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策略研究
2022-12-27李雪晶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四中学
■ 李雪晶(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第四中学)
随着教育领域的蓬勃发展,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日益显著,与基础教育的改革息息相关,但目前仍然存在较多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问题尤为明显。众所周知,农村学校相比城市学校发展较为滞后,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等等,所以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更加困难。
一、农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1.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掀起了素质教育的热潮,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各个领域提倡的焦点问题,要求教育评价体系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在素质评价方面,应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并提高对学生能力发展的关注度,充分体现出学生素质发展情况,确保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2.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评价提出全新要求,要求其摒弃以往过于注重甄别及选拔的局面,从学生评价模式入手,不断完善该模式,不可将学生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以教学评价来推动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3.特殊地理区位的实际需要
众所周知,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缺乏丰富、先进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也较为薄弱,并存在较多的留守儿童,教师的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不够先进,这都加大了农村学校实现长远发展的难度。因此,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是农村学校实现长远发展的有效渠道。
二、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对农村初中教学的影响
1.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影响
当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后,能够打破以往唯分论的局面,增加评价学生的标准,促使评价标准的合理性更强,赋予了“全面发展”新的内涵。在此情形下,农村初中教师的教育方法将产生一定变化,教学侧重点与以往不同。
2.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素质全面发展的影响
在农村初中学校开展多姿多彩的活动属于一项积极措施,使学生获得展现自己、与他人取长补短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积极合作的意识,使学生通过不同活动放松身心,有助于学生审美观的培养,帮助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3.综合素质评价对家庭教育的影响
大多农村初中生的家长文化程度较低,错误地认为只有成绩是最重要的,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更没有积极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导致家长对孩子的成长过程缺乏明确认知,不了解孩子能力水平的高低,也未深层次了解学校教育。而综合素质评价使上述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有效转变了农村初中生家长的思想观念,使其逐渐认识到综合素质的重要性,转变了仅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局面。
三、农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
现阶段,新课改使农村初中教师的教育工作面临着新挑战,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之外,自身还要不断学习。至于综合素质评价,它要求农村初中教师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对其实施良好的观测,将具体数据记录完整,观测的内容较为多样,还包括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实践能力等。这些工作需要教师付出精力与时间,由此很多农村初中教师以松懈的态度来面对,未考虑到此项工作的准确性。由于农村初中教师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准确把握不同学生的评价标准,不了解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个性特长生,导致评价的可信度较低。
目前,农村初中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是中考,在追求升学率的过程中体现出片面的特点,导致部分课程的课时数不足,如体育、音乐等,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仅在课程表上设置了这些课程,但实际上并没有按照课程表进行,无法培养农村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农村初中学校的素质评价缺乏连续性,如体育成绩纳入中考成绩中,50 分计入总分,初三的体育课是按教学内容按课时数训练的,中考过后便不会继续使学生上体育课,而是用语文、数学、英语来代替体育课。
并且,大多数农村初中生家长都未接受过高等教育,因此将期望都放在孩子身上,认为孩子只需要取得好成绩即可,对综合素质缺乏清晰的认识,忽略了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即使进行沟通也只询问孩子的学习成绩。
四、农村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策略
1.思想品德素质评价
对农村初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的过程中,考察的内容不仅有学生爱党爱国、诚实守信,还有理想信念、责任义务等。农村初中教师应高度重视思想品德素质评价,分析如何推动学生的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将这些措施真正落实,不断完善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思想品德素质评价的阶段里,农村初中教师在每学期可以分三次进行,分别是期初、期中、期末。从评价课的角度分析,不仅要体现出形成性评价,还要融入诊断性评价及综合性评价,这是学生参与评价的关键时期。其基本结构是:教师导言——学习评价内容和标准——典型自评、互评——分组自评与小组互评——教师总结评价。
2.科学文化素质评价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农村初中教师应考查学生是否掌握足够的知识技能,是否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在学业情感等方面是否良好等。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主科目成绩,也要注重地理、历史等科目成绩,将这些成绩记录完整。对于农村初中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评价,语文、数学的评价是每学期两次,其他科目每学期一次。在实施科学文化素质评价的过程中,农村初中教师应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考察,如上课发言情况、预习情况、作业质量、上课态度等,从而体现出评价的综合性。
3.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
