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俄语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2-12-27铎,韩雨,李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最近发展区俄语发音

张 铎,韩 雨,李 山

(河北北方学院1.外国语学院;2.教师教育学院,河北张家口075000)

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因此,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倘若教师仍旧采取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则兴趣欠佳,很难激发学习潜能,而苏联学者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开发学生的潜能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大学不同于高中“大满贯”式的教学,更侧重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外语学习兴趣,培养其独立发展的能力,对于教师是一种挑战。要使学生潜能得到最大的开发,以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框架,在教学活动中恰当使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创造、开辟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为基础理论,探索“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大学基础俄语及语音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进而得出该理论对基础俄语教学的启示。

一、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概述

维果茨基(Выготский Л.C.)(1896—1934)被苏俄乃至西方学者誉为心理学界的莫扎特,在其短暂的人生中做出了辉煌的成就,为认知心理学提供了最早的理论研究基础,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以及超凡的智慧,为后辈学者们的研究留下了丰厚的资源。维果茨基理论在各国研究成果颇丰,尤其是对其“最近发展区”的研究更是卓有成效。但大多研究的侧重点在儿童发展期。而针对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阐述甚少,尤其是将该理论应用于俄语基础教学的研究几乎没有。

20世纪30年代初维果茨基提出了赫赫有名的“最近发展区”(Зона ближайшего развития)概念,用于解释儿童智力的发展,阐释了学习、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内部联系。“‘最近发展区’概念强调了教学在发展中的主导性、决定性作用,揭示了教学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强化’业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因此,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儿童的文化发展机制总体上表现为从‘最近发展区’向‘现有发展水平’的转化,而‘最近发展区’概念的一般意义正在于强调,在儿童那里,发展来自于合作,发展来自于教学。”[1]

纵观其所有学术成果,维果茨基理论的主要观点大体都与此概念相关。维果茨基指出,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引导和刺激作用,首先教师应该确定学生现有及潜在发展水平,倘若无法确定这两种发展水平,难以找准并控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维果茨基把个体的发展水平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现有发展水平,即基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机制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指在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有能力的他人帮助所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即“潜能开发”。这样在智力活动中,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独立活动之间可能有差异,可以通过教学或者他人帮助来消除这种差异,这就是“最近发展区”[2]。

假设两位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我们向每位学生提出超过其能力范围之外的一些问题,以学习颤音р为例(对于初学者是相对难的发音),并向其提供部分帮助:播放视频教学材料、教师亲自展示发音口型,或某些其他形式的协助。我们发现,一位学生通过协作可以轻松地让舌头在口腔中颤动起来,而另一位学生仅仅停留在舌头弹起的初期阶段,需要更多的协助。例如:口腔肌肉的训练,棉签棒的干预,花费更多的时间练习等等。学生的实际能力与其在凭借协助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距就表明了他的“最近发展区”:在此类例子中,假设用指数来评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暂且将两位学生练习前的水平标为0,将完全掌握颤音的发音技巧,并且完美地将舌头颤动起来并发出р的音标为10,则第一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10,而第二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1-2。显而易见,“最近发展区”更大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要好得多。

毫无疑问,相对于传统的分数测验,“最近发展区”更关注学生如何从现有的发展水平转向其潜在的发展水平。这一点与西方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检验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传统是不一致的。如有学者指出:维果茨基的研究侧重于“未来”的学生,而非“目前”的学生。美国学者擅长于寻找某些学生变成现在状态的原因,苏联学者则为学生如何能变成未来更好的他而努力[3]。

二、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教学模式在大学俄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维果茨基说,“最近发展区”给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提供了一个工具,通过该工具可以理解发展的内化过程[3]。由此,教师通过教学创造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协助学生发挥更大的潜能。协助会让学生学得更快更好,但是要如何提供协助?这个就是理论当中的重中之重。

1.“支架式”教学模式浅析

在“最近发展区”理论中,维果茨基非常强调“支架作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指教师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搭建“支架”,协助学生构建新知识,学生借助支架作用,从“实际发展水平”提高到“潜在可发展水平”。即有能力的参与者根据初学者当前的状况给予恰当的指导,使初学者能够从中受益。在“最近发展区”中,学生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决定教师的参与程度。教师需要给予独立水平较低的学生更多的指导和支架[4]。

