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与创新
2022-12-27古屏张一凡
古屏,张一凡
1.安徽省铜陵生态环境监测中心;2.安徽省铜陵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贯彻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未来生态环保工作中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生态环保工作的关注程度,迅速而正确地反映环境质量的优劣情况,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
一、环境监测的概述
环境监测从宏观角度来讲,就是利用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和设备,对现阶段环境质量以及污染情况进行全方位、细致的监控[1]。环境监测主要包括土壤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噪声环境监测及大气环境监测,可对环境生态系统平衡、物理平衡性及化学指标等同时进行监测,通过先进的监测技术,能够对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行为发挥监督效果。换言之,环境监测不仅可以对现阶段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精准掌握,还能够根据监控所得到的数据,对今后特定时期内的环境污染状况作出科学预估。环境监测是对当前环境状况的客观反映,其质量高低通常与采用的科学技术手段和设施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环境监测的根本目的实质上是指可以在最短的时期内,对现阶段环境的整体质量状况及其发展动向作出科学评判,并在此基础上为政府相关部门开展的环境规划、资料查找等各种管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2]。
二、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一)决定环境保护行动的质量
当任何区域发生污染时,环境监测能力是反映问题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实时监测工作是必要的。依据相关环境监测数据对其进行综合分类,并依据这些数据指标进行精确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最有效的科学环境管理工具,有助于当地环境管理系统制定科学的生态环境政策、战略[3]。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区域进行长期性、动态性的监测,深层次剖析监测结果,了解其中的潜在规律,从而对环境污染问题作出更有效的处置,提高环境保护工作质量。
(二)为生态环保工作指明方向
在工作中,环境监测人员可以为工作指明方向,这也指环境监测人员可以提供具体的数据内容,提供大气污染情况、水环境污染情况和土壤环境污染情况等,从而可以帮助环保工作人员找到问题,并适时调整工作的内容和方向,以确保环境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环境监测可以反映污染的迁移情况,使环保管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4]。同时通过监测也能够对具体的污染物情况作出判断,便于政府对环境污染开展处理工作,并对环境污染实施保护,从而减轻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提高环保工作效率。
(三)有助于快速处理污染问题
我国工业的高速发展,使得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如果没有正确的应对措施,污染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会持续加重,还可能会造成交叉环境污染。环境监测有助于有相关部门及时识别潜在的环境污染根源,制定及时且科学的应急行动,以便更好地了解突发性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四)推动科学研究工作的开展
科技发展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各行各业要想取得发展,都需要科技给予支持,环境监测的实施也离不开各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同时,我们需要认识到,环境监测在推动科学研究进步方面有积极作用,通过环境监测,可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同时为环境保护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在环境监测中,我们可以获取诸多种类的监测数据,而这可以让科学考察工作获取更多精准、真实的数据资料,为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的考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如,对生物资源加强监测可以为微生物的研究提供相关依据[5],对污染问题加强监测能够对环境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因此,加强环境监测,以科技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
(五)提升全民环保意识
现如今,经济飞速发展,环境问题突出,急需通过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然而,环境问题并非是一人一己之力、一时之功可以改善的,若仅仅是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参与其中,那么环境问题的解决就难以实现。因此,需要加强全民环保意识教育,让全员感受到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及重要性。环境监测部门可公开环境监测数据及报告,人们通过阅读了解,对目前的环境污染情况能够形成直观、准确的认识,进而加深对环境污染危害的重视,长此以往,人们的环保意识才能逐渐提升,进而督促人们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通过集体努力来让环境变得更好。
(六)为环保执法提供依据
由生态环境监测部门、正规机构、有相应资质的监测实验室提供的监测数据具有客观性、科学性的特点,可以作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环境的依据,可以在执法监督、仲裁时发挥法律效力[5]。另外,这些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还可以作为证明,为环境执法部门对污染严重的企业依法惩处、限令整改提供支持。
三、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创新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真正落实质量管理机制。作为环境监测部门,应持续对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加以完善,明确质量管理和环境监测两者的关系,加强质量管理的有效融合,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质量,减少监测中的常见问题[6]。
在建立并完善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机制的过程中,需要对生态环境监测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考虑,根据现有的规范及相关要求,健全质量管理机制。环境监测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根据现有规范政策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内容,科学规划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对其中不合理之处及时修正,促使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并且应通过质量管控体系及审查工作,全方位、多角度地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对监测工作予以优化。
(二)对环境监测工作方法进行创新
和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相对落后,不仅不利于我国环境监测单位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同时还可能制约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必须改进监测方法,建立智能监测系统和自动监测系统,提高噪声、空气、水等生态环境监测的可靠性及准确性,提升生态环境监测自动化程度。在调整监测方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借鉴一些先进的经验,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以此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
(三)创新管理理念
