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性话语标记“别提了”的话语模式、语用功能及形成机制
2022-12-27赵鹏程
赵鹏程
(北京语言大学 语言科学院,北京 100083)
“别提了”是日常会话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话语标记,主要用于对上文的提问或涉及自己的事件的否定,表达说话人的负面情绪。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别提了”已经虚化为一个表示说话人态度、立场、情绪的话语标记。例如:
(1)李清照死了丈夫,她的伤心可[别提了]。但是最要紧的还是继承丈夫的遗志,把文物保护好。(《中华上下五千年》)[1](P8)
→*李清照死了丈夫,她的伤心可。但是最要紧的还是继承丈夫的遗志,把文物保护好。
(2)“[别提了],游戏出了纰漏,被玩家发现了一个大的BUG,几个服务器都开始疯……”(六六《双面胶》)
→“游戏出了纰漏,被玩家发现了一个大的BUG,几个服务器都开始疯……”
例(1)中“别提了”是动词短语,在句中具有实在意义,整体充当“她的伤心”的谓语,不能够删除,否则整个句子不成立。例(2)中“别提了”已经虚化为一个只对说话人理解话语内容起程序性作用的话语标记,可以删除,删除后不影响整个句子的真值意义,只是添加“别提了”更能表现说话人对游戏出现纰漏,被玩家发现BUG这件事的遗憾和懊恼情绪。
对于话语标记“别提了”的关注最早见于侯瑞芬对“别说”与“别提”的对比研究中,主要关注了作为话语标记的“别提了”的回溯推理过程。[2](P131-140)此后李宗江、王慧兰将其看作语篇关联语,并简要分析了“别提了”的两种功能。[3]然后就是耿翠翠在其硕士论文对“别提”研究过程中对“别提了”话语标记用法的关注,主要从否定的角度对其功能进行解释。[1](P15-20、29-32)单独对话语标记“别提了”的研究只有樊会迎一篇文章,讨论了话语标记“别提了”的使用模式和语用功能,只可惜仅有一页。[4](P193)综合来看,对话语标记“别提了”的研究尚不完善,有待进行全面而深入地探讨。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集中讨论交互性话语标记“别提了”的话语模式、语义表现形式、语用功能和形成机制等。
本文语料主要来自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现代汉语语料库,另有部分网络、微博等新媒体语料,均随文注明出处。
一、“别提了”的话语模式
话语标记“别提了”主要用于“问句+别提了+答语内容”、“先行句+别提了+后续句”和“单句主语+别提了+单句谓语”三种话语模式之中。
(一)先行问句+别提了+答语内容
“别提了”上文为一个问句,然后应答句的开头用话语标记“别提了”加具体答语内容是“别提了”最常见的分布模式。例如:
(3)她一走进房间,首先看到的就是“大大”,并且兴奋地问我:“你怎么没有提过,你们家有一只这么好看的蒙古鼠?”我说:“[别提了],我反对女儿养这种东西,因为我们中国人认为玩物丧志。为此,我和女儿之间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争辩。”(《从普通女孩到银行家》)[5](P98)
(4)依娜的额角敷着纱布,整个人是散的,魂都没了。文浩见状也顾不得生气,忙问道:“出什么事了?”依娜灰白着脸道:“[别提了],我们这个团出了车祸。”(《作家文摘》1997年)
例(3)和例(4)中,“别提了”的前述语篇均为疑问句,说话人选用“别提了”作为应答语的开头,然后再通过“别提了”引述具体回答内容,其中“别提了”可以删除并不影响话语表达。
(二)先行命题句+别提了+后续句
此时,“别提了”上文的先行句为一个命题,然后说话人选用话语标记“别提了”进行回应,具体回应内容为“别提了”后的话语内容。例如:
(5)这天,她发现厂里进来一辆标有对外贸易公司的卡车,上面还有进口化肥,就问:“你们还有外贸生意呀!”厂长一摆手说:“[别提了],从境外进口了800多吨散装化肥,可东北人不信,硬是推不出去,压了一大笔钱,愁死人了!”(《人民日报》1996年)[3](P17)
(6)文儿更是,连自己祖宗都不认得人,[别提了],自己把自己的姓氏都忘记了的人了,自己爹妈知道不?(百度贴吧,2020-07-26)