在“最近发展区”中扮演有经验他人角色的不仅是老师,也可以是有经验的他人。例如,高年级的同学也是“最近发展区”和“支架”的创设者。而且研究发现高年级同学学习经验的分享对初学者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同班级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也起着“支架”的作用,相同的教学内容,同一堂课,每位同学汲取知识的程度大有不同。此外,在实践中同一理论有不同的解释和应用,这时,程度较差的学生可能因为害羞、自卑、担忧不会向老师求解,转而向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请教,而能力较强的同学将已内化的知识点通过该同学更易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对方,这同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同学“最近发展区”的扩展。同时,辅导员或学业导师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及时发现阻碍其学习的心理障碍,给出建设性的意见,解除一些困惑,给予鼓励。由此,一定程度上激活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知识水平的提高。在学校,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当然也是“支架作用”,指派分组作业,分组报告,小组里总是有学得好的和学得差的,学得好的可以带着学得差的走,成立俄语沙龙角,举行定期读书会,让学得好的同学来导读。其次通过网络学习也具有“支架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维果茨基的教学理论提示教授者们,要在“最近发展区”内给学生设立目标与任务,过低的目标学生太舒适而没有成长,过难的任务则会让学生产生焦虑和无助感。

2.“支架作用”及教学环节

“支架作用”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让有能力的他人提供协助,可能是父母、老师、教练、同学,甚至是比自己年纪小的人,只要在同一领域比初学者强就行。第二阶段,有能力的他人要撤除协助,而由学习者自助完成任务。第三个阶段,能力的固化与自动化。即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将知识内化灵活应用,并且转化为能力。此时,学生的进步与实力已相对稳定。第四阶段,选择其他的项目重复前面三个阶段的做法。

“支架式”教学包含五个环节:搭建“支架”、巧设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和教学效果评价。“支架式”教学要求:第一,把复杂的教学资料和学习任务进行恰当地分解,循序渐进地传授,侧重教学任务的系统性;第二,创建适宜的学习情境,搭建差异化教学“支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实现学习水平的拔高,注重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即通过“支架作用”将管理学习的任务逐渐由教师转移给学生,随后撤去“支架”。“支架作用”在于助力学生最终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即真正发展潜能[5]。

3.“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大学基础俄语语音教学中的应用。

(1)搭“支架”

首要的是先明确教学任务,教师为学生讲解理论知识,按“最近发展区”理论建立概念框架。例如,以大学俄语第一册第四课教授唏音ж,ш,ч,щ的发音为例。这几个字母与汉语中的r,shi,qi,xi发音非常相似,但口型、发音位置、口腔肌肉参与、发力程度都有所不同。在此之前,教师需要仔细研究每个字母发音的详解图,反复观看俄罗斯人口腔发音视频。教科书上写道:发音时舌头向上翘起,舌前部接近硬腭,舌后部向上抬起,双嘴圆撮向前伸,气流通过缝隙成音。发ж时声带颤动。并有图片展示[6]。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按照该理论向学生展示如何正确发出жш。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还是可以发出接近俄语的音调,然而带有浓厚的中式口音。此时,教师通常会告诉学生,多读多练,听录音模仿。但事实上,通过录音模仿练习,只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仅凭录音,初学者弄不清发声部位究竟在哪儿。即使学习多年的俄语人,也很难去掉浓重的中式口音。原因在于,中式发音和俄式发音口腔肌肉参与差异较大,成人的口腔肌肉运动方式已经形成,新的发音所带动的口腔肌肉很难被激活。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发音的“最近发展区”,“支架”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要训练ж,ш,ч,щ发音器官的肌肉,通过研究和实践发现以下几种口腔操对唏音ж,ш,ч,щ发音有显著的效果。部分口腔操操作练习如下。

揉面团—张开嘴,将舌前部平铺搭在下唇上,用上唇拍打舌头,发出пя-пя-пя的声响,持续练习1~2分钟。

小茶碗—微笑,张开嘴,将舌前部向上卷起形成小茶碗,将茶碗状的舌头前移,舌前部边缘贴向上唇,随后将舌头收缩回口中,持续进行伸缩运动,练习1~2分钟。

马蹄声—前舌与上颚接触,之后迅速下弹,产生短促而响亮的声音,快速连续地进行该动作,形成哒哒哒的马蹄声,持续做1~2分钟。

蘑菇—微笑,露出牙齿,微微张开嘴,将宽大的舌头的整个平面压在上腭,张大嘴,形成蘑菇帽状,伸展的舌韧带像蘑菇的茎杆。尽量用力压舌头,要有明显的酸胀感,保持这种姿势1分钟。

