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策略分析

2022-12-27侯晓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中职课文素养

■ 侯晓晴(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阅读是语言知识的来源,是学生审美经验汲取的途径,也是学生品悟文学作品内容与内涵的关键活动。而写作是学生语言素养的外化,体现出学生的语言运用意识与技巧,也是将阅读技能转化为学生实践力与创造力的媒介。阅读与写作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阅读为写作素材及思想方法形成的起点,写作则是阅读的进一步深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坚持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保持读写同步,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思、在写中有所获,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职语文教师要认识到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以学生个性化需求、差异化语文水平为依据开展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教学活动,以此达成学用结合的语文教学目标。

一、中职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重要性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写作是阅读的外化,二者是构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必备要素,并且具有极强的内在联系。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阅读与写作相分离,导致学生语文知识匮乏、写作能力薄弱,语文素养难以获得提升。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现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丰富学生语文知识储备、综合锻炼学生阅读与写作技巧,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深刻感悟与审美体验,在写作中灵活、富有创新性的表达,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学科的魅力,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审美素养,还可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语言思维,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价值。

二、中职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基本原则

1.“以生为本”原则

中职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需要教师做好教学前的学情分析,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现阶段阅读、写作基础水平,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遵循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中职学生语文学习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的目标,对比优选适宜、科学的教学方案。此外,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所开展的阅读与写作结合活动要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发展与提升,面向整体学生的共同进步,结合学生个性化、多样性与差异化学习需求、学习动因、学习成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保证学生在阅读与写作结合中真正有所收获。

2.循序渐进原则

中职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升绝非朝夕之功。中职学生语文基础、文化水平较为薄弱,在理解、学习、阅读、写作等能力方面具有较大的个体性差异,开展阅读与写作综合性教学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基本原则,契合中职学生发展特点、未来发展需求,将阅读指导与写作训练意图奇妙渗透至日常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重要性,感受到自身在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中语文素养的提升与进步,继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内。

3.读写同步原则

中职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并非简单堆砌阅读与写作环节,而是要保证阅读与写作的相互渗透、相辅相成与相互促进。因此,教师要坚持读写同步的基本原则,在目标制定上统筹规划,在资源整合中考虑到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侧重点与衔接点,在课堂上尽量缩短自己的讲授时间,以此为学生提供阅读品悟与写作训练的充足机会,并且通过写作灵感的激发、阅读中写作素材的挖掘等指导学生逐步形成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的学习方式,主动在阅读中积累语文知识,在写作中运用语文知识。

三、中职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

1.美读文本,仿写语段

阅读是一项集审美、思维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学生以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美读文本,从中提炼出好词佳句,不仅可以让学生获得审美愉悦,还能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因此,在中职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文本之美、陶醉于情感与情境之美,在学生领略文本魅力知识顺势开展语段仿写训练,让学生将美的感受、美的想法转化为语言文字,让学生作文言之为美。

以《荷塘月色》的课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五个小组,抓准课文内描绘荷塘美景的“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大意象,请各小组对照课文内的语句及段落,品悟朱自清散文语言之韵律美、修辞美、意境美、情感美、想象美,帮助学生领悟课文所见与想象相结合、情感与景物相融合、修辞丰富的语言艺术风格,使学生受到课文的启发,调动自身以语言书写美好的内在动因。小组阅读探究结束后,请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由小组间的交流沟通形成全篇课文的审美空间,也以小组合作学习缩短教学时间,为后续的仿写提供机会。接下来,教师设置仿写主题“雨之街道”,请学生调动自身生活经验、自选语段仿写。部分学生以“雨之潮湿、清冷的气味”体现出雨季下自己孤单的心境;部分学生则以“雨之街道的静谧”抒发自身的情感。无论何种写作内容,都表现出学生在阅读中有感而发,在仿写内融入真挚情感,真正将课文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迁移到写作之中,既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又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灵动。

2.细读品悟,扩写情节

中职语文教材内收录了众多优秀的记叙文与小说,如《林黛玉进贾府》《一碗清汤荞麦面》《最后一片叶子》等,其中扣人心弦、感人肺腑或生动曲折、跌宕离奇的情节是中职语文教学的要点,也是学生获得社会、自然、人生、未来职业发展启示的载体。在引领学生阅读此类课文是,教师可以结合实际需求、学生基础水平开展情节扩写活动,让学生体会课文内惜墨如金之处蕴含的情思。

以《林黛玉进贾府》的课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为学生补充拓展性资源,适度丰富课文的文化背景信息,让学生理解黛玉因无父母依靠而寄居在贾府的屋檐之下,黛玉的未来命运与贾府息息相关。在此基础上请学生结合课文内人物、情节等的详略描写安排选择出需要重点分析其性格特点的人物,如贾母、王夫人、王熙凤。同时指导学生品悟课文内“林黛玉常听得母亲说过,她外父母家与别家不同”,以带领学生从黛玉视角“参观”贾府的陈设与布局,感受封建等级森严的时代背景下贾府的一时显赫。通过引领学生阅读,学生已经把握小说的背景、环境、主要人物及故事内容。教师请学生从内心感受、行为举止等角度对关键情节进行扩写,适度补充课文中的略写之处,调动学生想象力与联想力,让学生扩写的内容、主题等与原文保持一致。