例(5)中,“别提了”的先行句为一个表惊讶的感叹句“你们还有外贸生意呀”,针对说话人的惊讶,“厂长”选用“别提了”来否定说话人的命题内容,然后再解释“别提了”的原因。例(6)中,整个“别提了”所在句为一个复句,“别提了”将一个完整复句隔开,“别提了”之前为说话人的判断“文儿更是,连自己祖宗都不认得人”,然后通过“别提了”对这一行为进行否定,在后续解释做出上述判断的原因是“自己把自己的姓氏都忘记了”。
(三)单句主语+别提了+单句谓语
“别提了”有时还可以用于单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将整个单句隔开。例如:
(7)“你跟我快二十年了,一直没有机会给你安排个恰当的位置。唉,那些年头,[别提了],能活下来就算不错。”(李国胜《笔误》)[3](P18)
→唉,[别提了],那些年头能活下来就算不错。
例(7)中,“别提了”将单句“那些年头能活下来就算不错”的主谓部分隔开,插入话语标记“别提了”表达说话人对“那些年头”生活的无奈,此时“别提了”可以置于语气词“唉”之后。
二、 “别提了”的交互性体现
“别提了”作为表达“交互性”语义的话语标记,主要体现在“别提了”及其后续话语内容作为应答语是对前文话语内容的回应和说话人隐含交互主体“你”,实际上“别提了”却是“你别提了”这样的言听错位这两个方面。
(一)作为应答语的开始对前文话语内容进行回应
从语体上看,话语标记“别提了”主要分布于对话或叙述中拟对话的语体环境。话语标记“别提了”的一个主要用法就是作为应答句的开始引出具体话语内容对前文所言话语内容的回应,“表示因对方关心的事情结果不好而不便说”。[2](P111)由此可以看出,“别提了”及其所引话语内容是与前文所言话语内容的互动,从而体现前后话语内容的交互性。例如:
(8)克什克腾旗一位离休的老旗长对我补充说:你长发叔留下这身毛病。可真苦了他。薪金制时,钱都用来买酒,老婆孩子连饭都吃不上,家里能卖的东西全卖光了。……马达长长叹口气:唉,[别提了]。我去看他,早晨起来靴子不见了。被他偷着换酒喝了……(《读者(合订本)》)
(9)如果你敢发信息给我说想我了,我就敢马上打电话跟你说我爱你!!日!唉,[别提了],我总是这样!太看重感情的人都这样,你是吗?(新浪微博)
例(8)中,“别提了”之前的话语内容是描述“长发叔”用钱买酒,结果“老婆孩子连饭都吃不上,家里能卖的东西全卖光了”,“别提了”后续话语内容“早晨起来靴子不见了”,“被他偷着换酒喝了”仍然是对前述话语内容的补充,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说“长发叔”爱喝酒这一事实。例(9)中,“别提了”之后的话语内容“我总是这样”所针对的行为就是“别提了”之前的话语内容“你敢发信息给我说想我了,我就敢马上打电话跟你说我爱你”。
(二)隐含交互主体“你”的“你别提了”
“别提了”在对话中,是由说话人说出来的话语内容,其实质是让听话人“你”“别提了”,此时出现言说双方交际主体的错位,体现着该标记的交互性。例如:
(10)村长乐了:“[别提了]领导,咱祖辈上没种过水稻,还能使船吗?谁有那个胆?”(苗长水《终极美貌》)
(11)这个树上有只猴儿,蹿下来一看:“哟,老虎大哥,跑什么呀?”“兄弟,[别提了],这山上我是呆不了啦!”“您怎么呆不了啦!”“嗐,西山坡来了个怪物净吃老虎,一顿儿就得两只,不够还得来只狼,谁碰见它谁倒霉,这山上没我的份儿,我非走不可了。”(中国传统相声大全)
(12)“那么,你到延安是奔着阳早去的吧?”“[你别提了],一提起他就气死我了,如果我们不是都到中国,都在延安,他根本不配做我的丈夫,你想,他饲养奶牛,而我是搞核物理学的。”(《报刊精选》1994年)[3](P30)
例(10)中,根据语境信息可知,“别提了”的主体是“领导”,是“村长”让“领导”“别提了”,从而表达自己的无奈,可以在“别提了”之前添加“你”。例(11)中,“别提了”的主体是“兄弟”,即“猴儿”,直接出现在话语标记“别提了”之前,并且用逗号隔开,但是整个话语内容确实“老虎大哥”说出来的。例(12)中,对话语境中,“别提了”的主体是听话人,是说话人“我”让听话人“你”“别提了”。
三、“别提了”的语用功能
话语标记都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从语言的元功能角度来看,话语标记“别提了”的语用功能主要表现在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两个方面。
(一)人际功能