手风琴—微笑,张开嘴,将舌头紧贴上颚,进行最大限度的嘴巴开合运动,像手风琴一样来回伸展,嘴唇保持微笑的状态,重复练习10~15次[9]。

因篇幅所限,在这里我们仅描述部分口腔操,几乎所有俄语字母发音,在俄罗斯网站上都能找到相对应的口腔操视频材料。这些语音训练口腔操原本是用于矫正俄罗斯学龄前儿童不良发音,有障碍发音,不饱满发音。训练口、唇、舌、腭在发音时的正确位置,促进口腔肌肉的灵活性。在笔者教学实践中发现,该口腔操在中国俄语语音教学课堂活动中同样适用,能够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语音面貌。口腔操对“最近发展区”开发较为迟缓的学生有莫大的帮助,笔者所带班级有部分学生读俄语时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经过反复的口腔操练习,大部分学生的语音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仍然有极个别学生发音困难,这需要老师提供更多“支架”帮助,可用干净的棉签棒在学生口腔中进行发音干预,通过用手扶住脖子感受声带的震动,以判断发声位置是否准确,多次尝试后,最终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上述发音器官训练操在课前需进行5~10分钟的练习。通过持续的训练,口腔肌肉不断被激活,即使是新的字母、单词、短句,学生也能完成相对标准的发音任务,并且流畅地朗读出来。

(2)进入情境

通过搭建“支架”,即上述语音口腔操练习,学生们的口腔肌肉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放松。此时,教师要将学生引入发音情境。这里分三个要点:听,看,模仿。首先,教师播放音频素材若干次,引导学生集中精力沉浸其中。这时候学生可以在心里模拟发音。其次,教师为学生播放俄罗斯人发音的视频素材,在视频中同学们可以观测到口型,舌部以及上下牙的位置,发音时的面部表情。此时,声音和视觉效果让学生们在发音的情境中更加深入,并且在脑海中形成了唏音发声的概念框架。最后,教师深入学生当中亲自示范,并且帮助学生纠正口型,牙齿和舌头的位置。在此阶段,教师仍然起着主要的指导作用。然而教师的角色和功能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从之前的主导变成了现阶段的引领。当学生们能够基本完成单个字母发音的任务时,可以进行其他音节以及单词的领读练习,仍然由教师带领。此时教师基本完成了情景设置的任务,应该撤走教学“支架”,由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任务[7]。

(3)独立探索

先由教师启发引导,再让学生独立探索。此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单独分配任务,例如:抽几位学生单独读练习题中的内容,或给出一些新的内容试读。此外,在俄罗斯网站上找一些与该音节相关的绕口令进行课上练习。材料必须简单明了,符合学习者当时的水平。例如:

Поршень-не шершень:не жужжит,тихо

скользит.

У Сашки в кармашке шишки и шашки.

Два щенка щека к щеке щиплют щёку в

уголке.

Яшма в замше замшела.

Самшит,самшит,как ты крепко сшит.

Шесть мышат в камышах шуршат.

Шла Саша по шоссе,несла сушку на шесте и сосала сушку.[10]

这些绕口令简单且符合发音主题,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轻松完成练习任务。此时,教师可以适当做个别指导,例如:重音、句子的含义、朗读的语音语调等。但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使用已学到的发音技巧进行朗读练习。在这个阶段,大部分学生从开始的发音困难到最后能流畅匀速、口齿清晰地朗读出来。这是学生自主的探索过程,帮助树立良好语音面貌自信心的关键时刻。通过绕口令练习,口腔肌肉被完全激活,这极大程度地开发了学生发音的“最近发展区”,此时可以完全撤去“支架”,让学生勇敢地去探索。教师可以从课后的言语训练中挑一些句子供学生独立完成阅读。例如:

Это инженер.

Это наша машина.

Это ваша комната.

Это ваш шкаф.

Это ваш сын?

А это ваша жена?

А это ваш муж?

Это ваша шапка?

Это картошка.

А это груша.

Это нож.

Это наш ужин.