在现实的督管工作中,组织内的管理体系也应当不断完善、建立健全。在监控范围内进行网络化管理,使所有监控点和监测站都能够及时掌握范围内的数据信息,从而迅速分析范围内的环境状况。在组织内部的管理工作中贯彻创新理念,全面提高环境保护监督服务质量。同时,需要对监测方式进行革新,进一步优化监测设施,在不同监测范围内设置相应的科学试验室,大力打击非法监测活动,避免伪造监测数据的情况出现,提高环境监测的总体服务质量。
(四)强化对监测数据的审核
生态环境监测所有数据都是原始资料,这些数据的正确性将直接影响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必须控制好数据的核实力度。同时,面临大量的监测数据,监测工作人员需要把这些数据按不同的类型进行整理核实,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其次,可以参考先进国家的生态环境监测方式,向其学习,以应对最新状况。第三,还需进一步提高监测管理工作的综合效能。通过更加现代化、自动化的方式和方法,使国家总体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水平和监测能力获得较大提升[7]。
(五)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通过健全相应的法规管理体系,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的服务质量。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立法制度建设,并结合有关生态环保部门的职责,针对违法违规经营的企业实施必要的处罚措施,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度建设工作,以促进企业在正常的发展生产过程合理处置产生的污染源。
(六)加强环境监测人员的培训工作
地方政府部门和有关部门都必须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培训,以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人员培训工作一方面必须涉及生态环境监测基础知识、专业的监测方法、监测仪器的正确运用,另一方面,还必须对突发性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及其他能力进行培养。由于建设项目检查、监测等活动并不是单一的,所以,培训过程需要强调部门之间的协作。验收监督管理活动对环保部门和项目建设范围非常关键,工作中要求有关部门的协助,能保障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8]。
在部分生态环境监测站,有时会出现工作人员虽然在编但不在岗的问题,这会导致在岗工作人员的任务十分繁重,一旦遇到专项的大型任务,在岗的工作人员就显得捉襟见肘,面对大量工作承受巨大的工作压力。另外,县级监测站中很多工作人员年龄相对较大,技术知识比较陈旧,生态环境监测引入专业人才比较缓慢。现阶段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第一个任务是转变传统的实验室分析方法,朝着自动连续分析、快速应急分析的方向发展。第二是改变传统的单一采样点分析方式,朝着采样面、遥感监测发展。第三是改变传统的手工数据分析法,朝着在线自动分析和手工分析结合的方向发展。第四,监测信息从浓度信息朝着生态风险信息、环境安全信息和浓度信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面对这种新的变化趋势,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无论是相关知识还是监测技术,都需要不断更新,以满足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发展的需求。
另外,目前的生态环境监测机制对于人员激励问题缺少重视,这导致监测工作人员缺乏积极性,最终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效率造成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增加环境监测工作人员数量。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应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加强合作、经常沟通,积极招聘专业技术较强的人员,同时应采取灵活的聘用机制,通过对内返聘、引进劳务人员等多种形式,盘活内部人力资源。其次,对于在岗的工作人员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展开技术培训,尤其是在生态环境监测人员数量增长比较慢的地方,更应对现有的在岗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尽可能提升整个监测队伍的工作能力。在人员培训中,可以采取课堂讲授的方式,重点培训应急监测技术、实验室分析技术、现场采样技术及质量管理技术,增强工作人员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另外,应对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薪资予以合理化调整,通过薪酬机制来加强监测队伍建设,让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能够无后顾之忧,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
(七)引进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
科技日益发达的大背景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础设施也需要不断完善更新,要引入新型监测技术,以便于更为精确地提供有效数据。其次,要对实际操作情况开展定期评价,查找不足之处,以提高环保监测工作的综合水平,从而提高环保监测总体效率,为生态环保政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八)加强仪器设备的管理
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中,仪器设备的管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中,首先应尽量配备充足的实验仪器,以满足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需求。其次,工作人员应对仪器设备展开检测,确保各项证明文件齐全,同时对各种设备的性能做好检测,加强设备的调试,确保仪器设备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高效安全地运行,从而提升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以便对环境情况予以全面准确地掌握。
(九)推动环境监测网络联动建设
环境保护是一项大工程,并非一地一城的区域性保护,这是因为自然生态彼此关联,一旦局部环境受到污染,那么在自然因素的影响下,环境污染会愈发严重。因此,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不可局限于特定地区,而应展开全国范围内的自然生态体系建设。相关部门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环境监测网络。各个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即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监测节点可将获取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将之传输到环境监测网络中,实现数据共享。如近年来我国针对淮河、长江等大型流域构建了专门的监测网络,以便对河流水质状况进行监督。相关部门可借鉴这一方式,将海量数据整合到同一个网络中,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设置一定的判断参数阈值。这样一旦特定地区出现了环境污染事件,就可以通过网络联动机制借助特定算法,算出环境污染蔓延的速度,预判可能会被环境污染波及的区域,为环境污染的防控提供重要依据。
四、结束语
生态环境保护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要充分利用环境监测技术,切实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度,深入推动生态环保工作有序开展。
相关链接
环境监测,是指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质量状况进行监视和测定的活动。环境监测是通过对反映环境质量的指标进行监视和测定,以确定环境污染状况和环境质量的高低。环境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物理指标的监测、化学指标的监测和生态系统的监测。
环境监测(environmental monitoring),是科学管理环境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是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环境监测的核心目标是提供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的数据,判断环境质量,评价当前主要环境问题,为环境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