“别提了”的人际功能主要体现在其情态功能上,Lyons(1977)指出情态是“说话人对句子所表达的命题或命题所描写的情境的观点或态度”。[6](P157-163)话语标记“别提了”自身便包含表示禁止或劝阻意义的语气副词“别”,直接可以表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等。通过对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话语标记“别提了”整体也表达着一定的情态功能。“别提了”中的“别”本身具有表示否定和劝阻的意义,当所谈话题是说话人所不想谈论的内容或不赞同的内容时,体现为说话人对所谈命题内容的消极态度或负面情感倾向,起着否定或委婉拒绝的功能。此时,“别提了”常与表示不满意、伤感、惋惜、悔恨、后悔或惊异语气的“唉”、“咳”、“嗐”、“哎”、“哎呀”等连用,有时也与表示终止语气的“算了”连用。例如:
(13)放假了,姐姐关心地问:“小艳,上学期成绩如何?”我心灰意冷地答:“唉,
[别提了]。”姐姐看了看我,心里已明白八九分。(《’99中国年度最佳小学生作文》转引自李宗江、王慧兰2011:111)
(14)“那您干吗给‘寄存’到垃圾箱里?”我笑着问他。“咳,[别提了],我平常每天早上从家里出来,都是左手拎皮包,右手拎垃圾袋,今天早上一忙给弄拧了,拿垃圾袋的那只右手拎了皮包,结果到了垃圾箱前就把皮包给扔进去了,而垃圾袋却一直拎到学校大门口……”(《读者(合订本)》)[7](P27)
(15)“婚姻生活如何?”我问。“嗐![别提了],不刷牙不许上床,哪有这种事?”(张大春《寻人启事》)
(16)他的徒弟问道:“我从入师门以来,没见过这么好的木材,您怎么一眼都看不上呢?”木匠道:“算了,[别提了]。那是一株没有用的‘散木’——拿来做船,船会沉;做棺材,棺材会腐烂;做器具,立刻会毁坏;做门窗,会流出油脂;做梁柱,会生出蛀虫。根本就是‘不材之木’。正因为无所用、无可用,这树才能够这么长寿。”(张大春《认得几个字》)
例(13)中,“姐姐”询问的话题“上学期成绩如何”本身就是说话人“我”不想谈论的话题,此时选用话语标记“别提了”一方面结束对这一话题的讨论,另一方面也表达说话人的不情愿。同时,“别提了”还与表示伤感或惋惜语气的“唉”连用,更加凸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例(14)、(15)、(16)中,“别提了”分别与“咳”“嗐”和“算了”连用,也能够从侧面体现出说话人的立场态度。
(二)语篇功能
因其所处的话语位置,话语标记“别提了”发挥着一定的语篇衔接连贯的功能。
1.开启话轮
“别提了”作为应答语的开头,处于整个话轮的开始位置,起着开启话轮的功能。另外在回应上文内容时,也处于整个话轮的开头。例如:
(17)依娜的额角敷着纱布,整个人是散的,魂都没了。文浩见状也顾不得生气,忙问道:“出什么事了?”依娜灰白着脸道:“[别提了],我们这个团出了车祸。”(《作家文摘》1997年)[3](P16)
(18)玉市摊商自治会理事长吴香梅一谈起市道就是一肚子苦水:“[别提了],玉市同业都在度苦日子,而且还不知道要熬到何时。”(新华社2001年4月份新闻报道)
例(17)中,“别提了”引导的话语内容作为上文“出什么事了”的答语内容,“别提了”处于应答语所在话轮的开始。例(18)中,“别提了”引导的话语内容是说话人直接回应上文提问,同样处于话轮的开始。
2.转换话题
转换话题的“别提了”主要分布于话轮中间的位置或者两个篇章单位中后一个篇章的起始位置。此时的“别提了”同时起到衔接、连贯前后话语内容的作用。例如:
(19)冬天实在是懒,可能天气冷吧,早上起床相当困难,[别提了],我永远起不来!(小红书,2019-01-25)
(20)“怎么回来的这快呀,我一帘饺子还没捏满哩!她望着三个老头笑说。盘腿坐着,绣花的红缎子鞋尖从屁股两边漏出来。他不过四十岁,长的少像,脸蛋儿很白。”“[别提了],快打点水擦脸!”李菊人说:“不光碰了一鼻子灰,还弄了一身土。”(《风云初记》)
例(19)中,“别提了”分布于一个话轮中间,整个话轮由5个TCU组成,其中话语标记“别提了”作为第4个TCU,前面三个都是在说冬天因为天气冷很难起床,“别提了”之后的第5个TCU则将话题转换到“我永远起不来”这一命题上。例(20)中,前一个篇章单位为问话人的问题“怎么回来的这快呀”进行提问,后一个篇章是答话人“李菊人”回答的内容,“李菊人”并没有对前一语篇中的问题进行正面回答,而是直接说“快打点水擦脸”这一与上述篇章内容无关的另一话题,问答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别提了”在篇章间起着转移话题的作用。
四、“别提了”的形成机制
