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污染防治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轨制”策略

2022-12-27北京市门头沟区生态环境局张斯琪

区域治理 2022年18期
关键词:双轨制气候变化污染物

北京市门头沟区生态环境局 张斯琪

一、前言

目前来说,防治大气污染的关键环节是对于人类活动的管控工作。大气污染防控可以分为技术措施以及非技术措施两个部分。首先,技术措施主要是根据大气污染物而采取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物产生前后的两种控制方式。

对于大气污染物产生前的控制,需要在大气污染物形成之前,利用科学技术或者其他的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例如,通过加入新型清洁能源,改变燃料成分,进而提高燃料燃烧时间,减少排污输出;加强清洁生产力度、降低能耗;改进燃烧工艺、生产工艺;更新清洁生产设备,淘汰落后、年头久了的设备等来减少污染的产生。对于大气污染物产生后的控制,这时的大气污染物已经形成,尤其是在工业排废过程中,这就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非技术性措施相较于技术性措施,在技术性手段上要弱一些。政府在非技术性措施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可以采取经济刺激、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行政和环保宣传教育等手段,要实现这些措施或方法,必须通过立法手段予以规范,并以国家强制力来保障,避免造成权力滥用。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最早是从保护工矿企业的环境卫生以及职业病的防治入手的。

二、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分析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燃煤是我国大气煤烟污染形成的主要原因,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和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70%都来自燃煤。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在1995年以前,严重程度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年代的污染水平。

因此,防治大气污染是我国政府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从我国大气环境的现状分析,由于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不断增大,我国近年来也出现了大范围的酸雨,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是华中地区,降水平均 PH 值低于5.0,且酸雨出现频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受酸雨影响严重的地区,农业受损最为严重,造成大面积粮食减产甚至无收,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由于受土壤酸碱度的破坏,长势良莠不齐。由于近几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不断发展,交通运输工具的增加也带来了严重的空气污染。我国每年的汽车销量呈上亿次增长,但是石油的清洁开发跟不上汽车销售的速度。大型吊车、货车仍使用尾气排放量大的柴油和石油原油,柴油排放的黑烟不仅污染空气,而且味道刺鼻,危害人体健康。据预算,到21世纪末,我国在能源结构方面仍是以煤为主,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消费与生活方面仍然会有较大的增长。基于此现实情况,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目标还应该聚焦在控制煤烟方面。

三、对我国污染防治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轨制"策略的建议

(一)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是指不论在环境保护的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都要始终把防治环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要有事先防止环境问题产生的防范意识和出现环境问题后为防止恶化所采取的相应举措。除此之外,还要对那些已经造成危害或者无法避免的生态环境破坏等进行科学有效的治理和恢复。

预防原则的要点是为了防止环境破坏,在发现潜在危险时,要制定详细的应对计划,以防止其转变为现实危险,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发生矛盾时,要坚持环境优先,将科学的发展理念和生态理念充分体现出来。预防原则改变了以前的末端治理理念,做到了从源头上防控,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综合治理原则的要点应该是有效治理并恢复那些已经造成危害或者无法避免的生态环境破坏。坚持该原则,才能够有效缓和环境破坏或污染问题出现新的问题,做到“防患于未然”,是环境保护由消极应付转变为积极主动的防治,达到了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

(二)行政管理和市场手段协同治理

行政管理即政府的环境管理,市场手段则是以市场为媒介、以各项激励机制为基础,例如,用大气环境使用权交易制度来管控环境问题。将“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充分融合,通过政府对环境的指导与管理,通过以市场为基础的激励机制来把控环境问题,例如碳排放交易机制。需要注意的是,在环境治理中,应发挥国家管理和环境利益市场化两方面的作用。此原则的关键点在于两种手段的结合,并非是各自独立的局面。

(三)加快我国“弃煤”进程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在过去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使用占据总数的一半以上,火电装机、燃煤发电量的基本数值也不是很理想。因此,在全球弃煤的趋势下,中国作为煤炭大国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随着优化用煤制度的推行,近年来,我国对于煤炭的消费控制工作严格要求、细节把控,不仅为全球弃煤的进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到“十三五”时期,对于能源的发展规划重新提出了五项新的指标要求,分别是煤炭消费量的58%、非化石能源消费量的1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煤炭消费量310 g/kWh、单位 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首次设定了煤炭消费控制目标。

减少煤炭的使用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进而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经之路。中国作为一个煤炭大国,虽然以现状来看并不具备全面“弃煤”的资本,但同时也能够发现,煤炭的消费总量控制工作已经有了显著的发展,中国仍需继续努力,继续助力于未来煤炭行业的转型。

(四)坚持环境民主的方针

环境民主在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均有明确规定,其中第7条、第10条、第11条均是有关落实公众参与的法律条文。环境民主原则最主要体现在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上,信息公开会曝光违反法律规定偷排、漏排、不加整治的企业,迫使其对违法行为加以重视,及时改进和更新排污设备,接受环境行政机关和公众的监督。公众的参与和监督会在环境保护上形成社会合力,通过更多公众参与监督的方式更好地控制环境污染的态势,减少污染排放量。在民主化与法治化发展的道路上,国家越来越注重二者的结合。