此阶段,学生无需教师引导就能在已知的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轻松完成练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支架”作用逐渐让位给学生,完全凸显了学生独立自主的角色与作用,这也是发展“最近发展区”的重要阶段。

(4)协作学习

本阶段,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配其一些新的练习任务,让其进行练习讨论,互相纠错,并指出错误原因。练习之后,每组由一名学生汇报出本组发音欠缺和需要加强的部分。此时,学生们在共享集体学习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所学知识相对全面的理解,最终完成对所学内容的建构和内化过程。这时学生的角色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他们成为了协作者和积极的参与者。由此可见,学生们也可以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同时在其他同学的影响下也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学习能力,扩大了“最近发展区”。当然,这种间接的开发在课后同样奏效。建立共同的微信群或者qq群,进行线上打卡,学生把课后练习好的音频或其他学习资料发到群里,从而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5)效果评价

作为大学外语教学中必不可缺的环节,教学评价既能体现教学效果、改善教学方式,保证教学质量,又促使学生及时调整并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传统的评价多以分数为主,很难反应学生学习的真实状况和效果。现代教学评价越来越呈现出多维化。多维的评价指标是指从学生所表现出的多种能力进行评估学习成果。在每节课的结尾教师对学生整堂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在学习了一个阶段后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测评:知识掌握程度、理解能力、学习意愿、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意识、表现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维化的测评[6]。因此,大学俄语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而是应该包含影响学生学习的智力和情感等所有因素。这里我们既要应用传统的成绩评价,比如: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即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又要体现多维化特征。例如:学习目的与动机、方法与策略等。重点关注学生的洞察力、抛出问题的能力、接收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探讨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等等[9]。

通过一年半的教学实践,笔者对教学成果进行了问卷与访谈调查。结果显示:92.59%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讲课内容非富,有趣精彩,并具有启发性作用。91%的学生认为课堂内容具有发散性思维,在课堂活动中,设立的情景,给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且非常有技巧性。92%的学生认为课堂内容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生动有趣,非常活跃。87%的学生认为自己俄语能力有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对于中国学生较难的语音晞音Ж,Ш,Ч,Щ和颤音Р的发音有明显的改观。同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也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实践证明,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支架式”教学对当前的大学俄语语音教学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生语音面貌培养对大学生的俄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三、结论

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其教学理论的核心。旨在激发并形成尚未存在的心理机能,为学生构建新知识和内化所学提供了巨大帮助。“最近发展区”理论阐释了学习、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内部联系。主张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在“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涌现出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其中,“支架式教学”作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对大学俄语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研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经实践可以总结如下。

1.找准“最近发展区”

教师必须了解每位学生独特的心智及学习特点,确定其实际发展水平,提供恰当的“支架”,促进其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期间,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点,使所提供的支架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做法包括:减少或简化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步骤;维持追求目标的热情。即形成学生表现与期望达成目标之间发展区的控制。

2.把握给予“支架”的分寸

在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中,教师给予所有学生的帮助往往是相同的,但是这并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因为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不一样的,给予的“支架”略有不同。对于个体来讲,“支架”给予少了,学生就无法解决问题,难以跨越其“最近发展区”;支架多了,学生无需自己付出努力,知识水平就如同肌肉缺乏锻炼而得不到发展。因此,在给予“支架”时,教师需通过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等方式,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性地提供恰当的“支架”。

3.教师为学生提供“支架”时应遵循“移交原则”

“移交原则”即责任的转移,要求学生承担更多的责任。教师要适时地撤走支架,以保障学生独立发展的能力。随着“支架”和责任的转移,学生会感觉学习活动愈发轻松,综合能力提升很快。借助“支架”学生从自身的“最近发展区”顺利走向下一个“最近发展区”。

4.“支架式”教学实践中遵循教学评价的多维化

在“最近发展区”中,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情感态度等综合评估学生的现状与进步。除此之外,教师亦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座谈、学生自我评估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有效地评价。通过多维化学习成果评估,对学习过程进行观察、评价与监督,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扩大,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支架式”教学对当前的大学俄语语音教学有积极的作用。学生语音面貌的培养对俄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在大学俄语课堂活动中,应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挖掘出学生最大的学习潜能,促进独立思考能力与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持续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协助学生体会成就感,增强其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大学俄语教学提供了重要的教学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实践意义。

猜你喜欢

最近发展区俄语发音
浅议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俄语教学质量
信息时代背景下关于针对本科生的俄语学习APP的思考
结合一堂考核课试论经典小说的品鉴与赏析
基于“最近发展区”的班级内分层教学研究
论促进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路径选择
浅析高中数学课堂的提问策略
Playing with h
改进俄语教学方法 提高俄语教学质量
Playing with /eI/
Playing with u_e