一)培育特色乡村旅游品牌
深入挖掘泰安特色文化。从全市乡村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出发,深入挖掘本土资源特色,突出泰山文化特色如石敢当文化、泰山皮影文化、女儿茶文化等;大汶口文化特色如新石器文化、陶文化等;水浒文化如水浒遗址文化、水浒人物文化等。
实施“乡村记忆工程”。讲好“泰安乡村故事”,建设一批民俗生态博物馆、乡村博物馆、民俗旅游特色村。
大力推出古村落度假村。在对现有的古村落保护的基础上,依托现有古村落的优势,加大对古村落的开发,逐步推出一批古村落度假村及精品民宿。
培育非遗村落。“活化”泰山皮影、泰山剪纸、泰山汉麻、汶河大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培育一批“非遗”村落,打好“乡情牌”“乡愁牌”。
打造主题特色民俗村。如泰山茶艺民俗村,宁阳蟋蟀民俗村、大汶口陶艺民俗村等主题特色的民俗村,打造水浒文化小镇、大汶口文化小镇、肥城桃艺文化小镇等。
加大绿色乡村旅游。根据每个乡村的种植特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乡村绿色发展游。真正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乡村旅游,形成泰安乡村游“绿色发展”之路。
(二)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加大对乡村旅游市场的精准定位,在全市层面,聚力打出旅游营销推广“组合拳”,结合各县市区乡村旅游项目特点,积极策划设计健身康养、乡村自驾、农业采摘、生态休闲、民俗节庆、文化体验、特色美食于一体的吸引力强、内容多元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真正让来泰游客玩得好、留得下、游得值,切实增强泰安市特色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三)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调动一切因素丰富当地旅游产品供给,提高乡村旅游市场竞争力。大力挖掘全市乡村旅游资源,升级打造传统乡村旅游村,重新包装驰名中外的“泰山四大名药”,升级特色鲜明的农产品产业,如泰山女儿茶、泰山核桃、泰山板栗、肥城桃、东平湖麻鸭蛋、新泰樱桃、宁阳大枣等系列产品,深入挖掘极具地域特色的泰山皮影、东平渔鼓、白马石剪纸、楼德煎饼等乡村民俗文化资源。在提供旅游产品的同时,加大和景区、旅行社、餐饮住宿的合作力度,形成有效的连锁关系,从多方面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质量水平和文化价值。
三、加大招商力度,深化农旅融合
(一)鼓励工商资本投资
创新投融资机制,对发展乡村旅游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引导500强企业、大财团、著名管理公司进入泰安乡村旅游领域。
不断完善整体谋划与设计,阶段性引导不同类型、不同产业、不同投资模式的工商资本进入乡村旅游领域,为工商资本下乡留出空间、创造条件。
针对农业企业基础薄弱、产业经营规模小、存活率低等问题,制定出台鼓励工商资本投资乡村旅游的扶持政策,在土地电力、人才科技、金融、信贷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从而扩大农业主体,不断增强发展潜力。
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孵化期的产业自建项目;对于处于扩张期的产业,引导工商资本发展连锁经营模式;对于处于稳定期的产业,发展工商资本与合作社、农户联合合作的模式,使工商资本“物尽其用”,充分发挥最大的效益和价值。
(二)强化农业和旅游的深度融入
在“旅游+”的趋势下,产业间融合给乡村旅游带来了一些新业态如乡村民宿、乡村酒店等产品,但相对于多元化的乡村旅游消费来说,只有将产品不断精细化、优质化,将旅游与农业深度融合,才能使乡村旅游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农业是乡村旅游的发展基础,立足当前国内农村农业优先发展的战略,未来应以深化农旅融合为支点,不断推动各个乡村旅游项目的优质发展,建成各具特色的田园综合体和休闲农业示范园。立足特色产业,拉长田园经济链条,不断发挥乡村旅游的黏合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三)联动发展形成集群化模式
做好乡村旅游发展培优机制,培育发展区域特色鲜明、市场带动力强的乡村旅游“龙头”,以强带弱,抱团增收。重点打造以岱岳区泰山九女峰旅游度假区、肥城吉祥桃文化乡村旅游集群片区为代表的集聚片区,以新泰莲花小镇、东平水浒影视小镇等为代表的旅游小镇,以新泰市百合庄园、中青松石等为代表的田园综合体,以宁阳东疏园林、东平湖稻屯洼养生养老湿地公园等为代表的园林公园项目,以道朗铂思民宿、汶口乡奢艺术酒店、梨园精品民宿、曳尾园泰山精品酒店、浮粮店崖居部落、南堂子渔家文化度假村以及以圣井峪村、五埠村为代表的石头院落和民宿设施。在全市形成一批相对集中、业态丰富、功能完善、拥有核心吸引物与综合竞争力的乡村旅游集群片区。
做好乡村旅游开发优选工作,将区域特色鲜明、市场驱动力强的乡村旅游重点项目发展好,实现以特色带动普通、用强项带动弱项,达到共同增收。尤其要以已经建设的重点旅游项目为龙头,在全市形成一批相对集中、业态丰富、功能完善、核心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强的乡村旅游集聚区。以这些片区为龙头的旅游项目可以大大提高全市乡村旅游整体水平,同时增加当地农民的收入,也能让县市区借此机会吸引大量社会资本赋能乡村振兴工作。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形象
(一)社会多方力量协调参与
乡村旅游的宣传不能单单依靠政府或者某个行业,需要社会多方的协调参与。要政府为主导,以营造全市乡村旅游宣传氛围为目标,通过整合官方媒体、网红自媒体等各方面力量,形成宣传合力,发挥蝴蝶效应,实现最好的营销效果。在做市场推广时,也要提升格局,不能就某个区域、某个项目进行宣传,要进行联合推介,各景区、项目之间相互加强、互为补充,形成强劲的旅游目的地品牌冲击力。
(二)全域旅游营销体系有机融合
按照“联合推介,捆绑营销”的全域旅游理念,利用“三微一端”以及节会、摄影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多方式的宣传,推介泰安乡村旅游品牌。要将乡村旅游点与周边著名景区进行捆绑营销,在泰山景区推介时,加大泰安乡村旅游项目、产品的宣传力度,可以依托景区的优势设立乡村游广告宣传标识,吸引景区游客到不同的景点游览。同时在景区也可以向游客推介多种选择的复合型旅游产品,达到双赢的目的。对文化底蕴浓厚的乡村旅游区可以适时举办具有当地特色的节庆活动,或借助重大事件或纪念日,借题发挥,推出旅游系列工程,借势做强泰安乡村旅游的声势。