徐景亮(2009)指出:“语言交际,都是以推理为基础。其本质就是对说者通过话语希望传递的意义进行猜测。参与这种猜测的构件是话语成分的概念信息、语境假设、语用推理规则以及听说者的认知心理状态。”[8](P120-123)话语标记“别提了”的规约化功能也是通过语用推理或回溯推理产生的,在形成话语标记的过程中“话语成分的概念信息、语境假设、语用推理规则以及听说者的认知心理状态”共同起作用。[1](P131-140)[3](29-32)[8](P120-123)
首先,“别提了”之前语篇内容提供一个背景命题p,也就是“提”的具体内容,而这一内容是说话人不想要被提起的内容,一般情况对说话人是不好的或者是说话人不喜欢的内容,现在却被听话人提及了,这样说话人就要对对方提及的命题内容予以否认,此时使用“别提”进行否认,即“别提p了”,对对方进行否认之后,再继续表达其他与之相关的话题或转换到其他话题q。此时话语模式即为:A:p B:别提p了,q。例如:
(21)当记者采访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富仁时,他说:“你问坐冷板凳的感受?“八年了,[别提]它[了]!”这位“文革”后第一届硕士生、第一届博士生感慨万千:“真心实意做学问的人少,古今同理。学问人分顺利、不顺、一般三种,当社会向他们绽开笑脸、为他们评功摆好时,三种人皆做学问;而当无人喝彩时,后两种人就放弃了学问研究。……”(《报刊精选》1994年)
例(21)中,“别提”是一个动词短语,其中“提”的内容“它”即上文所问的“坐冷板凳的感受”,“王富仁教授”本质上是不想提起这样的感受的,故而使用“别提它了”予以否定,紧接着在随后的语篇内容中发表自己的“感慨”。
随着“别提”语义的进一步虚化,加之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说话人在听话人已经明确话题p的前提下,可以在语境下省略p。但是作为话语标记必须作为一个固化的单位才能单独出现,动词短语“别提”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这样就必须要实现完句,此时语气词“了”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话语标记“别提了”。此时话语模式即为:A:p B:别提了,q。例如:
(22)大概是一年以后吧,我又见到辛之先生。闲谈之中,我问起那把顾景舟的紫砂壶。他一听,哈哈大笑起来:“好了,[别提了],[别提了],说出来真是笑煞人!”见我惊愕,他不慌不忙地解释道:“你那次走后,又有几个朋友来,也劝我不要用这把茶壶,这么值钱的玩意儿,摔破了太可惜。我也不能免俗,大家都这么说,想想这茶壶大概是应该放着看看的。好,我把这茶壶仔仔细细洗干净了,准备收藏起来。见湿的茶壶不容易干,我就瞎考究起来,把它放进微波炉里去烘干。谁知刚打开微波炉的电源,只听见‘啪啦’一声,炉里的茶壶不见了,开门一看,茶壶已经成了一堆碎土。”(《作家文摘》1994年)
例(22)中,“别提了”已经虚化为话语标记,并且两个标记连用,充分表达说话人对背景话题“紫砂壶”不想说的心理状态。“紫砂壶”是“我”和“辛之先生”都知道的话题内容,在语境下不需要表达为“别提紫砂壶了,别提紫砂壶了”,否则显得冗余,话题“紫砂壶”省略之后,如果只用“别提”不能完句,只有加上“了”之后才能完句,这样就形成了话语标记“别提了”,说话人两个“别提了”连用,加上背景性陈述信息“哈哈大笑”足以见得说话人对该话题的尴尬,听话人表现出“惊愕”状态,说话人便继续解释说话人不想提及此话题的原因,也即后续语篇内容。
综上,本文以交互性话语标记“别提了”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话语标记“别提了”使用的话语模式、交互性语义表现形式、语用功能和形成机制等。研究发现,话语标记“别提了”主要用于“先行问句+别提了+答语”、“先行命题句+别提了+后续句”和“单句主语+别提了+单句谓语”三种话语模式之中;作为交互性话语标记其交互性特征体现在“别提了”及其后续话语内容作为应答语是对前文话语内容的回应和说话人隐含交互主体“你”,实际上“别提了”却是“你别提了”这样的言听错位这两个方面;其语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两个方面,其中人际功能主要表现为情态功能,即说话人对说话人对所言命题内容的态度、立场等,并且以负面为主,语篇功能主要体现为开启话轮和转换话题两个方面;其形成机制主要是语用推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