(五)加强源头治理

一定要坚持问题的真正趋向,明确主要矛盾所在,从源头治理,着力解决燃煤、机动车、船等对于大气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可以通过从单一的污染物指标控制转化成多方位污染物的协同指标控制,从传统的只注重尾端治理转化成全方面、权威度的精细化管理。对于城市的重点区域、场所进行大气污染的联合防治,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天气污染政策,并设定专门的条例、法律规定重污染天气时的应对手段。在没有条件使用清洁能源、必须使用煤炭的地区,可以推行集中供暖政策。控制燃煤锅炉的新建数量,对老旧锅炉要进行及时检修与维护,严厉打击私自建设小锅炉的行为。对大中城市的餐饮服务企业,要求其使用清洁能源,不准直接使用燃煤。排查掌握民用炉灶的数量,政府可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帮助民用炉灶使用者限期转为使用清洁能源。对于一些大型火电厂排放二氧化硫也需要作出一系列的规定,超出规定总量、不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的,需要建设配套的脱硫和除尘装置以及一系列的除尘措施。同时,还应取消原有可在城区内新建火力发电厂的规定。

(六)完全法律体系

我国针对污染防治以及气候变化已经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很好地促进了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但是总体治理效果欠佳,解决污染问题以及气候变化问题仍然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因此,我国需要结合自身实际发展情况,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对环境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真正实现对大气污染进行防治的目标。具体来说:第一,制定出台完善的《气候变化应对法》。出台专门的《气候变化应对法》对于国家现阶段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针对气候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完善性的产业布局,并对具体的权责义务予以明确,能够在法律干预下准确地制定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政策、方针等,从而构建较为完善、系统的法律体系,并以科学合理的方式统筹协调可再生能源,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气候变化法律机制。第二,在完善《能源法》的过程中,对相应的能源领域立法予以完善。具体来说,在具体制定《能源法》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应的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应对要素以及环境维护等诸多要素予以统筹分析,需在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全面研究关于全球各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成功的做法,出台一系列能够满足我国具体国情的气候变化应对法律体系,同时还需要对相应的配套政策予以完善,全方位、多层面地着手创建适用于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路径。

(七)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气候变化是全世界关注的关键问题,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削弱气候变化对我国生态环境以及社会稳定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促进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相关机构需要加大对人民大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其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于人们日常生活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具体来说:第一,相关机构可以充分借助QQ、微博以及微信等相关平台加大对气候有关内容的宣传,进而不断强化人民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与此同时,相关机构还需要深化和各个污染防治部门的合作,协同打造完善的沟通交流体系,为大众搭建一个发表看法的平台,使得大众充分参与气候变化应对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加强技术、能源创新

大力推动低碳、降污技术的创新,实现重点领域技术的不断突破,以此为污染防治和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具体来说,需要不断拓宽关于科研层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合理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大对绿色技术的研究力度,以此不断推进国家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创新。此外,还需要不断调整和改善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利用有限资源。虽然目前我国在新能源方面进行了一定的优化和创新,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能源结构过于单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因此相关人员需要不断创新,减少造成的环境污染。此外,还需要号召更多人的使用新能源,尤其是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此外,需要积极创新污染气体的处理工作,主动研发更多新的设备,安装一些高效的污染控制装置,真正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此外,绿色低碳行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产业架构优化的核心内容,未来需要牢牢把握发展转型的重要机遇,加快推进科技含量高、能源水平高、污染和碳排放量低的高精尖产业的发展,综合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业附加值。

(九)减少工业和汽车尾气排放

作为大气污染的第一源头和第二源头,工业和汽车尾气排放对于大气污染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要想有效开展工作,需要重视这两方面的防治。降低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于工业污染来说,需要从源头进行把控。首先,需要相关企业注重自身工业废气的排放,做好废气的有效处理工作以及相关的管理工作,比如,电力企业需要做好脱硫、脱氮的有效管理,严格对大气污染物排放指标进行控制。同时,还需要做好减排策略的有效落实,才能够真正实现在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和污染浓度的有效调整的目标。其次,需要相关部门根据现有的政策对工业排放加强管理,并且及时根据大气污染情况对排放制度作出一定的调整,严格控制废气排放量。对于一些长期排放超标的企业,需要给予一定的处罚,严重者需要给予关停处理,从根源上把控废气量的排放。对于汽车尾气的排放来说,需要更多群众一起努力,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尽量选择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国家也需要不断研发新型的绿色能源为汽车提供动力,比如目前使用较广的氢气。还应出台一系列措施减少车辆的使用,比如汽车限号出行,这些都能很好地防治大气污染,减少尾气的排放。

四、结语

总而言之,要实现“十四五”时期以及2035年相关目标要求,关键在社会经济发展、大气污染改善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基于此,我国需要结合发展的实际情况,尽最大努力去实现碳中和这一战略目标。以碳中和达标这一夙愿为切入点,促进能源的结构优化,以大气污染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为基点,向非化石能源为主的时代迈进,从能源、金融、科学技术、环境等多维度实现大气污染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轨道”目标,为了实现2030年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这一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用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新时代的环境谱写更加优美的篇章,也为我国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链接

污染防治指运用技术、经济、法律及其他管理手段和措施,对污染源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监督和控制。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提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并确定了到2020年三大保卫战具体指标。

2021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发布,在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方面作出具体部署。

猜你喜欢

双轨制气候变化污染物
探索气候变化起源真相的艺术作品
不同取样方式下船机污染物排放结果的研究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陆克定:掌控污染物寿命的自由基
浅谈我国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国无效婚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