(三)开展“互联网+”旅游营销
完善互联网宣传网络,全方位、多渠道、深层次地开展乡村旅游市场营销。要充分利用大众媒体、自营销媒体进行广告投放宣传,通过官方旅游网站进行乡村旅游点重点推介及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介,与各类旅游服务网站密切合作,发布食、住、行、游、购、娱等综合信息。要全面提升“天下泰安”微信营销平台运营质量,以微信内容为主,对旅游资源、三日游产品及旅游节事活动进行全面宣传推介。要积极引入激励机制,通过提升图文颜值及内涵、搭建“天下泰安”应用平台、打造互动精品新栏目以及策划大型微信、抖音活动等拓展渠道,进一步增加平台粉丝关注量,提升平台影响力,美化泰安旅游整体形象。
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配套资源
(一)政府主导宏观调控
要充分发挥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小组的工作职能,加强乡村旅游工作统筹和协调,定期研究解决我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扶持的联动机制。要聘请专家团队高起点规划和建设乡村旅游重点区域基础设施,重点打造高标准乡村旅游目的地。要统筹交通、文化、农业以及小城镇建设等专项涉农资金并进行集中使用,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的杠杆作用,引导投资商尤其是本地投资商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上来,有效解决乡村旅游开发资金的来源问题。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将乡村旅游发展与扶贫工作纳入科学发展考核中,健全和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的激励机制。
(二)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有旅游资源优势的乡村,政府可以进一步整合农业、旅游、移民等项目资金,帮助其将基础设施优先建设起来,并逐步建立起游客咨询、医疗急救、农副产品商店等相关的配套设施,开通旅游公共交通专线,提高乡村旅游出行条件。加强乡村旅游点的卫生监管,确保食物、饮水、如厕的干净度和整洁度,对生活垃圾和污水进行及时处理,以免影响环境。要积极引导投资商尤其是本地投资商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建设上来,通过PPP合作等融资模式加大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三)推动乡村旅游上档次、高效益
乡村旅游在开发过程中要通盘考虑食、住、行、游、购、娱等各方面因素,要结合“A级景区创建”工作,促进一批乡村旅游景区或采摘园在对改造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创新营销模式等方面实现“老树开新花”。要着力改善乡村旅游点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乡村风貌和环境。要大力发展各类乡村民宿及高端休闲度假酒店,打造精品民宿品牌和聚集区,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住宿需求,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提高游客满意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为乡村旅游产业带来高效益。
六、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一)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依托本地的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积极培养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要通过政策扶持,鼓励本土村民自主创业,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在乡村旅游市场竞争中不断成长为乡村旅游经营人才主力军。要培养熟悉当地文化的村民,通过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加入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充当乡村旅游向导及解说人员,还原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让游客更全面地了解本土风情。要积极鼓励本土人才回流,为他们回乡创业提供优惠条件,让他们加入乡村旅游经营队伍,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开展一系列“业务技能大比拼”活动,通过技能大练兵,调动乡村旅游服务人才“比、学、赶、超”的积极性。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技术,打造线上线下“一站式”乡村旅游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培养互联网营销人才,为乡村旅游发展助力。
(二)引入高水平运营团队
在加大本地乡村旅游带头人培养的同时,要引进专业运营团队,他们可以用宝贵的经验进行运营设计提资,让乡村旅游项目少走很多弯路,规避工程建设所遗留的问题,降低建设与后期运营维护成本。
(三)健全管理和服务规范
加大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责任意识的教育力度,做好项目建设指导工作,适当提高准入门槛,避免低水平的项目重复建设。要从服务质量、环境卫生、特色美食、土特产研发、乡村性旅游项目体验等角度出发,研究制订《乡村旅游质量评定体系》、《乡村旅游环境保护标准》、《乡村旅游经营者星级评定标准》等行业标准,使乡村旅游开发有标可依,有章可循,推进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七、结语
要符合新时代乡村旅游的需求,泰安市还要继续下大力气补齐短板。通过政府、投资者、经营者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真正把泰安市打造成为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乡村旅游示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