农村初中教师在为学生传输知识的过程中,课堂属于主阵地。表达课文的中心思想,对相关内容进行引申,鼓励学生勇敢说出内心想法,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整理,学生能够对德育道理具有清晰认识,深入了解德育的内涵,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分析,有些课文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可以将两者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指导,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做”的原因及“做”的方法。并且,使学生对自身实际情况产生明确认知,并进行相应比较,具有清晰的导行目标,针对课堂多维交往结构进行构建,将小组讨论作为主要方式,确保学生可以获得沟通的机会,共同讨论对此问题的看法,除了对学生的自我教育外,这种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产生良好的德育效能。农村初中教师需设置积极向上的德育情境,以此为基础,使学生进行纵向比较,分析自己有无进步,进步幅度是多少;或者使学生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其他同学的优点,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在不断的比较中,促使学生的道德意识越来越强。
4.身体素质与劳动技能素质评价
在农村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中,身体素质与劳动技能素质评价也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种评价模式中,需要考察农村初中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有无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在运动技能、身体机能方面的情况是否较好。记录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习惯、效果,以及自我调控能力、应对困难与挫折的表现等心理健康情况。
对于身体心理素质,主要涵盖了两点内容:其一为身体素质,其二为心理素质。农村初中教师应每天将相关数据信息记录完整,以周为单位开展相应的评比。评定学生心理素质是否较强,必须遵循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开展相关评价,肯定学生的外在行为,不断进行补充及引导,为农村初中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从劳动技能评价的角度分析,主要评价学生是否以积极、热情的态度来面对劳动,在具体劳动的过程中有无出现松懈、懒怠的行为,对学生劳动技能产生明确认知,以相关记录为主,将其融入班会课,期末得出成绩。
此外,农村初中教师应以学生的一日生活为出发点。从学生的学习、行为、生活等方面入手,有效净化学生的心灵,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改变以往落后的晨会模式,为晨会增添现代化的元素,比如:要求各个学生每天早晨说一句鼓励自己的话语,并问问自己是否准备好了课程;是否出现违反纪律的行为;如何与同学之间和谐相处;如何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是否出现乱丢垃圾的行为;是否出现说粗话的不良行为……只有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才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优点及缺点,找出自身与他人的差距,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强烈的自律意识。
5.强化学生的自我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所以农村初中教师在德育中应高度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其一为自我认识,通过周记、成长记录袋、教师沟通等渠道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认识自我,其属于自我教育的出发点。其二为自我激励,这是行为的核心内容,它是有针对性地自我约束,有目标地进行自我完善。农村初中教师可以开展“我为班级做贡献”“我为学校努力争光”等活动。学生借助演讲、讨论等形式,充分认识自身或他人的不足与优势,分辨黑白是非,对自身定位更加清晰。活动后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作为,讲一讲参与此次活动的感受,在日后学习或者生活中感到迷茫时,学生可以回顾本次活动,查看自己写的感受,进行良好的自我激励。其三为自我管理,例如可以选择“班干部双轨制”的方式,每学期开展一次班干部的选拔活动,鼓励那些热心、细心、善于观察、乐于助人、活泼的学生自荐,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大家心仪的班干部,促使该班干部在日后学习中履行自身职责。
6.建设特色的校园文化,为综合素质教育提供土壤
在日后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农村初中学校应秉持着团结协作、睿智前行的理念,以帮助师生健康发展为重中之重,将综合素质教育的完善工作提到日程上。比如,可以在每周五下午由校领导召开综合素质会议,探讨实施综合素质教育过程中面临哪些阻碍,阐明目前综合素质教育取得的进展,共同制定优化综合素质教育的对策。在每周一早晨,农村初中学校应召开校委工作布置会,布置这一周的工作,分析这一周内如何对学生进行多角度评价,找出以往综合素质评价存在的疏漏之处,及时制定合理且有效的措施解决。每周一上午,农村初中学校需召开全校班主任工作会,为班主任部署工作,再次强调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提高班主任对综合素质教育的积极性。
农村初中学校应引导各个班级形成独特文化,设置班歌、班训等,体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营造浓厚的感恩教育氛围,让学生制作有关感恩的板报,将其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并每日在后黑板上写一条人生格言,对学生起到启迪作用;定期召开家长会,为家长讲解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倡导的理念,帮助家长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为家长阐明综合素质教育的内涵、原则、重要性等,使家长对综合素质教育产生明确认知,更好地与学校配合;定期举办学生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将有关心理健康的内容制作成视频通过多媒体播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调心理健康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告知学生应如何排解学习生活中的消极情绪,使学生以阳光、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学习生活。
综上所述,对农村初中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一项重要举措,对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因此,农村初中教师应紧跟新时代的步伐,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综合素质评价,不断学习有关综合素质评价的专业知识,掌握开展综合素质评价的技能,将这些专业知识与技能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为农村初中综合素质教育增添新的生机。同时,农村初中教师应转变以往唯分论的思想观念,除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外,还要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审美能力、身体素质等展开合理评价,全面彰显出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为农村初中综合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此外,农村初中教师应将德育工作纳入重要事程,教师身为教育领域的主导者,必须以身作则,高度重视自身道德修养问题,对此方面进行不断提高,促使学生在学习成长的道路上获得“指明灯”。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责任感、荣誉感,始终保持积极探索的精神,不断规范自身行为,保持良好的言行举止,为学生起到榜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