上述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策略,让学生以语言文字尽可能详尽地描述令自己印象深刻或触动自己内心的情形,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帮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而且能够锻炼学生想象力、语言创造力。

3.读中联想,补写内容

中职语文教材内编排的每一篇课文都经过精挑细选而来,诗歌、散文、小说、记叙文等都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中有诸多课文内都存在“空白”之处,这是作者留给读者的无限遐想空间,蕴含着作者的主观意识、审美价值追求及其与读者间的心灵交互。在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中,教师引领学生体会课文“空白”的设置意图,体会课文中凝练的思想情感,指导学生深入把握课文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补写“空白”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调动自身生活经验、结合自身兴趣爱好、运用所储备的阅读与写作知识等对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延伸,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形成从阅读中挖掘写作素材与灵感的意识,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与阅读内容产生交互,在思维碰撞中获得语文素养的发展。

以《台湾蝴蝶甲天下》的课文教学为例,因教材内所涉及的蝴蝶知识较为丰富,教师可以开展课前资源筹划活动,请学生通过网络收集“大红纹凤蝶”“蛇头蝶”“红边小灰蝶”“宽尾凤蝶”“皇蛾阴阳蝶”“兰屿黄裙凤蝶”“黄蝶幽谷”的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做足准备。在正式授课时,教师积极运用学生收集的资料开展阅读活动,请学生通过阅读把握好描述事物特点的技巧,如运用对比方法体现事物的特色、借助反衬方法体现出事物的魅力等,以此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的感性素材。课文内对于台湾名贵蝴蝶、“黄蝶幽谷”的描绘都是“留白”之处,教师可以请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对其进行补充,注意语言风格、表达形式等与课文的一致性,避免所补充的内容过于突兀。部分学生选择补充“大红纹凤蝶”内容,也有学生选择对“黄蝶幽谷”的景色进行补充。体现出学生写作内容的灵动性,有助于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并且可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4.读以深思,续写结尾

在中职语文教材内,许多课文的结尾都是言虽尽而意无穷,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其语文基础较为薄弱、学习兴趣偏低且个性化学习策略尚未形成,加之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学生情感、意识、态度及价值观念的激发、引导,弱化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将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只能机械性记忆与应用阅读及写作的知识与技巧,难以融入自己的内心感受。课文结尾,体现着故事的结束,但故事中人物的命运却可以在时代的语境下发生改变或延伸,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与社会现实续写结尾。

以《项链》的教学为例,课文结尾的描述十分含蓄,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小说情节分析路瓦裁夫人、弗莱思节夫人的性格特点,理解路瓦裁夫人虽然虚荣,但其有着坚毅的品质与承担责任的勇气;弗莱思节夫人虽然苛责路瓦裁夫人归还项链太晚,但热心地将自己的首饰借给路瓦裁夫人。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本篇课文的核心思想。接下来,以问题设置悬念:“课文结尾的描述十分含蓄,但路瓦裁夫人的确为当时的虚荣付出了十年的辛苦劳作,那么路瓦裁夫人得知项链是假的后,会与弗莱思节夫人、自己的丈夫发生什么故事呢?如果还有晚会邀请路瓦裁夫人她会如何选择呢?”问题瞬间开拓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也调动学生续写结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续写中学生将自身代入到人物角色中,感受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人物的命运及其发展,可以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激活学生的想象力,在实现阅读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的同时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5.畅读创新,变体改写

中职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不仅局限在小说、散文、记叙文等现代文学作品内,而且可以包含现代诗歌、古典诗歌、文言文等。相对于小说、散文等文学形式而言,中职学生理解文言文、古典诗歌的难度较大,一方面是由于这些课文创作背景与学生所处时代相距甚远,加之学生贯通古今的思维能力较为薄弱,导致其难以领会古典诗歌及文言文的内涵与精神;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在长期灌输式、讲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逐渐形成思维定式,缺乏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过于依赖教师的解读与分析,导致学生思维固定,难以对古诗、文言文等产生个性化理解。因此,在中职语文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将阅读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关注学生个体性差异与个性化理解,并以变体改写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以《行路难(其一)》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诗中忧愁与希望并存的情感,现实与理想交织的内容,以及比喻、象征等手法感受李白作为“诗仙”的豪迈之情、豁达之思、浪漫之语调、洒脱之心境。为降低学生阅读理解难度,教师可以引入学生熟悉的《静夜思》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继而“知人论世”。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直观性阅读教学,以生动形象的视频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促使学生由对诗文的表象认知转化为对其内涵的品悟。当学生阅读并有所感悟后,教师请学生以“李白”的身份将诗文改写为现代文,可以写成现代诗歌或散文,注重体现出李白的诗情与豁达,可以检测学生对古诗内涵理解的准确性与深刻性,也可以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新颖、贴切。

总之,中职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效结合需要遵循“以生为本”、循序渐进与读写同步的原则。为此,教师应指引学生美度课文并仿写精彩语段,细读品悟课文内涵并扩写故事情节,在阅读内联想并补写课文内容,在阅读中思考以续写课文结尾,在阅读内探究并变体改写,以此将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为有机整体。

猜你喜欢

中职课文素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背课文的小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背课文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